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范玥 《包装工程》2019,40(8):276-278
目的探究城市导视系统的现状及未来的多元化设计思路与策略。方法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大背景对我国沿线城市的重大影响与深远意义,提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并聚焦于城市导视系统,对城市公共空间及其识别特点、导视系统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等方面展开探究,深入挖掘城市导视系统的现状,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规范城市导视系统设计的几项原则,最后以城市公园导视系统、旅游景区视觉导视系统等为例,探索其多元化设计策略,开启媒体化、时代化和特色化的长远发展之路。结论在当前这个时代背景下,采用多元化的设计手法,进一步完善城市空间导向系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城市空间质量,提高城市空间使用效率,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2.
倪春洪 《包装工程》2015,36(8):43-46
目的研究公共空间内满足特殊群体生活需求的交互设计。方法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实际生存体验,分析特殊群体的人本需求设计,探索老人、儿童、残障人士、视障人士的生活需求,对人与人之间或人与物之间的交互设计进行有效分析。结论设计应为人的生活提供便利,通过对公共空间内导视系统设计的深入研究与分析,关注特殊群体的实际生活所需,用体验设计、交互设计等方式体现社会生活的人本关怀,让人们通过导视系统设计来感受宜居城市家园的人本情怀。  相似文献   

3.
基于儿童群体特征需求的导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洁  倪春洪 《包装工程》2018,39(24):65-69
目的 研究儿童公共空间内满足儿童生活需求的导视交互设计。方法 通过对城市儿童公共空间的观察、访谈和实际生存体验,分析儿童的生理特征、认知特征和行为特征,探索儿童生活需求,对人与人之间或人与物之间的交互设计进行有效分析。结论 儿童是不可忽视的行动主体,通过对公共空间内儿童导视系统设计的深入研究与分析,用体验设计、交互设计等方式体现社会生活的人本关怀,让儿童通过导视系统设计关注自我、发展自我。  相似文献   

4.
城市综合体重庆天地导视系统地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明 《包装工程》2016,37(6):37-40,82
目的以重庆天地导视系统的设计为研究对象,研究城市综合体导视系统中的地域性特征。方法通过对重庆天地导视系统设计应用案例的分析,探究了地域性要素应用于导视系统设计中的提炼方法和视觉表达途径,推进了导视系统设计中体现人文地域特征的研究领域的发展。结论地域性设计元素的应用,丰富了城市综合体导视系统的内涵与外延,具有传承城市文化的重要功能;通过对导视设计中造型、图形、色彩和材质要素的分析,研究了重庆天地导视地域性设计的表达方式,从视觉表达上呈现了重庆城市地域文化特征,对展示和提升重庆的城市个性与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及作用。  相似文献   

5.
城市文化意象在导视系统中的演绎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倪春洪 《包装工程》2014,35(20):16-19
目的研究城市文化意象符号在导视系统设计中的人文认同感体验设计。方法引入城市文化意象符号基本作用以及对导视系统的基本设计概念进行深入剖析,对城市文化意象符号在导视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与表现方法进行分析。结论要在人文认同感的体验设计中发现城市文化意象符号,借用导视系统设计来演绎与城市形象之间的共鸣;通过对城市概念、图形、色彩的提炼,分析城市文化意象独特的表达方式,让城市文化意象符号赋予一个城市独特的"排他性",让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通过导视系统设计来感受到独特的城市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6.
交互式理念下城市视觉导视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越 《包装工程》2017,38(16):249-253
目的对城市视觉引导设计的路径及方法的探究。方法以人性的基本诉求为指引,从交互式设计理念着手,运用城市视觉空间描绘与解析的策略,进一步挖掘城市视觉导视系统设计的内在逻辑。结论通过对城市视觉导视系统设计的理论解析与案例剖析,推导出了现代城市视觉导视系统设计必须重视体现"交互式思维"与"导视的信息整合"两方面的基本论调,能够看出在城市视觉导视系统设计研究过程中,要重视交互式体验与人性化诉求,最终实现系统信息有效整合与传递,确保表达其功能性。  相似文献   

