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从气象部门近年推广使用的大数据云平台“天擎”中获取气象服务数据和产品,并使用Java开发程序进行处理,以微信为端口,向用户推送定制化的气象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2.
针对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对气象信息共享服务的需求,开发建立了安徽省气象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实现了对全省气象信息的有效管理,能够提供气象信息的高效定位、快速检索、多样展示以及数据下载服务等功能.平台采用后台管理方式,大大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该平台的业务应用,将弥补安徽省气象部门缺少统一的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的不足,大大提高安徽省的气象信息共享水平,为全省气象业务提供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专业用户气象服务网站开发周期长,产品展示形式单一等问题,采用基于百度地图Web API技术,研究各类气象数据在WEBGIS地图上的叠加显示,设计陕西省气象服务中心专业用户气象信息服务网站系统。利用模块化开发方式,划分基础数据、天气预报、天气实况、气象服务、后台文件处理系统、后台管理平台等六个模块,通过后台功能模块参数的灵活配置,实现网站快速搭建、功能定制化、图形化及可视化、信息精准推送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在梳理中国气象局现代气象业务发展,特别是现代天气业务发展思路和成效的基础上,结合公共气象服务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需求,分析了省级以下现代天气业务集约化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了优化省市县三级的重点业务分工、改进预报预警技术和业务流程、完善相关业务标准、创新基层一体化业务服务方式、进而推进核心气象业务集约化发展的建议,包括:①实施“预报核心上移、服务重心下沉”战略,逐步建立适应气象服务体制改革要求的业务布局。强化省级大数据(基础数据、预报服务产品库和综合一体化平台等)环境部署、精准化天气预报技术路线及流程的革新、灾害性天气预警技术把关等业务核心地位,强化市级短期精细化要素预报订正和气象服务社会化的组织与协调,强化县级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的社会化组织和协调、灾害性天气及气象灾害风险预警职能。②创新基层海量数值天气预报(NWP)产品集成应用方式,关注气象要素格点、情景预报技术发展,探索综合业务平台升级以及预报产品无缝隙、网格化、精细化制作技术。③进一步理清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业务的上下级分工,创新管理模式,完善集约化业务平台和流程,整合专业化的信息发布平台和流程。④完善产品格式、标准和方法,推进业务质量检验评估体系建设。⑤强化多方式业务培训,提升业务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县级监测、预报和服务业务的一体化,全面提升县级精细化预报、灾害性天气及气象灾害预警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5.
张中杰  李飞  曲晓黎  周朔 《软件》2023,(1):24-28
随着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全社会对气象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气象大数据与各行各业数据平台的融合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传统气象数据的存储和运算方式,难以同时高效支撑多个行业、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数据生产和传输要求。因此该方案基于Hadoop技术建设河北省行业气象服务大数据平台,通过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快速接收原始气象数据、通过插值等方法对气象数据进行时空降尺度、通过行业专项预报指标和模型快速计算相关气象服务产品,最终生成支撑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等多领域气象监测预报服务产品,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为河北省构建气象大数据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提升气象信息产业化发展以及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
随着海南省气象业务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公众对气象预报、预警服务的日益关注,建设海南气象信息服务网,形成海南气象系统内部统一的省级气象信息服务平台,是海南省气象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China Integrated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CIMISS)的基础气象数据,整合相关业务单位的数据资源,利用统一的数据收集、处理及存储方式,采用Model + View + Controller(MVC)开发模式,使用J2EE应用架构Struts + Spring + Hibernate(SSH)研发一个集预报预警、气象监测和决策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服务平台,实现省级气象观测数据和预报产品的集约共享服务。目前,平台已投入业务试运行,运行稳定,具有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为社会公众提供及时、有效的基础气象数据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气象大数据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借鉴阿里巴巴的“中台”理念,设计了一种气象数据中台架构。通过数据模型化和服务组件化,形成重庆气象高效敏捷的数据服务能力,帮助用户快速“找到”数据、“应用”数据、“用好”数据。相对传统的数据平台,可提高数据服务的开发效率、降低应用建设的复杂度、提升业务功能的复用能力,对更好地支撑重庆气象业务技术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打破“数据孤岛”,推动气象数据跨部门融合使用,充分发挥气象数据科学价值,针对海南省气象部门与外部门数据共享方式杂乱、共享水平低、管理滞后等问题,依托专线网络,从气象数据需求类型、数据格式出发,设计了一套气象数据跨部门的分发处理流程。在气象大数据云平台数据环境的基础上,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基于B/S架构、SSH框架,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数据缓存技术,建立了跨部门跨行业的气象数据共享平台。目前,该平台已经投入业务使用, 为海南省气象数据跨部门跨行业使用提供稳定、高效的实时数据共享服务,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未来10年,以电子制造为代表的离散制造业还需不断地提高其生产自动化水平,才能形成或者保持市场竞争能力。主要是追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集成,具体包括:采用RFID等物联网技术,实现人、财、物精准化的信息集成;“横向到边”是指实现MES、研发部门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后端销售和售后服务系统等的集成;“纵向到底”是指实现设备测控系统、MES、企业资源系统(ERP)、供需链管理系统和商务智能系统等的集成。通过产品研发、工厂生产、企业管理、外部服务等数据集成后的建模、挖掘分析等技术,为全球每一位潜在用户提供网上交互式的产品个性化设计、生产和服务,最终实现中科院自动化所王飞跃研究员提出的“社会制造”。  相似文献   

10.
