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回顾上世纪苏联阿富汗战争中的苏军飞机,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作战飞机,对于运输机很少提及。其实,伊尔-76运输机从战争一开始就扮演了重要角色。在随后长达10年的阿富汗战争中,伊尔-76运输机架起了从苏联本土通向阿富汗的"空中桥梁",极大地补充了陆路运输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郑祥 《国外坦克》2008,(10):51-56
1907年3月,沙皇俄国参谋长毫不掩饰地说,对于沙俄来说,在中亚具有最大战略意义的不是阿富汗,而是伊朗和巴基斯坦。沙俄的意图昭然若揭,他们要以阿富汗为跳板,然后直指伊朗和巴基斯坦,进而南下印度洋。  相似文献   

3.
米里设计局于1969年推出米-24武装直升机,总产量超过了2000架,至今仍在生产。米-24大概是全球战斗经验最丰富的直升机了,在其问世的40余年间就经历30多场战争,从非洲的安哥拉,到拉美的尼加拉瓜;从欧洲的波黑,到中亚的车臣,就连现阶段激烈上演的叙利亚内战舞台也少不了它的身影。但米-24最值得骄傲的战绩却发生在阿富汗,它与入侵该国的苏联军队相始终,成为反苏"圣战者"头顶上挥之不去的"魔鬼"。  相似文献   

4.
《兵器知识》2020,(6):74-80
<正>初入阿富汗在1979年进入阿富汗的苏联飞行器中,大部分是战斗机,数量仅次于直升机。当时的苏联领导人认为,侵阿苏军面临的主要空中威胁是美国第7舰队的航母舰载机和巴基斯坦空军的战斗轰炸机。为了应付这些威胁,需要至少6个歼击航空兵团。但苏联军方对局势有着清醒的估计,苏军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大将认为美国刚刚摆脱越战的泥潭,不可能出兵干预。而阿富汗的邻国也不会与强大的苏联发生公开冲突。因此,在总参谋部制  相似文献   

5.
正纵观历史,阿富汗因为曾经使几个强大帝国入侵而陷"泥潭"之中,获得"帝国坟场"的称号。不管是鼎盛时期的大英帝国还是红色苏联,都曾经在阿富汗栽过大跟头。而到了21世纪,美国又步这些国家的后尘进入阿富汗,结果也是陷入长期作战的困境之中。尽管美国国内包括政界人士都普遍对阿富汗战争持批评态度,但是地缘政治的强大诱惑力仍然使得美军继续留在阿富汗。美国人对于这次战争(包括伊拉克战争)的总体认知态度  相似文献   

6.
阿富汗战争是苏联直升机部队首次真正接受实战检验,其中米-8系列直升机扮演最为勤劳的"佣工"角色,输送物资,追杀"圣战者",充当机场"掩护盾牌"……尽管仓促上阵的米-8机群一度出现机载武器和防护设备不足的情况,但直面生死的考验,逼使这些"旋翼精灵"及驾驶它们的苏联军人必须发挥出超常的潜能!思想麻痹,遭遇意外早在1979年3月,苏联军事顾问团就在喀布尔附近的巴格  相似文献   

7.
萧萧 《兵器知识》2012,(3):61-65
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已过去多年,外界对于这场战争的报道已有不少,特别是关于航空兵作战的内容占了大量媒体版面。但很少有人知道,苏联在阿富汗战争初期投入宝贵的米格-25(北约代号"狐蝠")高空侦察机的内幕。本文就是根据获得过红星勋章的苏联空军米格-25飞行员,阿纳托利·季莫费耶维奇·杜德金上校的口述撰写的。  相似文献   

8.
<正>俄罗斯KBM机械设计局近日发布的新闻显示,俄罗斯军方已经接收了9K132型"突击手"-SM反坦克导弹系统。"突击手"-SM反坦克导弹系统采用红外成像制导方式,具有昼夜全天候作战能力,导弹的破甲威力及有效射程与早期型号相比有所增加。最初的"突击手"反坦克导弹系统(也称为AT-6螺旋反坦克导弹系统)于1978年开始装备在苏联的武装直升机、坦克及装甲车上,其配用9M114型无线制导导弹。1979~1989年,苏联在入侵阿富汗时使用过该导弹,其破甲厚度只有  相似文献   

9.
窦超  崔卫东 《轻兵器》2013,(10):40-44
自从"911"事件发生后,本·拉登就成了美国人眼中的头号死敌。尽管美国利用"911"事件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通过发动阿富汗战争完成其数十年来梦寐以求的进入中亚的战略目标,但本·拉登却在很长时间内一直"神龙见首不见尾",直到十年后的2011年5月1日,美国人终于在巴基斯坦的阿伯塔巴德将本·拉登击毙。美国影片《猎杀本·拉登》就是以这一事件为背景拍摄的,通过这部影片,让我们窥探出击毙本·拉登行动中的某些端倪吧——  相似文献   

10.
方丽 《轻兵器》2012,(10):24-27
古朴的前装枪与现代的后装枪遭遇,孰胜孰败似乎并无悬念,但是如果持劣枪一方占据地利人和,兵员众多之优势,另一方则虽装备先进但势单力薄,那么,结果则是相反的。第二次英阿战争(1878~1880)上演的正是这样一幕——英阿战争及其使用的长枪19世纪初,英国殖民者为建立从北非到印度的势力范围带,把矛头指向了南亚西北部的内陆国家阿富汗。而野心勃勃的沙皇俄国为南下印度洋,也对阿富汗垂涎三尺。这两大势力不断在阿富汗发生碰撞。英国殖民者为与沙俄争夺对中亚地区的控制权,不惜三番五次出兵阿富汗,仅19世纪就对阿富汗发动了两次侵略战争。第一次英阿战争第一次英阿战争发生于1839年。  相似文献   

