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聚偏氟乙烯对锂离子蓄电池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翠芬  高鹏  曾石华  陈玲 《电源技术》2002,26(Z1):201-202,254
为弄清聚偏氟乙烯(PVDF)的结构和晶型对锂离子蓄电池性能的影响,对5种PVDF的粉末和胶膜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并用这些PVDF作为粘合剂制成锂离子蓄电池,然后测试电池的性能.实验发现,PVDF分子量小有利于离子迁移,但粘合强度不够;PVDF分子量大则内部自由体积小不利于离子迁移;PVDF分子量适中,相应的胶膜结晶度高,晶胞大,有利于离子迁移,用这种PVDF作为粘合剂的电池内阻较小,放电平台较高,循环寿命较长.  相似文献   

2.
闫伟涛  党智敏  徐海萍 《绝缘材料》2007,40(3):45-47,51
研究了高介电常数的聚偏氟乙烯(PVDF)共混改性聚丙烯(PP)以提高PP的介电性能.分析了PVDF含量、加入的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增容剂和拉伸等因素对PP/PVDF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采用SEM和DSC等方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结果显示,聚偏氟乙烯(PVDF)及增容剂的加入能够提高PP/PVDF的介电性能,拉伸由于能促进β相PVDF的生成,同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  相似文献   

3.
不同干燥条件下聚偏氟乙烯的结晶与电池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翠芬  高鹏  曾石华  陈玲 《电池》2002,32(4):211-213
研究了以聚偏氟乙烯(PVDF)作为正负极粘结剂制造锂离子电池,极片干燥条件对聚偏氟乙烯(PVDF)的影响大。合适的干燥条件使PVDF的结晶度高,晶胞参数a大、b小,电池性能好。  相似文献   

4.
聚偏氟乙烯基聚合物是开发高储能密度金属化膜电容器的重要介质之一,而对其自愈特性的研究是提升储能特性的关键。通过对聚偏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混(PVDF/PMMA)薄膜与金属化膜电容器心子的耐压试验、自愈点形貌表征与自愈能量等效电路计算,与聚丙烯电容心子对比分析了电容器的击穿场强、自愈能量等特性。发现批量化制薄膜的击穿场强相比实验室制薄膜降低约21%;电容心子贯穿性击穿场强为薄膜击穿场强的54%,心子平均自愈面积大于同等容量聚丙烯心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自愈过程等效电路模型,讨论了PVDF/PMMA电容心子自愈机理。  相似文献   

5.
6.
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多孔隔膜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倒相法制备PVDF-HFP(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多孔薄膜。主要研究了聚合物溶胶的制备工艺条件、薄膜的制作工艺、不同溶剂和非溶剂对薄膜孔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以丙酮为溶剂、蒸馏水为非溶剂的溶胶在60 ℃下搅拌2 h,采用干法制膜,薄膜厚度控制在50 μm左右,这样制得的薄膜能满足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对隔膜材料性能的要求。以这种隔膜制作的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表现出良好的充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7.
磺化聚醚醚酮/聚偏氟乙烯共混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有效抑制磺化聚醚醚酮(SPEEK)的溶胀,制备了聚偏氟乙烯与较高磺酸化程度的聚醚醚酮共混膜。该类质子交换膜水热稳定性较高,质子电导率是Nafion!115膜传导率的9%,电化学方法表明共混膜具有较好的阻醇性能,相同测试条件下,甲醇渗透量仅是Nafion!115膜的渗透量的1/20。综合各项性能,认为聚醚醚酮-聚偏氟乙烯共混膜有希望成为一种新型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质子交换膜。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静电性能对电纺过程和产物的影响,以聚偏氟乙烯/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体系为试验对象,采用针板电极结构电纺装置在不同场强大小、不同电场极性和不同接收极材料的条件进行电纺,得到了具有蛛丝结构的纤维毡,纤维直径在75~250 nm之间,另外还研究了电纺聚偏氟乙烯纤维过程中的静电现象并讨论了静电性能对电纺聚偏氟乙烯纤维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纺中聚偏氟乙烯射流会产生静电现象,积累净电荷,净电荷会随着外电场的增加而增加;射流在不同极性的电场中积累的净电荷不同,对纤维的形貌和直径有影响;净电荷的积累会对可纺性产生影响;场强较低的正极性电场有利于获得纤细、均匀的聚偏氟乙烯纤维;射流积累的净电荷需要通过接地装置导走,否则会影响电纺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9.
利用机械球磨法制备了钛酸钡表面负载碳纳米管的复合颗粒BT-CNT,将其填充到聚偏二氟乙烯中制备了三相复合材料(BT-CNT/PVDF),研究BT-CNT对该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BT-CNT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显著增加,而介质损耗及电导率仍保持在较低值,复合材料在BT-CNT质量分数为50%时未出现典型的渗流效应。介电常数的增加主要源于导电性CNT引起的界面极化,而长的CNT经机械球磨在BT表面形成较短的CNT片段,静电吸附于BT表面,难以在整个复合材料中形成导电性渗流网络。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随测试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由于温度升高导致更强烈的界面极化。  相似文献   

