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2,6-二乙基苯胺、甲醛、氯乙酰氯和正丁醇为主要原料,采用一种经济环保的工艺路线,对除草剂丁草胺的合成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获得了较佳的反应条件:烯胺化反应中n(2,6-二乙基苯胺)∶n(甲醛)=1∶1.5,反应温度75~80℃,反应时间2 h;酰化反应中n(2,6-二乙基苯胺)∶n(氯乙酰氯)=1∶1.1,反应温度30~35℃,反应时间1 h;醚化反应中n(2,6-二乙基苯胺)∶n(丁醇)=1∶5.5,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5 h。在较佳反应条件下,产品纯度为93%左右,产品收率达87%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路线是合成除草剂丁草胺的适宜路线,该合成路线反应条件温和、三废少、无设备腐蚀、产品质量分数与收率高。  相似文献   

2.
以固载杂多酸(盐)为催化剂合成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对羟基苯甲酸和甲醇为原料合成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的催化剂及反应条件进行研究.考察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醇酸比等对合成产物的影响,给出适宜的酯化工艺条件,此时对羟基苯甲酸酯合成反应的酯化率为84.6%,实验表明,固载杂多酸(盐)TiSiW12O40/TiO2是合成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的良好催化剂。目标产物经熔点测定和红外光谱检测,其熔点和文献值相吻合,红外谱图与相应的标准谱图一致.  相似文献   

3.
以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甲酯(简称3,5-甲酯)与三甘醇为原料,有机锡为催化剂,通过酯交换法在无溶剂的条件下合成了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三甘醇酯。通过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及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物料配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为125~135℃,催化剂为有机锡,催化剂用量为0.50g,反应时间为3.5h,3,5-甲酯与三甘醇摩尔比为2.10∶1。在此条件下,收率在94%以上,产品熔点为106~107℃,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核磁氢谱对产品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4.
3-醛基苯甲酸甲酯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3-氯甲基苯甲酸甲酯为起始原料,与乌洛托品进行Sommelet反应,合成3-醛基苯甲酸甲酯的工艺.考察了乌洛托品、溶剂、酸解条件、反应时间等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3-氯甲基苯甲酸甲酯):n(乌洛托品):n(乙醇):n(硫酸)=1∶1.5∶4∶2.5;在回流温度下反应6h,总产率为97.06%.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子筛HBEA负载杂多酸和杂多酸盐为催化剂,研究了吡啶-2,6-二甲酸(PDA)与正丁醇(n-BuOH)酯化合成吡啶-2,6-二甲酸二丁酯(PDADBE).考察了不同催化剂活性以及反应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于该酯化反应的催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分子筛负载型催化剂HPW/HBEA对于催化酯化合成吡啶-2,6-二甲酸丁酯显示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在n(PDA)∶n(n-BuOH)=1∶30,催化剂用量为0.5 g(对3.44 g吡啶-2,6-二甲酸),反应温度118℃,反应时间8 h的最佳工艺条件,收率达到93.5%.  相似文献   

6.
以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啶(DADNP)为原料,选择性还原制得关键中间体2,3,6-三氨基-5-硝基吡啶,同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并做稳定性分析.实验表明:以DADNP为底物,水合肼与自制多硫化钠为还原液,回流反应2h,得纯度为99.2%的目标产物,产品收率为58.4%.并将此化合物成功应用于AB型新单体前体4-(N-(2,6-二氨基-5-硝基吡啶3-基)氨基甲酰基)苯甲酸甲酯(ANPCB)的合成(粗品纯度95.12%,收率60.3%)及AB型单体骨架分子4-(5-氨基-6-硝基-1H-吡啶并[2,3-d]咪唑-2-基)苯甲酸甲酯(ANPIB)的探索研究中.所有产物结构经13 C-NMR、MS和FTIR分析表征确认.  相似文献   

7.
以反应代替分离,将膏状的苯甲酸釜残液碱化后和氯化苄反应,采用相转移催化技术合成苯甲酸苄酯来加以应用。考察了催化剂用量、釜残液(以苯甲酸钠计)与氯化苄的物质的量的比和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140℃,n(苯甲酸钠)∶n(氯化苄)=1∶1.05,催化剂质量分数3.5%,反应时间3 h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4.5%。  相似文献   

8.
从2,7-二磺酸钾-9-芴酮经过碱熔、脱水两步反应,合成2,7-二羟基-9-芴酮。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pH值、纯化溶剂的配比和用量等因素对体系的影响。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碱熔反应:反应物配比w(2,7-二磺酸钾-9-芴酮)∶w(NaOH)=1∶2,反应时间5min,pH=1时产物的收率为69.01%,纯度为98.85%;脱水反应:反应物配比w(4,4′-二羟基联苯-2-甲酸)∶w(ZnCl2)=1∶2,产物2,7-二羟基-9-芴酮的收率为88.50%,纯度为96.72%;采用乙醇-水体系改进工艺,产物纯度可达98.21%。  相似文献   

9.
以β-苯甲酰基丙烯酸为原料,经酯化反应、消除反应合成了β-苯甲酰基丙烯酸乙酯。研究表明,在硫酸存在下通过抽真空消除可以有效地将酯化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转化为目标产物;酯化反应的较佳条件:n(β-苯甲酰基丙烯酸)∶n(乙醇)∶n(硫酸)=1∶14∶0.28,回流反应时间3 h;消除反应较佳条件:反应压力2.66 kPa,反应时间5 h,反应温度40℃。按β-苯甲酰基丙烯酸计,β-苯甲酰基丙烯酸乙酯收率为81.7%,质量分数为97.0%。  相似文献   