11.
窦超 《轻兵器》2016,(11):38-43
正美国因"9·11"事件拉起一个反恐联盟进行"反恐战争",一大批美国的盟国和追随国也随之投入了战争之中。但随着美国深陷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两个战场不能自拔,这些国家也随之陷入了战争的泥潭。在与宗教色彩极为浓烈的敌人作战中,以往那种军队之间作战适用的交战规则受到了极大考验,不仅参战国在人力、财力和物力方面受到了很大消耗,而且其参战军人也受到了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考验。作为美国进行"反恐战争"追随者之一的加拿大,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境。以阿富汗战争为背景的、2015年上映的加  相似文献   

12.
正长年在图拉运动枪械-猎枪中央设计研究局工作的伊格尔·雅科夫列维奇·斯捷奇金是苏联乃至俄罗斯最著名的枪械专家之一,但大部分人对他的了解都不够全面。外界只知道他研发的9毫米冲锋手枪(APS)能在200米内射击,性能优于世界上同类枪支,自1951年列装以来备受红军战士和警察喜欢,当年参加阿富汗战争的苏联直  相似文献   

13.
死亡之吻,时刻相伴苏军密集使用直升机的结果,刺激阿富汗"圣战者"们加强对空防御,据点里越来越多地出现12.7毫米口径的DShK高射机枪和火力更强的14.5毫米口径KPV、ZPU机枪,它们的打击高度为1 300~1 500米,射程为1 500~2 000米。由于它们在射击时枪口会喷出大量火花,苏联飞行员将其称为"焊枪"。与米-8上的PKT机枪相比,"焊枪"可要凶狠多了,像50克重的DShK机枪子弹即便飞出有效射程之外也能保持较大的动能,  相似文献   

14.
有关苏联对现装备БМП-1步兵战车进行改进的消息,西方国家已从阿富汗和苏联“西部-81”军事演习拍摄的照片中证实(见图)。改进后的步兵战车西方暂称БМП-80。  相似文献   

15.
郭志豪 《轻兵器》2020,(7):10-17
<正>国际恐怖活动的发展趋势及布局在世界各地有众多的恐怖组织,包括分裂组织。在此,我们主要关注一下具有代表性的两大国际恐怖组织,即"基地"组织(Al-Qeada)和伊斯兰国(IS)。"基地"组织是于1988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斯坦后期创立的,创立者是沙特阿拉伯富商本·拉登。当苏军撤退后,"基地"组织的目标就转移到美国和所有伊斯兰世界的"腐败政权",甚至包含那些支持美国的反恐国家。该  相似文献   

16.
西亚 北约在阿富汗的战争每年都可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2012年,阿富汗战争11年之际,关键词是"蓝绿对抗".对北约部队不满的阿富汗国家安全部队人员,或者冒充阿富汗国家安全部队士兵的叛乱分子,攻击北约部队,造成全年50多名北约士兵死亡.法国部队于1月20日在卡皮萨省4名士兵死亡和15名受伤后,全部提前撤离.北约及其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第一反应是中止训练,然后实施软硬兼施的办法——进行文化敏感性培训,避免再度焚烧古兰经,对新兵进行更全面的心理、生理检查,以及部署"守护天使",即当与阿富汗国家安全部队合作时由一名或多名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士兵充当武装警卫员,以防范"内部威胁".  相似文献   

17.
SP-3无声弹是在1960年与7.62×62.8mm无声弹一起开发的,目的是为苏联特种部队使用,以满足完全无声射击的需求。与其配套使用的是MSP双管德林杰式无声手枪(德林杰式手枪,原指费城枪械工人亨利·德林杰设计的手枪,后来泛指短管大口径袖珍手枪)。该弹1972年装备部队,被苏联特种部队用在阿富汗。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外刊刊登了一幅苏联部队驻阿富汗小分队撒军过程中的照片,从中可清晰地看出该坦克上加装了马蹄形装甲。这种装甲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炮塔前方两侧有两个弯曲的杆和在倾斜前装甲板上有一块面板。它不同于苏  相似文献   

19.
东戎 《轻兵器》2022,(4):64-71
军方是如何与好莱坞"合作"的 在阿富汗战争之前,普通美国人大多对这个遥远荒僻的国度一无所知,好莱坞更是对它毫无兴趣.但在"9·11"事件之后,一切随之改变.当阿富汗频繁地出现在银幕上时,并不表明美国高层人士希望别人来仔细审视军方或者政府机构在那里的行为是否正当,而是确保以最有利于其利益的方式将这场战争呈现给美国公众.特...  相似文献   

20.
正(2001.10.9—2014.12.28)入侵阿富汗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入侵阿富汗,并得到英国等盟国的支持。时任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要求塔利班政权交出奥萨马·本·拉登,并将基地组织驱逐出阿富汗。但是,塔利班政权拒绝了布什的要求,理由是美国政府没有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本·拉登参与了"9·11"袭击事件。美国对塔利班政权要求提供证据的行为不予理睬,认为这只是毫无意义的拖延战术。在英国的协助下,美国于2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