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述了紫外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PUA)的反应机理、合成路线及方法,主要介绍了水性PUA、有机氟改性PUA、粉末型PUA、超支化PUA、纳米改性PUA、有机硅改性PUA的制备及其应用,并展望了PUA涂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水性环氧丙烯酸酯、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和水性活性稀释剂的不同用量对光固化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性环氧丙烯酸酯与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配比为3∶7,水性活性稀释剂用量为12%时,涂层的力学性能优异,涂层凝胶率超过90%,吸水率为2.36%,击穿强度达到100 MV/m。  相似文献   

3.
DMFC的PtRu-NdOx/C催化剂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玲  王新东  郭敏 《电源技术》2006,30(6):439-442
以NdOx作为助催化剂,采用浸渍还原法合成了不同原子比例的PtRu-NdOx/C催化剂。首先研究了不同还原温度对PtRu/C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和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当还原温度为90℃时,合成出的催化剂粒度最小,对甲醇电氧化的催化性能也最好。其次,通过能量散射X射线谱(EDX)、XRD、透射电子显微镜法(TEM)和循环伏安法、计时电流法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不同n(Pt)∶n(Ru)∶n(Nd)原子比例对PtRu-NdOx/C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Pt)∶n(Ru)∶n(Nd)原子比为3∶3∶1时,合成出的催化剂电催化性能较好;而且Pt与Ru以合金形式存在,而Nd的氧化物则以无定形态存在,催化剂粒子分布均匀,平均粒径在2nm左右。  相似文献   

4.
选用丙烯酸树脂齐聚物作为基体,同时添加光引发剂、增黏树脂、活性稀释剂以及其他助剂制备了光学透明压敏胶膜,通过测试光学透明(OCA)压敏胶膜的力学性能、光学性能和耐老化性,研究丙烯酸树脂齐聚物、增黏树脂、活性稀释剂等对OCA压敏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预聚体CN120A60、CN3002、CN965A80的质量比为1∶2∶4、光引发剂(BP)含量为4.5%、增黏树脂(PIB)含量为9%、活性稀释剂SR306、SR601的含量分别为4%和4%时(均相对于聚氨酯丙烯酸酯质量),制得的OCA压敏胶膜具有优异的成膜性和耐老化性,其透光率可达99.99%,折射率达到1.512(波长为550 nm),初粘力为9号球,180°剥离强度为0.82 kN/m,持粘力为24 h。  相似文献   

5.
以丙烯酸乙酯(EA)和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和丙烯腈为硬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和甲基丙烯酸(MAA)为交联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过硫酸铵(APS)分别为乳化剂和引发剂,通过半连续化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得到丙烯酸酯基础乳液,然后加入适量固化剂和硫化剂制备得到一种FPC用改性丙烯酸酯胶黏剂.通过单一变量法和正交实验得到丙烯酸酯基础乳液的最优配方为:m(软单):m(硬单体):m(交联单体)m(乳化剂):m(引发剂)=65:30:4:3:0.3.此时包封样的剥离强度为0.92 N/mm,单面板对压样的剥离强度为2.15 N/mm,耐焊性通过率为100%,胶膜吸湿率为3.11%,均能够满足FPC基材中胶黏剂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6.
利用二季戊四醇与丙烯酸的反应合成了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将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作为高反应性的单体加入光固化涂料体系,制得了高硬度、高耐磨性的涂层体系.  相似文献   

