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春杰  宁荣昌  李琳 《材料导报》2004,18(Z2):250-252
以Weibull分布和最弱连接理论为基础,研究了经6种化学介质处理的5cm长PBO单纤维的统计强度及强度分布,并与未经处理的相比较,指出其变化情况,并通过电镜分析其强度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室温下涂碳前后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的国产SiC纤维的抗拉强度,发现威布尔分布可以较好地描述SiC纤维的抗拉强度的统计分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涂碳后与涂碳前的纤维抗拉强度的Weibull模数,及其平均抗拉强度相比,前者明显高于后者.涂碳后SiC纤维的表面缺陷大大减小.随着标距和应变速率的增加,纤维的平均强度逐渐下降,而Weibull模数基本不变.并对断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iC纤维呈明显的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准确表征纤维束界面强度的方法,对影响纤维束界面强度的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顶出方法对纤维束界面强度进行表征,利用SEM和Micro-CT研究了纤维束界面层微结构对纤维束界面强度的影响,并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纤维束界面的断裂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纤维束界面层含有不同程度的脱粘和裂纹缺陷结构,影响了纤维束的界面强...  相似文献   

4.
国产粘胶基碳纤维强度的两种统计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吴琪琳  潘鼎 《材料导报》2000,14(11):55-56,52
测定了粗细不同的两种粘胶原丝及其碳纤维的单丝强度,并用Gauss和Weibull两种方法对比其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Weibull 统计模型和最弱连接理论为基础, 研究了经6 种化学介质处理的5 cm 长PBO 单纤维的统计强度及强度分布, 并与未经处理的PBO 纤维比较。用SEM 对纤维表面进行了观察, 分析了其强度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 酸性介质对PBO 纤维强度及强度分散性影响较大, 且盐酸和硫酸对纤维的破坏有不同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通过纤维浸渍和缠绕技术制备了单向玄武岩纤维增强树脂(BF/EP)复合材料,并对单向BF/EP复合材料在室温和液氮温度(-196℃)下的拉伸、弯曲和压缩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使用扫描电镜(SEM)对断裂试样进行微观形态分析,阐述在低温下其力学性能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从室温到液氮温度,单向BF/EP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和压...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牯接剂在77K下抗剪强度的试验。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 SiC(W 芯)纤维的抗张强度,实验表明:对用 CVD 法制备的 SiC(W 芯)纤维的抗张强度测试值随试样标距的增大而降低,其室温抗张强度呈正态分布状态。当纤维拉伸试样标距为50mm 和25mm 时,SiC(W 芯)纤维室温抗张强度分别为3584.2±403.7MPa 和3669.9±348.1MPa,其 Weibull 模数分别为9.8和11.9。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DSC法(差示扫描量热法)考察了三种PAN(聚丙烯腈)纤维在空气条件下热稳定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样品其环化反应热效应各不相同,吉林丝呈现出两个放热峰,而榆次丝仅有一个放热峰。同时,随着样品本体羧基基团的引入,环化反应活化能下降,使其反应易于进行。而且,利用Sharp法和Ellerstein法对反应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求解,其值较为接近。另外,还讨论了温速对其放热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增塑熔纺聚丙烯腈原丝在氧化为预氧化纤维后,进一步进行低温碳化,并探索了纤维在不同温度下(600~1000℃)和升温速率下的演变过程。本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失重分析(TGA),扫描电镜(SEM)和拉曼光谱(Raman)等手段对纤维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升温速率下纤维具有较小的放热焓和较强的热稳定性及较高的碳收率。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纤维表面的杂质减小,同时断面变得越来越致密,但是当温度超过800℃后,纤维的表面会产生较多的微孔。  相似文献   

