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增强卵磷脂在食品领域的适用性,促进菜籽油凝胶的开发,以菜籽油为基料油,添加卵磷脂和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SMS)制备菜籽油凝胶,探究卵磷脂与SMS质量比(0∶10、1∶9、2∶8、3∶7和4∶6)对其理化性质、微观结构与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卵磷脂与SMS质量比对菜籽油凝胶硬度和析油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卵磷脂与SMS质量比为2∶8时菜籽油凝胶的硬度最高,析油率最低;菜籽油凝胶的弹性模量(G′)均大于黏性模量(G″),表明全部形成凝胶结构,卵磷脂与SMS质量比为2∶8时具有最高的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XRD、氧化稳定性、FTIR和DSC分析表明,卵磷脂比例的增加有利于菜籽油凝胶结晶和氧化稳定性的提升,但热力学稳定性降低,菜籽油凝胶网络分子间作用力以氢键为主。综上,卵磷脂与SMS复合作为凝胶剂可有效固化菜籽油成功构建菜籽油凝胶体系,其中卵磷脂与SMS质量比为2∶8时形成的菜籽油凝胶的凝胶特性最好。  相似文献   

2.
以棕榈酸和单乙醇胺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棕榈酸单乙醇酰胺,考察了合成反应中第二步胺解工艺反应时间、投料比、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纯度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工艺条件.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4h,n(单乙醇胺):n(棕榈酸)=1.05∶1,催化剂KOH用量为0.3%.验证实验胺值(KOH)仅为3.98 mg/g.研究表明,随着表面活性剂棕榈酸单乙醇酰胺质量分数的增大,其泡沫性能显著增强,ω>0.15%时,显示出较强的起泡性与稳泡性;30℃时,ω=0.10%的溶液起泡高度可达180 mm,50℃时两种质量分数(ω =0.10%,ω=0.25%)溶液稳泡性仍保持良好;本产品与同类表面活性剂FAS、AES相比具有较好的泡沫性能.  相似文献   

3.
以聚天冬氨酸和明胶为壁材,采用单凝聚结合喷雾干燥法制备VA棕榈酸酯微囊。结果表明,最佳原料配比为:壁材浓度为0.1g/mL;芯材与壁材质量比为1∶4;壁材配比为m(明胶)∶m(聚天冬氨酸)=1∶1;乳化剂用量为1.5%;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2。最佳微胶囊化工艺参数为:喷雾干燥进口温度为160℃,出口温度为70℃,乳化温度为38℃。经过7d的高温(60℃)加速氧化试验,微囊中VA棕榈酸酯的含量为初始含量的84.3%,较好地增加了VA棕榈酸酯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减缓大米淀粉在加工过程中的老化,延长大米淀粉制品的货架期,制备具有抗老化效果的大米淀粉-甘油单棕榈酸酯复合物。方法 以复合指数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复合物制备工艺中甘油单棕榈酸酯添加量、复合温度和复合时间进行优化,对大米淀粉及最优条件下制备的大米淀粉-甘油单棕榈酸酯复合物的溶解度、膨胀度、冻融稳定性和糊化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 试验得到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为:甘油单棕榈酸酯添加量5%、复合温度80 ℃、复合时间30 min。同时与大米淀粉相比,大米淀粉-甘油单棕榈酸酯复合物的溶解度、膨胀度、冻融稳定性、糊化特征参数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冻融后复合物的析水率下降了35.62%。 X衍射结果表明,复合物的晶型由A型向V型转变。结论 大米淀粉-甘油单棕榈酸酯复合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淀粉老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在生产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过程中,采用自行设计的热油加热罐和旋转叶片冷却分离器,改进了生产设备,减少了跑料和污染环境的现象,提高了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用无水乙醇代替异丙醇、甲苯作溶剂,测定山梨醇酐脂肪酸酯(司盘-60、司盘-80)酸值的方法,并加以比较,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在不同油品中的抗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研究了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在不同油旨中的抗氧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AP对不同油脂的抗氧化效果以猪油为最好,其次为棕榈油,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同时,对AP在不同油脂的Schaal烘箱抗氧化性能,AP与不同抗氧化剂的性能比较,AP对油脂的烟点、溶解度和浊度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C 棕榈酸酯是一种良好的抗氧化剂,在许多国家己批准作为抗氧化剂使用。本实验考察了维生素C 棕榈酸酯对两种蛋白溶液表面张力及乳化稳定性的影响,并与几种常用乳化剂的乳化能力进行了比较,认为维生素C 棕榈酸酯是一种良好的乳化剂。  相似文献   

