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4.
5.
建立了水产品中氯霉素及四种硝基呋喃代谢物残留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对样品的提取和净化,借助胶体金层析条颜色变化判断样品中被检物残留状况,整个过程简单方便且成本低廉,非常适合基层水产品药物残留大规模筛选排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玉米淀粉-壳聚糖可食膜对兔肉在冷藏期间品质特性的影响。方法 测定玉米淀粉-壳聚糖可食膜的物理特性, 并研究包膜处理对 (4±1)℃冷藏兔肉的pH值、 剪切力、 硬度、 挥发性盐基氮 (TVB-N)、 硫代巴比妥酸值 (TBA)、 高铁肌红蛋白含量 (MetMb) 和菌落总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玉米淀粉-壳聚糖可食膜的抗拉强度为(13.82±0.46)MPa, 伸长率为(28.08±0.23) %, 水蒸气透过率为(1.24±0.03) ×10-10 g/ (m·s·Pa)。玉米淀粉-壳聚糖可食膜可使兔肉冷藏过程中的剪切力和硬度减缓下降, 在贮藏中后期显著延缓兔肉pH, TVB-N, TBA, MetMb值的上升(P<0.05), 明显抑制兔肉表面微生物菌落总数的增加。结论 玉米淀粉-壳聚糖可食膜可有效减缓生鲜兔肉在冷藏过程中的品质劣变, 具有良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赋予纳米纤维素抗菌性,提高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2,6,6-四甲基哌啶-1-氧基(TEMPO)氧化的纤维素纳米纤丝(TOCNF)为原料,利用没食子酸(GA)对TOCNF进行改性,获得改性后的纤维素纳米纤丝(GA-TOCNF),并将其与玉米醇溶蛋白(Zein)共混制备可食性薄膜,探究GA-TOCNF和Zein不同比例对所制薄膜性能的影响。结果 当GA-TOCNF与Zein溶液的体积比为1∶2时,制备的没食子酸改性纳米纤维素/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膜(GA-TOCNF/Zein)的拉伸强度为9.04 MPa,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1.95 mm和13.1 mm。与不添加GA-TOCNF的薄膜相比,GA-TOCNF/Zein的拉伸强度提高了1.89倍。结论 综合评价圣女果质量损失率、可溶性固形物和感官评价等指标可得,玉米醇溶蛋白基复合膜对圣女果的涂膜保藏效果优于不涂膜对照组的保藏效果。 相似文献
8.
2004年5月FDA发布在很多经过加热处理的食品中检出了污染物呋喃.由于呋喃具有致癌危险,这一发现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各国科学家分别对热加工食品中呋喃的前处理和检测技术进行研究,从而使食品中呋喃的来源、毒理学、形成路径、提取和测定方法等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综述了目前食品中呋喃的前处理与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致使食品的农药残留问题倍受关注,提高农药残留分析检测技术是解决农药残留问题的重要手段。在农药残留检测中样品前处理技术又是检测过程中耗时最长,最容易出现误差的步骤。因而,发展样品前处理技术能提高农药残留检测的效率和准确率。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食品中农药残留分析中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微波辅助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和凝胶渗透色谱几种样品前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包装纸中丙烯酰胺和6种芳香胺迁移量的检测方法。方法通过筛选固相萃取小柱种类,优化净化方法和液相色谱条件,从而形成丙烯酰胺和6种芳香胺迁移量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结果丙烯酰胺在0.2~20 mg/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9),检测波长为220 nm,检出限为0.01 mg/L;芳香胺在0.2~20 mg/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检测波长为240和280 nm,检出限也为0.01 mg/L。纯水样品中,各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在90%以上,相对标准偏差为2.3%~5.9%。实际样品中,芳香胺的加标回收率在86.9%以上,相对标准偏差为2.0%~6.1%;丙烯酰胺的加标回收率为78.7%~81.9%,相对标准偏差为4.2%~6.2%。结论该方法处理步骤简单,分离效果好,精密度高,从提高检测效率、节约成本的角度来看,该方法值得推广成为常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开展了包装印刷材料中甲醛快速检测方法的探索研究,基于比色法,系统研究了关键因素显色剂和比色方式对显色产物的稳定性和灵敏度的影响,研究开发了甲醛检测的膜富集-紫外可见光谱法。结果表明:1)乙酰丙酮显色法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2)直接比色法适用于包装印刷材料中甲醛定性快速筛查;紫外可见光谱法适用于包装印刷材料中甲醛的定量检测。3)膜富集-紫外可见光谱法相比较传统紫外可见光谱法灵敏度更高,适合于低含量甲醛检测。该研究有望为印刷材料中甲醛的快速检测提供参考,为产品包装的绿色、安全印刷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13.
