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杨军 《城镇供水》2008,(5):29-30
根据NOXON DC20型卧螺离心机的特点,分析影响离心机污泥脱水效果的主要因素,找出提高离心机脱水效果的控制方法,从而充分发挥离心机的的效能。  相似文献   

2.
李华  孙福奎  陈超  宝曙光 《中国给水排水》2012,28(23):143-144,148
某石油化工企业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脱水设备主要为卧螺沉降离心机和螺压机,脱水污泥含水率分别在85%以下和90%左右。通过分析该污水厂污泥机械脱水和热干化脱水的运行成本,得到含水率为99%的稀泥浆采用卧螺沉降离心机脱水时,运行成本仅为3.68元/m3分离水;而采用热干化脱水时,运行成本为330.85元/m3蒸发水。因此,选择污泥热干化减量处理时,首先要采用高效率的污泥脱水机,尽量在机械脱水阶段去除更多的水,这对后续控制污泥干化处理规模、投资和运行成本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低能耗高干度污泥脱水离心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国际上已普遍使用全封闭连续运行的卧式螺旋卸料沉降离心机(简称离心机)作为污泥脱水的主要设备,目前在中国市场所使用的国外品牌(如德国韦斯伐利亚、瑞典阿法拉法、法国坚纳、德国福乐韦、日本巴工业、意大利贝亚雷斯等)大都采用机械差速器或双电机双行星齿轮的差速器,上海市离心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的液压差速器是从瑞士韦士可登公司引进技术,通过吸收消化后自行设计、生产的。1 不同类型卧螺离心机的比较目前在污泥脱水成套设备中使用的卧螺离心机,已由最初不可调速的机械差速器卧螺机(简称机械型)发展为可调速的双驱动机械差速…  相似文献   

4.
海申机电总厂在1999年成功开发LWD430W型卧螺离心式污泥脱水机组的基础上,于2001年开发出性能更优良、技术更先进的全自动城市污泥脱水装置———LWD430W—Ⅱ型浓缩脱水一体化挤压型卧螺离心式污泥脱水机组。1 机组构成、性能及特点1 1 机组构成及工艺流程LWD430W—Ⅱ型离心式污泥脱水机组由LWD430W-Ⅱ型卧螺离心机、絮凝剂制备投加装置、粉碎切割机、泥饼螺旋输送机、泵、流量计和全自动控制系统等构成。其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图1 工艺流程1 2 技术性能  ① 分离性能指标污泥处理能力:25~30m3/h(污泥含固率为2%~4%),泥…  相似文献   

5.
《中国给水排水》2012,(8):111-112
编者按:上海离心机研究所是目前国内开发卧螺离心机产品最多、规格最全的高新技术企业。这家具有50多年发展历史的企业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为中国离心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惊  相似文献   

6.
对北京卢沟桥污水处理厂卧螺离心机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运行成本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发现利用平、谷电价时段的间歇运行,相对于连续运行模式可大幅节约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7)
针对卧螺离心机原理及运行期间经常出现的故障,作出分析判断,及时排除设备故障,使得离心机系统更加稳定、可靠,提高焦油蒸馏设备的生产能力,保证加工工序中产品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袁泉 《中国给水排水》2007,23(14):65-65
1 设备选型及工艺管线的布置 卧螺离心机对自动控制的要求比较高,在设备选型时最好能选用絮凝剂投加装置、絮凝剂泵、污泥泵、自控系统等均随离心机配套供应的成套设备,这些设备在自控系统的支持下整体集成性能良好;如果另行选择污泥泵等相关配套设备,也应多征询离心机供货商的意见,使所选用的设备能够与离心机的自控系统良好配合。  相似文献   

9.
主要介绍了卧螺离心机机组组成、工作原理、技术性能,并对运行数据、机组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常见的故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研发了LW900卧螺离心机,该机型控制简易,处理量大,占地小,机器设计性能符合淤泥处理要求,运行稳定性高,是河道清淤的更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沉降式卧螺离心机分离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分离原理卧螺离心机的主要作用是将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 (即两相分离 ) ,在澄清过程中悬浮固体受到离心力以及与此相反的浮力和流动阻力的作用 (见图1) ,而澄清速度是上述各个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图 1 静止液体中球型颗粒的受力平衡图流动阻力取决于颗粒的尺寸、形状以及液体的粘度。液体与沉降的固体所产生的摩擦力以及螺旋旋转的旋流和转筒旋转产生的搅动共同产生一个综合性的动力效应 ,对离心机内的半静态沉降产生强烈的作用效果。卧螺离心机的分离特点为它是一个连续分离的过程 ,所分离的悬浮液中固体含量较高。2  运行过程福乐伟…  相似文献   

