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壳聚糖包裹粉煤灰颗粒处理印染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过高温活化的粉煤灰与壳聚糖为原料,制备出不同质量配比的壳聚糖包裹粉煤灰颗粒(CWF),用于实际印染废水处理的试验研究.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研究了CWF用量、pH值、搅拌时间、温度等因素对脱色率、COD去除率、浊度和氨氮去除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CWF处理实际印染废水的最佳条件为:CWF-A浓度4g/L,搅拌时间20min,废水温度35℃,pH=4,沉降时间5h,此时,COD去除率可达82%,脱色率及浊度去除率为97%,氨氮去除率为75%.CWF处理印染废水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制聚偏氟乙烯疏水平板膜,通过改变进水温度、进水流量、冷侧真空度及进料浓度等影响因素,对真空膜蒸馏的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进水温度(40-65℃)、进水流量(1.8-17.5 L/h)、冷侧真空度(0.038-0.093 MPa)的增加,膜通量呈增大趋势,最大可达39.22kg/(m^2·h);随进料NaCl溶液浓度(1-40 g/L)的增加,膜通量减小,截留率增加。在40 g/L时,膜通量仅为9.59 kg/(m^2·h),截留率达到98.6%。  相似文献   

3.
研究电化学方法制备高铁酸钾,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电解液KOH浓度16 mol/L,电解时间为6 h,反应温度为65℃,阳极表观电流密度为50 A/m^2,制得高铁酸钾的浓度可达5.72 mmol/L。对高铁酸钾强化电动修复技术去除土壤中的苯酚进行初探,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苯酚污染的修复效能,在反应120 h后,苯酚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而且产生的Fe(OH)固体无毒无害,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4.
优化生物滴滤塔的性能,以提高其对SO2废气的处理效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气体流量、SO2浓度、温度及pH值作为考察因素,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研究其脱硫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工况条件下探讨不同入口浓度、不同填料层高度及喷淋量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SO2去除率影响大小次序为SO2浓度〉温度〉气体流量〉pH值;最佳工艺条件为气体流量0.9m^3/h,SO2浓度1000mg/m^3,pH值2.3~2.4,温度28℃.脱硫率随填料层高度增加而增大,30L/h喷淋量的脱硫效果较优于24L/h,并且生物滴滤法比较适合于低浓度脱硫.  相似文献   

5.
针对炼油厂废水污染物种类多、成分复杂、浓度高、难处理的特点,选取复合型聚硅酸硫酸铝铁混凝剂(PSAFS)对炼油厂废水进行处理,并与传统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铝铁(PFS)的处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废水pH值、混凝剂投加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并考察其污泥脱水性能。结果表明:与PAC、PFS相比,PSAFS混凝剂具有更好的混凝效果,COD去除率和除油率分别提高了25%和14%左右;随着PSAFS投加量增大,COD去除率和除油率先增大后减小,投加量为90 mg/L时,COD去除率和除油率分别达到最大值91.5%和93.2%;PSAFS对pH值适应力强,混凝后废水BOD5/COD值从0.12提高到0.40,大大提高了废水可生化性;污泥经脱水后,滤饼含水率低,仅为54.5%,滤液较澄清,透光率高达98%,说明PSAFS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炼油废水混凝剂。  相似文献   

6.
以对含聚污水进行深度处理、满足回注为思路,数值模拟研究含聚污水经普通处理后进一步开展深度过滤处理的可行性及潜力。通过分析比较过滤流场的油珠及悬浮物粒子聚集分布、过滤出水水质含油与悬浮物质量浓度变化,以及除油率和悬浮物去除率的定量,构建并优化了适合于含聚污水压力式深度过滤的工艺模式。结果表明,“双层级配滤料+三层级配滤料”两级深度过滤工艺模式可依靠水力、界面效应实现进一步截污,再现出稳定的过滤性能,综合除油率和悬浮物去除率分别达到87.78%和87.11%,滤后水质的含油、悬浮物指标均可控制在深度处理水源要求的5 mg/L以内,是含聚污水深度处理的一种潜在过滤工艺模式,为有效应对油田化学驱三次采油开发中的水质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生物质灰(FA)去除热磨机械浆(TMP)废水中有机物的工艺条件,利用响应面Optimal Design建立数学模型,考察了FA质量浓度、温度和时间等影响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A处理TMP废水效果明显,建立的浊度、COD和木质素去除率的模型,拟合情况良好,可预测任意期望值的去除率。增加FA用量、提高处理温度、延长处理时间有助于浊度、COD和木质素去除率的提高。FA处理TMP废水的最佳处理条件为:FA 100g/L,处理温度25℃,处理时间60min。此条件下处理的TMP废水,浊度为27.60NTU,COD为0.44g/L,木质素和半纤维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04和0.01g/L;浊度、COD和木质素去除率分别为96.2%、79.3%和95.4%。  相似文献   

8.
以废内燃机油为原料,二乙烯三胺为脱酸剂,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及二乙烯三胺的用量对脱酸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延长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脱酸率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搅拌速度和剂油比的加强,脱酸率一直增大。结合正交实验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160℃、转速300r/min、剂油比(g:g)1:300,此时1#废机油的酸值可以从0.5195 mgKOH/g降到0.0293 mgKOH/g,脱酸率达94.36%。对不同的废内燃机油进行脱酸——白土精制,再生油的各项理化指标均得到很好的改善,基本接近HVI型润滑油基础油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9.
以某钢厂120tRH真空精炼炉为原型建立水模型,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RH精炼过程钢液循环流量和夹杂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液循环流量随着驱动气体流量、浸入深度、真空度、气孔数的增大而增大,随处理量的增大而减小,实验室循环流量最佳工艺参数为:气体流量2.8m3/h,浸入深度150mm,真空度3614Pa,气孔数12个;夹杂去除率随驱动气体流量、浸入深度、真空度和气孔数的变化均不是单调的,而是存在一个最佳值使夹杂去除率最高,实验室去除夹杂的合理工艺条件为:气体流量2.2m3/h,浸入深度125mm,真空度为3500Pa,气孔数8个。  相似文献   

