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孤东地区馆陶组为河流相沉积体系,河道砂体岩性圈闭发育,为典型的隐蔽型岩性砂体油藏。因此,加强河道砂体的识别描述和评价研究,才能实现孤东地区河道砂体勘探的新突破。本文针对孤东地区馆陶组地质特点,以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形成了"水平切片、测井约束反演、地震属性分析、三维可视化和油气检测评价"等勘探技术。河道砂体识别描述技术的综合研究,对指导孤东地区馆陶组河道砂体勘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重复压裂是提高低渗透砂砾岩油藏产能的有效技术。基于DY油田人工裂缝与生产诱导应力场的分析计算,确定油藏主应力场已经发生变化5~8MPa,具备重复压裂造就新裂缝的条件。根据正交设计分析,应用压裂生产动态模拟器分析了影响重复压裂效果的多种因素,认为生产井点的地层压力、剩余油饱和度、有效渗透率、压裂规模和裂缝导流能力是影响重复压裂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而确定了储层重复压裂最佳时机,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渭北油田是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最近两年新发现的含油区块,本文以其密井网区延长组四段33油组为例,应用岩心、测井、地震及动态等资料,对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内部构型开展了系统研究。在分析单河道基本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剖面上井震结合识别单河道,平面上采用最大单层厚度与砂体层数交绘的方法,在密井网区长33油组识别出八个单河道发育期,单河道宽度一般在500~800m之间,宽厚比介于100~130之间;在平面复合河道中识别出单河道发育条数及分布范围;同时提出长33油组河道内部发育下切叠加式、不完全下切式、孤立式及薄层叠加式四种砂体叠置方式,明确了不同叠置模式在密井网区分布范围,为渭北油田密井网区注水开发和外围有利区带选取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南堡油田为典型的复杂断块注水开发多层砂岩油藏,注水开发中暴露出平面、层间、层内矛盾突出的问题。以单砂体为单元完善注采井网及注采关系,应用大斜度多级细分注水技术缓解层间矛盾,应用分段调剖技术方法进行水淹层治理,实施酸化增注、压裂增注等综合性增注措施,实施精细注采调控,加强精细注水管理,油藏自然递减大幅下降,含水上升率得到有效控制,采收率提高。本文总结分析了南堡油田精细注水主要做法,对同类型的多层砂岩油藏精细注水开发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如何挖断层边部剩余油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井震精细标定的基础上,利用井震联合技术建立全区的断层精细模型、砂体三维地质模型和剩余油分布模型,同时采用定向水平井挖潜技术进行剩余油挖潜。研究认为通过声波曲线及标志层精细标定,使测井曲线与地震在同一个域进行运算,以相关性达85%为标准;截止2013年11月底,投产21口水平井,累计产油13×104t,取得了较好的挖潜效果。  相似文献   

6.
特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评价方法在某单元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严重的油藏非均质情况下,特高含水开发期坨21断块沙二1—7单元地下剩余油潜力具有“厚度薄、分布零散、面积小、油层物性差、驱替能量低”的特点,利用三次加密、层系细分等传统井网调整技术来挖掘这部分潜力,经济效益变差。围绕高含水期井网综合调整这一核心,通过系统的开发地质及油藏工程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和认识。  相似文献   

7.
陈梦思  张浩 《中州煤炭》2018,(11):119-123,129
透镜体砂岩油藏是指由同时沉积的泥岩所包围的、完全充满着油气或部分充满油气的断续条带状砂体或透镜状砂体构成的。砂岩透镜体的成藏及其孔隙度、渗透率等的变化都与岩石的形成过程相关。针对砂岩透镜体油藏的非均质性严重、相变快等特点,采用相控建模软件,结合确定建模与随机建模的方法,建立出油藏的构造模型、沉积相模型参数分布模型。根据结果可以看出,沉积相概率分布与井沉积相基本符合,储层的三维模型垂向砂体识别精度相对较高,在与井栅状图对比修改之后总体的符合程度很高。以沉积相作为约束条件时,渗透率与孔隙度的正态变化图形与标准正态分布曲线相似程度较高;拟合出的渗透率、孔隙度及净毛比的图形与井栅状图相互对比修改后总体符合程度高,为油藏的后续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新元煤矿9104运输巷顶板为复合顶板,含有软弱夹层,在掘进过程中巷道破坏明显。通过实验室力学试验、现场测试和工程监测的方法对巷道变形较大的原因展开研究,提出加长锚杆(索)长度、增加预紧力、减少锚杆(索)间排距的联合控制措施,结果表明优化方案下巷道围岩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随着地震剖面上包含的地震信息越来越丰富,常规定性的地震相分析方法已经难以精细刻画地震相。为此,提出了地震相数字表征技术。首先根据地震纹理属性,利用灰度共生矩阵对其能量、熵、对比度及均质性4个参数进行提取与分析,最终得到地震纹理的4种纹理属性参数。通过对纹理属性参数值的研究,对地震相内部反射结构进行数字表征分析。同时采用同相轴统计序列法对地震反射特征的振幅、频率和连续性进行数字表征,将对地震相的定性描述转变为定量分析。通过对东营凹陷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较为准确的实现对地震相的精细刻画,为地震相识别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应用测井、井壁取心和地震叠前信息AVO反演等技术,精细研究砾岩油藏裂缝发育情况。并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裸眼测井解释资料,描述砾岩体的分布和隔夹层的变化,重塑了油藏模型。研究成果认为,雁107断块为块状底水砾岩油藏,在此认识基础上实施了注水方式的调整,取得了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数值模拟技术是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的一项重要技术。针对一东区克拉玛依组砂砾岩油藏开发特点,采用储层三维精细地质建模和数值模拟一体化技术,在对目标油藏构造特征、沉积相和属性参数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作为油藏数值模拟初始地质模型。并对数值模型作全区储量、压力、含水率和单井生产历史拟合,储量拟合误差为2.8%,90%的单井历史拟合误差在5%以内。研究结果表明:一东区克拉玛依组油藏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构造、沉积相带、井网等因素控制,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断层附近和注采不完善区,多呈孤立状分布,仅在局部小范围有连片分布,且克拉玛依上段油藏剩余油分布连片性要好于克拉玛依下段油藏。纵向上剩余油主要集中在主力层S1、S24、S25、S27、S37。  相似文献   

