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固体环氧树脂(EP)反应增容聚酰胺6/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A6/PBT)共混物。结果表明:EP的加入降低了共混物的界面张力,使分散相粒径明显细化;当PA6/PBT=80/20,EP含量为1~1.5份时,共混物的改性效果较好;当PA6用量少于30份或超过70份时,EP的加入可明显提高共混物的冲击性能和拉伸性能;随着EP的加入,共混物的流动性降低。  相似文献   

2.
将两种不同型号的环氧树脂(EP(903)、EP(619D))分别与PA6/EPDM-MA体系进行共混,制备了PA6/EPDM-MA/EP三元共混物。通过力学测试、动态流变(DMA)、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不同EP添加量和环氧当量对PA6/EPDM-MA/EP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EP可以提高PA6/EPDM-MA共混物的拉伸强度,缺口冲击强度,并随着EP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PA6/EPDM-MA/EP三元共混体系的动态储能模量(G′),复合黏度(η*)随着EP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损耗因子(tanδ)减小;结晶度比未加环氧的共混物的结晶度稍高,并且随着环氧含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此外,添加EP(903)的共混物各种性能变化比EP(619D)快。  相似文献   

3.
将两种不同型号的环氧树脂(EP(903)、EP(619D))分别与PA6/EPDM-MA体系进行共混,制备了PA6/EPDM-MA/EP三元共混物。通过力学测试、动态流变(DMA)、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不同EP添加量和环氧当量对PA6/EPDM-MA/EP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EP可以提高PA6/EPDM-MA共混物的拉伸强度,缺口冲击强度,并随着EP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PA6/EPDM-MA/EP三元共混体系的动态储能模量(G′),复合黏度(η*)随着EP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损耗因子(tanδ)减小;结晶度比未加环氧的共混物的结晶度稍高,并且随着环氧含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此外,添加EP(903)的共混物各种性能变化比EP(619D)快。  相似文献   

4.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PA6/NMA/EP共混物;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TGA)、热变形温度测试仪、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等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并研究了EP与PA6的质量比对PA6/NMA/EP共混物的结晶行为、热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EP与PA6的质量比的增加,PA6/NMA/EP共混物的结晶度先减小后增加,但热稳定性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EP与PA的质量比为2%时,PA6/NMA/EP共混物的热变形温度和拉伸强度均达到最大值72.8℃和77.7 MPa,分别较纯PA6的提高了37.6%和11.8%;而弯曲强度随EP与PA6的质量比的增加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环氧树脂对PVC/ABS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固体环氧树脂(EP)对聚氯乙烯(PV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EP共混物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重点考察了EP环氧值和固化剂DDM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VC/ABS/EP共混物表现为脆性断裂;加入DDM后,共混物的拉伸强度明显提高,但冲击性能影响不大;对于PVC/ABS/EP/DDM共混物,随着EP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强度上升,且环氧值高的EP704对共混物拉伸强度的提高更大;加入2%的低环氧值EP903后,共混物的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而EP704的加入则对共混物的冲击性能影响不大;环氧树脂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PVC/ABS共混物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将动态固化技术应用于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体系,制备动态固化聚丙烯(PP)/Jg氧树脂(EP)/长玻璃纤维(LGF)共混物.研究动态固化聚丙烯/环氧树脂/玻璃纤维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并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考察共混物的微观形态.试验结果表明:当EP质量含量为4%时,试样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达到最大值,共混物的弯曲模量随EP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体系中加入EP会降低维卡软化点温度.  相似文献   

7.
树状大分子聚酰胺-胺固化环氧树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发散法由乙二胺和丙烯酸甲酯合成了树状聚酰胺-胺(PAMAM).以PAMAM作为环氧树脂(EP)的固化剂,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确定其固化工艺及固化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探讨了树状PAMAM用量对固化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MAM与EP的质量比为0.26时,固化物的力学性能最佳,其冲击强度为166.43 kJ/m~2,拉伸强度为43.54 Mpa;明显高于低分子量聚酰胺/EP固化物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8.
环氧化天然橡胶改性PA6/EPDM共混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环氧化天然橡胶(ENR)对聚酰胺6(PA6)/EPDM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ENR可以显著提高共混物的韧性,ENR含量为5%时共混物的制品冲击强度达14kJ/m^2,同时不会降低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维卡软化。DCS分析证明,共混物的相容性有所改善,共混物相界面间可能有PA6/ENR接枝共聚物产生。  相似文献   