胶体金诊断试剂盒中层析膜材料性能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确定适合胶体金诊断试剂盒使用的膜材料 ,对几种膜材料的性能进行了定性的分析和筛选 ,其中包括 :混合纤维素膜、硝酸纤维素膜、Predator膜、硝化纤维素膜、玻璃纤维素膜 .比较了这几种膜的表面结构、层析性能、层析灵敏度、残留背景色和蛋白的吸附量等指标 ,结果表明 ,硝酸纤维素膜和Predator膜适合作胶体金试纸的固相支持膜 ,玻璃纤维素膜适合作胶体金 -蛋白结合物的载体膜 .同时又比较了同一材质、不同孔径的硝酸纤维素膜的各种性能 ,结果表明 :硝酸纤维素膜 2更适用于竖直爬流式的检测试纸 .对近似孔径、不同材质的硝酸纤维素膜 2和Predator膜 2比较结果说明 ,Predator膜 2更适用于水平泳动式的检测试纸 相似文献
14.
软包装材料透氧率对食用油氧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恒温加速实验,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透氧率的软包装材料中的食用油的过氧化值,分析了不同透氧率的软包装材料对食用油氧化特性的影响,理论上含铝箔或镀铝材料的氧化速率较小。结果表明:不同透氧率的包装材料对食用油的氧化影响是显著的;在进行盒中袋内袋材料的选择时,选择透氧率低的包装材料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讨论微塑料从食品包装、餐具、厨具、加工机械等食品接触材料中的释放途径和检测技术,为食品接触材料中微塑料选择和组合多样化的分析方法提供建议,为食品接触材料中微塑料及相关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首先概述食品接触材料中微塑料的释放途径及影响因素,其次系统阐述食品接触材料中微塑料的分离富集技术,以及显微镜法、光散射法、光谱法和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等多种检测技术,针对不同技术的适用范围和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并提出具有代表性的食品接触用材料中微塑料从样品处理到颗粒分析的框架和技术路线图,以识别微塑料的化学成分、形貌、丰度、尺寸及分布等特性。结论 针对不同的样品和场景,有必要选择和组合多样化的技术,以达到最优的路径,同时标准化的分析方法和检测技术处理仍是食品接触材料中微塑料风险评估的一大挑战,还亟待提出更为规范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和检测技术,以提高结果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以1-(羧甲基)-1,2,3-三唑-4-羧酸(FG)作为配体制备了形貌可控、粒径分布均匀的胶体金溶液,在胶体金溶液中加入适量聚丙烯酸(PAA)聚合物实现PAA对胶体金的包囊。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透射电镜、红外光谱等分析测试手段对胶体金进行了全面表征。实验表明,1-(羧甲基)-1,2,3-三唑-4-羧酸稳定的胶体金(FG-AuNPs)对Al^3+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可以实现对Al^3+的可视化快速检测,其肉眼最低检测限达1μmol/L。机理研究表明,Al^3+与1-(羧甲基)-1,2,3-三唑-4-羧酸配体具有选择性的配位作用,通过配位作用诱导胶体金的聚集实现其快速检测的目的。在FG-AuNPs溶液中加入PAA可以提高FG-AuNPs的稳定性和对铅离子的容忍度,在其他重金属离子是高浓度的情况下提升了对Al^3+的特异性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提高铝塑类包装材料的边缘检测精度,基于图像识别技术设计一种边缘检测方法。方法介绍Canny边缘检测算法,针对其双阈值选择比较困难、边缘检测精度不高等问题,利用Ostu算法实现高、低阈值的选取。基于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和DSP(数字信号处理器)搭建一种图像检测系统,并给出系统框图及FPGA内部结构,即异步FIFO模块、串入并出模块、像素窗口刷新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以及配套电路等,并以药品铝塑泡罩包装为例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改进的Canny算法在保证处理速度的前提下,所检测图像清晰细致,能够得到完整边缘。结论该方法具有准确度高、稳定可靠、识别速度快等特点,可满足包装过程产品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聚苯乙烯包装材料中苯乙烯单体检测及迁移的研究进展。方法总结国内外聚苯乙烯中苯乙烯检测及迁移的文献,并将国际上苯乙烯最新的检测方法和迁移研究和我国的进行对比,指出我国在该方面的不足和发展方向。结果溶解-沉淀可以有效地提取聚苯乙烯中的苯乙烯,其回收率达到86%以上。苯乙烯不易向蒸馏水中发生迁移,只有在较高温度和较长时间下才有少量迁移。不同迁移方式对苯乙烯的迁移影响较大,由于切口的存在使得全浸泡的迁移量高于单面迁移。结论溶解-沉淀是提取苯乙烯的有效方法,不同食品模拟物、温度、时间以及迁移方式都会对苯乙烯的迁移产生影响,应避免聚苯乙烯在较高温度、较长时间的情况下接触食品,且不使用表面已损坏的聚苯乙烯包装材料,以减少其对人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20.
环境中包装材料微塑料的检测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近年来,包装材料在生产和降解过程中广泛存在微塑料及相关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机体造成不良影响等问题,其对微塑料的检测以及毒理学研究至关重要。为了给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微塑料的一些常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分析。方法 对现有的微塑料的检测方法,如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热解-气相色谱/质谱法、凝胶渗透色谱(GPC)结合荧光检测、高光谱成像、电镜成像等进行阐述,并且对检测现状进行总结。结论 微塑料的检测方法已呈现从单一化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但是检测方法的简便性、快捷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后期包装材料中微塑料及相关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和检测技术研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