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对认识油藏的非均质性、注水开发效果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以靖安油田盘古梁长6油层组为例,选取了渗透率、孔隙度、储层质量指数、标准化孔隙度指数及流动带指数作为研究区流动单元划分的参数,将靖安油田盘古梁长6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为A、B、C3类,划分结果与沉积微相、砂体展布、物性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低渗砂岩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应用储层层次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方法研究储层连通性的基础上,运用了FZI、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利用取心井资料和测井解释物性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古岩溶气藏储层进行了流动单元的划分,共划分出了3类流动单元,得出了每一类流动单元的判别函数,从而进行全区气井流动单元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每个连通体的内部各类流动单元分布也比较复杂,既存在纵向上的递变,也存在横向上的递变;平面上在每个连通体的中部厚度大,连通好,边部厚度小,连通差;储层流动单元比沉积微相更精细地刻化了影响储层流体流动的地下结构,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对于气田的大规模开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是进行已开发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的重要方法。由于我国东部某油田某区块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因素的综合影响,储层非均质性强,井间和层间矛盾突出,综合含水差异较大,流动层带复杂等问题,在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中应从多方面考虑。通过主因子分析从能够反映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因素、岩石微观孔隙结构和储层物性等18个参数中优选出符合研究区实际的地层流动带指数、砂地比、渗透率、孔隙度、渗透率突进系数、渗透率均值系数和隔夹层分布密度等7个参数,作为流动单元划分依据,建立判识函数。将研究区流动单元划分为3类,并指出Ⅱ类流动单元分布区具有较好的剩余油开发潜力,划分的结果与沉积微相展布及实际开发状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碎屑岩储层流动单元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根据流动单元渗流特征的定义,设计了层间非均质实验模型,研究了相同水动力条件下不同渗透率级差模型的水驱油渗流规律和水淹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渗透率级差为2是流动单元划分的界限,渗透率级差小于2的非均质储层在合注时各个层位都能被注入水有效驱动的为一个流动单元。注入水自然流动形成的通道不完全是由绝对渗透率决定,而与层位之间渗透率相对大小有关。通过实验论证,提出了流动单元划分的渗透率差异指标。  相似文献   

5.
八区克上组砾岩油藏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流动单元是具有相同渗流特征的岩相组合,应用该方法可以精细刻划储层的非均质性。针对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砾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利用八区克上组取心井岩心分析资料,计算FZI、RQI、ΦZ、ΦR等参数,采用Q型聚类分析方法将该区砾岩储集层划分为5类流动单元,并分别分析,描述了各类流动单元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流动单元特征及其成因分类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将流动单元定义为具有相同渗流特征的同一储层单元,并认为流动单元具有相对性、层次性和规模性。在分析了流动单元的基本特征后,提出了流动单元的成因分类方案,把流动单元划分为受断层、隔层、夹层、渗透率韵律、层理构造、裂缝及孔隙结构控制的7类流动单元。不同成因的流动单元,反映了储集层非均质性的规模性和层次性,其研究内容和方法不同。   相似文献   

7.
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是国外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一种综合描述油田开发过程中油水运动差异、水驱油效率差异、剩余油饱和度分布差异等流体分布和变化过程的应用基础学科和前缘学科。开展流动单元的研究对提高油气田开发效果,特别是对二次采油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文中对国内外近20年储层流动单元研究进展和现状作了简要述评,并提出了对流动单元研究一些认识和建议,以期能更好地深入开展流动单元研究。  相似文献   

