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叙述一种抑制大功率周期永磁聚焦螺旋线行波管返波振荡的方案。这个方案是在每个螺旋线支持杆上各螺圈之间沉积有损的谐振曲折线。改变曲折线的长度,就能使它谐振于螺旋线线路π模频率上。这样,“谐振器就在π模频率附近提供了损耗,从而制止了返波互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这种谐振损耗方案的管子,其返波起振电流至少增加四倍。  相似文献   

2.
3.
4.
浅谈螺旋线行波管的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丛笑 《火控雷达技术》2004,33(1):51-54,57
从实用的角度对螺旋线行波管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作详细的阐述,讨论了需要采取的保护措施,最后对螺旋线行波管的储存和老练方法作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该文对螺旋线行波管中的场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表明数值求解时主从边界条件的位置决定场传播的方向,螺旋线旋转方向决定场的旋转变化方向。螺旋线外各类夹持杆和翼片对螺旋线内部场分布影响很小,场基本随贝塞尔函数分布,但耦合阻抗变化较大,这主要是由于场受螺旋线外结构影响而影响功率分配。同时,对场的各次空间谐波的研究,特别是零次和负一次空间谐波,有利于准确地求解各次空间谐波的耦合阻抗,对提高螺旋线行波管放大器和返波振荡的大信号注波互作用计算的准确性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螺旋线行波管的散热机构分析,得出对夹持方法的一般要求。并从位移的方程式分析看出热补偿的必要性和可能途陉。通过实验证明,热补偿夹持方法具有较好的散热特性,并附带有改进机械强度、避免螺旋线倾斜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前人有关螺旋线型功率行波管的工程设计方法,并在较详细的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较完善的设计方法,给出了效率的修正公式,螺距的较精确计算和一些参量的选择方法。本文还应用此设计方法对6支不同工作状态、不同波段及不同功率范围的管子进行了验算,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主要介绍了螺旋线行波管螺旋线的两种夹持方法:金属管壳三角变形夹持法和绑扎金属管壳热膨胀夹持法,并对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武器装备小型化、多功能特点,研发了一支多用途Q波段螺旋线行波管。该管采用聚焦极电子枪、螺旋线慢波线、PPM聚焦系统和三级降压收集极。适当调节阴极和阳极工作电压可实现Q波段宽频带功率输出,对多用途雷达、电磁兼容、通信装备一体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样管性能:在频率33~39 GHz,占空比70%,峰值功率大于260 W,总效率超过47%,可作为毫米波雷达源,用于地貌绘制和恶劣天气云层厚度探测;在频带40~50 GHz提供最小170 W的连续波输出功率,总效率超过39%,既能拓展电磁兼容实验室频谱,还可应用于高速移动车辆、无人机,通过移动卫星上传视频、图像数据等。  相似文献   

10.
研制出频带覆盖K波段、输出功率分别为60 W、120 W两种行波管产品,同时在这两种产品的基础上进行部分设计改进,研制出K波段带宽1 GHz,饱和输出功率250 W通讯用的行波管。60 W/120 W行波管采用传导冷却方式,二者具有相同的外形结构及工作电压。该系列行波管采用两级降压收集极,其全频带效率达到30%附近。250 W通信用行波管在前两种管型的基础上采用小型化的结构,有效地减小行波管的体积与重量,同时采用三级降压收集极,其总效率达到40%以上。  相似文献   

11.
螺旋线行波管三维CAD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螺旋线行波管三维CAD技术的国际国内研究现状;对目前主流的部分螺旋线行波管三维CAD软件(MICHELLE、COCA、CTLSS、CHRISTINE等)进行了简单介绍。展望了螺旋线行波管CAD技术的发展前景,对我国如何自主开发螺旋线行波管三维CAD软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主要针对Ka波段宽带高功率螺旋线行波管慢波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旨在提高行波管输出功率和效率,并对返波振荡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行波管测试结果表明,在工作频段26.5~40 GHz,连续波输出功率大于200 W,总效率超过41%,增益大于31.5 dB。该管可作为Ka波段大功率毫米波功率放大器,应用于各类军事和民用电子系统中。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W波段螺旋线宽带行波管(TWT)设计方案,论述了高频系统、电子光学系统以及输能系统的计算与模拟。结果表明在80 GHz~100 GHz的范围内,能够得到大于15 W的输出功率,为开展W波段低电压螺旋线行波管的研制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解决螺旋线型行波管散热问题的几种主要方法,包括降低螺旋线的损耗和提高高频慢波结构散热能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一种Ka波段双模螺旋线行波管的研制情况,其工作频率范围为32~38GHz,工作电压为9.5kV,低模工作比为70%,峰值输出功率为150~200W;高模工作比为10%,峰值输出功率为300~400W。该Ka波段双模螺旋线行波管具有工作电压低、快速启动、可无环控工作的特点,适用于舷外有源诱饵弹等多种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叙述了继续提高大功率宽带行波管工艺水平工作的一部分。螺旋线行波管超过其它类型管子的独特优点是频带更宽。然而,一般螺旋线行波管的有些管子特性却受到限制,例如:效率、输出功率,维持功率容量等。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行波管总效率的提高,通过试验及模拟仿真等手段对行波管互作用效率及收集极效率的提升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对螺旋线进行螺距非均匀分布及表面覆膜处理实现了互作用效率的提升;通过采用多级压降收集极并在收集极内收出口处设计使用了"挡板结构",实现了电子注能量回收效率的提升以及对返流现象的抑制,并根据试验及仿真计算结果成功试制出总效率达到40%以上的X波段螺旋线行波管。  相似文献   

18.
由于现有的互作用理论模型无法快速实时地研究瞬态导通现象并针对传输信号进行时频分析,适当改进了传统 L.Brillouin 模型螺旋线损耗部分的同时结合IBC 模型的集中衰减器与切断设置方法,建立了螺旋线行波管的时域非线性 互作用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一支行波管的瞬态导通过程进行粒子模拟(Particle-In-Cell,PIC)计算,通过针对互作用末端 瞬态导通时间内传输信号进行的详细时频分析可知,电子注的前端截面无法理想地规则调制是输出信号杂乱和输出功率 谱线异常等复杂瞬态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国产螺旋线行波管在现场使用的可靠性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建立螺旋线行波管可靠性预计的串联模型。并比较串联模型、回归模型以及299C关于某型行波管的预计值与实际值的接近程度。通过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找出对行波管可靠性影响较大的故障模式。  相似文献   

20.
利用CST MWS仿真软件对螺旋线行波管耦合结构进行设计.首先,利用MWS仿真结果得出同轴线与螺旋线慢波结构连接部分的反射系数;接着,对高频窗进行了设计与优化;最后,计算出整个耦合结构可能产生的最大驻波系数小于2.0.对比理论值与冷测试数据表明,实测值小于理论计算的最大驻波系数.因此,在螺旋线行波管耦合结构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对驻波系数最大值的控制,可以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