7.
张洪梅 《包装工程》2020,41(12):281-284
目的探索城市文化景观导视系统设计在当前的社会发展环境下的创新路径。方法由景观设计的概念谈起,结合当前城市文化景观导视系统设计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在主题定位不准确、对文脉把握不当、缺乏个性等方面存在的现实不足进行探讨,接着以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尊重人为主要原则,就城市文化主题公园景观导视系统、城市街道文化景观导视系统和城市园林景观导视系统为着力点进行全方位的设计思路与方法探究。结论城市文化景观导视系统的设计应在与环境相互和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设计原则与重点,以更加新颖的创意与更富情感的表达,实现城市文化景观导视系统的文化性、艺术性和情感性表达,从而有效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梁 《包装工程》2020,41(14):272-277
目的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环境、人与设计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环境心理学与医院导视系统之间的交互关系。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研究环境心理学对改善医院导视系统现状的有效方法,为社会解决实际问题。方法通过对国内医院导视系统使用情况的走访调查发现其不足之处,进而对国外医院导视系统开展调查,通过案例分析对比,发现国内外医院导视系统设计的差异性。从知觉、空间感知和感知层面探讨不同群体对医院导视系统的特殊需求。结果用环境心理学设计理论研究我国医院环境,符合医院导视系统未来发展趋势。结论医院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很重要的一部分,服务人群有其特殊性,未来设计发展趋势应该符合环境与人的根本需要,结合新技术,用环境心理学研究方法指导医院导视系统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具有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照伟 《包装工程》2019,40(4):283-286
目的探究城市公共空间导视系统的社会价值及其设计策略。方法立足于城市导视系统的基本内涵,分析城市公共空间导视系统的主要社会价值,总结其中存在的指示不标准、缺乏统一的知识信息和形式以及更新不及时、无法跟上城市的建设步伐等现实问题,再基于导视系统的图形、色彩、文字3要素,从地铁导视系统、博物馆导视系统的设计实例探究,明确图形的创新优化、色彩的多样尝试、文字的内涵挖掘等具体方向与方法,并对城市公共空间导视系统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结论城市公共空间的导视系统是城市的重要风景,科学设计导视系统能够提升城市形象,突出文化与地域特色,在给人们的出行指引方向、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塑造了一种独特的人文情怀,强化了城市的时尚性、地域性和宜居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传播学为理论依据,研究新媒体信息环境下城市导视设计传播,提出适应高效能新媒体信息环境的设计策略.方法:对比分析城市导视系统的新旧信息环境以及传播模式,通过案例进一步论证其传播优势.结果:新媒体信息环境的高效传播优势符合未来城市导视系统发展趋势.结论:新媒体信息环境下,城市导视设计应该着眼于为提高传播效率,让城市导视系统成为人与城市空间交互的重要渠道和手段.  相似文献   

11.
党志娟 《包装工程》2024,(10):362-365
目的 探寻城市滨水景观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策略,使城市滨水景观空间的公共设施更好地服务于受众。方法 分析城市公共滨水空间的需求属性、文化属性、生态属性等景观属性,基于这些属性,从六个方面对城市滨水景观空间的公共设施优化展开研究。结论 城市滨水景观空间的公共设施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自然性、人性化、人文性等原则,从生态环境出发,选择生态材料,设计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公共设施、基于人的需求进行滨水空间公共设施的布局、注意滨水景观公共设施的安全性、强化滨水空间公共设施的文化底蕴、健全滨水景观公共设施的功能,提供人性化的使用体验、细化滨水景观空间公共设施的信息标识设计。  相似文献   