9.
Vc、异Vc及其棕榈酸酯在茶籽油中的抗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Vc、异Vc及其棕榈酸酯应用于茶籽油中,在(65±1)℃下进行强氧化实验,通过测定POV值,比较它们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添加浓度相同时,异Vc的抗氧化效果比Vc的好;异Vc棕榈酸酯的抗氧化效果比Vc棕榈酸酯的好;酯化后的Vc及异Vc比酯化前的好;在所研究的添加量范围内(0.005%~0.10%,w/w),Vc棕榈酸酯和异Vc棕榈酸酯在茶籽油中的抗氧化性能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10.
酶促反应合成蔗糖棕榈酸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讨论了以Novozym 435脂肪酶为催化剂,以蔗糖和棕榈酸为底物的糖酯合成反应及其影响因素.考察了在丙二醇和正己烷存在下,底物酸糖摩尔比、含水量、温度、脂肪酶浓度、时间以及摇床速度对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底物棕榈酸与蔗糖的摩尔比为1.2∶1.0、含水量为4%,反应温度为65℃、脂肪酶浓度为棕榈酸质量的4%、反应时间为4.5 h、摇床速度为200 r/min时,棕榈酸的转化率可达到86.94%.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棕榈硬脂为基料油,添加1.0%、2.0%、4.0%(质量比)的单棕榈酸山梨糖醇酯(SMP),考察不同浓度SMP的加入对混合油脂固体脂肪含量和热力学性质的影响,并模拟起酥油工业制备过程,考察不同SMP添加量对模型起酥油的质构及流变特性的影响,为工业生产中提高产品品质提供指导。结果表明:SMP的加入起到了稳定混合油脂晶体结构的作用,随着温度升高及SMP浓度的增加,稳定晶体结构的作用越显著,当温度达到33.3℃时,加入4%SMP的混合油脂比棕榈硬脂的固体脂肪含量提高了1.65%。在降温过程中,SMP的加入缩短了混合油脂的结晶诱导时间,1%、2%、4%SMP的加入均可使棕榈硬脂的结晶起始温度提高约5℃。加入2%、4%SMP的模型起酥油样品的质构特性及流变特性变化基本一致,加入2%SMP的模型起酥油硬度和弹性模量比未加入SMP的模型起酥油分别提高了30%和15%。从产品品质及生产成本考虑,加入2%SMP即缩短结晶诱导时间,又有效提高了产品性能。  相似文献   

12.
13.
可食用萝卜渣包装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白萝卜渣纤维为基材,通过加入成膜剂、增塑剂制得可食用包装膜,然后研究不同萝卜渣浓度、不同成膜剂添加量、不同增塑剂添加量,对膜的感官性状影响。同时对膜厚度、耐折、耐破、抗冲击、透气性、透湿性、拉伸强度等性能进行测试,分析测试数据后,结果表明:制备可食用萝卜渣包装膜的技术条件为去离子水400mL、白萝卜渣20g、卡拉胶添加量2.0%、甘油3.0mL、硬脂酸添加量0.5%时,膜的感官性状和机械性能为最佳。  相似文献   

14.
以碱溶性半纤维素木聚糖和玉米醇溶蛋白合成的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纳米颗粒水溶液为水相、聚乳酸/二氯甲烷溶液(PLA/DCM)为油相,通过乳液聚合法和模压成型工艺制备了PLA/MRPs乳液膜。分别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分析了PLA/MRPs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和抗氧化性能,并对PLA/MRPs乳液膜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探究。探讨了MRPs纳米颗粒水溶液的质量分数对PLA/MRPs乳液膜的抗氧化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得的PLA/MRPs复合材料具有水包油型结构,以质量分数0.50%MRPs制备的PLA/MRPs乳液膜在反应时间为30 h后,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大,为26.55%;而随着MRPs质量分数的增加,PLA/MRPs乳液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5.
以针叶木纤维为基体,通过引入聚多巴胺(PDA)表面修饰后的芳纶纤维(AF)作为增强体,采用湿法成型制备了PDA/AF装饰原纸,重点研究了PDA/AF添加量对装饰原纸物理性能、摩擦磨损性能以及阻燃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PDA/AF添加量为25%时,PDA/AF装饰原纸的干抗张指数为34.2 N·m/g,湿抗张指数为7.56 N·m/g,相比针叶木浆装饰原纸分别提高了22%和80%;磨损率为2.43×10~(-4)mm~3/J,最大热释放速率(PHRR)为125.21 W/g,相比针叶木浆装饰原纸分别降低了46.48%和20.55%,且烟密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基于静电相互作用(离子键、范德华力)的蛋白质-多糖聚合现象成为改良可食膜的重要手段。本实验以酸溶胀胶原纤维(正电性)为基料,研究带负电性的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对胶原纤维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MC添加量(以胶原纤维质量计,下同)过多(大于10%),成膜液发生絮凝甚至分层现象而不能成膜;随着CMC添加量(范围为0%~5.0%)的增加,成膜液ζ-电势显著下降,pH值无明显变化,复合膜表面越来越粗糙,膜厚度增加,透光率显著降低(P<0.05);复合膜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随CMC添加量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而断裂延伸率显著降低(P<0.05);当CMC添加量达5.0%时,复合膜的水蒸气透过率达到(32.41±0.86)g/(m·s·Pa),阻氧性与膜溶胀动力学性能显著提高(P<0.05);此外,热稳定性分析表明添加CMC能够提高复合膜热稳定性。由此可知,CMC能够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促进与胶原纤维的结合,提高胶原纤维膜相关机械强度和阻隔性能,从而为可食膜性能提升提供了一种可行手段。  相似文献   

