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丁熊  白雪晶 《包装工程》2019,40(16):92-100
目的 在农产品零售方式变革与新零售发展趋势背景下,探讨生鲜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发展瓶颈和设计创新策略。方法 提出导入服务设计思维和方法,强调流程、环境(场景)、体验和系统的整体创新,以适应新零售模式的需求。以“廿四集”田园市集项目为例,展开基于场景构建的生鲜农产品新零售服务创新与设计实践。结论 将传统的、单一的、纯线上的电商模式,转化为保持既有电商优势、导入文化要素、注重线下体验、加强线上内容创新、强调线上线下融合的“电商+文化+社群”的服务模式,为传统农产品电商转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吴卫  肖盛 《包装工程》2004,25(1):136-138,153
从研究背景、意义论述了研究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必要性,并指出了相应的三种经典研究方法和总体研究思路,阐明中国工业设计界应该逐步摆脱设计殖民文化的影响,与时俱进,为建立一套中国特色的设计理论体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近代外来文化对天津现代设计的影响。方法以天津近代外来文化与天津本土文化的交融关系进行现代设计。结论论述了天津现代设计受近代外来文化影响的特征,进而分析了代表天津现代文化的现代建筑、桥梁以及旅游纪念品等作品的设计,提出了在天津现代设计中要考虑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交融。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3,自引:20,他引:3  
李鹏斌 《包装工程》2014,35(8):18-20,25
目的研究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分析了文化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作用和影响,论述了传统文化影响下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结论提出了只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益元素进行有效整合,将本民族的文化精粹用现代包装设计语言进行创造性融合,才能创造出鲜活、立体、生命力长久的包装设计精品。  相似文献   

5.
各个地区的中国红色文化具有各自的价值和作用,如中国延安文化、井冈山文化等,反映了当地红色文化的特点。新文科建设是中国高等院校促进专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新文科背景下如何将红色文化与包装印刷设计相结合是亟待关注的问题。以红色文化元素在产品包装印刷设计中的应用为切入点,分析新文科背景下包装印刷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策略。产品包装设计与红色文化的紧密结合,促进了红色文化的弘扬,也是产品包装创新和文化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标志设计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雪松 《包装工程》2019,40(14):311-314
目的 探究现代标志设计的思路与发展及其对文化因素的借鉴与融合。方法 以标志设计的现代性应用及特点为突破口,总结文化的多重含义,进而引申到标志设计中并对其所体现出的传统性、民族性和本土性等文化特质展开论述,接着以这些文化特质为线索,探寻标志设计中文化因素的具体应用,分别从特有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世界文化等多个侧面进行分析,并列举几个相关的代表性设计案例,就其中的设计方法及策略展开探讨。结论 现代标志与文化因素的融合,实现了形与韵的统一,不仅将标志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了完美地呈现,使文化的价值得到了更多意义的发挥,而且还折射出了设计师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美学观念,为后来的标志设计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论次文化对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文化和设计的相互关联为切入点,分析了次文化与设计的关系。并结合当前新兴的设计风格和设计符号,论述次文化对其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次文化是新锐设计的原动力;在主流文化的教育下,兼收并蓄次文化的理念,更多了解次文化,为设计的多元化发展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8.
陈晓环  朱慧  王佳 《包装工程》2014,35(22):85-88
目的研究中国白酒品牌包装中的文化体验设计。方法以文化体验设计为目标,从民族文化、大众文化、品牌文化这3方面论述了中国白酒品牌的包装设计思路。结论提出了中国白酒包装应充分挖掘优秀的民族文化,汲取社会生活中的大众文化,提炼品牌文化的精髓,并将它们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9.
闵晓蕾  季铁 《包装工程》2019,40(8):54-59
目的针对全球化进程中的社会性复杂问题,以文化间性理论研究为基础,探究地域性的"差异性"转化为融入全球价值的"关联性"的动态路径和方法,参与式地促进跨文化交流与认同。方法对文化间性理论进行基础研究,总结和挖掘其内在特性及问题,从而提出参与式设计对话模型,并以"新通道"项目中针对藏文化的设计及社会创新实践为实证案例,通过设计团队与当地文化持有者的设计对话和协同共创,完善并验证参与式设计对话的工作方法。结论在新时代全球化的语境下,文化间性跨越了文化的边界,具有差异性、平等性、互动性和共创性的内在特性。在此基础上,构建设计对话模型和工作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设计的参与性与协同性,促进本土知识的全球化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从而增进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0.
工业设计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魏小红  刘子建 《包装工程》2006,27(2):214-216
以文化、设计、产品为主线,在研究文化定义现象的基础上,提出设计文化的概念及其知识领域、特点、结构;论述了产品设计的本质、目的和文化性;介绍了产品的文化承载;阐述了文化和设计之间的相互影响;最后强调了人在工业设计过程中发挥的核心作用.通过研究文化、设计、产品三者关系,旨在指导产品设计,提高产品的文化价值和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从文化三层次的视角出发分析文化产品创新设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首先明晰文化产品的概念与范畴,利用CiteSpace软件对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中检索出的2 000余篇文章进行可视化共现,分析文化产品的基本研究现状;其次,基于器物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三层次的理论视角,对文化产品创新发展进程进行梳理;最后,对文化产品的创新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结论 技术的进步和国际化发展使得文化产品的创新经历了由简单的图形复制到产品交互的系统创新、由物质载体创新到整体意境打造、从跟随潮流到形成风格的过程。未来文化产品的创新设计应该基于新技术充分挖掘文化资源、重塑文化产品的创新设计流程、创新文化产品交互方式、探索文化产品传播新途径、注重文化背后精神价值的塑造、更好地构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感,创造多维立体的文化消费新场景,打造具备民族风格的国际化文化新产品。  相似文献   

