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解决大跨中承式拱桥的设计及建造难题,本文基于达索3DExperience平台开展数字化技术应用与研究,包括正向设计、复杂钢结构局部节点的协同分析、钢结构深化设计及施工深化应用、项目协同管理等探索应用与研究。并以跨永定河大桥作为验证案例,实践表明项目基于统一模型构架组织模式有助于大桥数字模型设计与建造一体化应用,提升模型总体协作效率20%以上,且有效降低综合应用代价。  相似文献   

2.
近年在工程建设行业,数字化、AI设计、BIM、低碳与指挥建造等一直是建筑科技领域追逐的热点,同时由于建筑信息化程度不足、建筑就业人群比例逐年降低等问题,亟须发展建筑技术及信息数字化技术。BIM技术发展契合了当今建筑行业发展趋势。本文结合企业自身BIM数字化技术优势,对项目设计各环节、各方面进行了BIM设计研究,探索设计阶段BIM技术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推动和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佳 《建筑施工》2023,(11):2334-2337
以总工期仅185 d的南岛国际会议中心项目为例,通过采用全套的设计施工一体化建造技术,实现了由设计方案到竣工的全过程数字化建造技术,形成较为成熟的EPC工程管理经验,为类似超短工期的EPC工程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袁烽  朱蔚然 《建筑技艺》2021,27(2):53-57
以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项目为例,阐述新型建筑工业化中的设计建造一体化过程,从设计生成、模拟、优化、建造方面讨论一体化过程在项目中的应用,详细解释了博览中心项目的一体化预制装配式建造环节,针对项目中的系统化设计展开描述,并对数字化助力设计建造方式的转变以及产业升级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钱七虎 《建筑》2022,(22):F0003-F0003
《数字建造》丛书分为导论、设计卷、施工卷、运营维护卷和实践卷,共12册。丛书系统阐述了数字建造框架体系以及建筑产业变革的趋势;全面探讨了数字化设计、数字化施工和智能化运维等关键技术及应用;还介绍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中心、上海中心大厦和上海主题乐园4个工程实践,全方位展示了数字建造技术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具体应用过程和效果。  相似文献   

6.
该文阐述了襄阳全民体育运动中心项目中的襄阳体育场,在方案设计深化中遇到的复杂曲面优化、深化问题及看台设计优化迭代等问题的解决方式实践,采用参数化技术,以Rhino+Grasshopper为平台,探索一种针对基于体育场轮廓放样的双曲面优化与深化方法。该文介绍了参数化技术是如何应用于建筑设计修改及深化等方面,以及数字化技术对体育场类型项目实践的深远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新发大厦项目为例,系统介绍BIM技术、数字化、智能化在项目设计、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基于疏散分析、采光分析、机电深化设计、幕墙深化设计等方面系统论述了项目数字化设计应用与探索。结合EPC项目管理模式的特点,实现基于BIM的智能施工、现场平布、成本核算、设备运行模拟、可视化交底、智慧工地、进度管理、生产管理、安全管理等智慧管理平台,创新性地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inoBIM设计系统,总结了基于BIM的数字设计、智能施工技术体系,实现项目管理信息化,为BIM技术在超高层公建领域的全过程、全要素落地提供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8.
<正>书名:大型复杂钢结构数字化建造书号:978-7-5198-0721-4作者:陈晓明等定价:68.00元内容简介:近年来,我国钢结构建造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发展迅速,然而针对数字化与建造相结合、打破专业和产业上下游壁垒的数字化建造技术系统研究较为滞后。本书共7章:第1章介绍了数字化建造技术的发展,第2章介绍了数字化建造深化设计,第3章介绍了数字化建造加工技术,第4章介绍了数字化施工模拟、监  相似文献   

