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构建一种诱导型骨修复支架材料,将淫羊藿苷(Ica)经过氨基化改性得到Ica-NH2,并对Ica-NH2进行FTIR、XRD和TG-DTA表征。以Ica-NH2共价结合壳聚糖(CS)为诱导因子添加方式,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PHBV)和CS为基材,经过两相混合急速冷冻/冷冻干燥成型技术制备了Ica-NH2-CS/PHBV骨组织工程支架。随后,对支架材料进行了SEM、体外药物缓释、力学性能、细胞相容性及细胞增殖评价。结果显示:氨基化改性Ica的FTIR谱图在3 371、3 328 cm-1处出现2个中等强度、尖锐的N—H伸缩振动峰,在1 689 cm-1处出现N—H变角振动峰;XRD谱图显示其衍射增强且整体左移,证明Ica被成功氨基化改性;支架材料显微结构呈网络状串珠状,并均匀分布着3~10 μm的微孔,其体外药物缓释效果良好,力学强度介于硬质骨与松质骨之间,复合细胞培养7 d 后表现出良好的贴附与增殖,且细胞在Ica-NH2-CS/PHBV支架材料上的增殖增长率显著高于CS/PHBV。研究表明所构建的Ica-NH2-CS/PHBV支架材料可作为一种良好的诱导型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2.
改性生物塑料是解决其热稳定性差、加工窗口窄、生产成本高的重要途径。本文综述了生物塑料聚3-羟基丁酸酯-co-4-羟基丁酸酯(P34HB)在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其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的方法以及改性P34HB的应用前景,并对P34HB的改性研究及应用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分别采用反应性和非反应性熔融共混方法结合粒子沥滤技术以及碱处理技术构建不同质量比的聚(3-羟基丁酸酯-3-羟基戊酸酯)(PHBV)/聚碳酸亚丙酯(PPC)复合支架,通过表征支架的表面形态、孔隙率大小和体外降解性能,发现反应性共混法可显著改善支架的相容性和界面粘接。非反应性熔融共混法构建的支架孔隙率高于反应性共混法构建的复合支架。随着PPC含量的升高,复合支架的孔隙率升高。当PHBV/PPC质量比达50/50时,支架在PBS缓冲液中降解最快,反应性共混法构建的支架亲水性高于非反应性共混法,碱处理技术可显著改善复合支架的亲水性。这对功能重建的体内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潜在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克服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的聚(3-羟基丁酸-3-羟基戊酸酯)(PHBV)在水溶液的颗粒状分布和不均一性,以氯仿为溶剂,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和PHBV为功能单体,改变PHBV/NIPAm质量比为0/100~40/100,采用自由基聚合和浸泡法制得半互穿网络结构的PHBV/poly(NIPAm/MBA)水凝胶。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称量法等系统研究了PHBV/NIPAm质量比对凝胶化学组成、孔洞形态、温敏性和溶胀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HBV的引入增加了凝胶孔洞数目,使孔径尺寸从20~30μm下降到5~10μm,最大溶胀度由19降至12,体积相变温度由30.89℃降为29.90℃,消溶胀平衡时间由60 min降为5 min。  相似文献   

5.
3维打印用聚乳酸材料的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乳酸材料具有环保可生物降解性的优点,故其经常作为3维(3D)打印的原材料使用,然而其自身的脆性大、玻璃化温度低和热稳定性差等缺点,限制了该类材料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所以对聚乳酸进行改性研究,改善它的力学性能或者耐热性能,从而扩大其在3D打印领域的应用具有很重要的研究意义。综述了聚乳酸材料的改性方法以及相关研究进展,主要从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等两类改性方法来分析聚乳酸改性的研究现状,总结分析了两类改性方法面临的问题并展望其前景,还对改性后的聚乳酸材料的应用进展进行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聚羟基烷酸酯表面接枝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紫外光接枝改性的方法将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单体接枝到聚β-羟基丁酸酯和聚β-羟基戊酸酯的共聚物(PHBV)膜表面上,形成PHBV-g-PVP共聚物,从而提高其亲水性.并用接触角测定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经过改性后的PHBV膜表面的亲水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碳(CO2)和环氧丙烷(PO)合成的脂肪族聚甲基乙撑碳酸酯由于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气体阻隔性等优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由于热性能、力学性能较差限制了其应用,为了扩大聚甲基乙撑碳酸酯(PPC)的实际应用,必须对其进行改性。从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两方面综述了近年来PPC改性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汪蔚  张瑜  陈彦模 《材料导报》2006,20(Z1):359-363
综述了可生物降解聚(3-羟基丁酸酯-co-3-羟基戊酸酯)(PHBV)近年来在共混改性(也称物理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对各类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热行为、结晶行为、形态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等方面的规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基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述了生物塑料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的改性方法以及纤维素改性生物塑料聚羟基脂肪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同时,针对每一种纤维素改性生物塑料聚羟基脂肪酸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具体分析了纤维素改性生物塑料聚羟基脂肪酸酯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变化,指出了每种制备工艺的优缺点。纤维素改性生物塑料聚羟基脂肪酸酯复合包装材料将成为今后包装材料领域的研究重点,且实现绿色生产与进一步改善二者复合后的材料性能,将是实现产业化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聚乳酸薄膜材料的阻隔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魏海英  郭红革 《包装工程》2017,38(11):23-29
目的综述聚乳酸薄膜材料的优缺点和影响其阻隔性的因素及改性技术,为包装(尤其是食品软包装)行业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聚乳酸薄膜材料为主,总结影响聚乳酸阻隔性的自身原因,从物理改性、复合改性、化学改性和表面涂覆处理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聚乳酸可生物降解,其制备和降解都不会污染环境,但阻隔性差,必须对其进行改性,各种改性方法均有优劣。结论聚乳酸薄膜材料的改性技术仍存在不足,有待开发和完善一种不牺牲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设备简单、成本又低的改性技术。  相似文献   

11.
