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佳 《饰》2008,(2)
当代艺术创作正经历着一场由传统物质媒介到数字媒体的转变.这种转变也构成当下服装艺术表现发展历程中-次历史性的飞跃.本文着重论述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数字媒体技术对服装的创作与表现造成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的出现,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传播载体转向了“数字媒介”,使其传播方式也向数字化传播转换。新媒体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呈现感性化、个人化特征。与此同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对象也成为了传播主体,个人获得了传播话语权,这将导致重建大众化传播秩序,使传播内容由“宏大叙事”向微型化转变,传播方式也由“灌输”转向“对话”。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的发展即时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为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革。在当今社会快节奏的脚步下,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也给当代艺术带来了观念上的变化。文章以中国当代艺术为背景,研究新媒体技术在当代艺术中的运用,着重分析了新媒体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和技术运用,对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做出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数字技术革命打造了融合的媒介新景观,电视媒体正与互联网融合走进了TV2.0时代。在新的媒介环境下,电视观众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方式,从整体走向分化,从被动变成主动。为了迎合新媒体受众需求,西方主流电视媒体将亨利·詹金斯阐释的"跨媒介叙事"付诸于电视剧的生产实践。本文解析这一模式的产生机理与叙事特点,以期对我国电视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生产创新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数字媒体艺术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四达 《饰》2006,(3):10-13
数字技术的发展,拓展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且构建了一种新的视觉语言。数字媒体时代来临,说明人-媒体-科技的三角关系需要重新思考与建构。特别是数字媒体和艺术相结合.从此改变了我们观察与认识世界的方式.并创造出了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型审美方式。数字科技将艺术创作带向超越时间、空间与传统视觉经验的新创作思考领域,使得艺术创作在新媒体和新科技基础上充满了新的可能性和更广阔的创意空间。  相似文献   

6.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与新媒体艺术的相互结合对现代艺术的影响超乎想象,代表一种新的美学方向和新艺术、新视觉体验的再现。新媒体艺术扑面而来后,使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将更生动和更具有参与性。那么新媒体艺术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当中,不仅仅要发展与研究媒体技术,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创新。将互动的数字化媒体更人性化,形态更多样化,更靠近人们的生活,才能更完美的为人类提供服务,与时俱进。如果说计算机网络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那么网络对新媒体艺术的影响也在改变着我们对艺术的认识方式。  相似文献   

7.
以数字杂志、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触摸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当今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传统的媒体传播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新媒体传播方式成为社会传媒的主流,在提高媒体传播速度,扩大媒体传播范围,改变媒体传播方式,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提高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新媒体的出现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得以实现,没有科技的进步的支撑,媒体传播形态的变革是不可能实现,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出现也将是个未知数。伴随科技创新出现的新媒体正改变着整个世界的面貌。  相似文献   

8.
媒介融合早已成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同发展的一个趋势,而了解传统媒介与新媒介所具备的特点,对研究媒体融合的具体方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实际上,媒介融合的实质,应当是在新旧媒体之间取长补短,以此达到媒介传播效果的最大化,而这也正是媒体融合所需努力的目标。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应当是实现新旧媒体之间内容上的共享和功能上的分化。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传统艺术而言,数字媒体艺术是借助科技发展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创作手段。从数字媒体艺术审美的角度阐述了数字媒体艺术审美的特征,分析比较了一般审美与数字媒体艺术审美之间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对于当代艺术的意义可以用“奥斯卡”来形容,它与威尼斯双年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并立为世界三大艺术展。作为先锋艺术的实验现场,卡塞尔文献展已不仅仅属于德国,它已经成为国际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坐标,是西方文化界关注的焦点,也是西方社会的时代镜像。当代艺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颠覆,当代艺术表现形式突破了传统艺术的边界和界限。  相似文献   

11.
自黑格尔提出“艺术终结论”以来,艺术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艺术变得越来越游移不定:一些历史上不能称为艺术的现象,在当代都成为了艺术品。本文通过对艺术的历史性生成、当代艺术现象审视以及浪漫主义艺术思潮的考察发现,艺术正以自身独特的方式验证着黑格尔的这一预言。  相似文献   

