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建筑构图理论经历了“理性——精神——理性”的周期性演变过程,呈螺旋式发展并完善着.本文论述了它的发展历史,分析了现代构图的特点,并指出在现代建筑时期应该对传统的构图理论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使它继续实现着自身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对建筑设计中美学原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符合艺术性的建筑都必须遵守形式美的规律,建筑师通常称之为建筑构图原理,它的产生、发展和形成,是人类通过长期反复实践、认识而总结出来的.从建筑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入手,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了建筑师们所关注的建筑构图原理以及通常运用的表达手法.  相似文献   

3.
城市构图理论是城市设计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城市形态的产生与形成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控制作用,是研究现代城市形式和城市形态的基础,主要对该理论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了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要努力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作为中国建筑师其重要的社会责任,就是应当学习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才能从中获取有价值的文化营养.以此为基础,融合世界建筑之长,进行富于活力的创造.从寻求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角度看,目前国內建筑创作有“外西内中式”、“建筑符号式”、“新古典式”、“仿古式”等倾向,探索中虽不乏佳作,但较多的却表现出对传统的斥贬、误用、滥用,以至复古主义流行或建筑理论上的混乱.这反映了对传统建筑文化认识上的模糊与理解上的肤浅,反映了对中国建筑历史及理论研究的薄弱.中外建筑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建筑史研究推动建筑创作,是建筑发展的一大规律,中国现代建筑创作已向广大建筑师提出了对中国建筑文化再学习、再研究的理论课题.积极提倡建筑史研究同建筑创作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绘画构图存在一定的规律。线条、色彩对于构图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运用线条 ,配置色彩 ,可以加强画面的表现力 ;建筑绘画在构图上最常用的构图手法就是突出造型中心 ,突出造型中心的方法有许多 ;随着绘画表现技巧的丰富 ,相应的构图形式也在被采用  相似文献   

6.
在绘画中构图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艺术技巧, 良好的构图设计能够使画面更加生动, 是一幅画作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中国传统的名画都具有精妙的构图(如于非闇的《白牡丹》), 但如何精确评价画作的构图, 传统评鉴方式主要依据评论家的直观感觉。运用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视知觉理论分析中国传统绘画, 是一种可以借鉴的分析方法。通过视知觉理论分析于非闇《白牡丹》构图中的力的平衡, 可以为花鸟画的构图在现代设计语境下提供新的审美路径。在此基础上, 以江苏省美术馆“雁过留声” 系列文创产品作为案例探析利用传统绘画如何进行创新设计。由此,融入视知觉理论的构图方式为传统中国画的赏析及推广提供了新的传播视角及方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美学的发展,解构主义建筑抛弃了传统的构图原则,将人类视觉思维中的一些理论应用到建筑中,创造了新的建筑形象。  相似文献   

8.
佛山古镇,因高速城市化,提出怎样对待佛山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建筑技术.现代建筑技术是全球化的其中一个代表,它给我们带来新的理念也带来了冲撞.佛山的传统文化氛围、城市形象特征是明显的和丰富多彩的,但正在不断淡化.现代建筑技术在高速发展,给人的印象是,"现代"破坏了"传统".而佛山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技术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因此,应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结合点,不断探索传统建筑逻辑与现代建筑逻辑、传统技术与现代功能、传统审美意识与现代审美意识的内在关系,把佛山优秀的传统文化融汇到现代建筑技术之中.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印度宗教建筑的空间模式,阐述宗教信仰对于原始建筑艺术的影响,印度宗教建筑是对佛教宇宙空间模式的象征表现,即称为“曼萘罗”的理想空间,运用现代建筑理论的构图分析方法研究这种构图形式,可以发现这是一种具有超人的尺度与集中式的构图的纪念性建筑空间模式,文中运用完型心理学对这种建筑现象加以分析,揭示印度人民集体无意识创造理想宗教空间的意向,并以此结论解释整个亚洲地区殊途同归的复合文化体系,寻求宗教建筑在相同地缘文化背景下共同的亚洲血缘。  相似文献   

