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酰胺胺树形大分子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章昌华  胡剑青  涂伟萍 《化工进展》2005,24(6):592-595,602
介绍了聚酰胺胺树形大分子作为表面活性剂在生物医药、石油开采等领域中的应用,聚酰胺胺树形大分子在制备LB单层膜、自组装单层膜中的应用,以及在制备纳米材料模板、催化剂载体、污水处理絮凝剂、药物载体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以乙二胺为核,采用发散法合成了0.5G-2.5G聚酰胺-胺(PAMAM)树形大分子,并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0.5G-2.5GPAMAM在400am附近出现紫外吸收峰,溶液浓度和pH值对其紫外光谱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申毅 《辽宁化工》2013,(12):1469-1472
聚酰胺-胺(PAMAM)是一种新型树枝状大分子,其改性和应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PAMAM已在多个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PAMAM在生物医药、表i面活性剂、催化剂、光电材料、分子自组装、纳米材料、水处理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使受污染的水体得以修复是一项紧迫和具有挑战性的课题。钛酸盐纳米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离子交换性能强、合成简易、价格低廉、原料来源广泛等优点,作为重金属离子的新型吸附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综述了钛酸盐纳米材料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与最近进展,系统地介绍了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果、吸附机理和影响因素,总结了为降低成本、提高吸附容量而采取的解吸、再生、修饰手段,对该材料未来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污染是当今工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之一,由于吸附法具有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循环利用等特征,被认为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重金属离子去除方法.海藻酸钠是一种天然多糖,其表面存在大量对重金属离子吸附能力优良的羟基和羧基,目前已被广大科研人员用于实验室吸附材料的制备及研究.通过表面嫁接、交联等改性手段制备的海藻...  相似文献   

6.
唐凯 《应用化工》2019,(7):1749-1753
介绍了壳聚糖的结构、理化性质和内在性质;简要阐述了壳聚糖复合材料的种类和壳聚糖改性常用的交联、接枝和分子印迹等方法;主要论述了壳聚糖基吸附剂去除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应用化工》2022,(7):1749-1753
介绍了壳聚糖的结构、理化性质和内在性质;简要阐述了壳聚糖复合材料的种类和壳聚糖改性常用的交联、接枝和分子印迹等方法;主要论述了壳聚糖基吸附剂去除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聚酰胺-胺(PAMAM)树状大分子的合成方法,如发散合成法、收敛合成法、发散收敛合成法等,并对各种合成方法的优劣进行了分析。综述了PAMAM树状大分子在药物载体、表面活性剂、催化剂、生物传感器和光化学器件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生物法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微生物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是微生物利用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微生物的这种性质在处理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废水溶液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微生物去除重金属离子的原理,去除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溶液pH值、重金属离子的初始浓度、生物去除剂的预处理、去除时间、去除温度以及重金属离子的回收和重复使用等作了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中化工厂的增多,造成环境中的重金属离子越来越多,一些金属离子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人们在研究应该采用哪种生物法来去除水中存在的这些重金属离子时,发现传统的去除方法虽有成效但不能从根本上去除,易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经过多次试验后发现,到目前为止,去除效果最好的方法还是微生物法。微生物法与传统的处理方法相比不仅去除重金属离子的效率高,而且绿色无污染;与应用活性炭的方法相比更加经济实用,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以微生物去除重金属离子的原理和过程、影响微生物去除重金属离子的因素及微生物去除剂解吸与重复利用为脉络详细介绍这种去除重金属离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重金属被排入水体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铁基纳米材料是环境领域应用最广泛的纳米材料之一,因其反应活性高、吸附性能好、分离回收方便和反应产物环境友好等优点,在分离/固定水中重金属方面受到广泛关注。文中主要综述了铁基纳米材料对水中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铁基纳米材料的制备、分类、功能化方法,探讨了铁基纳米材料去除重金属离子可能的反应机理,包括物理吸附、化学吸附、氧化/还原以及沉淀。文中对影响重金属离子去除的几个环境因素(pH、温度、共存成分)进行了总结归纳。最后,对铁基纳米材料在重金属废水处理领域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树状大分子聚酰胺-胺固化环氧树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发散法由乙二胺和丙烯酸甲酯合成了树状聚酰胺-胺(PAMAM).以PAMAM作为环氧树脂(EP)的固化剂,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确定其固化工艺及固化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探讨了树状PAMAM用量对固化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MAM与EP的质量比为0.26时,固化物的力学性能最佳,其冲击强度为166.43 kJ/m~2,拉伸强度为43.54 Mpa;明显高于低分子量聚酰胺/EP固化物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13.
