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了预喷射技术在改善排放性能的同时,对高压共轨电控柴油机噪声的影响.通过试验,以燃油消耗率、噪声和NOx为主要指标,分析研究了不同工况下,轨压、主喷定时、预喷定时和预喷量等的变化对柴油机性能所产生的影响,优化了柴油机的排放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预喷射可以有效改善柴油机的燃烧过程,降低缸内最高压升率和缸内最高燃烧温度,从而优化噪声和NOx的排放,效果在低负荷下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JX493Q1柴油机为样机,初步研究了梯度功能材料(采用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对发动机部分零件渗镀氮化硼、氮化硅而成)对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对镀膜前后的发动机性能和排放对比试验表明,渗镀梯度功能材料后,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都得到了改善;通过分析可知,梯度功能材料可以显著改善发动机的润滑性、耐磨性和密封性,从而可明显提高性能和降低排放。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高原地区车用柴油机的排放,进行了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并加装柴油机氧化催化转化器(DOC)的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加装DOC后,柴油机烟度、CO和HC排放显著降低,对其动力性能、经济性能和NOx排放影响则很小。  相似文献   

4.
高压共轨电控柴油机燃油预喷射控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柴油机燃油预喷射的作用机理,研究了高压共轨柴油机实现燃油预喷射的控制策略,并对整机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燃油预喷射有效降低了柴油机的NOx排放、噪声、冷态白烟排放,并改善了柴油机冷起动性能。  相似文献   

5.
车用轻柴油性能对柴油机燃烧及碳烟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柴油的性能着手,详细论述了不同柴油性能对柴油机燃烧及对碳烟排放的影响。并介绍了能改善柴油机燃烧性能和降低碳烟排放的燃油技术。  相似文献   

6.
中国小功率非道路用柴油机低排放技术路线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国内外小功率段柴油机实现低排放的技术路线进行了分析,针对中国目前现状得出实现第三阶段排放及今后更高排放标准的技术路线:37kW以下功率段柴油机采用改进燃烧过程和降低机油消耗的机械优化+DOC技术或机械优化+电控喷油技术,生产企业通过提升生产条件及加强质量控制,特别是有效实现全负荷最大油量限制,可使批量生产的柴油机满足中国第三、四阶段排放标准的要求;为更有效控制批量生产产品的排放和性能使其满足更高的排放标准,需开展15~37kW小缸径多缸柴油机低排放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  相似文献   

7.
根据8240ZJC型柴油机的排放试验,分析了中冷水温、喷油提前角以及燃料喷射质量的变化对柴油机排放性能的影响,为改善柴油机的排放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现已批量生产的D114柴油机的基础上,为满足欧Ⅲ排放法规的要求,研制开发了低排放的D114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研究结果表明,电控共轨系统具有较好的应用适应性,可改善柴油机的整机性能,达到欧Ⅲ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降低CA6110ZLA3型柴油机NOX和PM排放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CA6110ZLA3型车用柴油机的排放控制方法及理论依据。通过大量的试验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措施,对增压器和燃油系统各参数的匹配以及供油提前角进行了试验,并分析了这些因素对NOx和PM排放的影响,使该型柴油机达到了欧-Ⅱ标准,为今后进一步改善柴油机排放性能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冷起动时间较长是小排量高压共轨柴油机所面临的问题之一。研究改善小排量高压共轨柴油机的冷起动时间的同时,考虑满足相应的排放要求。以某排量为1 L的柴油机为研究对象,提出柴油机冷起动改进的方案,并对预热部件、飞轮、燃油系统进行优化与改进进行了相关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这些措施改善了柴油机的冷起动性能,同时也满足了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IMO TierⅡ排放法规要求,在G32系列船用柴油机上进行了降低NOx排放技术,包括:增压中冷技术、雾化喷水技术、优化进机燃油温度、米勒定时技术等的试验研究。研究表明:上述技术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NOx排放。通过对上述技术的综合优化,使G32柴油机在保持良好经济指标的前提下,满足IMO TierⅡ法规NOx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为满足美国非道路柴油机EPA第Ⅳ阶段排放法规要求,F292风冷柴油机进行排放和功率提升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3.
船舶主机选型的发展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梅春 《柴油机》2012,34(1):7-12
从船用主机的不断强化、电喷技术的广泛应用、由Tier II法规引领的低速主机技术的革新等几方面介绍了船用主机的发展。分析了目前主要船型的主机选型特点。面向未来讨论了EE-DI下船型的开发、主机排气余热回收装置、节能船型的主机选型以及Tier III法规下低速主机的技术革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船用柴油机应对IMO Tier Ⅲ排放法规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东明  平涛  闫萍  张文正  孙强 《柴油机》2011,33(4):29-33
介绍了国外知名船用柴油机生产商及技术咨询公司应对IMO Tier Ⅲ排放法规将要采取的技术措施。针对废气再循环结合中等强度Miller循环技术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是满足Tier Ⅲ排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一台满足TierⅡ排放标准的四冲程增压中冷船用柴油机,模拟研究了富氧燃烧结合进气加湿改善NOx-soot折衷关系的潜力,并探讨了实现TierⅢ排放标准的技术路线.本研究使用AVLFire软件建立仿真模型.结果表明:单独使用富氧燃烧时,缸内温度较高,燃烧持续期较短,soot排放减少,NOx排放恶化,而单独使用进气加湿时呈相反的趋势.当发动机运行在转速为1350 r/min、75%负荷工况下,进气氧体积分数为21%~23%、加湿率为0~100%时,可实现NOx-soot排放同时降低且低于原机.氧体积分数为21%和加湿率为100%匹配,可以实现TierⅢ排放法规.两种措施的优化组合可以获得NOx-soot排放的最佳优化区域.  相似文献   