10.
利用湿化学还原法制备了银(Ag)颗粒,并用正硅酸乙酯对其进行处理,通过混合和热压工艺制备了正硅酸乙酯改性的银填充聚偏二氟乙烯介电复合材料。研究了正硅酸乙酯水解得到二氧化硅(SiO2)绝缘层对该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正硅酸乙酯水解在Ag颗粒之间生成的SiO2绝缘层避免了Ag颗粒之间的直接接触,形成了内部电子阻隔层,使复合材料的渗流阈值增大,介质损耗保持较低的值(小于0.08,1kHz,体积分数28%),电导率为2.85×10-5S/m(1 kHz,体积分数28%)。由于SiO2绝缘层具有一定的厚度(计算值为10 nm),载流子在金属Ag颗粒间及颗粒与基体间跃迁相对较难,导致了该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值(ε=38.5,1 kHz,体积分数28%)。  相似文献   

11.
冯玮  陈明 《供用电》2010,27(6):88-90
以上海市电力公司市南供电公司的射频识别技术(RFID)车辆智能化管理系统为例,介绍了无源远距离RFID的工作原理、RFID车辆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主要功能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射频识别标签用导电银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射频识别(RFID)技术和射频识别电子标签的概念、特点及应用,阐述了射频识别电子标签用导电银胶的性能要求,例举了国外典型产品的技术指标,对比分析了超细片状银粉、银纳米线、碳纳米管及镀银碳纳米管等制备的导电银胶特性,提出了电子标签用导电银胶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作为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对RFID技术的特点、标准、分类及应用领域等各方面进行介绍。使人们对RFID技术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促使RFID技术有更好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邢成岗  匡荣 《供用电》2010,27(3):66-66,68
分析了新一代智能防伪电子铅封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功能特点和优缺点,并提出具体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数据采集设备及其相关软件将读写器获取的标签信息传送到MES数据平台,通过数据引擎或其他数据交换技术,在系统的上层完成基于RFID的各种应用。  相似文献   

16.
自动导引车是自动化物流系统、柔性生产组织系统的关键设备。为了克服自动导引车现有导航方法的某些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射频技术的导航方法。采用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与自动导引车的集成系统,通过无线射频系统中电子标签的配置和相应的导航算法,实现了精确导航。该方法已应用到实验室自动导引车的导航中,简化了导航系统,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17.
李文江  高锋  丁睿 《电气自动化》2007,29(6):47-48,60
在研究射频智能卡与其读写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选用TI公司提供的射频芯片RI-R6C001A设计了读写器射频接口电路,设计开发了与PC机进行数据通信的读写器RS-485通信接口,编写读写器端通信软件和PC机端通信软件,实现了PC机将管理信息、应用数据等下载到读写器和读写器将相关记录信息、上传至电切换电路、全桥逆变电路和RCD缓冲电路、串联辅助谐振电感和电容、电源侧电流互感PC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射频识别系统产生的辐射干扰噪声,提出了基于近场测量结合波阻抗分析的辐射机理快速分析方法与基于全电容高频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滤波器的辐射噪声抑制方法,可避免苛刻复杂的电波暗室噪声检测和电磁屏蔽噪声抑制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经济等优点。标准测试表明:采用文中方法可有效抑制辐射干扰噪声,噪声抑制效果可达24 dBμV/m,满足GB 9254 Class A标准,从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结构及应用领域。以超高层建筑应用物联网技术为研究对象,对物联网在超高层建筑安防系统、设备管理系统、消防报警系统、智能配电系统、物业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作了分析与展望。指出对于超高层建筑而言,发展和应用物联网技术必将为其带来革命性变化。  相似文献   

20.
洪娟  任广振 《浙江电力》2012,31(10):25-27
随着电力系统输配电线路上采用的电缆越来越多,电力部门如何对电力电缆进行高效管理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将射频识别(RFID)+PDA的电子标识技术应用于电缆管理,通过这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可以大大减少运行及检修人员的工作量,并且可以确保工作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