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然高聚物对兔毛改性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天然高聚物作为固着剂,在微波场中对兔毛纤维与丝胶进行改性处理.考虑预处理工艺、丝胶浓度、固着剂浓度和微波参数4个因素,对实验方案进行优化设计,并讨论了各因素对兔毛纤维改性处理效果的影响.本方法具有工艺流程短、成本低、操作简便、环保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微波辐射制备蔗渣浆纤维素系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蔗渣浆纤维为原料,在微波辐射的作用下,采用自由基引发接枝共聚的方法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不同单体组合方式及不同实验条件对吸水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轻优条件下得到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倍率为553 g/g.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对产物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体与蔗渣浆纤维素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蒸汽爆破、微波辅助等木质纤维原料的预处理方法,分析了木质纤维原料的酸水解与酶水解,总结了木质纤维原料发酵制取乙醇的三种最新发酵工艺,即同步糖化发酵、固定化细胞发酵、利用高效微生物发酵。我国在木质纤维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应用已取得了重要进展,首次采用连续汽爆技术建设成500t/年纤维素乙醇产业化试验装置,河南建成首条年产3000t的纤维乙醇产业化试验生产线。  相似文献   

4.
混合纤维纸基复合摩擦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健  张曾 《中国造纸》2004,23(2):24-26
对纸基纤维复合材料的成型及有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剑麻纤维与芳纶纤维为原料,针对原纸的抄造、纸页与树脂的复合条件、材料的热压及强度性质等进行了实验,探讨了原纸定量、原纸纤维配比、剑麻浆打浆程度以及浸渍液树脂浓度等因素对材料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吕俊丽 《中国油脂》2020,45(6):13-17
对亚麻籽进行微波预处理,并采用微波辅助溶剂法提取亚麻籽油。以亚麻籽油得率为指标,对微波预处理亚麻籽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同时比较了经微波预处理和未经微波预处理提取的亚麻籽油得率、贮藏稳定性和多酚含量。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水分含量6%、微波功率65 W、微波时间3 min,在此条件下亚麻籽油得率为46. 60%,比未经微波预处理的提高了8. 05个百分点;在105℃贮藏8 d内,经微波预处理和未经微波预处理提取的亚麻籽油的过氧化值增加量分别为4. 38 mmol/kg和18. 16 mmol/kg,K_(232)的增加量分别为2. 53、9. 04,K_(270)的增加量分别为0. 09、0. 35;与未经微波预处理相比,微波预处理可将亚麻籽油中的多酚含量提高14. 9%。微波预处理能提高亚麻籽油得率和多酚含量,同时可延缓亚麻籽油氧化的速率,进而提高其贮藏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为保证超临界CO_2萃取三叶木通籽油的品质,运用微波技术对原料进行预处理。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微波预处理工艺条件及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处理时间90 s、原料粉碎粒度80目、原料水分含量7. 0%,超临界CO_2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时间2. 5 h,在此条件下三叶木通籽油提取率高达95. 3%。该工艺条件下所得三叶木通籽油品质较高,总黄酮含量高达137. 3 mg/kg。  相似文献   

7.
《造纸信息》2012,(10):44-44
广西大学轻工与食品工程学院杨富杰等人以蔗渣浆纤维为原料,在微波辐射的作用下,采用自由基引发接枝共聚的方法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不同单体组合方式及不同实验条件对吸水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较优条件下得到的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倍率为553g/g;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采用戊二醛为固着剂,在微波场中对兔毛纤维进行丝胶改性处理。考虑丝胶浓度、戊二醛浓度、化学预处理方法、微波参数和水洗温度等5方面因素,对实验方案进行了优化设计,并讨论了各因素对兔毛纤维改性处理效果的影响。根据改性处理综合效果。确定最优方案如下:丝胶浓度2%,戊二醛浓度0.15%,酸预处理,微波参数为P30火力加热7...  相似文献   

9.
陈宇岳  邹利云  盛家镛  林红 《丝绸》2001,(10):8-9,15
通过对桑蚕脱胶丝纤维超低温冷漠及微波辐照后微孔结构形态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经超低温冷冻后再微波辐照处理的真丝纤维,由于在处理过程中发生了较为明显的热胀作用,纤维纵向表面出现裂痕,横向截面出现了较多微空隙。  相似文献   

10.
蚕蛹蛋白纤维混纺纱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生产蚕蛹蛋白纤维混纺纱的工艺要点。通过研究蚕蛹蛋白纤维的纺纱性能,根据后道产品对纱线性能和质量的要求,合理选配原料,对蚕蛹蛋白纤维进行纺前预处理;针对混纺纤维性能特点,合理设计各工序纺纱工艺参数,有效解决了因蚕蛹蛋白纤维可纺性较差而产生的纺纱技术难题,最终使蚕蛹蛋白纤维混纺纱的条干CV、强力和毛羽等质量指标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探讨细特云母改性涤纶纤维多组分混纺纱的纺纱工艺.阐述了云母改性涤纶纤维、异形阳离子涤纶、苎麻、澳毛等纤维的性能特点.通过对苎麻纤维进行加油给湿和柔软预处理,对云母改性涤纶纤维和异形阳离子涤纶纤维进行抗静电剂预处理,采用包混与条子混并相结合的混棉工艺,合理配置工艺、控制温湿度等技术措施,成功纺制出多组分云母改性涤纶纤维涤苎麻毛11.8 tex竹节纱,满足了产品开发的质量要求.认为,原料预处理、混和工艺以及必要的工艺技术措施是纺好细特云母改性涤纶纤维多组分混纺纱的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精梳棉竹大豆蛋白羊绒混纺针织纱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开发精梳棉、竹纤维、大豆蛋白纤维、羊绒混纺针织用纱,对大豆蛋白纤维进行了预处理,采用了4种原料分别制条,在并条工序进行混和的工艺流程.通过用1根大豆蛋白纤维条、1根羊绒条和4根竹纤维条先进行预并,再用5根精梳棉条和3根预并条进行三道混并的工艺,使混纺比达到了70:20:5:5的设计要求.经测试,所开发的14.5tex针织用纱成纱质量达到了优等品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3.
探讨竹原纤维混纺纱生产工艺.阐述了竹原纤维的特性、纤维技术指标及纺纱工艺特点.以棉竹原纤维混纺纱为例说明了环锭纺及转杯纺纺纱工艺配置和各项技术措施以及环锭混纺纱质量指标.认为:对竹原纤维进行纤维软化预处理,采用原料混和方式,三道并条以及其他必要的技术措施,保持较高的车间温湿度条件,可较好地克服竹原纤维可纺性差的缺陷,纺制出不同混纺比例、质量满足使用要求的环锭纺和转杯纺竹原纤维混纺纱.  相似文献   