针对农村供水工程各类监测数据难以长期、实时、有效的汇集与监管问题,探讨农村供水安全工程信息汇集体系建设。提出以“数据、用户、标准”为核心的建设思路,采用政务与水利平台资源融合的体系架构,并根据农村供水工程的规模及平台建设情况,提出规模供水工程数据汇集共享、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数据直传、县级农饮安全管理系统数据平台端共享3类农村供水信息汇集技术方案,实现全省农饮数据资源的高效汇集,清晰划分各级农村供水工程监测数据的监管权责,提升安徽省农村供水安全监管水平。技术成果在安徽省农村供水安全监测项目建设中得到应用,可为安徽省农饮安全监管能力的稳定提升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农产品信息服务存在的数据质量低、整合难、流通差等问题和大数据时代的工作要求,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设计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农产品信息服务云平台。数据获取层主要利用物联网感知采集数据,在大数据中心完成数据转换、处理、分析,通过应用层可视化展示实现"4A"应用。平台进行云化管理,为不同参与主体提供按需服务,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农产品信息服务领域,实现农产品大数据的实时共享,有利于农产品数据资源的有效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气象资料服务不断格点化、精细化,对气象数据基于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的显示发布要求进一步提高。当前各气象业务系统在建设时往往存在重复处理气象数据及开发整合地理信息系统的现象,重复开发基于地理信息的可视化功能会造成资源浪费,延长开发周期。该文根据实际业务需求,集成了多源异构的气象数据,设计实现了基于GIS的气象信息标准化服务平台。该平台主要依托CIMISS(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数据接口、各类气象资料观测数据文件,依照地理信息数据图层金字塔分级方式,将气象数据进行重新组织,以Web方式提供标准化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服务,包括地图服务、地理覆盖服务和地理要素服务,以更便捷、更安全、更全面的方式向本级和下级单位各业务部门提供气象数据GIS服务(包含GIS和数据服务)。该平台在江苏省气象局多个气象业务系统中投入应用,有效减少了业务系统建设环节中的气象资料可视化重复开发所造成的资源浪费,收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庄剑英 《软件》2013,(12):205-207
围绕信息安全生命周期,将信息安全咨询(顾问)服务、信息安全评估(检测)服务、信息安全修复(加固)服务、信息安全保障(运维)服务、信息安全培训服务五项内容纳入信息安全范畴,改变只重产品不重服务和只重技术不重管理的信息安全保障误区,打造一个集监测、检测、咨询、服务于一体的安全服务平台,实现“预防为主、综合规范、技术保障”的信息安全策略。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数据时代下金融信息服务滞后性、片面性、同质化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大数据分析和复杂事件处理的金融信息服务平台. 该平台采用多通道采集、浅层语义处理等技术实现多源数据的采集、抽取与清洗,采用面向金融领域特征的网络观点分析等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为证券投资者、投资顾问及机构等三类用户提供及时、精准、个性化的金融信息服务,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15.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全域旅游”,随着海南积极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工作,海南省气象局升级改造官方微信,以“点、线、面”入手,融合气象、旅游、交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大数据,基于MangoDB、HBase、HIVE和HDFS等大数据环境改造系统,NLP统计分析,将全岛200多个旅游点、11个主题、4条线路、8种以上的影响预报方法,全部投入微信“站点式景区道路天气导航地图”运行,推出海南全域旅游气象服务微信平台,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提质升级。该平台设计分为三期,目前海南省气象局官方微信平台已完成一期升级改造,微信一级和二级菜单搭建,二期全域旅游在有序开发中,全域旅游初步完成了全部50%的景区、交通、特色小镇和生态村的数据和产品设计,完成11大旅游主题、4个旅游线路的规整。  相似文献   

16.
毛忠民  周雪丽  赵慧芬  马磊 《微机发展》2012,(3):183-186,191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建设网络地图公众服务平台旨在提供强大的网络地图服务功能,使地图这一社会基础公共信息更加高效地服务于社会民众。文中从网络地图服务引擎、矢量电子地图数据组织以及河南地图网Web发布平台等方面,重点介绍了如何采用WebGIS技术研建网络地图公众服务平台。并以河南地图网为例,详细描述了基于WebMap引擎的网络地图服务平台主要功能特点。总之,本平台借助网络地图服务引擎(WebMap1.0),利用ActiveX、COM、HTTP等综合技术,将地图以矢量格式在互联网进行发布,实现了地图信息查询、搜索、定位等多项功能,借以满足人们对地图应用的各项需求,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医疗健康和养老服务行业存在资源结构不平衡、医养服务智能化水平低、跨域协同难等问题;同时,缺乏应对重大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化体系与机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服务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服务模式、服务匹配、医养大数据治理、智能化诊疗服务与智能化辅助诊断机器人等关键技术创新以及智能化医养融合服务平台的研发,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和“互联网+养老”服务体系的深度智能化协同,实现了医疗健康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解决了医养服务资源整合难、多源多模态数据与异构系统治理难、全流程全周期智能辅助诊疗以及医养融合服务供给难等挑战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气象科普信息化是提升气象知识传播与科普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以气象科普知识分享、科普活动组织和气象服务管理为主要功能的气象科普服务信息平台,综合气象信息的发布、交互、安全和管理功能,实现气象科普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多样性,提升气象科普的服务水平。该文基于信息系统B/S架构和Web技术,提出了气象科普服务平台设计与开发的完整方案,面向气象科普服务的业务需求,整合碎片化的气象科普信息,实现了气象新闻、科普知识、科普视频、线上互动、气象服务、气象会员等栏目的一站式管理,支持科普内容的多类型客户端访问。该平台已服务于广州市气象学会的科普工作,运行了六年以上,可靠性和安全性高,为推广气象科普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