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由于上海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而污水截留及下水道发展的相对滞后,致使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河道水质严重恶化。为改善上海河道水质,人们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就包括采用生物技术修复河道水质的措施。本文浅要介绍了采用生物技术修复河道水质的原理、效果以及这种技术的发展简史、在国际上的应用现状,并以闵行区已经开展的邱泾河原位生物修复工程为例说明这种技术在上海市水质修复应用的可行性和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以岸边湿地和河口湿地的多样生物处理外源污水、河道水生植物组合曝气净化技术处理内源性污染、改性膨润土覆盖河道底质为主的生物—生态组合技术,对嘉兴秀洲典型城市重污染河道和睦桥港进行了治理,修复工程实施后水质明显好转。以湿地植物、水体中水生植物组合曝气净化技术、河道底质修复为主的生物生态组合是一种成功技术,可以为城市同类河道水质改善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净化河道污染、改善河道水质对保障河道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而生物修复技术具有其独特的绿色、环保、节能的特点。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将环境当中的污染物质吸收、转化,从而净化污染、使环境恢复正常状态的措施。文章从微生物净化以及水生植物净化的角度分析了基础生物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多种综合型生物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4.
石笼网具有施工简单、耐腐蚀强、整体性、柔韧性、透水性、景观效果好等特点,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文章以朝阳市大凌河中游段河道治理工程为例,全面探究了拦水坝建设中石笼网技术的应用优势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石笼网拦水坝能明显提升河道景观、显著改善河流水质、有效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拦截河道上游泥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以横河生态修复工程为例,分析了温州市河道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的效果及问题.通过水体的生物修复及水生态的重建,对城市河道污染水体和底泥进行治理,从而使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并逐步建立稳定良好的水体生态环境,逐步使水体功能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水电开发过程中忽视河流生物需水的现状,提出河道生物需水的理论,详细阐述了河道生物需水计算中要考虑的五种要素:生态、水文水力学、水质、地形学和河流廊道的连通性要素。介绍了国外广泛应用的IF IM方法及其应用和优缺点,并指出其在我国进行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技术在河道水质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闸北区夏长浦河道运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技术治理水质,旨在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上海中心城区中小黑臭河道就地处理的经济合理技术,目的是结合地区河道实际现状,通过深化治理,改善内河水质,促进支流和苏州河水质不断稳定提高。  相似文献   

8.
河道植物措施与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河流作为重要地理要素和生态廊道在区域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态功能,以及传统河道建设中存在的影响河道生态功能的问题。通过对近自然河道治理技术、植物措施应用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分析,认为河道植物措施是一种积极的人为干扰,可以通过边缘效应、廊道效应对生物多样性产生正面影响。提出河道建设应充分考虑河道生态功能,在河道平面形态、横断面型式等方面适当考虑生物多样性对生境异质性的要求,恢复并维护健康稳定的河道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9.
植物措施在河道生态治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合理应用植物措施进行河道生态治理,提高河道的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和改善水质等,通过对广东省河道植物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广东省河岸带植被类型和分布特点,提出河道植物选择的师法自然、生物多样性、经济实用性、景观功能性等原则,探讨不同地形区河道及不同河岸坡段科学适宜的植物应用选择和配置,为发挥河岸带植物生态功能、丰富河道生态治理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水生态失衡和水污染双重作用的盘锦市河道水质恶化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生态修复和生物修复技术措施。生态修复技术实现受损河道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重建的依据为创建适合各类生物生存的生境条件,从而形成功能强大、系统稳定、群落搭配合理、结构优化的水生态系统。根据盘锦市河道基本情况与治理现状,基于生态修复理念及其目标提出河道生态修复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人湖河道治理是滇池污染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开展截污、清淤、生态河堤治理、入湖口湿地等工程建设,达到改善滇池水环境的目的。本文以西坝河截污及水环境治理工程为例,调查分析河道污染状况及成因,研究物理法、化学法以及生物一生态技术等污染治理技术的适用性,并加以综合应用,最终实现减少流人滇池的城市污染负荷、改善河道水质及周边环境、提升河道行洪能力的综合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在对广东地区河流水质污染治理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对曝气复氧技术应用进行了试验研究.构建了人工模拟河道,构建的河道模拟反应器长为3.0m、高为1.2m、宽为0.5m,能够达到1m的有效水深.通过曝气复氧技术对广东地区污染河流水质进行处理,确定曝气运行的最佳方式以及曝气的最佳强度,并对最佳生物填料进行筛选等.结果表明生物膜净化与曝气技术具有良好的河流水质污染治理效果,并且对于较慢流速的水体治理效果更好;弹性填料更适用于广东地区的河流水质污染治理,同时可以将卵石作为治理中的辅料;对于不同污染物而言,需要选择不同曝气方式;曝气强度的最佳选择为中度曝气;加入适量活性污泥能够带来更好的水质污染治理效果,最适当的活性污泥加入量为10%.曝气复氧技术在广东地区河流水质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前景良好,应着手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海宁的河道建设经历了被动接受自然、引入先进治水技术与理念、到主动融入自然的转变。通过研究河道、航道、植物相互关系,来探索经济发达平原地区如何依托河道,在保证岸坡稳定、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有利于恢复生物栖息地多样性,确保不断改善水质及河道生态景观效果的可持续生态治河道路。  相似文献   