12.
《南昌水专学报》2018,(2):54-58
技术的发展颠覆了传统的传播生态,依托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播的信息量、速度、方式、质量等方面较之以前都有了革命性的变化。新媒体的独特优势为广告传播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途径,新媒体广告不断发展并逐渐成长为当前最主要的广告形态。较之于传统的广告形式,新媒体广告之"新"不仅表现在包括新的媒介形态上,还带来了传播方式、对象、内容的内涵与外延的不断拓展,而这些新的因素亦丰富了媒介素养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新内涵。文章通过对新媒体广告中媒介素养对传播效果产生影响的维度分析,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媒介素养的新变化、新呈现并结合媒介素养的新内涵试图找到提升传播效果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媒介艺术的发展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媒介艺术以其独特的文化样式和创作理念开创着新的文化格局。新艺术的发展受到了当代社会政治、经济、人文环境和文化机制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而艺术的本体价值、文化生产机制、中西文化的深层面交流等问题都是我们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课题。对当代艺术形态的研究是解决这些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网络与新媒体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网络与媒体技术入手,讨论了新媒体艺术与网络的关系,指出了网络新技术与新媒体艺术要互相促进才能求得共同发展。为推动新媒体艺术不断向前进步,需要艺术家、计算机程序员和网络工程师互相协作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15.
技术的革新能够有效推动艺术的再发展,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曲艺艺术,曲艺动画这种极具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与特色的新媒体艺术形式应运而生。研究如何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手段,对传统曲艺进行动画形式的改造和创新,这不仅是对传统曲艺艺术表达的一种延伸与拓展,有助于传承民族传统艺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是在新媒体艺术领域的一项创新尝试,丰富了动画在数字时代的内涵与表达,从而有效探索Flash动画实现过程中艺术与技术有机融合的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16.
康巴藏戏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康区兼容并包的文化。但在新的艺术时代,单一的传承、传播方式使得其岌岌可危。新媒体艺术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具有很强的储存优势和包容性,具有更广阔的艺术表现空间和更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康巴藏戏与新媒体艺术结合,有利于康巴藏戏的传承、传播和创新,可通过Video艺术、互动式电子游戏、多媒体技术平台支撑的艺术创作等途径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中国新媒体艺术创作中身体题材的特殊性,通过对技术演进、内蕴观念、视像特征及艺术谱系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1992至2010年中国新媒体艺术的身体关注已避免将资产阶级现代性与美学现代性混淆起来进行追求,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其他类型与题材相比,展示出了弥足珍贵的新的艺术特征.但这些特征只有置于西方的艺术史脉络和社会学话语中才能得以阐释.如果从叙事类型的角度来体察则更会发现其内在的贫稚,无论是其创作依托的技术元素,还是其内在蕴含的观念系统,都与其西方渊源有着类似的编织手法,展示出日常经验与生活根基的单薄,缺乏与中国现代社会情境、思想状态与艺术谱系的相洽无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以数字技术为载体的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并引领着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数字艺术产业已逐步成为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主流产业,未来更是前途无量。发展数字创意产业不仅是一种文化、教育理念,更是一种具有实践特性的可开掘、可持续的发展战略。通过考察数字艺术的当代现实语境,剖析数字艺术作为创意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状况,对培育中国的数字艺术产业与发展数字艺术教育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军 《饰》2011,(4)
本文是对于这一"现代艺术史体制"在当代是否"终结"问题的讨论.笔者发现,当代艺术和艺术史理论中最重要的话题--Arthur C.Danto的"艺术终结论"、Hans Belting 的"艺术史终结论"和Douglas Crimp、Boris Groys等人关于"博物馆终结"问题的讨论,仍然是在瓦萨里规定的"艺术世界,三元格局内展开;而且,当代关于"当代艺术"、"后历史艺术"或"后现代艺术"的新叙事,仍然没有超出瓦萨里所开创的"三个时代"的叙事格局.  相似文献   

20.
《南昌水专学报》2019,(2):61-65
新媒体的即时、开放等特质赋予其强大的情绪渲染和感召力,并成为当下青年群体社会参与的重要渠道。新媒体技术带来极大社会便利的同时也导致媒介形式复杂多样、信息内容良莠不齐等问题,青年群体社会参与的媒介困境由此显现。通过对当下青年群体社会参与的媒介困境进行梳理,分析新媒体在促进青年群体社会参与中的应然和未然,并从传媒引导的角度提出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