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探讨微波再生活性炭的工艺参数,并利用活性炭对含酚废水进行吸附处理。结果表明,微波再生后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处理能力明显增强。当微波功率为300 W,再生时间为80 s的再生活性炭对苯酚的处理能力最高,COD去除率达70.3%,A270 nm去除率为98.77%,而新鲜活性炭对苯酚的去除率中其COD去除率仅为67.83%,A270 nm去除率为94.35%。活性炭经过微波一次再生后,对苯酚的5次吸附处理能力均高于新鲜活性炭的处理能力;再生二次后,其对苯酚的处理能力与新鲜活性炭的处理能力相当。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混凝、活性炭吸附、化学氧化处理印染废水,确定最佳的实验条件。设计4种不同的活性炭吸附组合工艺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结果显示,混凝—活性炭吸附的组合工艺脱色率最高达96.85%,COD去除率达96.33%;Fenton氧化和活性炭吸附的先后顺序不同,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有很大差别,Fenton氧化和活性炭吸附同时进行的工艺,COD去除率可高达93.26%,明显优于Fenton氧化—活性炭吸附的76.36%和活性炭吸附—Fenton氧化的87.12%。  相似文献   

3.
以经吸附处理的活性炭-涂膜活性炭为填充粒子,对复极性流化床三维电极反应器处理焦化废水进行了静态条件试验研究。主要探讨了通气量、电解时间、涂膜活性炭比、槽电压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气量为1.5L/min,通电时间为60min,涂膜活性炭比为45%,槽电压为6V时,COD去除率最高,达87%。废水主要成分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利用活性炭处理酸性矿井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酸性矿井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以活性炭作为反应介质的可渗透反应墙(PRB)对其pH的调节效果以及对其COD、SO42-、Cd2+、Cu2+及Zn2+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活性炭对酸性矿井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在反应8 h对COD、硫酸根的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46.7%、70%;对Cd2+、Cu2+、Zn2+的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90%、98.8%、90%,反应200 h对Cu2+的去除率仍有80%。同时对吸附饱和的活性炭进行酸再生,发现再生活性炭对酸性矿井废水也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焦化废水中低环PAHs为研究对象,木质活性炭和焦油活性炭为吸波介质,采用超声波萃取,考察了不同种类和质量的活性炭对废水中低环PAHs和COD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微波温度为60℃时,处理效果较好,对低环PAHs和COD去除率分别在40%和20%左右。与木质活性炭相比,焦油活性炭比表面积大、孔径小,处理效果更佳。对1 L焦化废水,当焦油活性炭质量5 g时,低环PAHs总量去除率为54%,二环PAHs的去除率为51%,而三环四环PAHs的去除率高达100%,COD的去除率高达43%,去除效果最好。因此选择适宜种类和质量的活性炭可以获得较高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6.
采用浓硫酸改性活性炭作吸附剂,研究其对模拟废水中苯酚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35℃,含酚废水初始浓度0.8 g/L,改性活性炭用量1.0 g,吸附时间20 min的条件下,改性活性炭对水中苯酚的去除率达到96.2%,相对于未改性的活性炭,其吸附效果有了较大的提高,且该吸附剂重复使用5次后的去除率仍达70.0%。实验证明,浓硫酸改性的活性炭可作为优良的吸附剂处理废水中的苯酚。  相似文献   

7.
不同粒子电极对三维电极法处理苯酚废水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粒子电极对三维电极法处理苯酚废水的影响.采用自制的三维电极反应器,以模拟苯酚废水为处理对象,通过试验分析不同类型活性炭、活性炭不同投加量、石英砂与活性炭混合以及活性炭与涂膜活性炭混合粒子电极对苯酚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3 mm的柱炭,活性炭量为500 g时苯酚去除效果较好;石英砂与活性炭混合粒子电极比单纯活性炭处理效果好,但去除率提高不明显;在相同条件下采用比例为3:1的活性炭与涂膜活性炭作为粒子电极时,苯酚去除率最高为90.52%.  相似文献   

8.
实验以粉体活性炭为敏化剂,以聚合氯化铝为氧化剂,用微波催化氧化法处理垃圾中废塑料清洗废水,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100 ml废水,所需敏化剂和氧化剂的用量,以及微波功率和微波辐射时间对废水COD的去除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研究表明,各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先后依次为:活性炭用量微波辐射时间微波功率PAC用量。各影响因素的最佳组合为:活性碳粉末0.6 g,浓度10%聚合氯化铝0.3 ml,微波功率为4档,微波辐射5 min,COD去除率达86%。  相似文献   