10.
超声强化臭氧氧化分散蓝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臭氧氧化技术处理分散蓝染料模拟废水的影响因素——溶液pH值、染料初始质量浓度和臭氧投加量等对其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pH=9,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臭氧投加量为0.04 m^3/h,温度控制在20℃时处理效果最佳,染料脱色率为99%,TOC去除率为17%.对比了单独超声、超声协同臭氧氧化分散蓝染料的处理效果.研究表明单独超声对分散蓝染料几乎没有处理效果;与单纯臭氧氧化相比,超声协同臭氧氧化速度快,染料分解彻底,溶液的颜色迅速消失.最佳实验条件下,经超声强化臭氧氧化5 min后的脱色率大于99%,处理60 min后TOC去除率为23%.  相似文献   

11.
高压气井操作平台是采气生产中进行各项井口操作的重要辅助工具,借助该平台可以开展开关井、调产、更换固定或可调油嘴、采气树维护保养等操作。然而实际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发现利用该操作平台进行各项作业时存在诸多安全隐患,操作上也有诸多不便。本着安全生产、降低作业风险和方便人员井口操作的目的,对现有操作平台进行了四项探索改进,通过现场使用证实,改进后的操作平台不仅实用性强,更是提升了本质安全。同时,也为其他气田高压气井操作平台的改进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作为广域测量系统的基本单元,电力系统实时动态监测子站能够提供带精准时标的相量数据。而随着大规模新能源接入以及交直流互联电网日趋复杂,对电力系统实时动态监测子站提出新的需求。在此背景下,首先对电力系统实时动态监测子站典型结构进行剖析,其次对涉及到实时动态监测组网技术、多间隔TV/TA断线判断、同步相量算法、次同步振荡监测算法的动态监测子站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最后,对伪振荡现象的产生机理进行阐述并指出应对方法,指出计算频率不当可能导致伪低频振荡及伪次同步振荡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现阶段生产任务的需要,立足现有的电缆施工方式及方法,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用于光伏电站的高压电缆施工装置,并提出三种方案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选取最佳方案并对最佳方案进行细化确定基本结构。在现有工程中进行技术推广,并跟踪使用效果,证明新装置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针对小型直流微网的优化运行和容量配置问题,以含直流负荷、蓄电池、光伏的直流微网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各组成部分成本和收益,建立以用户侧日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的微网能量优化模型。采用粒子群算法求解优化问题,得到系统优化运行策略和最优容量配置,并以某高校实验楼照明系统为例进行计算,得到其调度曲线,提出该系统最优配置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与直接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方式相比,收益增加了17.29%,说明该调度方法能有效地处理分时电价下的直流微网优化运行和容量配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防护口罩舒适性与贴合度的要求,以人体工效学为基础,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结合立体裁剪与服装结构原理,分析了影响口罩贴合度的关键因子。通过分析发现颧骨间距、鼻中宽和鼻中高是影响脸型的关键因素。根据这些关键因素设计了符合人体工效学的口罩结构,实现了贴合型防护口罩制作。对贴合型防护口罩主观评测的结果表明,该口罩满足了消费者对贴合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自身存在的高度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特点,考虑光照辐射、温度等天气因素影响,制定满足经济性与可靠性要求的微网优化调度策略值得深入研究。该文首先构建考虑源荷不确定性的光伏发电系统经济调度模型,定义平均调整成本;其次,综合运用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调度和基于两点估计的概率性实时最优潮流,生成日前调度的示例场景,并评估实时平均调整成本以实现系统最优化运行;最后,基于IEEE30节点系统的仿真结果验证所提调度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自行设计"普通车床溜板箱模拟练习装置",通过对装置的设计原则、工作原理、结构设计、操作方法以及装置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对于提高学生车工实训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受地质灾害、腐蚀缺陷、第三方破坏等因素的影响,油气管道在安全运输方面存在诸多隐患,因此研究埋地天然气管道泄漏扩散规律对泄漏点预测定位、应急预案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埋地天然气管道泄漏扩散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泄漏速度、风速以及环境温度对CH4体积分数的影响,总结了扩散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埋地天然气管道泄漏点准确定位及应急预案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成品油管道泄漏量测算的准确性,对用于成品油管道泄漏量测算的输入参数进行了误差分析,包括管道运营数据的时间滞后误差、运营数据的数值误差、管道内径的数值误差以及油品物性的数值误差。通过泄漏量参数敏感性分析发现,管道泄漏量对流量的敏感程度最低;管道泄漏量变化率与时间滞后率、压力变化率、内径变化率呈正相关,与流量变化率呈负相关,在不同的参数变化率范围内,管道泄漏量对各参数的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20.
间歇性电弧接地过电压是小电流接地故障最大的危害之一,建立准确的电弧模型是研究过电压特征的基础。基于现有的几种动态电弧模型,提出改进的"控制论"电弧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小电流接地系统。通过在PSCAD平台上搭建10 kV配电网模型,研究基于工频熄弧和高频熄弧理论仿真间歇性电弧接地故障,并对比分析接地过电压的异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电弧模型能够有效反映小电流接地故障的电弧特性,模拟出的过电压符合实际情况。证实在不接地系统中,高频熄弧产生的最大过电压明显高于工频熄弧;而在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二者近似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