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7.
8.
9.
<正>许多食品中糖精用量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地超过国家标准,是很令人担忧的问题.为此,我们通过糖精离体血培养观察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CA)和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率(SCE)作了初步摸索,感到糖精致畸毒性还是较高的,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用聚氯乙烯多乙烯(PVC-PP)树脂催化合成了合成甜味剂糖精钠的中间体邻甲苯磺酰氯,探讨了聚氯乙烯多乙烯多胺树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物配比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是甲苯(mol)氯磺酸(mol)=12.5,PVC-PP用量为1.5g,产率可达98%. 相似文献
12.
许启旺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1993,(2)
为了解我县散装酒中糖精含量状况,1992年春节前对我县10个乡、镇的36个商店采集了41份散酒。按《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中薄层层析法进行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蜜饯的甘草制品,由于调节口味需要都要加入甜味剂——糖精钠。因此,糖精含量的测定工作对提高产品质量和保障食品卫生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食品中糖精测定一般使用化学比色法,其操作手续烦琐,样品需要化学处理、过滤、乙醚萃取、蒸发、比色等过程,测试一个样品需要二天时间,并且试剂也要用十种以上。 最近我们采用了上海冶金研究所生产的糖精电极,对我厂生产的杏话梅、话梅……等14个品种进行了66次的测试,其测定效果良好,样品只需用水溶液处理即可,滤液 相似文献
14.
人工合成甜味剂——糖精(化学名:邻苯甲酰亚胺,C_6H_4·CO·SO_2·NH_2),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传统食品添加剂,其成品不含蔗糖.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商品流通日趋活跃,在市场上出现了利用二者物价之差,出售掺入普通食糖的糖精的非法谋利现象.为保障消费者利益,笔者对此进行了实验鉴别方法探讨,结果简便易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也许,对于商家来说,抓住孩子的眼 球,就是拥有一座“金矿”,为了多在这里掘“几桶金”,无德商家动上歪脑筋。 例如果冻产品,国内很多企业都在生产,并在电视等媒体上大做广告。但国家质监总局在去年年底对果冻产品进行的抽查发现:不法企业生产中有的采用糖精代替白糖,有的超范围使用糖精。 相似文献
16.
苯甲酸和糖精的极谱分析王中一沈园新疆乌鲁木齐市卫生防疫站(830002)苯甲酸和糖精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剂,目前多用薄层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气相和液相色谱法等进行定量。[1]本文利用糖精和消化后的苯甲酸在适当的介质中能产生灵敏的导数波而进行单扫描极谱... 相似文献
17.
18.
食糖、糖精和食糖替代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食糖消费人均20kg,美国达60kg,而我国不到7kg,这和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有关,因而也谈不上因为食糖摄入过多而产生高血脂慢性病的问题。但在我国,糖精等高倍甜味剂超量消费,1998年在食品中的使用量,按甜度计,达近500万t,占食糖总甜度的60%,而世界上高倍甜味剂的甜度相当于食糖总量的10%,美国为15%。可是在食品标签上找不到糖精。国家技术监督局规定2000年1月1日起使用糖精的食品,必须在标签上标明,以便让消费者选择。对于那些不宜摄食食糖的特殊人群,应推荐使用对病人有营养和促进健康作用的糖醇和低聚糖等食糖替代品。 相似文献
19.
电极法测定食品中糖精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糖精电极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作了探讨。在样品处理上,以反革取操作改进了常规的挥干或蒸馏法,简化了操作;对电极的测试条件作了进一步探索。本文拟定的测试方法,操作简单,准确性好。对若干食品中糖精含量测定,标准加入回收率96~108%,相对标准差<5%,与省企业标准方法比较,测定结果基本一致。糖精是一种人工甜味剂,甜度约为蔗糖的500倍,食品工业常以糖精钠作为添加剂用于多种食品中。但糖精摄入量过多对人体不利,目前糖精的检测一般用薄层色谱法或纳氏比色法,二法操作均甚繁琐,而且受多种因素干扰,不易准确测定。近年来国内外已有用糖精电极直接测定食品中糖精含量的报导,但国内尚未广泛应用。本文参考有关文献,改进了样品的处理方法,对测试条件作进一步探讨,并进行若干食品中糖精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方法简便,准确性较高。认为糖精电极法在食品分析中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可推广于食品中糖精含量的普查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