温度敏感性聚异丙基丙烯酰胺凝胶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软湿材料,但存在功能单一、响应速率慢、粒度分布宽和机械性能差等缺点,因而温敏凝胶的化学和物理改性成为凝胶研究的热点之一。综述了近5年温敏凝胶的亲疏水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李刚  何敏  张道海  罗大军  秦舒浩 《材料导报》2017,31(Z2):205-209
聚丙烯微孔膜因其比表面积大、性能优异、价格合理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其亲水性差、易被污染,因此需要进行亲水改性。根据是否发生化学变化将亲水改性方法归纳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物理化学法;改性之后膜的亲水性得到了改善。分类论述了各种亲水改性方法对聚丙烯微孔膜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对膜亲水性能的改善程度同时对亲水改性方法的改进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Nano-TiO2粒子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橡胶、塑料和胶粘剂等领域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因而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近几年nano-TiO2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对比了溶胶-凝胶法、沉淀法、水解法、水热法和微乳液法等方法的优缺点;介绍了nano-TiO2在环氧树脂(EP)改性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完全生物降解聚乳酸共混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乳酸(PLA)是由乳酸直接缩聚或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得的脂肪族聚酯,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良好的力学性能.但是,由于纯PLA树脂的结晶速率慢、制品收缩率大、本身质脆等缺点,需要各种无机或有机材料对其进行共混改性.制备可完全生物降解的PLA共混复合材料,成为目前研究热点.文中全面介绍了近年来可以完全生物降解的PLA共...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讨论改善可食性保鲜膜、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以及可降解保鲜膜的理化性能和提高抗菌性能的改性方法,旨在为食品保鲜膜的改性提供方法指导.方法 采用添加无机微纳米材料、天然抗菌剂或将多种抗菌物质聚合等方法研究食品保鲜膜的理化性能及其抗菌性能.结果 添加无机微纳米材料改善食品保鲜膜的理化性能,提高其抗菌性能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已较为成熟,其中采用原位合成纳米材料技术改性食品保鲜膜的效果较好,但食品保鲜膜的抗菌机理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结论 微纳米及生物抗菌剂复合技术在食品保鲜膜改性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可为安全长效的新型食品保鲜材料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聚乳酸的改性及其在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近年来各国科研工作者通过物理、化学共混,共聚以及复合等方法,克服了聚乳酸的低温脆性、柔韧性差、耐热性差和降解时间不可控等缺点,使得聚乳酸(PLA)可以应用于通用塑料领域,取代耗费大量石油资源的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等常用塑料品种。最后对改性后的聚乳酸在与食品接触性材料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The copolymers poly(3-hydroxybutyric acid-co-3-hydroxyvaleric acid) (PHBV) are being intensely studied as a tissue engineering substrate. It is known that poly 3-hydroxybutyric acids (PHBs) and their copolymers are quite hydrophobic polyesters. Plasma-surface modification is an effective and economical surface treatment technique for many materials and of growing interest i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 the advantages of oxygen and nitrogen plasma treatment to modify the PHBV surface to enable the acceleration of Vero cell adhesion and proliferation. PHBV was dissolved in methylene chloride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PHBV membranes were modified by oxygen or nitrogen-plasma treatments using a plasma generator. The membranes were sterilized by UV irradiation for 30 min and placed in 96-well plates. Vero cells were seeded onto the membranes and their proliferation onto the matrices was also determined by cytotoxicity and cell adhesion assay. After 2, 24, 48 and 120 h of incubation, growth of fibroblasts on matrices was observ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analyses of the membranes indicated that the plasma treatment decreased the contact angle and increased the surface roughness; it also changed surface morphology, and consequently, enhanced the hydrophilic behavior of PHBV polymers. SEM analysis of Vero cells adhered to PHBV treated by plasma showed that the modified surface had allowed better cell attachment, spreading and growth than the untreated membrane. This combination of surface treatment and polymer chemistry is a valuable guide to prepare an appropriate surface for tissue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综述国内外生物基施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为高品质生物基施胶剂的工业化开发提供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 在理解施胶机理的基础上,对现有生物基施胶剂(松香施胶剂、植物油基施胶剂和多糖施胶剂)的结构和性能“构效关系”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结果 通过对生物基原料进行可控物理和化学改性,在不破坏纸张强度的基础上赋予纸张优良的防水、耐油、水蒸气阻隔等特性。结论 生物基施胶剂具有原料来源广泛、结构可调、无毒和可生物降解等突出优点,在未来纸包装材料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