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吴雪  金海明 《湖南包装》2023,(2):104-106
徽派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特色明显,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将其艺术特色应用于现代中式家具设计具有重要价值。以徽派传统木雕艺术文化为例,综合运用田野考察法与文献法,解构徽派木雕艺术文化。根据现代人对家具的现实需求,从徽派木雕艺术的材质、色彩、形态、寓意等角度,进行现代家具设计融合应用,为中式家具设计发展探寻新的路径与思路。  相似文献   

2.
广式家具的木雕装饰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对广式家具概念进行界定,分别从木雕的装饰手法特征、题材、装饰形式分析了广式家具的木雕装饰特征,得出广式家具多使用浮雕和圆雕手法,传统和西洋图案题材并用,传统和西方雕刻形式混用的特点,并从地理位置、社会背景、文化交流等方面对广式家具的成因进行分析,总结了广式木雕这一传统装饰艺术给现代家具设计以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秸秆拼贴艺术在现代家具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雁  王春申  姜圳  郭洪武 《包装工程》2018,39(20):224-230
目的 将传统非遗文化中的秸秆拼贴艺术与绿色环保利用理念相结合,探究秸秆拼贴艺术在现代家具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理论和设计方法。方法 以民俗学、现代设计美学、工业设计、家具装饰设计等相关知识为理论基础,总结归纳传统秸秆拼贴艺术的制作工艺、应用现状及不足,对秸秆拼贴肌理表情的创新设计思路进行详细分析,使其作为新型装饰元素应用于现代家具设计。结论 对传统秸秆拼贴艺术的设计理念及制备工艺进行创新,使其与现代家具装饰相结合,既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拓展了现代家具的装饰材料和设计方法,从而满足现代社会审美,对指导现代家具装饰的创新设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曹权玺 《包装工程》2022,43(14):264-271, 286
目的 探究传统漏窗元素在现代家具中的设计应用形式与设计原则。方法 对漏窗元素的题材类型、功能形式、造型特征与文化内涵象征等方面进行研究。利用可拓符号学理论来分析漏窗符号元素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路径,并从文化的象征性、图案元素的重构以及家具设计主题的统一性出发进行设计创新。结论 基于可拓符号学理论的漏窗元素系列现代家具的创新设计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与针对性,可以为现代家具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对拓展现代家具的设计创新路径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明清苏作家具雕饰艺术特征内涵,并对明清不同时期苏作家具雕饰艺术的嬗变表现及其变化机理有清晰的辨识。方法通过对现存明清苏作家具木雕实例的收集、归纳、分类,提炼出明清苏作家具雕饰的艺术特征。结论明清苏作家具雕刻装饰由初期的简洁走向繁复,由装饰与结构的融合走向装饰与结构的二元分离,但总体保持装饰有度的特色,也呈现出布局对称均衡,主题统一、有层次,用材具有地域性等整体特征。明清苏作家具雕刻主流纹饰在雕刻题材、雕刻技法、雕刻用材、审美风格等方面的差异变化以清朝中期为时间节点,呈现出题材世俗化、构图组合化、位置程式化、饰面浓华化、用材差异化的趋向特征,这一现象正是由儒商结合的风尚、上行下效的消费心理、商品经济的繁荣与市民文化的兴起以及雕刻工具技术的改良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祝小林  赵培志 《包装工程》2013,34(12):57-60
概述了现代中式家具装饰的装饰要素、装饰题材以及装饰手法,分析了女书文字的形式美感与寓意内涵,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可通过结构、雕刻、漆绘以及金属配件的方式,将女书文字应用于现代中式家具装饰中。该研究对于丰富现代中式家具装饰与发扬女书文化,具有双重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川西民间家具装饰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吕建华  陈铭 《包装工程》2011,32(20):101-104
以川西民间家具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出发,结合调研中最具代表性的家具,分析归纳川西民间家具的常用装饰手法、装饰题材与纹样特征,论述川西民间家具的历史文化属性,并对其装饰特殊性进行辨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川西民间家具装饰在时代特征、审美情趣、文化体现等方面特点,以及川西民间家具装饰所具有"崇文"和"太阳崇拜"的特性。  相似文献   