9.
采用二元乙丙橡胶接枝马来酸酐(EPM-g-MAH)作为二元乙丙橡胶(EPM)增韧聚酰胺6(PA6)的增容剂,研究了PA6/EPM/EPM-g-MAH三元共混物的流变性能、力学性能和微观形态。结果表明,EPM-g-MAH可以与PA6发生增容反应生成接枝共聚物,改善了PA6和EPM的界面相容性。随着EPM-g-MAH含量的增加,共混物中分散相粒径更加细化,共混物的熔融峰温下降,缺口冲击强度显著提高,当EPM/EPM-g-MAH的配比为10/10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达到最大为47 kJ/m2,比纯PA6提高了8倍。  相似文献   

10.
采用熔体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酰胺11/聚酰胺1010(PA11/PA1010)共混物,通过力学性能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研究了PA11/PA1010共混物的力学与结晶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A1010对PA11同时具有增韧、增强作用;当PA11/PA1010为70/30时,共混物开始出现两个结晶峰和低温熔融峰;共混物的结晶和熔融以PA11为主,兼具有PA11和PA1010的优良性能;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与缺口冲击强度均达到极大值。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双螺杆挤出方法制备尼龙1012(PA1012)/苯乙烯-马来酸酐(SMA)共混物,研究了SMA含量对PA1012/SMA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PA1012/SMA共混物的微观形态。结果表明,加入SMA,共混物冲击强度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共混物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降低。当SMA含量为0.5%时,PA1012/SMA共混物冲击强度最大,高达298 J/m,为韧性断裂,力学性能较优;PA1012/SMA共混物比纯PA1012结晶温度升高10℃,有利于结晶;SEM观察到随着SMA分散相粒子含量的增加,在PA1012基质中分散更明显且均匀。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混合注塑制备了不同含量PA102的PA6/PA102共混物,并对共混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混物两相呈相分离,熔融与结晶温度有所偏移,热分解性能与纯PA相当,热变形温度随PA102含量增加而增加。共混物干态下均呈脆性断裂,拉伸、冲击强度在两相比例接近时最低。平衡吸水后,共混物韧性增加;拉伸和弯曲强度降低,降低程度随着PA102添加量的增加而变小。因此PA102加入改善了PA6的吸水性和吸水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不同种类的丁腈橡胶(NBR)与聚酰胺6(PA6)熔融共混制备了聚酰胺6/丁腈橡胶混合物(PA6/NBR),考察了共混过程中转矩值的变化,并研究了不同腈基含量共混物的拉伸性能及耐溶剂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橡胶相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熔体黏度、体积溶胀率与质量溶胀率均显著提高,但拉伸强度下降。红外光谱分析表面NBR与PA6在高温高剪切作用下存在微化学反应,并且随腈基含量的增加,PA6/NBR共混物的平衡转矩值增大,拉伸强度明显提高,耐溶剂性下降。  相似文献   

14.
通过辐照法将马来酸酐(MAH)基团接枝到聚苯醚(PPE)上,制备了PPE-g-MAH,将其和聚酰胺(PA)66通过熔融共混挤出方法制备了PPE-g-MAH/PA66共混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吸水性实验、维卡软化和热变形实验、拉伸和冲击性能测试及动态力学性能测试等对PPE-g-MAH/PA66共混物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PPE/PA66共混物相比,PPE-g-MAH/PA66共混物的耐热性能、力学性能和吸水性能均得到改善;随PPE-g-MAH含量的增加,PPE-g-MAH/PA66共混物中PA66的熔融温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均向PPE方向移动,表明两者的相容性有所提升,且共混物的维卡软化温度、热变形温度、25℃之前的储能模量均升高,吸水率降低;当PPE-g-MAH含量较低时,共混物拉伸强度提升明显而冲击强度升幅较小,当PPE-g-MAH含量较高时,共混物冲击强度提升明显而拉伸强度基本不变。因此,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要求选择合适的PPE-g-MAH含量。  相似文献   

