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问:控制电容器组一般都用哪些方法?各有什么优点、缺点?如何应用? 答:共用的补偿电容器,有必要根据负荷的波动调整电容器的容量。但是,为了提高平均的功率因数,如果一边监视着负荷的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等,一边用手动操作电容器的开关是很不容易的。另外,要得到最高的平均功率因数也是困难的。因此,大都采用自动控制补偿电容器。 1.按时间控制的方式当负荷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可以根据负荷的波动情况,使电容器自动投入或切除。  相似文献   

2.
<正>0引言利用电容器进行无功功率补偿技术来挖掘现有电力资源(包括发电和输配电设备等)潜力,是一种既少花钱又见效快的节能有效措施。其通过无功补偿控制器,根据配电系统无功功率多少或功率因数高低来控制并联补偿电容器进行投切,原理简单、投资少、使用方便、运行经济,可以保证电压合格率和合理的功率因数。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新型电子设  相似文献   

3.
低压就地无功补偿在冲击性、波动性负荷中的仿真及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低压就地无功补偿一般不适用冲击性、波动性变化剧烈的负荷。就此类负荷提出了一种低压就地无功补偿的设计方案,描述了装置设计与实现,包括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SC)主电路设计、控制策略以及控制电路结构。通过Matlab仿真和采石厂实际运行,证明该设计能够快速跟踪剧烈的无功功率变化,补偿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电压质量、提高功率因数、保证供电可靠性、降低线路损耗,补偿后平均功率因数高于0.93。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款以基波无功功率和基波功率因数为电容投切依据的ARC低压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该控制器以ARM为核心,使用FFT算法实现基波无功和谐波的计算,采用编码方式精确配置共补电容器和分补电容器。运行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有效提高线路功率因数,实现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5.
无功功率补偿器中电容器组投切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群 《电测与仪表》1996,33(8):9-11
在无功功率补偿中一般采用在负载两端并联电容器组的方法。本丈介绍电容器组投入切除控制方法和电路,控制电路采用了8031单片机,应用先投先切的原则。该控制电路也可应用于其它需要先投先切的控制场合中。  相似文献   

6.
针对基于RS485总线的功率因数分布式补偿系统设计,阐述了无功补偿控制的原理以及分布式补偿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基于单片机控制的主从机软硬件设计。按照适补原则,采用一定比例配置的电容器组,控制器检测每只电容器的网络地址、容量大小,根据需要补偿的无功功率,在所有电容器组组合方式中选一组最接近但补偿容量不超过的补偿方式进行补偿。实现了投切电容的智能化控制。  相似文献   

7.
ARC-12/J-KT功率因数补偿控制器是低压配电系统补偿无功功率的专用控制器,控制6~12路电容器。可测量电流、电压、频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有功谐波百分量、功率因数、温度。产品具  相似文献   

8.
概述WZK—1型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是一种采用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型自动控制装置。适用于交流频率50HZ,额定电压400V的配电系统中,与电力电容器配合使用,根据配电功率因数要求,对并联电容器的投入和切除进行自动控制以提高功率因数,达到节约能源,稳定电压的目的,使电力设备得到充分利用。WZK-1型无功功率自动补偿控制器安全可靠、体积小,外壳采用国际标准,便于现场安装。具有相位自动判别功能,现场无需调试,输出采用无触点开关循环投切方式,对已设定的参数具有记忆功能。l工作原理1.三原理框图WZK—l型无功功率自动补偿…  相似文献   

9.
在交流电网中,常常采用移相电容器补偿无功功率损耗的方法来提高网络的功率因数。介绍了移相电容器在电网中的补偿方法主要有三种,即随机补偿、随器补偿和低压集中补偿。给出了合理选择移相电容器容量的计算公式,满足电网的安全、经济、合理地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在低压三相供电系统中已广泛进行了无功功率补偿,其中绝大多数是根据功率因数的变化来间接控制电力电容器的投切的,它不可避免地在低负荷时产生振荡,从而恶化了控制性能。本文介绍测量系统无功电流并用以控制无功功率补偿方法,它与常规的按功率因数调节方法相比,具有更佳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