8.
云卫星 《包装工程》2019,40(8):311-313
目的探究中国传统装饰元素的功能特点和应用价值,总结其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策略。方法立足于现代家具与居室环境的依存关系,分析其在功能、色彩、造型、材质上的不同追求,提出现代家具设计与传统装饰元素的融合设想,从民族化、简洁化、多样化等角度探索传统装饰元素在现代家具中的表现特征,并从形的借鉴、意的延伸入手,探索龙纹装饰图案、莲花纹装饰图案以及水墨装饰元素的应用策略及实例。结论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在家具设计中注入传统装饰元素,是体现我国设计风格的不二之选,既能继承我国传统文化,又能以全新的设计方法提升我国家具业的地位,从而在更大的层面上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贵州苗族服饰艺术特色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了解苗族服饰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和特点,分析苗族服饰艺术特色中的装饰图案式样、佩戴的饰品样式、制作工艺流程等要素,探讨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从而总结出将苗族服饰艺术运用到家具中的设计方法.结论 基于苗族服饰艺术特色,探讨并实践了三个家具设计方案:一是将苗族服饰的装饰图案和家具的实用功能相结合的设计;二是基于苗族服饰蜡染材料的设计;三是从苗族银饰装饰中提取元素的设计应用.苗族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承载着苗族深厚的地域文化内涵.研究其艺术特色并进行设计实践探讨,既是对苗族服饰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弘扬,也是丰富家具创新设计的视觉审美表现.  相似文献   

10.
祈福文化在中式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敬威 《包装工程》2015,36(14):72-74,87
目的 研究祈福文化设计元素在中式家具中的体现。方法 阐述中国的祈福文化和家具设计理念,以及传统的祈福文化在中式家具设计中的应用。结论 在传统中式家具中祈福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内涵丰富,题材广泛。它以图案和文字等表现形式和内在的寓意相结合,对家具设计提供了最广泛的参考和题材。  相似文献   

11.
李瑞益  郭晶 《包装工程》2023,44(20):163-172
目的 为了复兴成都非遗蜀锦文化与传统技艺,解决当前蜀锦文化在传承发展上的难题,深入探讨全新的传承路径,设计出具有时代性、艺术性和文化性的非遗蜀锦家具产品。方法 研究基于设计学的视角,以成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蜀锦”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成都地区非遗蜀锦的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分析蜀锦的艺术特征,通过提取蜀锦图纹、色彩、寓意等因子,探索出平面图案组合、装饰形态调整、情感纽带链接等转化方法,将转化后的蜀锦文化因子应用于沙发、屏风、座椅等家具设计中,打造具有古蜀意韵的家具产品,彰显蓉城家具的艺术魅力。结论 通过对当前成都非遗蜀锦文化基因的提炼以及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实践,体现出蜀锦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能够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静态”的保护方式,实现其活化利用,让蜀锦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因此,开发出具有深厚文化基因的非遗蜀锦家具产品,不仅提高了现代家具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也为蜀锦的传承开辟了新路径,对于成都地区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廖梅 《包装工程》2016,37(16):187-191
目的研究雕塑与家具的关系,探索现代家具的艺术表现方式。方法从表现形式、空间关系、文化内涵等方面分析两者的关系,并对雕塑艺术古往今来在家具设计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和推动作用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阐述雕塑分别在创作风格、表现手法、材料语言上给现代家具设计带来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结论将雕塑艺术创作手法运用到现代家具设计中,是一种满足多元社会下人们对家具审美需求的有效方法,同时也为家具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林秋丽  郭琼 《包装工程》2019,40(10):283-287
目的白居易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引茶入诗的诗人,其茶诗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优美的意境,探索白居易茶诗意境,挖掘出其文化内涵和背后的营境规律,是对现代茶室家具及其空间设计的一种新思路探究。方法将白居易茶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茶诗形成的条件和特点,将具体茶诗意象分析总结探寻规律,得到茶诗意境组合方式为3种,分别是"形容词+名词"、"动词+名词"和"名词+名词"的组合方式。在此基础上结合茶诗中的色彩,形成设计方法,最后进行茶室家具和空间的设计实践。结论茶诗是茶文化的精髓,白居易茶诗数量众多,可作为研究茶文化的样本,也有益于探究寻找茶诗意境规律。将白居易茶诗意境运用到茶家具及空间设计中,是对茶文化的探索,也是茶家具及空间设计回归传统文化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俞凯 《包装工程》2020,40(24):150-161
目的 通过对传统明式家具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其现代转译的路径通道,挖掘其在当下生活环境中做何种现代化演变,开拓传统明式家具现代转译背景下的现代明式家具设计的新思路。方法 对明式家具的现代转译进行剖析,分别从式样造型与功能、结构与使用方式、材料与工艺、色彩与应用场景、装饰图案与审美、哲学思想与设计理念等多维度,进行对比论证、归纳与总结,并通过现代明式家具设计实践进行设计路径的方法总结。结论 研究结果有助于为后期新中式家具的设计路径与设计方法研究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为今后的家具设计课程提供实践方向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现代竹家具设计的中式审美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方  李明珠 《包装工程》2018,39(4):136-140
目的研究竹家具设计中式审美倾向的表现特征和设计手法。方法通过案例调研,总结得出中式审美在现代竹家具中的表现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中式审美对现代竹家具设计产生的影响。最后,基于设计实践对现代竹家具的设计手法进行分类和归纳,以协助设计师进行竹家具的创新设计。结论中式审美在现代竹家具设计中表现为物趣、意趣和悟趣3种表达方式。中式审美的嬗变在设计立场、文化引用以及设计样式3个方面,对现代竹家具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圆竹家具、原竹家具和新生竹家具在表达中式审美方面各有所长,分别对应物趣、意趣和悟趣。  相似文献   

