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姚翔  陈军  谷晓凤  冶育芳 《广东化工》2022,(16):210-212
大学化学教学中,无机化学是化学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是其他化学学科课程的基础,而元素化合物类知识又是无机化学的重点内容,是无机化学基本理论的载体。但是元素化合物类知识内容广泛,知识点繁多、涉及面广,教学模式单一,不足以吸引学生注意,使得课堂有效性偏低。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入联系与预测策略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过程中,本文主要以氮及其氢化物这节课为例,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新物质与旧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对新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进行预测,激发出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减轻繁多知识点的记忆负担,也能够更好地应用新知识,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融合,遵循联系与预测策略规律,完善氮的氢化物的教学设计,以便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正>铜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具有重要用途。在大学无机化学元素部分的教学中,铜性质的实验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无机化学实验中,都设计了有关铜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实验,如  相似文献   

3.
生物无机化学又称无机生物化学和生物配位化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与化学、医学、生命科学和农学密切相关,其主要研究内容是运用无机化学的知识和原理研究微量金属元素及其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及生物体内的功能。生物无机化学发展近80年了,但是在农业上的应用还是比较少。本文就高等农业院校中,生物无机化学的开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如可以扩展本科生知识面、培养本科生运用生物无机化学的原理来研究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元素化学作为无机化学的核心,以化学原理为基础,以元素周期系为指导,包含元素单质及其典型化合物的制备、结构、性质及应用。对其知识的学习,对设计开发新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其内容多、杂、散且枯燥乏味。笔者针对学生学习元素化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应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加强对元素知识的理解记忆,减少对机械记忆的依赖,并结合教学案例给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忠  蒲亮  王文己 《广东化工》2014,(18):91+97-91
物质结构因其重要性和复杂性,一直是无机化学教学的重点难点之一。文章通过讨论碳氧族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间的关系,不仅可为学生丰富知识背景、拓宽思维,并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物质结构思维。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用3-氨基-1H-1,2,4-三氮唑与醛类、亚磷酸反应合成一种新的含氮杂环类膦酸化合物,主要对反应条件、合成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系统分析,并用^31PNMR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7.
《无机化学》为医学院校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化学基础课程,其作为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的第一门化学课程,是学习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仪器分析等课程的基础。根据《无机化学》课程特点和药学专业学生培养要求,对《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路:教师应加强大学《无机化学》内容与中学化学知识的衔接、《无机化学》课本知识与整个医药学科之间的联系,化学发展史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最新科学研究进展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无机化学课程的讲授过程中等等。在我们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上述这些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得到了较好的讲授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简要概述我国黄磷工业发展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黄磷深加工和精细化的发展方向:精细磷酸盐,次亚磷酸及其盐,尤其是精细有机磷化工。同时,介绍了黄磷直接催化合成亚磷酸和有机磷化合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黄磷深加工的发展问题提出了作者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学科学在由物质(元素、化合物)与概念(原子论、原子分子论学说等)形成的化学理论的基础上,四个二级分支学科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早已成熟,而且各自形成分支学科体系。相应于这四个二级分支学科亦成为大学理科和工科中化学知识教育的四门基础课程。四门化学基础课的化学知识教育方案已沿用了一个世纪。目前删减哪一门课程似乎都不可能。 化学科学的四门基础课程的教学顺序历来是先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尔后分析化学,最后物理化学。把物理化学作为表达和描述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化学反应规律的理论汇集,有所谓理论化学之称。  相似文献   

10.
李山鹰 《广州化工》2011,39(6):175-176,193
通过对非整比化合物概念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深入分析,强调非整比化合物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阐述了非整比化合物的理论基础和广泛应用.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了从事化学学科所必须的现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锻炼了自我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和拓宽知识的能力.增强了教学效果,完成了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热反应法培养了一水合亚磷酸钙(CaHPO3·H2O,1)的单晶,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测定了化合物1的晶体结构。在化合物1中,Ca2+阳离子为七配位,并通过HPO-3阴离子的桥连作用形成二维层状配位聚合物,而后该二维层通过水分子与相邻层的亚磷酸分子间的氢键形成三维的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2.
无机化学是化学、化工、生物、医药、食品、环境等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在课程建设及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合理设计思维导图并恰到好处地应用于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无机化学教材开展了思维导图设计,并对思维导图在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和实施建议等进行了深入探究,为教师在无机化学的课程设计、教学准备、组织实施、学生的课堂学习及课后知识巩固复习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杨旦舟 《化工设计通讯》2022,(11):136-138+196
中职化工专业的一项基础课程就是无机化学,作为一门兼具理论性、实践性的学科。无机化学实验的开展,在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需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策略,设计多样化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无机化学》课程物质结构基础理论知识抽象、枯燥、难以理解等问题,利用结构模型辅助教学所具有的形象直观、易于拓展等特点,增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文章阐述了将结构模型辅助教学引入《无机化学》课程的重要性和相应方法,其对于《无机化学》课程的改革提供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国外动态     
国外动态超临界CO2应用于无机化学反应研究证明,分散在超临界CO2中的水可用作进行无机化学反应的环境,超临界CO2的应用范围可能扩大。超临界CO2对极性化合物和离子性化合物缺乏溶解性,故其应用受到限制。将水分散于超临界CO2流体中增大其极性,从而可提...  相似文献   

16.
本单元包括教材的第十五章周期系各类主族元素及第十六章周期系各类副族元素。主要讨论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存在、制法、性质和用途,是《无机化学》这门课程的中心内容。教材中这部份内容比较简单,需要时可参考其它的《无机化学》教科书及《化工词典》。  相似文献   

17.
《无机化学原理和应用》(InorganicChemistry Principles andApplications)一书是由McGillUniversitry的Lan S.Butler和John F.Harrod合著,Benjamim/Cummings Publishing Company Inc.,1989年出版。 一、内容简介 全书分成八部分共24章。第1章题目为什么是无机化学。介绍无机化学的发展历史及其现代概况;第2~4章为第Ⅰ部分理论基础。主要内容有:原子结构理论和原子性质,化学键的理论,离子键等;第5~8章为第Ⅱ部分分子结构和分析方法。主要内容有:无机化学中分子的对称,红外和拉曼光谱,共振光谱,光电子光谱,X-射线吸收光谱、质谱、X-射线结晶学等。第9~11章为第Ⅲ部分元素和简单化合物性质的周期性趋向。主要内容有:氢及其化合物,主族元素的卤化物和氧化物,过渡元素的卤化物和氧化物;第12~14章为第Ⅳ部分配合物:配位化学。主要内容有:维尔纳的配位理论,晶体场理论,d-区和f-区化合物的磁性;第15~17章为第Ⅴ部分配合物:环状、链状、笼状和簇状化合物。主要内容有:无机聚合物,异极无机聚合物和金属簇状化合物;第18~19章为第Ⅵ部分  相似文献   

18.
《广州化工》2021,49(5)
无机化学是化学化工及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不仅具有完备的知识体系,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本文结合无机化学的课程特点,简要分析了开展无机化学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别从爱国主义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绿色环保理念等方面介绍了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合。同时探讨了无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9.
无机化学是化工与制药工程学院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不仅具有完备的知识体系,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本文结合无机化学的课程特点,简要分析了开展无机化学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索无机化学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构建无机化学育人新模式,营造育人新生态,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20.
邹卫华  韩秀丽  李红萍 《广州化工》2013,(24):174-175,182
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无机化学课程中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及其优势。运用这些技术,可以丰富课堂内容,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指出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