8.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开采阶段,储层中的剩余油高度分散,挖潜难度愈来愈大。必须系统地理清储层的非均质体系,深入研究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和流动单元等更深层次的非均质问题。指出层次分析法是研究储层复杂非均质体系的基本方法,它将沉积旋回和层序地层研究、沉积体系和相分析、层次界面和结构要素分析、流动单元分类表征及三维地质建模纳为一体。并提出了以Miall的层次界面和结构要素分析及露头地质建模为核心的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研究思路。认为流动单元的划分也是储层非均质体系研究的一部分,它必须建立在结构单元划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马岭油田中一区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层流动单元指的是连通体内具有相似岩性和物性特征的储集单元,而储层的非均质性则表现为不同流动单元之间岩性和物性的差异性。因此,利用表征储层岩性和物性特征的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和泥质含量等参数对储层流动单元进行定量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地下油水运动规律以及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剩余油的分布。在马岭油田中一区开展了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和剩余油分布的研究。首先选择马岭油田中一区的4口井作为关键井,利用4口关键井的岩心分析资料和测井资料,计算和提取了流动层带指标和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等参数,进行了聚类分析,并参照油田实际开发情况,确定了该区主力油层延安组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标准,即将延安组储层流动单元定义为4类,Ⅰ类的储集性能最好,Ⅳ类的储集性能最差。然后,采用神经网络技术,根据延安组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标准,对延安组的延9^2+3、延10^1、延10^2、延10^3和延10^4等5个油层组进行了储层流动单元平面分布预测,并结合实际地质和生产状况,对各类流动单元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流动单元与储层吸水、产液和剩余油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Ⅰ类和Ⅱ类流动单元区储集性能好,虽然开发程度高,但仍然是油田目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区域,是油田挖潜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0.
以姬塬油田吴420区为例,根据垂厚、渗透率、孔隙度、突进系数等参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合理制定各参数权重,对河流相储层进行流动单元划分,精细揭示河流相储层平面非均质特征以及流动单元与单井产量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储层流动单元成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对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方法有多种,但终究未有统一的结论,而对储层流动单元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更少.针对这种情况,在简要分析储层流动单元特征和层次结构的基础上,较详细分析了储层流动单元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这些成因和影响因素包括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构造作用和其它影响因素,并指出这些成因和影响因素与储层流动单元的关系,这些分析深化了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油水运动规律及开发过程中剩余油的分布。基于储层非均质性的层次性,可分步骤建立流动单元模型。该方法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储层层序内部结构与分隔单元,从沉积单元入手,在建立储层建筑结构和砂体连通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流动单元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码头庄油田储层流动单元的分布与沉积微相密切相关,应用流动单元空间分布可定性分析其储量动用状况并预测剩余油的分布。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港油田孔南地区孔一段冲积环境储层,开展了流动单元划分参数筛选和流动单元分类方法研究。在划分流动单元时,渗透率是其基本参数,对层间弱非均质性多油层砂岩合采、层间强非均质性多油层砂岩合采、层间原油性质差异大的多油层砂岩合采、厚油层等不同类型油藏,要分别取舍孔隙度、有效厚度、流体性质等不同的参数;自组织迭代模糊聚类算法比系统聚类法的效果要好,是流动单元划分方法的首选。  相似文献   

14.
储层动态流动单元研究——以别古庄油田京11断块为例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流动单元是油气储集最小宏观地质单元,它综合反映了储层的岩性、物性及微观孔喉特征。在分析流动单元定义的基础上,针对高含水期油田开发,提出动态流动单元的概念和定量划分方法。以别古庄油田京11断块为例,从取心井入手,通过优选参数,将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为4种类型,建立了各类流动单元的数学判别函数,对非取心井进行了流动单元划分,并应用序贯指示模拟建立了不同含水期动态的流动单元模型。研究表明,不同含水期储层流动单元类型受储层物性和流体性质的变化所控制,其分布是动态变化的,动态流动单元能够描述不同开发阶段油水运动规律相似的储集带的动态变化,不同开发阶段的剩余油分布与储层动态流动单元关系密切。实践证实了动态流动单元对剩余油预测的准确性,表明应用动态流动单元方法预测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分布和提高采收率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用FZI划分流动单元的探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FZI(流动分层指标)是与储集层孔隙度和育效水力半径育关的变量,用油藏品质指数与归一化孔隙度的比值定义.被广泛用于定量识别和划分流动单元。但FZI的定义本身存在一定问题,对其基本原理及推导过程进行的理论分析表明:即使在同一流动单元内,FZI是与孔隙度有关的变量,得不出确定的渗透率与孔隙度的相关关系:岩石的渗透率和孔隙度同时扩大或缩小合适的倍数会得到相同的FZI值,即物性差异很大的储集层可能FZI值相同。昕以用该指标划分的流动单元不符合“流动单元内部储集层物性差异最小、不同流动单元之间储集层物性差异最大”的要求.在流动单元的识别和划分中应慎用该方法。参13  相似文献   

16.
流动单元研究在北大港油田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北大港油田港东地区下第三系河流相沉积储层为例,通过精细储层对比、储层结构及渗流屏障的研究,港东地区垂向上细分为118个时间地层单元,平面上划分出2681个含油连通体,并根据各含油连通体储层的空间物性展布及动态分析资料,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细分为9000个流动单元类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及常规油藏工程方法,逐步量化不同流动单元剩余油的资源潜力,并进一步划分了6类剩余油资源潜力类型。其中,注采井网不完善、垂向上不同流动单元级别动用程度的差异和受渗流屏障遮挡及微构造影响所形成的剩余油资源潜力区,剩余油资源潜力相对集中,是油田今后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进行储层特征研究对于油气藏的合理开发和产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环江油田为中生界多油层叠合区,纵向上含油层系多,是典型的岩性圈闭油藏,具有岩性控制成藏的特点。针对该地区的储层特征,在前人大量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延长组长6储层砂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认为控制该区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是后期成岩作用的改造,其次是早期沉积环境的影响。开展环江地区长6储层特征研究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为后期的快速产建和整体开发提供更可靠的地质依据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8.
流动单元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流动单元是油气储集的最小宏观地质单元,它综合反映了储层的岩性、物性及微观孔喉特征。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是当今国内外储层研究的热点,其目的是更精细地刻画储层非均质性,指导油气勘探开发。文中从流动单元的概念出发,简要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对流动单元的划分和研究方法,以期能更有效地深入开展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