17.
以明胶、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为原料,通过戊二醛交联和溶液共混制备了缓释肥料包膜,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光率测试等,测试了包膜的抗张强度、断裂伸长率、耐水性,并考察了原料明胶、羧甲基纤维素、PVA含量和交联剂戊二醛、增塑剂甘油用量对力学性能和吸水率的影响,同时对包膜进行了差示量热扫描和热重分析。结果表明该条件下原料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较稳定的复合体,包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在农业领域有潜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壳聚糖和明胶为复合膜骨架材料,通过加入0.3%(体积比)甘油增塑剂,制备具有显著抗菌性能的可食用复合膜。以较高的抗拉强度、较大的断裂伸长率、较低的水蒸气透过系数为主要性能指标,对成膜骨架材料壳聚糖和明胶的配比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壳聚糖浓度为1.5%、明胶浓度为1.25%时,以6∶4的体积比混合,制备获得机械性能良好(抗拉强度为13.24 MPa,断裂伸长率为112.45%),水蒸气透过系数较低(0.4032 mg·mm·kPa-1·h-1·m-2)的最优化复合膜。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复合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壳聚糖膜和明胶膜相比,复合膜的内部分子之间有较强的氢键和分子间作用力,膜内部致密且水蒸气不易通过,同时复合膜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低酯果胶-钙交联机理,采用流延法,在设定凝胶性参数条件下制备果胶膜;在果胶膜制备基础上,添加对人体有益的药食同源材料,制备出姜黄素含量(24.35±5.08)mg/g果胶载药膜。结果表明:膜性能主要受果胶浓度影响,果胶浓度为0.6%~1.0%、Ca2+浓度0.36%、温度50℃~60℃、交联时间2h^4h时,所制备的果胶膜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果胶浓度较低时,膜薄软、完整性差,力学性能较低,体外降解时间短;随果胶浓度增加,膜厚度增加,力学性能提升,体外降解时间延长,透光性下降。通过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凝胶膜形貌结构进行表征,显示凝胶条件下所制备的果胶膜表面光滑、平整、致密,具有良好的结构完整性;形成的果胶-钙交联网络结构,能够有效保护药物晶型不受损,主要以针形和棒形均匀分散于结构更为致密的果胶膜中。体外释药结果表明,果胶基药膜在不同的释药介质中均具有缓、迟释效果;在人工胃液中基本不释药。  相似文献   

20.
海藻酸钠-鱼明胶复合可食膜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鱼明胶和海藻酸钠单一可食膜的各项性能,以鱼明胶为主体,辅以不同浓度的海藻酸钠,以3%(质量浓度)甘油为增塑剂,使用流延法制备海藻酸钠/鱼明胶复合可食膜。将海藻酸钠和鱼明胶单一膜为对照,分析不同海藻酸钠-鱼明胶比例对可食膜水蒸气透过率、溶解性、含水量、色差值、抗拉强度、抗菌能力及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复合,可食膜的各项性质较单一膜均有所改善。随着海藻酸钠∶鱼明胶质量配比由1∶9增至1∶1,复合膜的水蒸气透过率由6.19 gm^-1d^-1MPa^-1降至2.80 gm^-1d^-1MPa^-1,溶解率由61.60%增至73.92%,阻水性与溶解性均显著提高;而随着鱼明胶质量浓度由25 g/L增至45 g/L,复合膜拉伸强度显著增加,且当鱼明胶质量浓度为45 g/L时,膜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458.00 g·f)。此外,单一膜和复合膜均表现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氏菌有良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