12.
并联复合隔震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夹层橡胶垫隔震技术和摩擦滑移隔震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并联复合隔震体系。通过算例计算分析研究表明,这种体系充分融合了上述两种隔震方案的优点,同时又改善了采用单一隔震技术的缺点,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13.
酸化对近井地带具有解除伤害和改善渗流通道的双重作用,有利于发挥单井产能。在此基础上,针对砂岩储层提出了适度酸化的技术思路,并将之与高压充填防砂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提出了高压充填-适度酸化复合防砂技术,同时,对该复合防砂技术的要点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分析了其防砂和增产的机理和适应性。高压充填-适度酸化复合防砂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清除近井地带的粘土及泥质,减少近井地带的地层细砂含量或减小细砂的粒径,扩大渗流通道,并充填优选的砾石,使之既有利于地层细砂的排出又能够保持砾石层的畅通,从而有效地延长防砂期限并获得更高的单井产能。高压充填-适度酸化复合防砂技术的核心是适度酸化技术和砾石尺寸优选。  相似文献   

14.
为了得到低渗透油藏岩心水驱油以及油驱水过程中可动流体的分布情况,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实验,对不同渗透率水平的储层进行核磁共振T2波谱特征形态分析,观察T2波谱形特征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得到岩心的可动流体饱和度;通过对剩余油分布情况的统计分析,得出岩心中的剩余油主要分布在0.1~10.0μm的孔隙中,占总分布量的85%以上,...  相似文献   

15.
开发中后期的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藏描述就是对油藏的各种参数进行三维空间的定量描述和表征,也就是要建立反映油藏构造、沉积、成岩、流体等特征的三维油藏地质模型。油田开发中后期,油藏精细描述的核心是剩余油评价,其前提是具体分析研究油藏地质特征。在结合大量文献检索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油藏精细描述的内容、特点,并针对开发中后期油藏的具体情况归纳总结了一系列实用、有效和先进的油藏精细描述技术和方法以及未来发展动态等,说明了对油藏进行精细描述是现代油藏描述发展的必然,是进一步开发老油田提高采收率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16.
《煤炭技术》2021,40(8):32-36
以沁新煤矿2210顺槽软弱夹层复合顶板为研究对象,用数值模拟手段对3层复合顶板锚杆预应力场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揭示了围岩在软硬不同岩性岩石中的应力传递效果,认为应将锚固段置于硬岩中,有利于锚杆应力在结构面处的扩散,发挥锚杆的支护作用。根据沁新煤矿2210顺槽实际情况,设计“动态锚固-应力扩散”的支护方案,通过矿山安全性监测表明巷道支护效果良好,形成较好的工程示范效果。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垂直铺塑、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在太子河流域砂基治理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这些技术的发展过程、应用范围和技术原理,对砂基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南堡油田1-29区浅层油藏大多为复杂断块、断块小、断层多、储层非均质性较强,且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已经进入中高含水采油期,综合含水高达79.4%、采出程度低,仅15.2%,目前油藏“三大矛盾”的问题日益突出,水驱效果变差。为进一步改善水驱效果、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提高采收率,本文通过对1-29区浅层油藏动态和静态资料的系统整理分析,利用数值模拟解剖油藏纵向和平面水淹状况, 明晰了“平面、层间、层内”三大矛盾的水驱规律,识别了大孔道及优势渗流通道并确定了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针对油藏平面矛盾采取 “调、均、改”的分类治理对策,针对层内和层间矛盾采取调剖调驱、层段重组、细分注水等治理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采出程度提高了3.5%,含水上升率控制在2.0%以下,同时对有效指导同类型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海拉尔盆地为复杂断陷盆地,多期构造运动造成断层多,断裂系统发育,地震轴反射及小断层波组特征不明显,不易识别,导致地震解释精度低,小断层识别难度大;通过对地震资料进行分频处理,利用地震分频相位体及相位余弦属性体,并采用多体交互解释的方式识别断层,应用第三代相干技术,选择优势频带对不同规模的断层进行相干处理,应用相干切片确定断层组合,保证断层组合正确合理。此方法在海拉尔构造精细解释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注空气技术是轻质油藏提高采收率的一种有效手段,该技术的驱油机理与地层原油氧化反应息息相关。本文通过调研国内外注空气技术研究,阐述了轻质油藏注空气技术的应用优势,分析了含水饱和度与地层剩余油量对该技术驱油效果的影响,基于氧化反应机理与矿场应用探讨了该技术在轻质油藏的适用性。研究表明:注空气技术适用于水驱后油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地层剩余油量过低会影响注空气驱油效率,此时可通过适当提高注入气中N2含量或向注入气中添加吸附颗粒,来保证原油氧化反应的平稳进行,提高驱油效果。此外,矿场应用中应重视可能发生的气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