14.
河道堤防工程作为我国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方法,对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有重要作用。但从目前河道堤防工程管理情况来看,其经常受到各种外在因素影响,如地质、洪水、温度等因素影响,严重影响到河道堤防工程应用效果。因此,相关部门想要保证河流的通畅性,要提高堤防工程日常管理与维护性能,将现代化技术应用到河道堤防工程管理,做好日常维护和管理作业。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现代化技术在河道堤防管理与维护中的重要性,分析河道堤防工程维护管理要点,让相关人员对整个维护管理流程有初步了解,再将现代化技术应用到河道堤防工程维护管理方面,提高日常维护管理质量,避免给周围居民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细河县城中心段河道治理工程为例,在河道水体水质污染现状及污染机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污染水体生物-生态修复系统的构建和具体实施阶段的分析,并对生态修复后水质指标及浮游动植物种群多样性变化进行对比。细河县城中心段河道污染水体生物生态-修复治理后,总磷、总氮及COD质量浓度显著降低,水体透明度增加,修复后水质达国家地表水环境Ⅲ类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6.
好溪堰河是贯穿浙江省丽水市主城区的一条千年古河道,在河道整治过程中,受制于河道周边的密集建筑物,传统的河道护岸技术均难以同时满足水利、市政、交通及景观的多元化要求。在分析其他创新河道护岸技术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城市河道的桩柱式、框柱式两种框架结构护岸新技术,这两种护岸在维护河道周边建筑物稳定的同时,均具有不加深河床就可拓宽河道过流断面、不减少河岸用地、保持岸路畅通、改善水质及生态效果、提高亲水性等优点,在丽水好溪堰河水系整治工程中应用较为成功。  相似文献   

17.
针对农村河道污水,开展投放修复技术的应用研究。以TP、NH_3-N和COD_(Mn)为主要指标,比较以EM原液、EM复壮液、竹炭和水质净化球为投放物的4种不同投放技术水质净化效果,优选投放修复方案。同时深入分析项目区水质恶化的成因,并从"防"和"治"两个方面提出了项目区河道水污染修复对策,以期指导项目区河道改造工作,也为其他相似地区农村水污染的防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无锡灵山五期工程地区影响水环境的因素主要包含3个方面:河网淤积严重,生活污水排放和水质恶化。为了改善水质,对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需从建设完善水环境基础设施,合理布置污水截流设施,开展污水资源回收利用,采取合理的生态修复及水净化措施,维护河道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9.
再生水回用于北京景观水体引起的水质变化及其改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再生水水质特性及回补景观水体产生的问题,综述再生补给型景观水体水质维护措施。以北京潮白河为例,分析了再生水回用所产生的水质问题及其改善措施的效果。结果表明:再生水进入河道后,有机污染和叶绿素浓度上升,藻类大量繁殖,河道水体表现出明显的富营养化趋势;但水质改善工程措施可明显降低N、P等营养元素浓度,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20.
生态水景社区的景观湖补水方案及水质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上海郊区一大型生态水景社区景观湖工程,研究其湖体补水方案和水质控制技术方案.景观湖的补水方案主要采用社区雨水收集和外围河道引水.水质控制方案主要采用水生态系统构建技术、潜流湿地处理技术以及水动力循环、生态浮床、曝气增氧、生物栅等湖内水质净化技术来控制内源污染,并采用生物截流设施等分散式雨水收集处理系统、湖滨植被缓冲带以及入湖雨水排放口生态过滤系统控制社区雨水径流可能引起的外源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