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司峥鸣  丁宇 《工业工程设计》2022,4(5):15-22, 28
数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在互动仪式链传播场景视域下,应用新闻游戏进行数字文化产品设计实践,以新叙事方式讲好乡村故事,创新地域文化传播形式,打造乡村IP沉浸式体验,提升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影响力,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赋予乡村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方法 使用HTML5技术作为信息传播新介质,进行新闻游戏《湘西故事》交互设计,以H5网页形式多终端、多平台实现链式、网状参与互动体验传播。结论 实现面向乡村传播的新闻游戏《湘西故事》交互设计,通过“讲故事”的策略重构新闻内容生产方式,改变单向度、缺乏互动反馈的传统新闻分发模式,以“去中心化”打破文化传播隔阂,搭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助农媒介平台,构建新型乡村传播互动仪式链。  相似文献   

2.
蒋友燏  季铁 《包装工程》2017,38(12):43-47
目的针对影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文化研究中的应用展开讨论。方法以湖南大学"新通道"设计与社会创新项目为典型案例,通过不同方法和类型影像设计的尝试,探索非遗社区中影像的文化功能、多元价值以及技术与传播创新的可能性。结论通过"再现与重构"的数字化手段,探讨影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和存储、复原与重现、传播与共享,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社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盛玉雯  陈庆军 《包装工程》2020,41(14):311-319
目的以南京山景社区的文创设计在乡村振兴中介入产业振兴的策略进行综述,分析文创设计和乡村文化,探索其间产业融合、共同促进乡村振兴的关系,提出设计传播策略及实践途径。方法在国家艺术基金"国长三角乡村振兴战略的文创设计人才培养"项目基础上,以南京山景社区为例,结合长三角地区丰厚的农耕文明传统和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三产融合",使第二产业成为第一产业的中草药园和第三产业服务的桥梁,利用多元化分析实践演绎的方法,以及"四定位"和"五维度"的规划图表,展开对山景社区的实例论证。结论从南京山景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着重研究乡村文创设计与传播的策略,通过以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的方式,多维并举,让文创产业在实现区域经济、文化传播、美好生活、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带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杨熊炎  叶德辉 《包装工程》2021,42(10):251-259
目的 在国家精准扶贫战略指引下,关注湘黔桂三省坡连片特困区整体贫困问题,以"设计+文化资源"方式探索三省坡侗族设计扶贫可持续性发展模式.方法 归纳三省坡侗族文化内涵,分析国内外设计扶贫案例,结合设计理论学、扶贫理论,采用设计思维介入的方式,整合地域资源,探索基于设计自组织理论的设计扶贫策略,开展基于地域文化资源的本土设计实践.结论 设计驱动创新可以成为扶贫活动的战略工具,利用设计的协同连接作用,关联融合产业、构建文化品牌和整合资源.引导在地居民参与乡村社区建设,提升三省坡地区村民的内生动力,获得文化传承的可持续创新驱动力,提升品牌传播的可持续社会影响力,从而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繁荣,以期为我国其他连片特困区的扶贫活动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刘粟  张耀引  姜媛媛 《包装工程》2023,44(24):537-542
目的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良渚“玉”文化,对常州市溧阳天目湖镇梅岭村的梅岭玉博物馆的展示空间进行沉浸式设计规划与策略研究。方法 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交互设计、数字化媒体等科技手段来探索乡村博物馆空间设计新模式,分别从沉浸式体验模式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在梅岭玉博物馆中的应用,跨媒介与数字化空间体验等方面探索沉浸式体验设计策略,参与乡村振兴实践活动过程来提出可行性规划与构想,努力探究未来美丽乡村建设的设计方法与路径。结论 在梅岭村博物馆设计过程中,不仅要使用新媒体技术,更要设计思维与策略创新,用当地的历史文化作为叙事性经典文化故事主题,充分融入乡村特色文化元素,建立多维沉浸体验,提升梅岭村的文旅地位和影响,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周盛  张帆 《包装工程》2021,42(16):307-313
目的 分析陌生化理论在包装插画设计中的重要意义及应用策略.方法 从心理学和修辞学的角度探讨陌生化理论的意义,剖析陌生化理论视角下,插画在包装设计中的作用.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分别从绘画内容、画面视角、作画材质、表现形式等方面探讨陌生化手法在包装插画设计中的应用策略,然后对包装插画设计陌生化的应用方法进行总体性探讨,指出应用时要注意的细节,为设计人员理清一套提升包装设计新奇性、趣味性和独创性的设计思路并对包装插画设计的未来方向做出指引.结论 陌生化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具有高度的启发性,将陌生化的理论结合到包装插画设计中,为设计工作人员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也使包装插画设计的艺术价值和独创性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7.