以1-萘胺为核,乙醇钠为催化剂,与丙烯酸甲酯反应生成0.5代1-萘胺核聚酰胺-胺树状分子,再与乙二胺反应合成了1.0代产物,重复以上两步反应,得4.0代产物。利用核磁共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分析。对比分析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与1-萘胺核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的荧光性能,荧光发射波长从490 nm红移到520 nm。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重金属污染事故的多发,原水受重金属锑污染导致的饮用水中锑超标问题逐渐得到关注。文中综述了适用于饮用水中重金属锑去除技术的研究进展,对混凝-沉淀、吸附、膜分离等方法从工艺特点、工艺成本和应用方向上进行了比较,并对除锑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饮用水除锑技术的选择与发展提供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来自中科院合肥院智能所的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种利用石墨烯去除水中重金属污染新技术,它能快速、高效地去除水中钴离子,从而改善水质。●新型材料去除水中钴离子"我们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氨基化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大量实验证明,这种新型材料可快速、高效地去除水中钴离子。"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智能所)副所长刘锦淮日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透露。  相似文献   

16.
黄彩娟 《聚氯乙烯》2010,38(9):35-37
研究了以丙烯酸甲酯、己二胺、对苯二酚为原料,采用发散法合成新型端胺基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时,反应条件——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对合成产物的结构的影响。利用该树枝状大分子的活性点分布均匀的特点,通过设计和控制树枝状大分子模板剂来控制纳米粒子材料的形状。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因其比表面积大、传输电子能力强、结构稳定、可吸附多种污染物,被认为是极具发展潜力的环保新材料,尤其是在重金属分离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综述了各类石墨烯材料在水中重金属去除方面的研究现状,对比分析了不同材料对镉、汞、铬、铜、铅、锌和砷离子的去除能力及机理。认为石墨烯复合材料在水中分散情况、活性官能团种类、电子传输能力调控和重复使用性能对重金属离子去除有重要影响。指出控制石墨烯片层聚集、增加亲水性、提高可回收性和制备高灵敏选择性电极将是石墨烯材料修饰改性的研究热点。此外,石墨烯复合材料对一些有机污染物也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制备能够吸附多类别污染物的净水剂也将成为石墨烯复合材料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树形大分子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昭升  张其震等 《山东化工》2002,31(2):10-12,24
本文介绍了一类高度支化,带有很多末端官能团的新型特种结构大分子-树形大分子,主要介绍了树形大分子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物炭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修复。但是原始生物炭材料对污染物的吸附性能欠佳,衍生出众多对其吸附性能提升的研究。到目前为止,有关生物炭材料制备和改性的进展总结欠全面,关于生物炭材料吸附水中重金属离子反应机理的整理也不够深入。基于生物炭材料在水环境中重金属离子吸附领域的研究现状,对生物炭材料的制备方式、改性方法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并梳理了生物炭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制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生物炭材料在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以期为生物炭材料在受重金属离子污染水体的修复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为实际的环境污染修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康玮  赵崇钦  孟洋  赵楠 《应用化工》2021,(12):3436-3440
介绍了砷的存在形式及危害,概述了离子液体的组成及性质,系统综述了使用离子液体去除重金属砷的研究进展.详细讨论了离子液体在去除重金属砷中的作用,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作为萃取溶剂;二是作为萃取剂;三是作为离子交换剂;四是通过静电吸引作用吸附重金属砷.最后对离子液体在去除重金属砷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