12.
碳纤维增强TiC复合材料的制备与高温强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桂明  武英 《材料工程》2001,(9):3-6,17
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碳纤维增强 Ti C复合材料 (2 0 vol%碳纤维 ) ,研究了热压烧结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和碳纤维对复合材料高温强度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 :采用球磨湿混工艺将易于团聚的短碳纤维均匀地分散在 Ti C基体中 ,Cf/ Ti C复合材料最佳热压烧结温度为 2 10 0℃ ,Cf/ Ti C复合材料的室温抗弯强度为 5 93MPa,断裂韧性为 6 .87MPa· m1 / 2 ,140 0℃时的高温抗弯强度为 439MPa。定量分析了碳纤维对复合材料的增强和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SPS烧结温度、保温时间等工艺参数对Ti3Al2Mo5Nb在不同温度下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 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快速烧结,得到致密度较高的Ti3Al2Mo5Nb低温钛合金,通过设置不同的烧结温度及保温时间,结合室温及77 K低温力学性能测试,对不同参数得到的合金的室温及低温性能进行表征,探究S...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搭建低温低压热泵干燥装置,研究了工业铁粉在不同低压下的干燥效果并分析了低温低压干燥过程中的传热与传质。结果表明:降低干燥环境压力会增大湿铁粉的除湿量,当环境压力从101 kPa降至10 kPa,除湿量增加2.5倍,且在10 kPa压力下铁粉含湿量能降至1%以下。当干燥空气为50℃,风速为0.5 m/s时,随着压力从101 kPa逐渐降至10 kPa,传质系数降低28.1%,传热系数降低68.4%,因此表征传热传质相对强度的刘易斯因子LF随着环境压力的降低而降低。当环境压力为10 kPa、风温为50℃时,流速从0.2 m/s增至2.0 m/s时,传质系数增加32.9%,传热系数增加67.8%,表明低压环境抑制了风速对传质系数的强化作用,因此LF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增加。在10 kPa环境压力下,LF低至0.5~0.6,表明低压环境中质量扩散与热量扩散存在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An experimental test series wa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input parameters for a well‐known continuum damage mechanics elementary ply plasticity model. A full suite of data was obtained for a carbon fibre and an S2‐glass fibre‐reinforced composite material, both currently used in the aerospace industry. Models were implemented using the experimentally determined input parameters and predictions for in‐plane behaviour found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s for both material systems. In addition, model predictions for cyclic loading accurately captured reload moduli and plastic strain magnitude.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低温早强剂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丰  白银  蔡跃波  杜杰贵  宁逢伟 《材料导报》2017,31(21):106-113
在冬期施工或有早强要求的混凝土工程中掺早强剂,对加快工程进度、提高混凝土质量等有重要作用,其掺量一般不超过水泥质量的5%。目前传统早强组分已不能满足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且之前研究多在常温下进行,而低温(尤其是5℃)环境下的研究相对较少,同时低温早强效果相对有限,低温下的作用机理也不明确。随着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开发既满足低温早强要求又有良好工作性的低温早强剂是今后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分类总结各常见早强组分的性能特点、存在问题及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介绍了低温条件下早强剂的研究、应用现状,为后续低温早强剂的研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7.
采用系列冲击试验研究了控轧控冷技术生产的390MPa级低合金高强钢的低温韧性,并分析了其低温韧性与组织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该钢具有良好的低温韧性,在-40℃时的冲击功为127J,远大于相关标准的技术要求,按照能量法确定的韧脆转变温度为-56℃;由于该钢晶粒十分细小,裂纹在扩展过程中频繁改变断裂路径,提高了其抵抗解理断裂的能力,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低温韧性。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聚醚砜醚酮酮(PESEKK),研究了纯树脂的热、力学性能。制备了炭纤维和聚醚砜醚酮酮(炭纤维是标准T300)复合材料,着重研究了此新型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复合材料中PESEKK树脂质量比增加,T300CF/PESEKK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拉伸模量和弯曲模量逐渐增加。其中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增加的幅度比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增加的幅度更大。当PESEKK质量分数为60%左右时,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值。因此聚醚砜醚酮酮可作为增强炭纤维力学性能的基体树脂。  相似文献   

19.
The influence of matrix modification on the interfacial shear strength (IFSS) and 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polypropylene/glass fibre composites is investigated. Two different modifiers were used: a highly reactive hyperbranched polymer grafted polypropylene (HBPgPP) and a maleic anhydride grafted polypropylene (MAHgPP). The interfacial shear strength increased with the addition of the modifiers, with HBPgPP giving the highest value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he matrix modification on the composite strength, a method to normalise the composite strength with respect to fibre orientation and fibre concentration is presented. The normalised strength values followed the same trend as the measured IFSS values, namely that the HBPgPP modified composite displayed the highest strength and the unmodified material the lowest.  相似文献   

20.
低熔点可切削微晶玻璃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不同的晶化温度和保温时间对低熔点可切削微晶玻璃的微观组织形貌、切削性能和力学性能有明显影响.试验表明,600℃保温6~8h与650℃保温1~2h的晶化效果等同,具有最佳的切削性能和较高的抗弯强度.更高温度晶化可使强度进一步提高,但切削性能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