14.
以文冠果种仁为原料,采用不同条件进行微波预处理,然后加入文冠果种壳进行压榨制油,探讨微波预处理对文冠果出油率和油脂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微波预处理文冠果冷榨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冷榨文冠果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原料水分8.3%、仁壳比9∶1、微波时间5.4 min、微波功率960 W,在此工艺条件下文冠果出油率为56.79%,比直接冷榨文冠果的出油率(46.37%)提高10.42个百分点。微波预处理使文冠果油酸价和过氧化值略微提高,但对其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离子交换纤维脱色预处理对HP-20吸附甜菊糖苷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交换纤维可显著脱除甜叶菊提取液中的色素,色素脱出率达89.59%,但对甜菊糖苷基本无吸附.在HP-20吸附树脂前增加CL型离子交换纤维对减轻后工序HP-20吸附树脂负荷,提高产品质量有较大帮助.HP-20吸附树脂可用85%乙醇溶液替代甲醇作为洗脱剂,用95%乙醇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再生以保持吸附树脂的吸附效能.  相似文献   

16.
罗布麻微波-超声波脱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针对罗布麻胶质含量高,脱胶比较困难的特点,介绍了-种新型的脱胶方法,即利用微波预处理、低频超声波和高频超声波相结合的方法对罗布麻进行脱胶处理.分析了罗布麻脱胶前后胶质的变化和精干麻的品质指标.实验表明,该脱胶方法能明显改善罗布麻纤维的品质,充分分离麻纤维束,并且是一种环境友好的脱胶方法.通过有无微波预处理的实验表明,微波预处理能够提高罗布麻超声波脱胶效果.  相似文献   

17.
展义臻  赵雪 《国际纺织导报》2009,37(11):44-44,46-48,50-52
采用微波与化学结合的方法对羊毛织物进行预处理, 同时采用派拉丁1∶1金属络合染料和兰纳素活性染料进行染色.就各种微波/化学法预处理提高羊毛染色效果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微波预处理时间和不同化学整理剂用量对羊毛织物白度、断裂强力和得色量K/S值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羊毛织物未经预处理和经微波/化学法预处理后染色的固着率、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等数值,得出了各种微波/化学法预处理羊毛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8.
弱碱性亚硫酸盐法预处理蔗渣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获得较高的还原糖转化率,用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优化了弱碱性亚硫酸盐预处理蔗渣的工艺条件并将预处理后的蔗渣进行高浓磨浆后再进行酶解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比了蔗渣原料纤维、预处理后和酶解后蔗渣纤维的结晶度和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NaOH用量1.5%(化学品用量对蔗渣绝干质量而言)、Na2SO3用量10%、液比1∶5、蒸煮最高温度160℃、升温时间1h、保温时间1h的预处理条件下,酶解后的蔗渣还原糖转化率较高,为61.1%(对蔗渣原料).预处理后蔗渣纤维素的结晶度由预处理前的57.1%变为63.3%;酶解后蔗渣纤维素的结晶度由预处理后的63.3%变为55.6%.蔗渣纤维经预处理后和酶解后,各晶面的晶体尺寸增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预处理后和酶解后的蔗渣纤维在1037 cm-1处出现了磺酸基的特征峰,说明预处理后蔗渣纤维的部分木素被磺化.预处理后蔗渣纤维表面形成许多微孔,暴露出大量的细小纤维,纤维比表面积增大;酶解后,蔗渣纤维的结构被破坏,有大量的残余块状木素.  相似文献   

19.
羊毛织物的微波预处理及染色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技术对羊毛织物进行预处理和染色,研究了微波固色时间和固色前堆置时间对表观深度K/S值的影响.探讨了微波在水和尿素溶液中的预处理对羊毛织物面积收缩率、表观深度和表面微观结构的影响.对比分析了羊毛织物经过轧卷堆置固色、微波固色以及预处理后微波固色的固色率、匀染性、透染性、染色牢度和断裂强力和断裂仲长等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20.
陈影  韩卿 《纸和造纸》2008,27(Z1):30-32
近年来,二次纤维已成为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与原纤维相比,二次纤维在回用过程中发生不可逆的角质化,发生角质化的纤维不能恢复原有的润胀能力,纤维内结合能力下降.本论文以OCC为原料,探讨了Na2SiO3化学预处理对二次纤维强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Na2SiO3化学预处理后的二次纤维的强度性能有了很大的改善.论文采用了正交实验法得出了化学预处理的最佳工艺参数,即温度80℃,Na2SiO3用量5.0%,时间80min,浆浓10.0%.经化学预处理增强了纤维的结合强度,大大提高纸页的强度性能.本法成本低,污染小.为有效利次纤维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可缓解我国目前造纸原料短缺的矛盾,因此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