闵晓蕾  季铁  郭寅曼 《包装工程》2019,40(20):22-31
目的 面向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客观现实和复杂问题,辩证分析乡村振兴与城市集群发展过程中不同的设计需求,思考文化视域下设计参与的不同方法。方法 以“乡村—服务—产品—城市”作为新的研究框架,系统地梳理社会转型、社会创新与设计文化研究的相关文献,并按照“乡村社区—城市社区—虚拟社区”的研究路径,探索新的文化视域下设计文化与生态的特点。结论 相对于欧美国家较为成熟的社会结构与发展模式,中国在社会需求与社会形态等方面,具有复杂性与特殊性,需要从新的角度来研究文化与设计的关系,探索多元动态的文化设计生态,促进城乡关系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军  赵世宽 《包装工程》2017,38(12):27-31
目的研究社会创新理念与系统设计在全球低碳社区建设中的应用模式和方法。方法通过对典型低碳社区实践研究,对社会创新理念在低碳社区规划和设计中的内容和实践方法进行阐述。结论从理论研究到提出设计策略,从政策、案例分析到系统化梳理,对低碳社区创建过程中的社会协作与创新理论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在低碳社区规划、建设中的政府、市场、民众多方协作设计模型和社会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苟敏  周睿  费凌峰 《包装工程》2019,40(24):235-242
目的针对当前民众对成都水文化认知度比较低的问题,弘扬成都水文化,探索新文创时代文博创意产品开发策略。方法通过典型案例设计分析,剖析当前互联网领域新兴的"新文创"战略对水文化传播的影响,以成都建设"世界旅游名城"为契机,提出适合文博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水文化设计转化具体方式。结论根据"新文创"时代以IP塑造为核心的创意特征,提出将成都水文化纳入"天府文化"进行软实力提升和城市文化构建,剖析成都水文化在体系开放性、载体多元性、视觉体验性和情感共鸣性等方面的文化IP打造策略。以"新文创"的发展视野来打造和开发成都水文化的系列文博创意产品,对于提升城市人文魅力、文化品质和文化软实力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晴  娄明  刘洋  郑勉勉 《包装工程》2022,43(2):192-199
目的以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为目标,探索乡村旅游服务设计创新的方法。方法将服务设计理解为"组织"与"关系"的设计,运用服务设计的思想和方法,进行从"产品"到"系统"的研究转变、乡村旅游的系统创新架构的重新设计,结合用户全旅程的用户体验设计,完善乡村旅游服务系统,提升服务体验效果。结论以歙县许村为对象进行旅游服务系统设计实践,通过用户体验地图、服务系统图与服务蓝图的应用,明确服务内容与前台后台关系,通过分析体验痛点与机会点,构建包含服务、信息、资金等内容的服务系统,并针对品牌吸引提升、服务接触点完善、民俗文化传播3个方面,输出旅游服务平台、公共设施、特色礼品等设计方案,从而提升乡村旅游服务体验并传播乡村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1.
柳刚  耿晓军  孙晓丽 《包装工程》2024,(6):263-269, 348
目的 中国传统纹样凝聚了匠人的审美经验、自然哲思、体验感悟,以及美好期盼,其表露出历朝历代的社会文化和美学意识流变。它作为另类图像而呈现叙事性和装饰性的双重价值导向并被应用在现代设计创新中,但仍存在意象错位、符号堆砌等问题现状。方法 针对此问题,通过现象学理论的梳理,以纹样作为要素,将纹样建构为另类图像与交互媒介。基于胡塞尔现象学的“图像意识”理论,本文通过三种图像客体的分类提出表象、对象、现象三种不同的层级,并提出不同层级设计介入的方法策略,以提高纹样设计的现代性文化意蕴表达。结论 尝试从设计师与观者交互体验的角度挖掘传统纹样的本真性和文化本质,从而为传统纹样转译提供设计方法和思维层面的参考,以及具有现代性意义的纹样设计美学。  相似文献   

12.
柳刚  孙晓丽 《包装工程》2023,44(4):233-239
目的 探索民间图案在当今乡土文化中的消解与重构原因,从民间图案的流变试图构建乡村叙事设计的一般方法,从而推动艺术设计介入乡村的路径延展和完善。方法 通过田野调查、案例分析、文献研究和符号学分析等方法。从民间图案的历史性意蕴视野出发,对民间图案现代设计案例中符号变迁和消解原因的方法进行提炼和总结,探讨其在图像叙事中的叙事思路和重构路径。结论 民间图案作为乡土文化的视觉表征,通过设计师对其文化性、艺术性、历史性的价值挖掘以及对文化消解和重构思维的理解与应用,使其成为乡村叙事设计中符号传递的重要核心要素。其对于展现当代乡土文化设计自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徐静 《包装工程》2022,43(14):408-416
目的 分析传统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并进行批判性思考,构建文化元素活化导入文创产品设计的创新模式。方法 通过对中原传统文化元素的搜集与挖掘,从设计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传播等多角度深入探讨其活化价值与方法,寻找提升设计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新途径。结论 提出中原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策略,为文创产品设计创新、文化形象活化、复合型设计人才培养建立系统化方法,使文创产品设计的社会层价值和文化层价值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4.