12.
张朝晖  杨鸿 《包装工程》2024,45(12):347-355, 403
目的 设计一款海昏侯文创陶瓷茶具,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方法 深入探讨陶瓷文化产业和海昏侯文化在我国的重要地位,并对文创产品的传播进行全面分析。从融合和传播的角度出发,寻找陶瓷文化产业的助推力,旨在推动产业的发展。同时,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构建文化产业与文创产品的关联度,得到重要的权重因子,运用感性工学(KE)对海昏侯文创茶具视觉设计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将显性文化基因与隐性文化基因相结合,使产品以视觉+互动的方式传播,将设计打造成跨文化交流的媒介,为文化赋能。结论 更好地将海昏侯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出来,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李小红  王川 《包装工程》2018,39(4):251-254
目的对"竹·生活"创意文化产品设计进行研究,旨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打造一种东方生态美学。方法通过分析竹产品的意义和国内外发展状况,对永州文化在竹产品设计中的拓展方法及应用进行探索和尝试,试图从开发产品新的造型与功能、注重产品深加工及工艺创新、进行符号归纳和提升竹产品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方法尝试。结论以永州地区为例,将竹产品赋予地方文化特色,可以实现地区特色文化发展之路,为"竹城"永州的发展提供支撑和帮助,也为竹创意文化产品设计提供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场所。  相似文献   

14.
周梅婷  董雅 《包装工程》2019,40(6):28-31
目的研究区域民族文化元素在产品创新设计中的应用目标和应用方法。方法从分析区域民族文化融入产品创新设计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出发,总结当今区域民族文化开发的现状与问题,探讨民族文化产品创新设计的新理念。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包括产品创新设计中民族文化的形态升华和神韵再现;开发民族区域资源,注重产品多样化设计;既要突出区域民族文化个性,又要体现时代认同的共性等创新设计的应用建议,以期为当今民族文化产品的创新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北方游牧民族设计文化流变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北方辽阔草原上游牧民族建立的辽金元三个朝代为背景,接受先进的汉文化为基础;以三朝的生活用品在继承吸收唐宋生活用品基础上取得的新成就为切入点,探究内蒙古地区民族文化设计的传承与发展,进而应用于地区文化产业。方法从设计文化的发展观点,对辽金元时期手工艺品的总体面貌、时代特征、民族风格、造型艺术、文化内涵、审美情趣、创新意识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结论找出由中国传统文化与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创造出的生活用品和手工艺品的同一性,文化风格的一致性与民族风格的独特性,总结内蒙古地区游牧民族设计文化的流变因素。  相似文献   

16.
陈高杰 《包装工程》2021,42(2):291-297
目的探究闽南特色文化元素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策略,寻求闽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途径。方法在深入了解闽南文化的基础上,分析文化元素与家具设计的关系,筛选符合家具设计的文化形式,提出通过外观取用与再现、特征提炼与抽象、内涵物化与传播等设计策略,让能体现闽南特色文化符号的“形”、“意”、“神”,在现代家具产品中得到仿生、延续与传承。结论将极具地方特色的闽南传统文化与家具设计相结合,为地方文化的延续与推广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家具产品烙上闽南地域符号的印记,是造型创新、内涵提升、风格突破的新途径,既能传播与发扬闽南文化,提高文化影响力,又能发挥家具设计的文化价值,带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刘琳琳  蔡煜渲  段金娟 《包装工程》2022,43(24):262-268, 301
目的 针对大运河文化资源在设计转化中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基于可拓语义分析的大运河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方法。方法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一类大运河文化,分析其文化特征并提取词汇语义,进一步构建可拓基元模型;将词汇语义转化为图解语义,计算图解语义的可拓设计区间,量化文化与特征词汇的关系;通过形状文法演变得到新的设计元素,以天津北辰农民画为例,开展设计实践进行验证。结论 可拓语义分析在文化创意设计中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行性,可以为大运河文化等线性文化资源的设计开发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在非遗手工艺发展困境的背景下,通过服务设计理念和方法来创建一套服务系统,在市面上现有非遗APP产品仅限于科普宣传和数字化保护的基础上,构建更加开放的非遗手工艺活化平台,推动非遗文化活态传承发展。方法 调研分析非遗手工艺发展困境的关键问题,在前期非遗手工艺工坊的实践基础上进一步论证活化平台搭建的可行性。通过用户访谈法构建人物角色模型,归类得出非遗匠人、设计师、消费者三方主要用户,分析各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通过全局视角构建完整的服务系统,统筹规划设计服务蓝图,构建非遗手工艺活化平台APP原型设计。结论 以设计赋能非遗手工艺,通过消费力量拉动非遗产业发展,以全局视野规划共创的理念在各方参与者之间搭建桥梁,推动非遗发展更加活态化,也为未来非遗手工艺传承发展模式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智能技术手段,深入挖掘和展示城市中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提升文化的展示效果和用户体验,传承与发展城市中的红色文化资源,促进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强化城市红色文化教育功能。方法 通过研究相关文献深入了解城市红色文化资源的形成、发展及现状,实地考察城市红色文化资源,了解其地理位置、建筑风貌、历史背景等,对城市红色文化资源智能化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和实践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智能化设计方法和理论体系,为后续的设计提供指导和支持。结论 智能化设计可以通过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展示,推动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发具有特色的红色文化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牌价值,增强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同时,智能化设计通过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智能化展示等手段,可以推动城市科技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