10.
以衣康酸和甲醇为主要原料,乙酰氯为催化剂,研究了β衣康酸单甲酯的合成工艺。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反应物摩尔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剂量以及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即n(衣康酸):n(甲醇)∶n(乙酰氯)=1∶3.5∶0.042,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0.5h,产品收率和质量分数分别达到86%和97%。采用GCMS确定了产品β衣康酸单甲酯及主要杂质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 PBT/PET共混纤维,就其特性粘度、结晶能力作了进一步测试讨论。研究发现:PBT/PET共混纤维属相容性较好的相容体系,特性粘度随 PBT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PBT/PET存在相互促进结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异戊二烯与对苯醌的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产物的进一步氧化与还原反应,合成了2,6-二甲基蒽和2,7-二甲基蒽的同分异构体混合物。通过环加成反应产物的重结晶或二甲基蒽异构体混合物的重结晶均可制备出纯的2,6-二甲基蒽,并对其溴代反应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测定了PBT/PP、PBT/PA6和PBT/PET三种共混体系共混物的挤出物胀大比。研究表明,各种共混物的挤出物胀大比在不同温度下均随切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在一定的切应力下有温度的依赖性,共混物的挤出胀大并非纯是弹性响应。  相似文献   

14.
采用SIPM改性剂制取CDP聚酯的生产方法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CDP改性聚酯的酯交换缩聚及直接酯化缩聚的生产路线进行了讨论,并且对SIPM改性剂的添加方法就此而产生的影响因素也做了分析与比较,以供当前CDP改性聚酯的开发与扩大再生产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用DSC评价PET的非等温结晶能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了4种含有特定催化剂体系及不同分子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试样的等速升温曲线及不同降温速率的降温曲线。实验结果表明:采用DSC直接提供的热参数,如(tc-tg),tc,(tm-tc),(tc-tc)等均可评价PET的非等温结晶能力,并且具有较好的变化规律。对于结晶后期无明显二次结晶作用的试样,动力学结晶能力(GC)也可以表征PET的非等温结晶能力。  相似文献   

16.
PBT树脂的合成及纺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DMT法合成PBT树脂及纺丝的工艺进行了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PBT树脂及其纤维的质量.重点讨论了反应条件、原料配比、添加剂以及纺丝条件等因素对工艺过程及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工艺条件下,采用钛酸四丁酯作催化剂,并在缩聚时配合使用稳定剂,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反应速度、降低1,4—丁二醇的损耗,而且还能够明显地改善树脂的色相及纤维的力学性能,可使1,4—丁二醇的损耗降到7%~9%,所得树脂的特性粘度为0.93~0.99L/g,所纺纤维强力为2.96~3.26CN/dt.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PET/PS共混体系在全部组成范围内的形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PET/PS共混体系的共混物形态为明显的2相结构,相界面清晰;当PS的质量分数小于30%时,PS为分散相,当PS的质量分数大于60%时发生相逆转,PET为分散相;在ω(PET)/ω(PS)=80/20~50/50范围内共混物的热压膜内含有复合粒子形态.PET及共混物(95/5,90/10)熔体均符合幂律方程τ=kyn,为切力变稀体系,呈假塑性流动,幂律指数n=0.9.共混物中PS相的分散程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逐渐变好.  相似文献   

18.
PET在EG中的醇解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EG的沸点下,PET在EG中的醇解速度较慢,苦在醇解体系中添加适量BHET,由于BHET和PET良好的相容性,会加速醇解反应;苦再同时添加Zn(OAc)2等催化剂,会进一步加速醇解反应,苦在醇解体系中EG,适量BHET,Zn(OAc)2及微量H2O同时并存,则会获得最佳醇解效果,这一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可供聚酯类生产厂家借鉴。  相似文献   

19.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改性方法及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发展、生产及其应用。总结了国内外对PBT改性研究近况,内容包括无机材料填充改性、阻燃改性、共混改性、化学扩链和液晶改性。对PBT树脂进行改性,不仅保持了PBT本身固有的优点;而且可以提高其力学性能,并改善其加工流动性;同时扩宽了PBT树脂的使用范围,并可望降低材料的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最后,展望了对PBT的改性研究及其应用的发展趋势。本文引用参考文献34篇。  相似文献   

20.
Two novel ligands named 4-styrylpyridine-2,6-dicarboxylic acid (4-SPDA) and 4-(4-(2-(2, 6-dicarboxypyridin-4-yl)-vinyl)styryl)pyridine-2,6-dicarboxylic acid(DSPDA) and their complexes with Tb(Ⅲ)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infrared spectrometry, 1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elemental analysis and 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 The ligand synthetic route was optimized. The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the complex in solid state, in different kind of solvents and in solutions with different pH values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yields of DSPDA and 4-SPDA reach over 78% by Wittig-Horner reaction and other eight pyridine-2, 6-dicarboxylic acid derivatives with different substituents on pyridine ring, and their complexes with Tb(Ⅲ) are also obtained.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ies of the complexes with electron-donating groups are more intense than those of the complexes with electron-withdrawing groups on pyridine ring; fluorescence intensities of the complexes are the strongest in neutral solution (pH=7), and the less the dipole moment of solvent molecule is, the stronger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is. It is found that the two ligands (4-APDA and DSPDA) are the good sensitizers for Tb(Ⅲ) 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