乔治  马军  黄镜帆 《包装工程》2019,40(24):95-103
目的以"秦礼纪"品牌创意设计为例,探讨如何利用地域文化特有的符号意向影响文化创意附加值、品牌创意、知识经济。方法以历史文献、当地调查为基础,寻找稀缺、独有的文化符号来重塑地域文化品牌价值,分析如何利用西安袁家村当地文化特有的符号意向作为设计元素植入袁家村文化创意4A级景区。接着采用叙述性设计的手法,即秦琼的传说、事件作为代表符号,与文化创意产品结合进行系列化设计。结论从路径上,地域文化品牌创意设计探索了乡村旅游中当地文化如何利用的设计模式;从方法上,以叙事视角联动袁家村地域文化与品牌创意设计,实现了典型乡村旅游地域特色文化认同;从运营策略上,发掘了乡村旅游地域文化核心价值,打造了以文化品牌为导向的乡村旅游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江涛  郝鹏  杨超 《包装工程》2023,44(14):340-346, 428
目的 以“埋堆堆”粤语社交APP界面设计为例,探索如何运用现代解构设计方法对广彩瓷图像进行当代视觉转化,并应用于APP界面设计中,以期提升APP界面设计的文化内涵,同时活化传统手工艺,增强其生命力。方法 以广彩瓷图像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图像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广彩瓷图像视觉特征进行总结,结合将广彩瓷图像应用于“埋堆堆”粤语社交APP界面设计的具体实践,分别从APP色彩设计、APP图标设计与APP插画设计3方面,探索与总结了如何运用现代解构设计方法,对广彩瓷图像进行形式和色彩上的分解与重构,并应用于APP界面设计中。结论 现代解构设计方法提供了一种将广彩瓷图像应用于APP界面设计的视觉创新方式,不仅有利于丰富APP界面设计的内容和形式,为我国界面设计的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创新路径,也可以使人们在浏览和使用APP时感受到广彩瓷的独特魅力。在APP的日常使用中潜移默化地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真正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王心贤  石卓雯  闵光辉  景春晖  支锦亦 《包装工程》2023,44(12):144-150, 188
目的 提升城市轨道列车外观设计的文化内涵,丰富城市轨道列车工业设计的文化表征方法。方法 以成都皮影文化为例,基于通感转译理论,通过构建“通感桥”的关联属性实现对用户多感官意象活动中接收信息的转化和翻译,并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将转译的造型语言进行聚类分析,最后从用户解码路径出发,逆向验证列车造型语言的科学性。结果 得到皮影人物局部特征、皮影人物形象、皮影人物颜色、皮影光影渐变、皮影雕刻纹理、皮影肌理和皮影人物轮廓线条7个本觉意象指标并计算了其各自权重。结论 将以上方法应用于城市轨道列车的外观设计实践中,形成了表达成都皮影文化意象的城市轨道列车外观方案,为地域文化融合的城市轨道列车提供了新思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钟蕾  马凯旋  张妍 《包装工程》2022,43(24):246-254, 301
目的 准确探究出用户对市井文化产品的创新设计偏好与需求,进行天津市井文化意象元素创意设计研究。方法 运用文化三层次理论对天津市井文化的意象元素进行拆分探究,结合Kano模型对文化属性进行品质要素分类,对应消费者偏好满意度分析,挖掘出用户对市井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要素,将需求要素对应的目标意象进行可视化表达,明确可用于设计的意象元素。结果 得出天津市井文化元素属性中的形态、色彩、情感共鸣、审美价值情趣是魅力型需求;实际生活使用需求、具有故事联想性、互动体验性是期望型需求,当创意产品满足这几项设计要素可以提高用户满意度。结论 通过文创产品的文化功能属性确定,优选天津市井文化意象元素,完成文化元素有效应用于生活,从而为市井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杨建宏 《包装工程》2024,(8):409-415
目的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洛阳县区乡村的现况及存在问题进行梳理,采用艺术赋能的方式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策略和实践进行探索。方法 组织师生成立“创益援”公益社,采用课程导入的方式和乡镇、企业进行项目对接,结合乡村文化资源与产业,针对乡村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规划赋能、设计赋能、文化赋能方面提出改进策略。结果 依托村落改造规划设计课程及“中原乡村振兴研究院”,完成了多个乡村规划、视觉形象设计、乡村农产品的包装和品牌设计项目,以助力乡村发展。公益社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参加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全国铜奖。结论 艺术赋能是乡村建设中创造性保护和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积极参与乡村规划、视觉形象设计以打造村落的品牌形象,通过产品、包装和品牌设计赋能乡村的品质产业,从而挖掘乡村蕴含的发展潜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吴雪松  李子龙 《包装工程》2018,39(18):18-21
目的研究设计中技术迁移和文化表征机制以及两者之间关系,为区域文化建设以及文化创新设计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方法通过对文化、符号以及技术3个方面进行分析,加深对文化价值、符号式文化表征、技术迁移过程以及技术迁移下设计现象的理解与认知,提出意义介入下的文化表征设计方法。结论意义赋予是文化表征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设计中,意义赋予的过程既是对事物诠释的过程,也是明确和回归文化视角以及立场的过程;技术发展路径是脱离已有情景式的发展路径,单纯通过技术迁移实现文化表征是比较难以达到的。另外,通过符号式的文化表征方法可以实现对某种文化的标记,并发挥辨识作用,但要通过符号式文化表征实现对该文化的了解,是比较困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