9.
冯建红 《河北化工》2013,(5):73-78,96
采用超声辐射与活性炭联用预处理难生物降解硝基苯废水,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来研究硝基苯的降解工艺参数。预处理:先用活性炭吸附后搅拌,过滤,再用超声辐射处理;这种方法的最佳条件是:活性炭加入量为9g,在频率为400Hz、超声辐射时间为3s、间歇时间为1.5s条件下,超声全程时间35min,废水中硝基苯浓度为80mg/L(CODCr为51 000mg/L),pH值为7时,CODCr去除率最高达到97.7%;CODCr降至1 178mg/L时,硝基苯降解率为90.5%。在偏碱性条件下,采用活性污泥法,停留60h的CODCr去除率为91%,氨氮的去除率为56.2%。通过超声辐射与活性炭联用预处理后,再用活性污泥法进一步处理硝基苯废水,最终其CODCr可降至110mg/L,CODCr去除率可达99.8%,硝基苯基本被完全降解,处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活性炭吸附法处理硫化蓝BRN中和废水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硫化蓝BRN中和废水对水质色泽的污染问题,本文用活性炭对其进行了净化处理试验,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活性炭的消耗量仅为污水量的1/1900,色泽去除率达100%,而且处理每吨废水可回收邻甲苯胺蓝苯胺1.2kg。  相似文献   

11.
利用浸渍法制备出以柱状活性炭为基材负载高锰酸钾(KMnO4)的复合型甲醛吸附材料,利用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测试仪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活性炭改性前后的物理结构变化,搭建单通道滤料性能测试实验台研究高锰酸钾负载率、气体相对湿度、重复负载次数对改性活性炭吸附甲醛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未负载KMnO4的活性炭对甲醛的吸附性能最差,负载率为5%、10%、20%、24%的改性活性炭比未改性活性炭吸附容量增大1.1、3.5、4.5、5.5倍,最佳负载率为24%;KMnO4负载率10%的改性活性炭在相对湿度为20%、50%的情况下比相对湿度80%时,甲醛吸附容量增大1.5、1.3倍。改性活性炭失活后,重复负载KMnO4 1次仍表现出良好的甲醛吸附性能;但重复负载两次后改性活性炭的甲醛吸附性能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2.
连明磊  冯权莉  宁平 《应用化工》2008,37(3):247-250
针对酒精工业中产生的淡酒液用活性炭吸附-真空微波解吸方法回收其中可利用的乙醇。设计了载乙醇活性炭真空微波解吸试验流程。用活性炭对水中低浓度的乙醇进行吸附,饱和后在真空条件下用微波辐照解吸。实验结果表明:载乙醇活性炭在真空微波系统中100 s后基本解吸完全;微波功率对乙醇出口浓度曲线影响较大;再生后活性炭的损耗率低于5%。低浓度乙醇水溶液经多次活性炭吸附-真空微波解吸循环后,乙醇浓度可提纯至98%以上。  相似文献   

13.
木糖生产中水解液脱色的粉末活性炭,使用后脱色性能下降很快,不能重复利用,致使木糖生产成本高。为此,采用了先盐酸处理、后高温活化的方法,对废旧炭进行了处理,同时考察了盐酸浓度、活化温度、活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质量分数8%的盐酸处理,900℃高温活化5 h,活性炭的脱色性能恢复至新炭的86%,能重新用于水解液脱色。  相似文献   

14.
采用氯代十六烷基吡啶(CPC)对活性炭(PAC)进行改性,以提高活性炭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和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以CPC-PAC-1 mm/5 h为电极材料,以m(CB):m(PVDF):m(CPC-PAC)=15:5:80制备的改性活性炭电极(CB/PVDF/CPC-PAC-15/5/80电极)的比电容为123.8 F/g,较未改性PAC电极的比电容(46 F/g)提升了169%。对100μg/L砷溶液的吸附结果表明,相比未改性PAC电极,CB/PVDF/CPC-PAC-15/5/80电极对砷离子的吸附量提升了29%,出水砷仅为7μg/L。  相似文献   