15.
以聚醚胺(D230)为固化剂、生物基ESO(环氧大豆油)为EP(环氧树脂)的增韧剂,探讨了不同ESO掺量对EP固化物增韧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固化温度为250℃时,EP中的环氧基反应完全,而ESO中的环氧基只有部分参与反应;随着ESO掺量的增加,ESO增韧EP固化物的拉伸强度呈先升后降态势,断裂伸长率则随之不断增大;当w(ESO)=15%(相对于EP质量而言)时,ESO增韧EP固化物的断裂伸长率为115%,拉伸断面呈典型的韧性断裂特征,并且热稳定性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6.
以液体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作为环氧树脂(EP)的增韧改性剂,制备了CTBN/EP预聚体和共混物。采用红外光谱(FT-IR)法对两者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着重探讨了CTBN含量对预聚体和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预聚体中EP的环氧基开环,并与CTBN反应,生成了酯键;随着CTBN含量的不断增加,CTBN/EP预聚体和共混物的杨氏模量、拉伸强度降低,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呈先升后降态势,说明适量CTBN的引入对EP具有良好的增韧效果;当固化温度较低时,CTBN/EP预聚体的冲击强度明显优于CTBN/EP共混物,而固化温度较高时两者的冲击强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钟艳文 《塑料工业》2024,(1):141-146
以对苯二甲酰氯和己内酰胺为原料,通过无机碱中和制得目标产物对苯二甲酰双己内酰胺(TBCL),反应过程不产生有机盐废水,反应条件温和。再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制备了TBCL/尼龙6(PA6)共混物。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TBCL进行结构表征,通过转矩流变仪、万能拉力机与数位冲击仪等考察了TBCL对PA6流变性能、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TBCL后,PA6共混物的流动性下降,冲击强度与热变形温度提高。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弯曲模量下降幅度不大,但冲击强度则持续提升,基本实现了PA6刚性几乎不损失的情况下韧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新型耐高温高性能热塑性树脂杂萘联苯聚芳醚酮(PPEK)对环氧树脂(EP)进行共混改性.研究了共混物的结构和热力学性能,并对其增韧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EP/PPEK/4,4'-二氨基二苯砜共混物的热性能得到了提高而断裂韧性整体呈下降趋势.在添加15份PPEK时,共混物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KIC)略有提高,即韧性...  相似文献   

19.
将甘油增塑玉米淀粉制得的热塑性淀粉(TPS)与聚酰胺6(PA6)进行熔融共混,制备PA6/TPS共混物,研究不同含量的甘油和TPS对PA6/TPS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并探讨TPS增韧PA6的机理。采用万能试验机、溶体流动速率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改性PA6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加入TPS后,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和拉伸模量有所提高,而拉伸强度和熔体流动速率略有下降,表明TPS对PA6起到了有机刚性粒子增韧的作用;TPS对PA6的增韧机理主要是界面脱黏、空化作用;甘油含量对TPS改性PA6的韧性影响显著,甘油含量为25 %的TPS添加量为25 %时,其增韧效果最好,冲击强度比PA6提高了63 %。  相似文献   

20.
以二乙二醇二(3-氨基丙基)醚(AM)和二聚酸(YD-29A)为原料,合成了高柔韧性低Mr(相对分子质量)的PA(聚酰胺);然后以此为EP(环氧树脂)的固化剂,并着重探讨了原料配比及反应条件对PA固化剂胺值和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n(—NH_2)/n(—COOH)=3.5、缩合反应温度为200~℃和反应时间为5 h时,PA的黏度为960 m Pa·s、胺值为236 mg/g;当m(EP)∶m(PA)=100∶80时,EP/PA固化体系的拉伸强度为25.1 MPa、断裂伸长率为51%,并且其热稳定性(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2~55~℃)和柔韧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