16.
藏式民居家具的创新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凌霞  陈飞虎 《包装工程》2017,38(10):151-154
目的对传统藏式民居家具进行创新设计分析。方法以藏族人民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变化为基础,对传统藏式家具的造型、装饰风格、文化表达等设计要素进行分析,划分构成传统藏式家具的设计体系,并进行创新性设计。结论从藏式民居家具的功能,材料和文化内涵入手提出创新设计的方法,并结合笔者对新藏式民居家具的创新设计实例,体现传统藏式家具营造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杨宇  吕九芳 《包装工程》2023,44(24):457-465, 491
目的 对四川民间家具装饰艺术特征进行符号化解读,挖掘四川民间艺术、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为四川民间文化的创新提供素材,促进传统家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法 基于莫里斯符号学三分科(符形学、符义学、符用学),同时结合田野调查、文献研究法,深入分析四川民间家具材料、色彩、纹样、构图等装饰符号构成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概括其装饰符号形成与发展的语言环境,进而总结四川民间家具装饰艺术传承的途径。结论 四川民间家具在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变革的影响下,形成就地取材、因材施艺的装饰语言,体现了四川人民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开放包容的精神风貌。因此,实现四川民间家具装饰艺术的“守正”与“创新”,对发扬四川民间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瑞益  郭晶 《包装工程》2023,44(6):328-335
目的 对成都春熙坊内部的清代古典家具装饰特征与文化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成都锦江总府路春熙坊内部空间的座榻、椅柜、卧床、洗脸架、木雕佛像屏风等40余件清代遗存的古典家具,基于设计学的角度,深入分析封建贵族阶级在古典家具色彩、造型、材料等方面所呈现出的与众不同的装饰特征,并结合清代满族的历史知识分析古典贵族家具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提出成都地区清代古典家具的传承途径。结论 根据春熙坊座榻、椅柜、卧床、洗脸架、木雕佛像屏风等贵族古典家具展现的装饰色彩、装饰造型与装饰材料等特征,反映出在大一统背景下,贵族阶级为了巩固朝政,以满族为主导逐渐将自身的萨满文化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融为一体,最终让清代家具装饰与文化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因此,如果要使清代古典家具传承下去,需要通过仿制传承、创新传承及教育传承等三种途径,这对于传承成都地区的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当代经济、艺术与文化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方凯伦 《包装工程》2019,40(4):291-295
目的探讨基于人文主义思想下的现代城市家具设计方法。方法结合现状对现代城市家具设计进行剖析,通过对本土特色、城市个性、人性关怀、历史文脉4方面的问题,研究人文主义思想融入现代城市家具设计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结论人文主义思想是一种以人为本、以文化为基础的复合思想,它是构建一个特色地区的内在核心,是衡量一个城市价值的重要尺度。人文主义思想与现代城市家具设计的创新融合不仅能增强设计的艺术性与创新性,有助于提升用户的归属感与认同感,还能重拾本土特色与城市文脉,坚实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