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石油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吸附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静态吸附法研究了石油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在岩心上的吸附损失,讨论了电解质浓度,离子强度及表面活性剂的一次抽提液与二次抽提液的复配对石油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吸附量的影响,分析了碱/石油羧酸盐/聚合物(HPAM)三元复合体系中各组分的相互作用对羧酸根离子吸附的贡献。实验表明: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随着电解质的浓度及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在三元复合体系中石油羧酸盐的吸附量远远低于表面活性剂单独作用时的吸附量,三  相似文献   

2.
石油羧酸盐在高岭土上静吸附规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侯吉瑞  康万利 《油田化学》1994,11(4):340-344
本文在实验基础上研究了石油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在高岭土上的静吸附量随时间、液固比、含盐量、活性剂浓度而变化的规律,观察到了吸附最大值,对全部实验结果作了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3.
赖璐  梅平  郑延成  陈武  艾俊哲  刘华荣 《油田化学》2012,29(2):216-219,235
本文研究了自制羧酸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CGS-2的表面活性及NaCl对其表面活性的影响,并考察了液固比、吸附时间和浓度对CGS-2在砂岩表面静态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GS-2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为0.0223 mmol/L,比普通单链表面活性剂月桂酸钠低2 3个数量级,表面张力最低可降至29.49 mN/m;适量加入NaCl可降低CGS-2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GS-2在砂岩上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液固比为30∶1、吸附时间为36 h,25℃下CGS-2的饱和吸附量为8.93 mg/g。图8表1参14  相似文献   

4.
两相滴定法在石油羧酸盐表面活性剂体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测定石油羧酸盐表面活性剂体系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的两相滴定法。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分离、富集并测定其浓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6.
石油羧酸盐的磁化降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磁化前后,石油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在高岭土表面静吸附规律的变化。实验发现,经磁化处理的石油羧酸盐表面活性剂,在高岭土表面的吸附速度变快,液固比变小,吸附等温线仍有最大值,但已大为下降,从而推断其吸附模式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7.
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在油砂上吸附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静态吸附实验法研究了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双烷基乙氧基二硫酸酯钠盐在油砂上的吸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双十二烷基乙氧基二硫酸酯钠盐(GA12-2-12)在油砂上的吸附等温线服从Langmuir等温方程,相同浓度下其吸附量低于常规单链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GA12-2-12在油砂上的吸附量随着电解质浓度增大、介质pH值下降、油砂含油量降低而增大。烷基疏水链碳数及间隔基团碳数增加,双烷基乙氧/丁氧基二硫酸酯钠盐在油砂上的吸附量增大。  相似文献   

8.
鉴于对石油酸盐-碱-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三元复合体系的流度控制未曾有过探讨,在实验室内研究了这种三元复合体系在残余油和无残油时通过多孔介质渗流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10.
石油羧酸盐和磺酸盐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研究了用石油馏分液相氧化产物制得的石油羧酸盐与不同磺酸盐(ORS-41、B-100、MS-45等)的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结果表明,复配体系的界面生优于单一的石油羧酸或磺酸盐体系。复配体系的这些特点对提高驱油效率很有利。  相似文献   

11.
本探讨了石油羧酸盐及碱复合体系和大庆原油间的动态低界面张力形成的原因,并研究了盐含量、碱含量对其间动态低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界面张力主要是石油羧酸盐活性剂的贡献,而动态低界面张力过程是由水相中碱与原油中的有机酸反应生成的界面活性物质引起的。在某一含量范围内,随NaCl或NaOH含量增加,动态低界面张力曲线移向低界面张力区。  相似文献   

12.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的静态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宏志  林元 《油田化学》1996,13(1):85-87
针对Tween80-IIPAN3530S-Na2CO3+NaHCO3复合驱油体系,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在胜利油田孤东油砂上的吸附。结果表明,Tween80的吸附规律满足Langmuir方程;IIPAM3530S和复碱抑制Tween80在油砂上的吸附;IIPAM3530S和Tween80减小Na2CO3和NaHCO3的损耗。  相似文献   

13.
谭新意  阎海科 《油田化学》1992,9(2):165-167
用流动微量量热法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DS)和十二碳羧酸钠(SL)在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和乌尔禾区油砂上的吸附,简要地计论了吸附机理。所得实验结果表明,SL 在油砂上的吸附强度比 SDDS 的要大,在相当低的浓度下即可迟到饱和吸附。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半连续溶剂抽提法对加拿大油砂进行了提取分离试验,应用溶解度参数理论以及实验筛选出最佳抽提溶剂为重整汽油。综合考察了提取温度、溶剂流量、提取时间以及提取压力等工艺操作条件对油砂沥青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提取温度80 ℃、溶剂流量60 mL/min、提取时间60 min、提取压力1.0 MPa的条件下,油砂沥青提取率达到92.74%。  相似文献   

15.
石油羧酸盐三元复合体系的流度与驱油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尤富  黄宏度 《油田化学》1996,13(3):253-255,263
本文研究了石油羧酸盐-Na2CO3-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的流度和驱油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三元复合体系中部分水解了内烯酰胺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流度的降低,驱油效率提高,流度降至一定值后驱油效率不再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重烷基苯磺酸盐在大庆油砂上的静态吸附损失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在地层温度(45℃)下,重烷基苯磺酸盐(HABS)以及以其为主表面活性剂的配方物在大庆油砂上的静态吸附损失。结果表明,HABS由于具有较大分子截面分积和含有对电解质敏感的高摩质量成分,自纯水溶液中的吸附量较小,而自NaOH溶液中的吸附量显著增加。HABS自0.8g/dL NaOH溶液中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饱和吸附量为2.39mg/g油砂。HABS自0.6-1.2g/dL Na3PO4和Na2SiO3溶液中的吸附量为0.5-0.9mg/g油砂,约为自NaOH和Na2CO3溶液中的吸附量的三分之一。加入少量耐盐性表面活性剂如AES以及采用NaOH/Na3PO4复合碱有利于降低HABS的吸附量。以HABS为主表面活性剂的配方物自纯水溶液、1.0g/dL NaOH溶液和1.0g/dL Na3PO4溶液中的吸附量分别小于、相当于以及小于表面活性剂ORS-41相应吸附量。溶液中含有聚合物有利于降低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损失。  相似文献   

17.
 摘要:考察了11种结构明确的奇数碳烷基间二甲苯磺酸钠(mCn-hS)在大庆油砂上的吸附,探讨了mCn-hS的初始质量浓度、分子结构、分子中烷基链长度及助剂对其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Cn-hS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大,其在大庆油砂上的吸附量先增大至饱和,后略有降低;烷基链长度相同的mCn-hS,随着其中芳基位置向烷基链中间位置移动,其在大庆油砂上的吸附量降低;NaCl和NaOH的加入使mCn-hS在大庆油砂上的吸附量增大,而异戊醇的加入使其降低;加入助剂后,随着mCn-hS分子中烷基链长度的增加,mCn-hS在大庆油砂上的吸附量减小。  相似文献   

18.
采用快速溶剂萃取技术提取油砂沥青,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加压溶剂萃取技术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压条件下,混合适量硅藻土分散剂,快速溶剂萃取法提取油砂沥青比传统索氏抽提与费舍尔试验更有优势。利用正交试验获得快速溶剂萃取法提取油砂沥青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压力10 MPa,土砂比(硅藻土与油砂的体积比)2∶1,萃取温度160℃,循环次数5次,溶剂选择四氢呋喃,单次静态萃取时间12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