12.
吴世丹 《包装工程》2017,38(16):228-231
目的探讨线性交通空间引入动态视觉公共艺术的现实意义,并提出相应的设计建议。方法分析线性交通空间的特性及公共艺术的发展情况,结合国内外相关设计案例,归纳、总结动态视觉公共艺术介入线性交通空间的设计思路和方向。结论公共艺术是城市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窗口,在大数据和信息化的时代,线性交通应更注重乘客在旅途中的立体式感官体验;应用新媒体技术、数控技术,结合多种创新艺术表现形式的动态视觉公共艺术,符合城市公共艺术发展,改善了线性交通环境,促进了城市及地域文化交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智慧景区”导视系统设计开发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志莹  赵薇 《包装工程》2018,39(24):60-64
目的 探讨新媒体在“智慧景区”导视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将新媒体融入各部分导视并投入景区,使各层次受众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以及其对景区发展的帮助效果。方法 根据实际案例及调研数据,从“智慧景区”导视系统中新媒体的应用部分分析其对景区的改善与用户的体验,基于导视系统交互性设计理念,着手挖掘智慧景区中视觉导视系统设计的内在逻辑并探索新型导视系统的前景,思考如何更全面的为受众带来人性化的设计使用体验。结论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导视系统设计理念,将导视系统的实用性与新媒体设计的艺术性相结合,并重视新媒体导视系统用户体验与景区诉求,最终能实现系统信息有效整合与传递,确保其功能性的表达,是未来导视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交互性地铁公共艺术的设计策略探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舒悦 《包装工程》2016,37(12):93-96
目的研究交互性地铁公共艺术的重要作用、功能特性和设计策略。方法在交互性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基础上,提出地铁空间中交互性公共艺术最本质的功能特性,结合案例分析交互性公共艺术的设计策略。结论地铁公共艺术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交流窗口,在数字化背景下,新媒体技术和交互手段逐步成为现代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未来的交互性地铁公共艺术应结合便捷交通功能和交互媒介功能进行综合考量,并结合交互空间模式、全信息艺术设计、交互媒体叙事和数字情感体验等设计策略进行创新探索,在吸引乘客参与更多体验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地铁公共艺术的科技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叙事,分析公共空间的生活主体的设定与考量,通过对主体行为层面的综合分析,探讨城市公共空间体验设计方法。方法通过对"商业广场"这一典型性城市公共空间中不同类型主体的行为和空间体验的综合研究,分析其公共生活的行为特征与情感诉求,探讨叙事型公共空间形式与主体空间体验之间的联系。以上海汇智国际商业中心广场主题活动策划与设计为例,探讨在现有城市文脉和行为主体集体经验的基础之上,用叙事方式营造公共空间体验,满足公共生活主体情感诉求的设计方式。结论从叙事角度全面、真实地观察城市公共空间中多类主体的行为和体验,可以避免政策视角或商业视角的片面性和狭隘性,保障伦理视角的真实性、多样性和公平性,尽量规避关注盲点,为可持续、和谐的城市发展提供设计支持。  相似文献   

16.
鲁普及 《包装工程》2020,40(22):301-305
目的 把新媒体当作一种公益招贴设计作品展示的渠道,并且专门针对新媒体传播环境,探索适合的公益招贴的设计思路、设计形式和设计语言。方法 从公益招贴的定义入手,概述其与媒体的关系,并多方面比较了解公益招贴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种媒体环境下的不同传播特性。然后,对基于新媒体传播的公益招贴设计在创意、形式、表现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公益招贴设计应对新媒体传播时可采取的新思路、新形式以及应该彰显的视觉表现上的优势,并结合具体案例分别加以阐述。结论 公益招贴设计是纸媒体时代行之有效的广告形式之一,而融合了新媒体传播特色的设计则更是传播时政理念、公共道德、公共利益的利器,有着更好的传播效果和宽广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何玉莲  章宏泽 《包装工程》2020,41(8):246-252
目的将环境图形作为物质和精神相融合的新型城市文本,创意性地介入城市更新,让艺术潜入城市日常生活,激活城市遗存的文化和历史魅力。方法在分析城市更新诉求的基础上,围绕环境图形设计的四大主导要素:用户特征、环境协调、系统功能、体验互动,阐释环境图形如何在特定的城市历史语境下以独特的艺术创意形式介入城市更新,实现城市信息的可视化,构建城市精神和文化特性,促成城市的新旧融合,平衡功能与审美,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提升民众审美体验和情感认同。结论在城市更新中,环境图形体系以其指示性、图形性、象征性、隐喻性等特征,以艺术化的方式重塑城市历史遗存和文化活力,实现了图形信息的跨平台运行,充分发挥了系统功效,形成了城市空间的别样景观,为民众带来了便利,提升了环境体验。  相似文献   

18.
章丹音  李慧希  熊承霞 《包装工程》2020,40(22):320-325
目的 作为社会治理中重要一环的城市社区微更新,应当使其匹配相应的公共设施设计,对城市社区微更新语境下的公共设施实践方式进行深入剖析,启发针对不同场地、人群、情境、需求的公共设施设计思路。方法 从设施品质高低、设计师介入程度出发归纳三种类型的公共设施,然后从三种不同类型设施的释义及其设计组织方式出发,在设计立意、设计方法、设计案例方面分析不同类型设施的设计实践过程。结果 得出社区微更新语境下不同类型公共设施的设计立意及设计方法。结论 城市社区微更新语境下的公共设施设计应该更加关注居民的生活行为方式,更加关注设施的趣味营造与可持续设计,更加关注公众参与和社会治理,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形成设计构思,激发社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