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陈思光  汤蓓  魏建香 《物联网技术》2020,(1):113-114,117
现阶段,物联网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愈变愈高,如何培养物联网创新人才成为各大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教育部门主张推行新工科政策,要求高校依据行业需求,制订出合理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研成果和教学经验,基于“新工科”背景下物联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挑战,通过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发展定位、设计多层次立体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创新创业为指导的师生共同体和打造政产学研创新创业协同育人平台等举措,提出了创新创业型物联网人才培养新模式,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计量仪器与检测”课程是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流建设专业“机械产品检测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服务于该专业的核心职业岗位。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的基本方针。课程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单元,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担。构建该课程的创新创业体系、培养高素质产品检测人才、培养具有国际交流和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是《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以“计量仪器与检测”课程教学活动为载体,提出了“课程架构项目化、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应用化、教学手段信息化、课程教学双语化”的“五化”模式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实践。提升专业内涵建设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明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高职院校国际视角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做到高职人才培养紧密与社会需求相融合,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输送生力军。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技术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更需要创新创业人才去推动市场和技术的快速发展。若仍然采用原有的通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则很难满足专业的进一步发展。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分析,根据学生学情提出符合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专科生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近三年本专业学生的培养,效果突出,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胡志明 《福建电脑》2020,(5):141-143
当今社会,需要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尤其是掌握核心技术、前沿技术的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这样的人才,必须是校企深度合作,共建人才培养体系。因此,校企合作成立跨专业学习机构势在必行。学创中心的成立,为培养跨专业高端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动力保证,能够实现大规模跨专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软件工程师》2017,(8):53-55
针对目前的教育模式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微创新引领的计算机类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探索创新创业人才班级管理、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的微创新,另一方面探索如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微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6.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高校未来改革的主要方向,更是迎合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社会大环境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计算机软件开发方向特点、依托校企合作平台解决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计算机软件开发方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7.
秦健 《网友世界》2012,(7):44-46
建设中原经济区,关键在人才。针对中原经济区建设中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总量和创新创业活力相对不足等问题,本文提出建设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应从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创新培养模式;创新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等关键环节入手。  相似文献   

8.
21 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创新创业的时代。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师生创业的 实践基地,也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许多国内大学科技园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开展创业培训,为大学 生进行创业指导;建立实践基地,为创新创业提供场所;设立种子基金,为创新创业提供经费;举办创业大赛,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 供机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了众多的创新创业人才。但当前存在一些问题,应该借鉴国外大学科技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成 功经验,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制定创新创业的激励政策,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立创业公共服务体系,服务区域经济发 展,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9.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已成为各大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师生参与学科竞赛的基础上,探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途径,重点分析了独立学院工科背景专业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下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以及学科竞赛对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利...  相似文献   

10.
探讨以学科竞赛为导引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阐述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建立创新创业训练体系,搭建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不仅需要高精尖的科技和管理人才,更需要大量的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较 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但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很多都是采取传统的课堂教学,很少把企业真实的IT 工作任务和岗位模拟引入课堂中。本文提出通过实施“企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方法,优化传统课程体系结构,同时对“企业导师 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阶段性监督评价,总结经验,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经济和科技革命,创新创业已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高校则是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主战场。文章围绕构建基于学科竞赛驱动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制展开讨论,以IT应用系统开发大赛为实例,分析学科竞赛在助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介绍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佐治亚线程体系在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实际应用,研究表明这种基于不同活动线程的实例化本科生培养模式,将极大激发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有助于培养计算机专业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市场的不断转型变化,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已不适应时代要求。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用人单位所需人才脱节,导致创新、创业和就业难的局面。因此,创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走产学研合作化道路,培育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应用型人才显得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指出创新构建艺术设计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一方面更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过程体系、课程设置。另一方面,创建良好的产学研运作环境和创建设计企业孵化器。希望能完善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思想素质,培育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应用型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15.
李恒超  朱丹 《电脑迷》2016,(7):52-53
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如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更好地为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当前需探索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本文结合对沪上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调研,重点以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例,从创新创业平台构建、组织管理与运行、评价激励等方面进行研究,为高校软件工程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可借鉴案例.  相似文献   

16.
综合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样"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三段四层"的多方互动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目标是培养出具有"擅创新,能创业"的计算机类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7.
张卫民 《网友世界》2013,(14):101-102
新世纪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信息创新等等来推动社会的前进。当今世界正在掀起创业潮流,而创业的兴起需要的复合型的人才,许多具有理工科背景的创业人才,在创业过程中,遭遇众多问题,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意义、特征,总结得出进行高校创业人才培养的方法。通过高校创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可以发展高校教育,另外也可以推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专业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不明确、工程应用能力差的问题,开展了以"校企结合课堂"为结合点的"三位一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介绍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改革措施。近五年的教改实践证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取得良好成绩,有利于工程实践人才及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创新创业是基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渠道创新,组织创新等方面的一些创新和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培养毕业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本文主要讨论了我国当前双创时代创新创业教育下学生面临的问题,并就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高素质、优质护理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商的发展,创新创业型跨境电商人才缺口增大。立足陕西民办高校,首先从市场需求、教学资 源整合、校企合作的角度论证陕西民办高校培养创新创业型跨境电商人才的可行性,分析陕西民办高校存在的缺乏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实践性环节成效有待提升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成立电商工作室、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方面提出完善陕西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