16.
基于CONVERGE软件建立了高压直喷双燃料船用发动机三维仿真模型,研究了空气加湿技术和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对发动机燃烧过程及排放的影响,并通过耦合进气加湿、EGR和天然气喷射策略等技术,最终得到满足TierⅢ排放法规的可行性技术路线.结果表明,进气加湿降低NOx排放...  相似文献   

17.
王志刚  赵勇  李晓波  沈腾  姚宇翔 《柴油机》2021,43(1):5-8, 31
通过在高压SCR系统上增加控制逻辑,调整部分设备的运行过程,设计了可稳定SCR运行的吹灰、换气稳压子系统,从而解决了柴油机从TierⅢ切换至TierⅡ模式运行时,高压排气进入SCR系统,对设备造成腐蚀的问题。台架试验表明:E3循环下加权NOx排放降至2.49 g/(kW·h),低于IMO TierⅢ限值3.4 g/(kW·h);氨泄漏量小于1 mg/m3。吹灰、换气稳压系统达到预期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8.
肖民  陈慧 《柴油机》2012,34(2):15-19
分别利用K3PREP和ANSYS-ICEM软件对L21/31型船用中速柴油机建立网格模型;用KIVA-3V软件对该机型的缸内温度、压力以及NOx生成与排放量的变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用ANSYS-ICEM所建立的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工作过程;NOx生成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对该机型适当减小负荷、推迟喷油提前角、缩短喷油持续期,可使NOx排放量在IMOTier II的NOx排放限制范围内进一步减小。  相似文献   

19.
刘骞  张炜伟  熊长君  于成汉  张明国 《柴油机》2020,42(1):22-27, 40
16RK270型柴油机功率提升要求为:功率提升10%;排放满足IMO TierⅡ排放法规要求;最大燃烧压力限制在16 MPa以下;且保证尽量低的燃油消耗率。对此,从可变气门定时、匹配增压器、EGR、米勒循环、可变喷嘴环等技术入手,应用GT-power、AVL-excite软件建立仿真计算模型,对上述几种技术进行分析比较。结合柴油机的结构改变和投入产出比,最终确定:相对较优的技术方案为Miller循环与VTG技术结合并匹配高压比增压器。  相似文献   

20.
结合船用中速柴油机开展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系统的设计和性能试验验证,着重关注还原剂均匀分布、排气均匀度、系统稳定可靠控制及催化剂布置等方面,形成适用于船用环境的SCR系统设计方案.基于6L21/31中速柴油机D2以及E3循环工况开展SCR系统配机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