9.
<正>书号:978-7-5198-0721-4定价:68.00元内容简介:近年来,我国钢结构建造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发展迅速,然而针对数字化与建造相结合、打破专业和产业上下游壁垒的数字化建造技术系统研究较为滞后。本书共7章:第1章介绍了数字化建造技术的发展,第2章介绍了数字化建造深化设计,第3章介绍了数字化建造加工技术,第4章介绍了数字化施工模拟、监测与控制技术,第5章介绍了计算机控制整体安装技术,第6章介绍了数字化建造焊接机器人技术,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设 计领域中数字化及建造技术的应用从仅关 注数字概念设计发展到更加关注“从虚拟 设计到实体建造”的完整过程。结合同济大 学数字建造技术的相关研究成果,探究了形 态自生成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环境性能分 析技术、数控加工技术(CNC)以及传统材 料多维表达技术等数字化设计与建造技术 在景观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铁路各设计阶段数字选线平台”是一个集成化的铁路选线设计平台。它在铁路线路预可研阶段,基于数字地球建立线路三维空间选线平台,充分利用数字地球提供的全球数字地形和高清影像,完成线路的规划设计,在可研和初步设计及施工图阶段,基于航测数字地形图和AutoCAD平台,应用CAD、可视化、人机交互等技术开发出新一代线路交互式联动可视化CAD系统,完成线路的精细设计,并兼顾枢纽多线条线路平纵面设计、立交横向通道设计等与之配套的设计工作,从而实现各设计阶段、涵盖铁路线路各项选线内容的数字化设计。本文介绍了该应用平台的开发背景、功能及应用情况,重点阐述了系统开发中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污泥干化焚烧技术是当今实现污泥彻底减量化、稳定化及无害化处置的技术。本文提出了“BIM+”数智化应用理念,系统性梳理了污泥干化焚烧工程BIM正向设计体系,提升污泥工程的精细化设计水平,形成了基于统一编码的数字化协同建造管理工作方法,研发了多种基于BIM的数字化软件,助力工程建设管理提质增效,为日后大规模污泥干化焚烧厂的数智化设计与建造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化浪潮,大力推进了数字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因此当我们谈及数字建筑时,不可脱离于这一大环境。在建筑设计中,数字技术早已渗透到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中,通过不同软件和技术的相互结合,辅助并指导了建筑设计的进行,使许多设计经验从感性到理性、从抽象到具象,使每个设计步骤和依据量化,更加有迹可循。  相似文献   

14.
彭武 《时代建筑》2012,(5):82-89
632m高的上海中心大厦是中国目前在建的最高的摩天楼,落成后也将是世界级的可持续超高层建筑。文章以上海中心大厦为例,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设计、加工及施工建造领域的运用。正是借助了先进的技术平台,上海中心的设计和施工团队才能将这一前所未有的创造性设计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5.
钟斌  董刚 《山西建筑》2010,36(29):347-348
简单介绍了数字地面模型DTM的定义和组成及公路设计中常用的数字地面模型类型,阐述了数字地面模型的建立过程及数字地面模型在公路测设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促进该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数字景观是数字技术与风景园林 学相结合的产物,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 的飞速发展及其向风景园林行业的渗透, 风景园林进入到数字化时代。本文以风景 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为主线,总结国内外数字 景观技术在风景园林信息采集、景观过程 模拟、可视化、分析评估、参数化设计及公 众参与等方面的应用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薛凯  洪再生 《工业建筑》2011,41(8):11-13
探讨曹妃甸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数字曹妃甸的建设内容,通过实施"1258"工程,完成基础设施、资源管理和应用服务三个层面的核心内容。研究数字曹妃甸的建设模式,采用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模式,同时结合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模式,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互动建设模式。通过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保证策略与模式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彭兴 《华中建筑》2014,(2):18-21
在面对复杂形态建筑设计时,现阶段的低级软件很难准确表达建筑师的设计意图,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已远不能满足各个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且很难将复杂的建筑形态最终建造出来。数字建构在这一背景下诞生,并迎合了复杂建筑的形态设计与营造需求。"数字建构"是指在建筑设计和建造的各个阶段、层面运用数字化的工具模拟实现建筑目标的状态和过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推进和普及,数字化在未来几年会逐渐成熟,乃至成为主流的建筑设计模式。该文试图从数字建构的概念、应用的必要性、实现方式等方面,解析数字建构对现代建筑设计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建造 新方法论驱动下的范式转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烽 《时代建筑》2012,(2):74-79
文章认为,运用数字化方法设计并将传统材料进行手工建造的方式更近于在设计方法层面对传统建构思想的批判性延伸。随着建造操作主体从"手工"向"机械"、"数控机械"的转化,以及操作对象从"传统材料"向"多维材料"、"复合材料"的发展,新范式的转化已经不可避免地到来。数字化建造方法正是使传统建构思想走向未来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钟波涛 《华中建筑》2012,30(4):25-27
在信息社会,以数字化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对建筑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数字建构的出现便是其中最为典型的现象。该文指出,数字建构作为一种建筑设计方法和工具,通过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多重、复杂、多变条件下,追求个性化与高效率、高精确率的结合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从历史发展延续性的角度来看,数字建构在平衡理性与多元化上为当代建筑师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数字建构将从内在思考方式、建筑的建造逻辑、智能控制等方面对当代建筑创作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