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疏红扬  季承远  韩田琛  王新 《橡胶科技》2019,17(1):0016-0020
研究热塑性聚氨酯(TPU)/甲基乙烯基硅橡胶(VMQ)共混物的性能。结果表明:未添加增容剂时,随着VMQ用量的增大,TPU/VMQ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逐渐减小,共混物表面的接触角逐渐减小,固相表面张力逐渐增大;在TPU/VMQ共混物中添加增容剂A(含硅聚氨酯)或B(硅丙接枝共聚物),共混物的拉伸性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增容剂A和B的用量分别为6和4份时,共混物的拉伸性能达到最佳;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增容剂用量的增大,在TPU中分散的VMQ粒子的粒径减小,两相相容性改善。  相似文献   

2.
以甲基乙烯基硅橡胶(VMQ)/热塑性聚氨酯(TPU)为主基体,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作为相容剂,利用双螺杆挤出机采用动态硫化方法制备VQM/TPU热塑性橡胶材料(TPSiE)。研究VMQ/TPU不同含量和界面相容剂含量对动态硫化产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TPSiE材料进行热稳定性分析和微观形貌观察。结果表明,随着VMQ含量的增加,TPSiE材料的力学性能不断下降,当VMQ含量大于50 phr后,力学性能下降非常明显;EVA的加入有利于提高TPSiE的力学性能;硅橡胶的加入有利于提高了TPU的热稳定性;通过微观形貌观察得出,VMQ含量提高到50 phr后,相分离严重,导致力学性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采用动态硫化法制备了甲基乙烯基硅橡胶(VMQ)/线形低密度聚乙烯(LLDPE)热塑性弹性体。考察了共混比、硫化剂种类、动态硫化时间对VMQ/LLDPE热塑性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VMQ/LLDPE热塑性弹性体的热失重情况。结果表明:共混比为60/40、选用DBPH为硫化剂、动态硫化时间为5 min时,VMQ/LLDPE热塑性弹性体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简单共混和动态硫化的方法分别制备了有机硅橡胶改性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通过红外光谱(FTIR)、万能拉力机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手段,研究了不同制备方法、硅橡胶/TPU质量比以及硅橡胶硫化体系等对材料微观相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橡胶和TPU简单共混物的硬度、模量较低,拉伸永久变形随硅橡胶含...  相似文献   

5.
TPU增韧改性POM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甲醛(POM)/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和POM/TPU/异氰酸酯预聚物(Z)共混物.采用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偏光显微镜(PLM)、傅立叶转换红外线光谱 (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研究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结晶行为及形态结构.结果表明,不同种类TPU增韧的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随TPU含量的增加而增加,TPU(95A)增韧的POM/TPU共混物的刚性较好,TPU(250)增韧的POM/TPU共混物的韧性较好;Z能促进TPU在基体树脂中的均匀分散,增强两相界面的粘结力,并能细化球晶.  相似文献   

6.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超高韧性聚甲醛(POM)/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共混物,通过力学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研究了树脂流动性、TPU种类对POM/TPU共混体系性能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PU含量50%时,配合不同粘度的POM树脂,可使共混体系达到超高的冲击强度,材料在拉伸过程出现应变-硬化过程,POM和TPU在共混体系中呈现两相双连续结构。相比于聚酯型TPU,使用聚醚型TPU制备的共混体系具有更高的低温缺口冲击强度。  相似文献   

7.
采用动态硫化法制备了加成型有机硅橡胶(SR)/聚氨酯(TPU)热塑性弹性体(TPV),系统研究了Pt催化剂含量对共混扭矩、SR相交联度、SR/TPU热塑性弹性体相形态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t催化剂含量的增加,橡胶相交联度以及试样力学性能逐渐提高;当Pt催化剂含量高于0.16 phr,交联度基本保持不变,TPV的力学性能稳定。相态结构研究表明:随着动态硫化的进行,体系发生由双连续相向"海-岛"结构的相反转,且随着Pt催化剂含量的提高和硫化时间的延长,橡胶相尺寸减小。此外,还研究了SR/TPU配比对其TPV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当SR/TPU配比为60/40时,热塑性弹性体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8.
赵江  宋阳  陈弦 《塑料工业》2014,42(10):60-64
以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和有机硅橡胶(SIR)为基体,通过Hakke密炼机采用动态硫化的方法制备了热塑性弹性体(TPV)。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下得到的TPV的性能。结果表明,TPU/SIR共混物质量比为50∶50、密炼机加工温度为180℃、转速为70 r/min、硫化时间为4 min时,TPV的加工性能、力学性能、毛细管流变性能和微观形态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9.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与塑料的共混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述了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与聚氯乙烯(PVC)、聚甲醛(POM)和聚碳酸酯(PC)的共混工艺以及共混物的物理机械性能。结果表明,TPU/PVC、TPU/POM、TPU/PC共混物的性能优异,极具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聚醚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尼龙6(PA6)共混体系的非等温结晶行为。结果表明,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大,结晶峰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TPU的加入阻碍了共混体系中PA6的结晶,致使结晶峰温和结晶焓随着TPU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这是由PA6与TPU之间存在氢键相互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丙烯腈含量不同的丁腈橡胶(NBR)和热塑性聚氨酯(TPU)的复合材料,探究了丙烯腈含量和填料对NBR/TPU共混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及阻尼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丙烯腈含量增加,NBR/TPU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明显提高,硬度略有增加;NBR/TPU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向室温移动...  相似文献   