15.
Industrial phosphoric acid at 42-45% P2O5 and containing organic matter (OM) in the range of 220 mg/L to 300 mg/L is treated by combined ozonation and activated carbon. Ozonation alone removes the initial dark color of the acid and eliminates the organic content. Adsorption on activated carbon alone can reduce OM levels by 80% for more than 25 g/kg P2O5. We find that a preozonation noticeably enhances activated carbon efficiency and reduces its specific consumption. Isoconversion curves are plotted in specific ozone and activated carbon ratio space.  相似文献   

16.
以杏壳活性炭(AC)为原料,系统地研究了改性剂(硝酸银、硝酸铜、双氧水-硝酸铜)、改性条件(AC粒度、浸渍时间、焙烧时间、焙烧温度)对改性活性炭吸附乙烯性能的影响。采用ESEM-EDS、FT-IR、XPS等手段对改性活性炭的结构、表面化学成分等进行分析,并初步探讨了改性活性炭吸附乙烯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用15%双氧水先氧化预处理后再用2%硝酸铜作改性剂时活性炭改性效果最好;活性炭改性时,活性炭粒度、焙烧时间和焙烧温度对改性活性炭乙烯吸附性能的影响较大,而浸渍时间的影响较小。在15%双氧水氧化预处理、改性剂为2%硝酸铜、活性炭粒径0.38~0.83 mm、浸渍时间6 h、焙烧温度400℃、焙烧时间4 h条件下制得改性活性炭(H2O2-Cu-AC)对乙烯的吸附量为0.163 g/g,比AC(0.069 g/g)提高了136.23%;H2O2-Cu-AC中活性组分铜能相对均匀地分散在活性炭的表面和孔隙内部,改性剂引起了活性炭孔隙结构和表面官能团的变化,比表面积由AC的1 047.50 m2/g下降到1 012.65 m2/g,总孔容积由AC的0.467 1 cm3/g下降到0.434 7 cm3/g,孔径向较宽方向分布,其中< 10 nm的孔径分布占比由58.16%下降到53.95%,10~20 nm的孔径分布占比由18.01%上升到19.10%,>20 nm的孔径分布占比由23.83%上升到26.94%。其含氧官能团增加,C1、C3、C5降低,其中,C1峰面积占比由77.468%降低到76.827%,C3峰面积占比由6.684%降低到5.675%,C5峰面积占比由0.844%降低到0.749%;C2、C4增加,其中C2峰面积占比由13.514%增加到15.225%,C4峰面积占比由1.490%增加到1.524%。  相似文献   

17.
采用煤基活性炭为载体,通过20%稀HNO3氧化处理,先后接枝γ-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偏苯三酸酐,络合反应,成功制备了含双羧基双齿配体配合铁铬离子催化剂,其结构通过FT-IR、SEM、XRD等手段得到确证。经初步实验评估发现,该催化剂氧化甲苯合成苯甲醛的收率最高可达16.9%,选择性达72.5%。  相似文献   

18.
李灿灿  朱佳媚  任婷  郭斌  严红芳 《化工进展》2018,37(9):3520-3527
为了进一步提高活性碳纤维的CO2吸附量和抗水性能,采用浸渍法将活性碳纤维进行改性处理,得到一系列改性样品,并对其进行了SEM和FTIR表征。研究了活性碳纤维种类、浸渍试剂(NaOH溶液、ZnCl2溶液及离子液体)等对吸附剂孔结构、CO2吸附量、循环使用性和抗水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CO2在改性活性碳纤维内的动力学吸附扩散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改性活性碳纤维的CO2吸附性能和抗水性能均显著改善,其中CO2最高吸附量达24.4%(0.1MPa和25℃),吸湿率减小到1.33%,且具有良好的吸附/脱附循环使用性。均相扩散模型(HSDM)描述了实时吸附数据,此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CO2在样品内的扩散行为,改性活性碳纤维仍能保持良好的扩散速率,扩散系数Ds值数量级为10-5m2/s,与空白活性碳纤维相当。  相似文献   

19.
将活化后的活性炭置于密封的反应炉内,在高温还原气氛以及脱灰介质与催化剂的作用下,活性炭中的矿物质与脱灰介质发生反应,生成气态物排出炉外。利用该工艺可使活性炭的灰分降到1%~5%,脱灰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工业级塔拉单宁酸的提取及纯化工艺,并由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提取条件:提取时间3 h,提取温度50℃,料液比1∶15 g/mL,提取次数3次;硅藻土、活性白土和活性炭最佳添加量均为1.5%,塔拉单宁酸质量分数可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