10.
民族形式,解构主义,现代建筑观念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热衷于在现代建筑中体现民族的传统,民族形式问题成为中国建筑创作中经久不衰的话题。基于这一思想的中国建筑,以对称或中心构图的为多。西方人则在现代建筑的基础上,又生发出了许多新的潮流,而尤以解构主义建筑引人注目。解构主义建筑与现代西方哲学有较多的联系。可以推知,造成现代中西方建筑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建筑观念的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1.
基于损伤累积理论的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估算工程构件的疲劳寿命,建立一种基于损伤累积理论的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利用有限元法和疲劳损伤累积理论对6种损伤参量进行修正,计算得到在单轴、双轴比例、双轴非比例、三轴比例和三轴非比例循环载荷作用下疲劳损伤累积规律,建立一种幂指数形式的损伤演化方程,估算疲劳寿命,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单轴疲劳载荷作用时,损伤累积规律是线性的;多轴疲劳载荷作用时,损伤累积规律是非线性的;由这种方法预测的双轴比例、非比例加载的疲劳寿命与试验值吻合得很好.得到一种可解决三轴非比例加载疲劳问题的寿命预测方法,这种方法所需由试验确定的常数少.  相似文献   

12.
书法艺术的形式规律对包装设计的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式规律在21世纪的今天,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书法艺术在构图、节奏等方面都已经积累了许多成功的形式规律,这些规律对包装设计的启迪作用不可低估,包装设计可借鉴书法艺术的形式规律来提升自身的设计品格。  相似文献   

13.
建筑画及表现形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画作为建筑设计师表现建筑作品的一种形式 ,也是室内设计师表达设计构图和设计思想的设计效果图。它是表现建筑这个目的的一种手段 ,是建筑师和业主之间的交流工具 ,本文阐述了建筑画的作用、要求以及各种表现形式 ,使人们对建筑画有个清晰的认识和比较透彻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建筑是世界文明史上令人惊叹的印迹,依附于中国传统建筑的色彩也有着特殊的文化意义.研究中国传统建筑色彩,将传统建筑色彩理论创新地选择运用于现代建筑中,可以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并且服务于现代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5.
象征是一种以感性形象来表征抽象观念或意蕴的方式.象征理论是建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比附性象征可使抽象的建筑形式准确地传达出丰富的意义,使建筑设计从表层的形式设计进入到深层的内涵表达,可以给当前的建筑创作指明一个前行的方向.引入文艺学中的象征理论,分析了传统建筑中的比附性象征的约定俗成机制,总结了数字、方位、色彩、图像等比附性象征方式及其系统运用,并以中国传统建筑为例进行论证.通过对中外建筑中几例典型的象征作品的分析,探讨了建筑象征理论在现代建筑理论与创作中的地位与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域建筑文化应当作为当代建筑创作的源泉,是树立全民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重要依据.金寨县燕子河镇位于皖西大别山地区,本文以该地区传统建筑为载体,从建筑文化视角对其展开分析,凝练文化元素,提取建筑符号,进行现代建筑创作实践研究.笔者通过传统建筑文化与公共建筑设计的耦合,在解读传统建筑的基础上,从传统特色、形式符号、空间功能等层面实现在新建现代建筑中践行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保护,以期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与自豪感,推动该地区传统建筑保护与再利用技术发展,填补皖西大别山地区传统建筑文化相关理论研究不足,并在皖西大别山地区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保护策略与实践层面展开更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书法艺术的形式规律对包装设计的启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式规律在21世纪的今天,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书法艺术在构图、节奏等方面都已经积累了许多成功的形式规律,这些规律对包装设计的启迪作用不可低估,包装设计可借鉴书法艺术的形式规律来提升自身的没计品格。  相似文献   

18.
以徽州建筑关键要素马头墙和大门为例,对徽州民居中传统材料与装饰手法进行剖析,旨在充分挖掘传统材料与装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的深刻地域意义和文化内涵,进而提高建筑设计的表达和理念.从徽州民居的局部装饰艺术特征出发,把握各种传统材料的特性及装饰手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新工艺、新观念和新组合在现代建筑表现中的作用与效果,如空间感、光感、材料质感,普通材料的非常特质等,发掘传统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表现力中的潜能,有利于现代建筑与城市个性、地域性以及意识文脉的进一步展现.  相似文献   

19.
建筑画中表现形式的分析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画作为建筑设计师表现建筑作品的一种形式,也是室内设计师表达设计构图和设计思想的设计效果图,它是表现建筑这个目的的一种手段,是建筑师和业主之间的交流工具,笔者阐述了建筑画的作用、要求及各种表现形式,使人们对建筑画有个清晰的认识和比较透彻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形成时期,汉代建筑中的门和阙作为建筑群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单体建筑类型,在汉代建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表现出传统建筑崇尚礼制的精神需求,更展现出他的实用价值,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代建筑技术的发展水平.通过对汉代建筑中门和阙的研究,挖掘传统建筑精华,对仿古建筑设计和现代建筑创作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