12.
<正>脂肪族聚氨酯在CO2–水体系中水解的环保型化学回收.聚氨酯及其弹性体, 2019(1):9–16.再生聚乙烯/轮胎橡胶/热塑性聚(酯–氨酯)共混物的形态与性能.聚氨酯及其弹性体, 2019(1):17–27.离聚物/多元醇摩尔比对聚氨酯分散体稳定性和亲水性聚氨酯薄膜晶体结构的影响.聚氨酯及其弹性体,2019(1):38–50.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及生产设备.聚氨酯及其弹性体, 2019(1):51–52.聚氨酯/碳纳米管杂化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研究:分子动力学研究.聚氨酯及其弹性体, 2019(2):22–33.  相似文献   

13.
以乙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三元共聚物(PTW)为相容剂,采用平行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共混挤出制备了无碱玻璃纤维(GF)增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复合材料。研究了PTW对GF增强聚酯型TPU和聚醚型TPU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其微观形貌特征。结果表明:PTW是GF和TPU的有效相容剂;添加6%PTW的增强TPU复合材料的各项性能较佳;GF含量在20%40%之间时增强效果最为明显;PTW与聚酯型TPU的相容性好于聚醚型TPU;电镜照片显示,复合材料中的GF与基体树脂具有较强的界面作用。  相似文献   

14.
PVC/TPU合金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择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与悬浮法生产的聚氯乙烯(PVC)制备共混合金。讨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TPU与PVC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不同配比、助剂和工艺条件对共混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体系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聚酯型TPU与PVC合金的力学性能优于聚醚型TPU合金。当PVC/TPU(聚酯型)为100/10(质量比)时,共混体系综合性能最好。TPU对PVC具有增韧与增塑两种作用,可制得力学性能优良的合金。  相似文献   

15.
应用ANSYS/LS-DYNA软件,对聚乳酸(PLA/)热塑性聚氨酯(TPU)生物材料受冲击载荷作用下的界面应力分布进行了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PLA树脂与TPU之间界面的Y方向正应力、XZ剪切应力以及Von Mises等效应力均在靠近弹性粒子赤道处达到最大值,然后朝极点方向逐渐减小,于极点附近达到最小值;但是界面Y、Z方向的正应力分布情况正好相反,其中Y方向正应力在冲击过程中对共混物界面的影响大于Z方向正应力。PLA/TPU共混物韧性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界面处应力集中,令弹性体粒子发生大的形变而引发大量银纹以,及界面附近树脂的塑性形变,吸收大量的冲击能量所致。  相似文献   

16.
以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和有机硅橡胶(SIR)为基体,加入不同相容剂通过Hakke密炼机采用动态硫化的方法制备了热塑性弹性体(TPV),研究了不同相容剂对弹性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H550在TPV中相容性较好,并且当KH550乙醇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分散较好,力学性能优异;当基体树脂预热后加入KH550的加料顺序最优;当KH550含量为0.4 phr时拉伸强度较好且黏度最大;随着KH550含量的增加,弹性体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压缩永久变形都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7.
采用聚醚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作为增韧剂添加到聚偏氟乙烯(PVDF)中以提高其韧性。考察了TPU、相容剂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的添加以及成型工艺对PVDF/TPU共混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模压成型相比,注塑成型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TPU的加入使PVDF/TPU共混体系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有所提高,并改善了材料的加工性能,而相容剂PP-g-MAH的添加则进一步提高了该共混体系的断裂伸长率。  相似文献   

18.
聚甲醛/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共混增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TPU) ,用Brabender熔融挤出共混的方法对聚甲醛(POM)的改性增韧进行了研究。对POM/TPU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进行了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 :随着TPU用量的增加 ,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出现峰值 ,而同时又保持了其它性能的适当水平。  相似文献   

19.
正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和热塑性聚氨酯(TPU)共混是开发高强度和具有化学稳定性生物医用弹性体的有效途径。然而,MVQ相和TPU相彼此不相容,且界面粘合极弱。为提高这两相的粘合力,北京化工大学田明团队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TPU分子链分别接枝到二氧化硅(SiO_2)@聚二乙烯基苯(PDVB)粒子的两侧,合成了两亲性杂化粒子(PU-SiO_2@PDVB-PDMS),形成了具有两亲性刷的Janus粒子增容剂,该增容剂可以通过界面上相似的分子链缠结来提高界面附着力。  相似文献   

20.
含异氰酸酯基的低聚物和聚醚增容改性POM/TPU共混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春林  周如东  吴盾  陈玲红 《化工学报》2008,59(9):2377-2383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甲醛(POM)/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POM/TPU/含异氰酸酯基的低聚物(Z)以及POM/TPU/Z/聚醚3种共混物。采用力学性能测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偏光显微镜(PLM)、傅里叶转换红外线光谱 (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动态力学性能分析(DMA)等,研究了3种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结晶行为及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随TPU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异氰酸酯基低聚物(Z)和聚醚在促进分散相分散、增强两相间的相容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降低了聚甲醛的结晶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