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3)
以高效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等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SWOT分析法,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优势、劣势、发展机遇和潜在威胁进行分析,优势包括区位、自然资源和土地资源优势,劣势包括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层次偏低和人才资源匮乏,机遇包括国内外产业转移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威胁包括缺少省外腹地支撑,最后提出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大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强化人才培养,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大对外开放与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3):113-116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农业的意义、优势、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等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农业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升干部群众素质和助推建设"美丽湖区"等多方面的意义;(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农业具有气候适宜、土壤肥沃、生物多样、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基础良好和政策扶持等诸多有利条件和优势;(3)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循环农业主要有立体型、共生型、再生型、循环型、减灾型、休闲型、低碳型和复合型等类型与模式;(4)根据调查,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循环农业发展尚存在认识不深、重视不够、资金不足、技术不新、模式不优、推广不力、素质不高、规模不大、链接不紧、交流不多、奖惩不力和效益不佳等各种问题;(5)针对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如下对策和措施:加强学习,加深认识;科学规划,有序发展;增加投入,改善条件;优化模式,创新技术;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培训人才,提升素质;开展交流,扩大合作;健全制度,规范管理;重视科技,加强研发;强化推广,服务"三农"。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7)
笔者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资源的整体调查,挖掘文化资源的独特历史影响、价值优势,着重探索其文化资源特色,并进行分类,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做前期工作。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4)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区域性的税收政策,它作为各级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能够引导资源配置,增强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和促进地方公共品的充分供给。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正式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主体功能定位,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将区域性的税收政策与功能性经济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落实更有针对性的区域税收优惠政策,助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14)
文章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筑进行了详细配色调研,并根据生态区四季环境色彩变化、当地人文环境色彩以及未来色彩趋势进行建议配色。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6)
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科学决策。要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目标,必须在盘活现有人才存量的基础上,加大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本文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才的现状分析,分析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才资源的开发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各具特色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在江西省旅游业中居龙头地位,对其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起着示范和带动作用。从入境旅游收汇和入境旅游人数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提出加大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优化旅游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加强区域旅游的宣传力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快速城镇化对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及时评估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对城市生态管理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优势,利用MODIS数据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指数进行计算,评估了该区域20多年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结果显示,近20年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表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下降区域主要集中于城镇周边及平原地区,其中益阳市生态环境质量最好,荆州市最差,尤其是荆州市的荆州区,在未来发展规划中需要优先引起重视。本研究成果可为环洞庭湖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魏民 《中国园林》2001,17(1):81-83
通过对三水旅游经济区的规划实例的原则、目标、内容、特色的简要介绍,来表述力求创造良好人居环境的规划六旨,并通过分析生态要素对城市环境产生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了简释了基于生态原则、注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规划思想与方法,以及通过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方法来带动城市环境、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生态管理是我国风景游憩地的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锋 《中国园林》1999,15(6):54-56
本文通过对生态系统的运作特点以及游憩活动对于生态系统的潜在冲击层面的分析,指出目前对于生态认知的局限性;并结合国际最新的研究动态,引进生态管理的方法,阐述其研究对于我国风景游憩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国家重点生态规划和建设区,实现区内经济协调发展是统筹区域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但是区内农民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农村贫困现象依然存在,原因在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及个人因素三个方面。应大力发展经济,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公共卫生和教育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3,(20)
国务院发改委在二○○九年十二月正式颁布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由培养传统会计技能人才转变为培养绿色会计技能人才。本文就高职院校如何更好的适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生态足迹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城市作为一个开放的复合体系.本身是不可持续的.然而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城市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本文从生态足迹的角度入手分析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提出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的近、远期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前,由于生态思想和生态意识的逐步普及,以及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日益深刻的理解,城市发展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生态化取向愈益明显,生态城市作为一股全球化的发展浪潮,在国际社会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和影响.生态城市产生于人们面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区域和地方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现实的反思,是人类自工业文明以来对城市发展与建设模式的重新选择,是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与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升华而提出来的.未来城市发展理论和发展方向一直是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比较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当城市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困扰时,生态城市被普遍认为是既能解决现实问题,又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长远目标的理想城市形态.  相似文献   

15.
宋常根 《广东建材》2008,(5):182-184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城市规划工作实践,运用城市规划学原理和生态规划理论,从现代城市规划的生态理念、生态敏感分析等方面入手,详细探讨了现代城市非建设用地生态性建设规划的重要性,并以浏阳市具体生态规划为例,进行了说明论证,以实现现代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3)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稳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具有重要作用。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较快,对政府支持政策总体评价较好,但也存在经营农产品生产单一,经营规模较小,带动农户的能力较弱等问题,提出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拓宽融资渠道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与城市生态安全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曹伟 《规划师》2003,19(1):20-24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于测度城市生态安全具有可借鉴的意义,将这一方法进行整合,将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文章探讨了生态足迹的产生、发展及其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于城市生态安全测度的初步模式。  相似文献   

18.
徐东辉 《规划师》2013,29(2):72-79
佛山市迳口华侨经济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外圈层,经济实力较弱,但存留了有别于传统工业化城镇的优越自然生态环境。迳口华侨经济区开发建设规划围绕"生态文明"的建设要求,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理念下,充分考虑自然资源、文化资源,首先确定了规划区的总体空间布局及发展模式,其次分别在生态与生产、生态与生活两方面进行融合规划,通过生境保育,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生产环境与生活环境,促进经济区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艳菊  宋立志  赵亮  胡赵征 《规划师》2012,28(12):82-85
随着枢纽机场规模的扩张、客货运量的大幅增长及航线网络在全球的扩展,建设临空经济区已成为依托枢纽机场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作为三亚新机场临空经济区选址以及填海造地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海域论证的前期研究和基础性工作文件,研究以环境规划为先导,采用生态、科学的技术方法,将新填岛屿对海域可能构成的风险及实施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做出预判,最终确定以人工岛方式进行填海造地,既满足三亚临空经济区的用地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又将对海洋生态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0.
军队生态营区特征和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邬涓  蔡良才  王治 《住宅科技》2005,(11):14-16
生态营区是军队环境保护工作中一项前瞻性课题,是一种理想的营区,但是目前没有一套正式通用的生态营区评价指标体系.文章从生态营区的概念内涵出发,探讨了生态营区的特征和建设目标,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生态营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希望可以引导生态营区的创建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