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紊流絮凝动力初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紊流水力特征研究絮凝动力学问题,分析絮凝动力因素,得出了主要作用力及主导作用力。认为紊流运动可以看成是各种不同尺度的涡旋运动迭加于平均速束的结果,涡旋运动产生的剪切力和离心惯性力是絮凝颗粒产生接触碰撞的主要作用和,而涡旋剪切力是絮凝反应的主导动力。为提高絮凝效率提供了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
再论紊流絮凝动力学致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流体力学原理,研究分析紊流条件下絮凝动力致因,提出了涡旋剪切力和惯性离心力是絮凝颗粒接触碰撞的主要动力,其中涡旋剪切力为主导动力。  相似文献   

3.
4.
网格絮凝池工作原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建平 《净水技术》1995,(3):11-15,48
本文通过对紊流涡旋理论在混凝动力学中作用的分析,阐述了风格絮凝池的工作原理,给出了在实践中这一工艺的应用和发展情况,并针对其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了作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综述了水处理中絮凝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在分析絮凝机理基础上,分别回顾了异向絮凝动力学、差速沉降絮凝动力学和同向絮凝动力学的研究历程,从絮凝机理的认识过程到模拟模型的发展,详细介绍了模型的应用情况,并揭示了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絮凝床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介绍絮凝床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概述此方法在处理电镀、印染、石化、生活污水等方面的应用现状,评述其优点和尚存在的问题,展望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张亚娟 《当代化工》2015,(2):253-255
从电絮凝技术及微滤技术的概念出发,设计了一组实验进行了研究,并为其在新时期水处理剂净化中的应用进行了积极探讨,以期为广大行业同仁带来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电絮凝原理及集成技术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为一种利用电解产生的金属离子及其多核羟基络合物和氢氧化物将溶液中污染物进行凝聚、吸附与氧化的水处理技术,电絮凝具有去除效率高、操作控制简便、污泥产出量少、处理成本低等优点。指出电絮凝与其他水处理工艺组合可进一步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并降低系统能耗,认为未来电絮凝集成技术研究主要集中于电絮凝集成工艺关键环节强化以及与集成工艺匹配的电絮凝设备结构优化,从而发挥组合工艺优势,提高系统处理能效。  相似文献   

9.
水处理电絮凝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余志  范跃华 《浙江化工》2006,37(3):25-28
电絮凝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一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废水及给水处理中。本文介绍其基本原理和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预测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强化絮凝净化法脱除水中的残留铝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在给水工业中使用铝盐净水过程中脱除水中残留铝技术,分析了水中残留铝的原因。理论分析及实验表明,采用适宜的絮凝剂、合理的搅拌条件和适当延长絮凝反应时间,能使处理后水的铝含量降至0.2mg/L以下。  相似文献   

11.
试验了有机高分子物质聚丙烯酰胺 (PAM)对聚合三氯化铝 (PAC)液体絮凝性能的影响 ,并且进行了稳定剂AS存在时混合药剂的效果试验。通过研究PAM的添加方式及AS的加入量 ,当V(PAC)∶V(PAM)∶V(AS) =10∶5∶2时 ,混合药剂的水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生物絮凝剂对水中染料絮凝效果探讨   总被引:47,自引:2,他引:47  
本文报导了NAT型生物絮凝剂对水溶液中几种典型染料的絮凝效果及影响脱色的因素。水中的阳离子,如钙离子显著促进染料的絮凝,在100mL试验染料溶液中,适宜的CaCl2量是0.7-7.0mL(10%CaCl2溶液)。另外,菌液量和染料种类也对絮凝能力有影响。在菌液量对染料去除率(脱色率)曲线上脱色率趋于稳定处对应的菌液絮凝的染料为0.7-22.5mg/mL。用本实验室开发的NAT型生物絮凝剂絮凝直接黑染料生产废水其脱色率可达到60%。  相似文献   

13.
运用气固多相流数值模拟软件对双通道同轴气固射流湍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预测结果与LDV激光测速仪测得的固体颗粒速度分布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吻合较好,该软件为气固多相流工程设备的快速、经济的开发研究提供了相应的辅助工具,同时,也是理论研究气固多相化学反应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计算流体在水力学光滑管与粗糙管内湍流流动时摩擦系数的两个显式方程,并且将此两式与Colebrook式(4)、Churchill式(13)和其他人提出的式(11)、(12)、(14)、(16)、(15)进行比较,同时都以Murin's的实测数据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两个公式简便易用,具有足够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管道水力絮凝过程的动力学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对高浊度原水的大量烧杯絮凝和管道絮凝水力参数与絮凝效果实验及其结果对比,分析了管道絮凝过程的行为规律,并对其絮凝过程动力学和机理作了深入分析研究,得出了若干对管道絮凝器的研制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钻井废水的电荷中和絮凝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钻井废水中悬浮固相颗粒表面电荷被絮凝剂电荷的中和作用,探讨了废水的化学脱稳和絮凝效率.结果表明,当固相颗粒表面 电位分别被2500mg/LAl2(SO4)3和300mg/LCPAM中和为OmV,悬浮液的毛细管抽吸时间CST值被降低到100s以下时,钻井废水达到了化学脱稳。将2300mg/L A12(SO4),与400mg/LCPAM复配使用,对钻井废水中20μm以下细小颗粒的电荷中和絮凝作用能够使其减少到1.2%,分离水的浊度达到30FUN,色度26度,COD95mg/L。  相似文献   

17.
垂直圆管内湍流泡状流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汉洋  郭烈锦 《化工学报》2004,55(4):563-568
在经典Euler/Euler型水动力模型基础上,引入考虑不同直径气泡的种群平衡方程来描述气液两相泡状流,对液相和气相分别建立了基本方程,通过对气泡的受力分析并考虑气泡之间聚合和破碎效应后给出了本构方程,建立了封闭的双流体模型并用于垂直管道湍流泡状流的三维数值模拟.模型预测值与实验数据的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垂直管道湍流泡状流中的相含率分布、速度分布、湍动能分布、气泡直径分布以及气泡直径分布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MASS TRANSFER IN TURBULENT PULSATING FLOW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effect of flow oscillation to the mass transfer between turbulent fluid and solid wall was investigatedby measuring the mass transfer rate between fluid and pipe wall with imposed oscillating flow usingelectrochemical method.The velocity and concentration field in the viscous sublayer which controls the mass trans-fer in such a process was simulated by a simple wave model of single harmonics.Experimental results confirmthat the flow oscillation has no influene on time averaged mass transfer rate,but the phase difference betweenphase averaged velocity field and concentration field shifts with the frequency of imposed oscillating flow.Numeri-cal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concentration boundarylayer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the mass transfer is muchthinner than the viscous sublayer which greatly weakens the influence of imposed oscillating flow on mass transfer.  相似文献   

19.
The trajectories and decay of the maximum velocity for turbulent jets in a cross flow were simulated by means of the κ — ? two-equation turbulence model in which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ere solved for the kinetic energy of turbulence and for the rate of its dissipation. The solution procedure employed an elliptic finite-difference scheme with the three velocity components and the pressure as the main dependent variables. The essential properties of the jet were discussed in the case of different ratios of the rectangular orifice length to the width H/B, ratios of the jet injected velocity to the main stream velocity R; and different injection angles α. The numerical prediction results were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equivalent diameter. Lastly, two correlation equations were obtained and the numerical predictions are shown to agre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