12.
韩国勇 《城市勘测》2017,27(2):24-26
文章针对含油污泥特性,对某油田两套在用含油污泥减量化工艺污泥浓缩罐+旋流器+卧式离心机与污泥浓缩罐+叠螺机开展对比试验,优选得出:最佳药剂为TH-03固态聚丙烯酰胺,其加药量为40mg/L时含油污泥脱水效果较好。综合考虑运行管理、运行效果和运行成本等因素,提出污泥浓缩罐+叠螺机工艺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给水排水》2003,19(1):88-88
上海海申分离机械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开发的IWD4 30W -Ⅱ型浓缩脱水一体化挤压型卧螺离心式污泥脱水机 ,经上海龙华水质净化厂近半年的使用表明 ,部分技术已超过国外同类设备的水平。以下是在该设备的研制中对一些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① 针对污泥脱水中浓度的变化 ,采用自动检测推料的力矩来调节进泥量 ,尽量达到加药量和浓缩效果的最佳平衡 ;② 在螺旋叶片上、转鼓出渣口处及螺旋出料口处镶嵌碳化钨硬质合金 ,大大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③ 为了降低振动和噪声 ,在设计上首先保证同轴度 ,再经严格的加工和动平衡试验 ,使离心机的振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污泥脱水的基本原理,找出描述离心脱水的两个重要运行参数,分离因素(z)和离心时间(t),确定压实性指标为z~(1.5)t,并建立了此指标与离心后污泥饼浓度之间的关系式s=c十alogz~(1.5)t。用它可预测原型离心机可能达到的污泥饼浓度和合理选择原型离心机以及评价污泥离心脱水性能。试验还表明,离心机与其它脱水机种相比可少投加调理剂进行脱水工序。  相似文献   

15.
冀东油田柳一联在2010年采用"絮凝-离心脱水浓缩-超热蒸汽干化"技术新建了一套含油污泥装置。该装置分为浓缩、离心脱水和干化三部分。浓缩部分主要包括体积为200m3的两具锥底浓缩罐;脱水部分主要包括一台卧螺离心脱水机,能力20m3/h;干化部分主要包括超热蒸汽发生器和双旋风分离器等,泥饼干化能力350~500kg/d。处理以后的污泥体积缩小上百倍,含油小于1%。分析和总结装置的技术特点,为以后建设同类装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某油田污水处理站的污泥处理系统中离心机没有对含水污泥实现有效分离的生产实际问题,进行了待处理污泥的室内离心及沉降特性试验,并分析了污泥浓缩罐的工作原理。结果发现,由于待处理污泥中具有上浮特性的絮状物占了大部分,污泥浓缩罐不能发挥有效功效,致使"污泥浓缩+卧螺离心"工艺不适用于此特性污泥的处理。最后针对存在的这一实际问题从工艺、技术以及设备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油田开发生产的地面配套含油污水处理工艺中,通常采用的混凝沉降罐和自然沉降罐,以及高效沉降分离设备都需要定期排泥,同时存在如何将处理工艺中过滤设备截留的大量杂质分离出去,从而提高系统处理工艺的处理效果和处理后的水质达标率的问题。文章就上述问题通过试验和技术比较,确定了污泥杂质→污泥沉降浓缩→二相卧螺御料式离心机→外运的污泥减量化处理工艺技术,解决了含油污水处理工艺中的污泥回收问题,满足了油田生产需要,大大提高了整个污水处理工艺的效果和效率,以及水质达标率。  相似文献   

18.
1 双螺带搅拌机构参数分析 就搅拌主机而言,双卧轴双螺带搅拌机主要由动力及传动机构、搅拌机构和辅助机构等组成,搅拌机构作为搅拌主机的核心,其几何和工作参数对搅拌主机的性能和混合料搅拌质量起决定作用.双卧轴双螺带搅拌机的搅拌参数可分为结构参数、运动参数以及工艺参数3种.  相似文献   

19.
污泥脱水用离心机的絮凝剂耗用量调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山市净水二厂污泥脱水的絮凝剂耗用量大的问题,对污泥脱水用离心机进行了调试研究。结果表明,絮凝剂型号及配制浓度、离心机出水堰板半径等均会影响絮凝剂的耗用量;该厂污泥脱水系统的最佳运行参数如下:进口7652型絮凝剂、絮凝剂投配率为35%~45%、离心机出水堰板半径为128 mm、污泥处理量为25 m3/h。将此最佳运行参数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在2010年下半年该厂共减少絮凝剂耗用量为660 kg,节省絮凝剂成本为27 732元。  相似文献   

20.
为了满足国家对填埋污泥含水率的新要求,国内许多将污泥离心脱水后外运填埋的污水处理厂将需要考虑污泥离心脱水设备的替换。为了合理利用现有的离心脱水成套设备、有效降低污水处理厂的设备改建成本,在上海某污水处理厂进行了设备改造实践,通过更新升级控制系统,将原有的污泥离心脱水系统改造为离心浓缩系统,以继续发挥离心机的优势,同时为污泥的进一步深度处理做准备。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改造后的污泥离心浓缩成套系统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这为其他类似污水处理厂的离心脱水设备改造提供了技术参考,使离心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得到了一定的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