7.
郭曦  严辉  李帧林  范和平 《绝缘材料》2010,43(3):5-7,11
以聚酯多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二羟甲基丁酸(DMBA)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系列环保型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研究了合成条件、DMPA用量和加入方式、溶剂、中和度、固含量对合成的水性聚氨酯乳液性能的影响,讨论了不同的固化剂用量对胶粘剂及RFID天线基材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廖勇  谭兵  陈三林  余龙颖 《家电科技》2020,(4):54-56,61
以六官能度及二官能度聚氨酯丙烯酸酯为预聚物,以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及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DCPDA)为光活性单体,以1-羟基环己基苯基甲酮(184)为光引发剂制备了一种适用于热塑性银粉底漆上罩光的UV光油,研究了DPHA与DCPDA的比例对UV光油硬度、附着力、光泽度、耐水煮、高低温冲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PHA/DCPDA比例对UV光油性能影响较大,随着DPHA/DCPDA比例的增加,UV光油硬度由HB增加至2H,附着力由0级降至2级,光泽度由109 GU降低至93 GU,当DPHA/DCPDA比例为1∶3时,UV光油附着力、耐水煮性能、高低温冲击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9.
催化剂的粒径对其催化性能有很大影响,为了提高催化剂的性能及制备效率,提出了一种微波等离子体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催化剂的方法,制备了物质的量比n(Ni)∶n(Ce)=1∶10、1∶20、1∶100的Ni/CeO2催化剂.对其甲烷干重整催化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表明:n(Ni)∶n(Ce)=1∶20时对甲烷干重整活性最高.并且微波等离子体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各催化剂(n(Ni)∶n(Ce)=1∶20)的活性和高空速转化性能均高于传统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n(Ni)∶n(Ce)=1∶20).对微波等离子体辅助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n(Ni)∶n(Ce)=1∶20)的XRD、SEM表征:XRD谱图显示微波等离子体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催化剂CeO2峰的半高宽大于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通过SEM表征得到微波等离子体辅助溶胶凝胶法)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颗粒主要分布在50~100 nm(100~150 nm),约占比41%(37%).基于对放电光谱的分析,微波等离子体辅助溶胶凝胶法引入了NH、OH等活性基团,并且提供了148 K/ms的淬冷速率,较高的淬冷速率会有效降低催化剂粒径,提高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加成型液体硅橡胶的耐电痕化及蚀损性能优化是外绝缘领域研究重点之一。该文分别改变气相法白炭黑质量分数及铂催化剂含量,制备A、B两个系列试样,采用斜面法测定各试样的耐电痕化性能,利用TG-FTIR-MS联用技术、扫描电镜,对比分析各试样的热分解产物、热稳定性及烧蚀面的微观形貌。结果显示,提高试样铂催化剂的含量及气相法白炭黑质量分数,均可提高试样的耐电痕化及蚀损性能,其中以前者效果更为显著。分析认为,环状二甲基硅氧烷低聚物分解生成是影响加成型液体硅橡胶耐电痕化及蚀损性能的重要因素;提高试样中气相法白炭黑质量分数,虽可以提高试样的热稳定性,但不足以抑制环状二甲基低聚物分解生成,以至于耐电痕化及蚀损性能提升效果有限;而将铂催化剂的含量从15ppm提高至30ppm后,硅氧烷的失重比例则由32.46%显著降至28.13%,试样的耐电痕化及蚀损性能等级则由1A2.5级提高至1A6.0级,表明提高铂催化剂的含量可抑制硅氧烷主链分解,从而大幅提升试样的耐电痕化及蚀损性能。  相似文献   

11.
环氧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结构分析与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80)、聚醚二醇(N220)、二羟甲基丙酸(DMPA)、环氧树脂和丙烯酸羟丙酯(HPA)为主要原料,合成了环氧改性的水性聚氨酯乳液。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粒径分析仪、凝胶渗透色谱(GPC)和透射电镜(TEM)对乳液进行了结构分析与表征。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环氧树脂已接枝到水性聚氨酯分子上,且环氧树脂的羟基和环氧基全部参与了发应。凝胶渗透色谱分析表明环氧树脂改性水性聚氨酯提高了聚氨酯的分子量。  相似文献   

12.
孟良荣  陆天虹 《电池》2011,41(4):190-192
用四氢呋喃(THF)络合还原法制备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阴极用Ir-Ru/C催化剂,研究了n(Ir)∶n(Ru)对Ir-Ru/C催化剂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活性和抗甲醇能力的影响.当n(Ir)∶n(Ru)= 3∶1时,Ir-Ru/C催化剂具有很好的抗甲醇能力,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活性好于n(Ir)∶n(Ru)=1∶1和2...  相似文献   

13.
采用1,5-萘二异氰酸酯(NDI)、对苯二异氰酸酯(PPDI)和2,4-甲苯二异氰酸酯(2,4-TDI)制备了3种聚氨酯弹性体,并对其进行了耐热老化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DMA)测试,考察了异氰酸酯种类对弹性体耐热老化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0℃下老化24 h后,NDI型聚氨酯弹性体的拉伸强度保持率和撕裂强度保持率较高,分别为91.8%和88.3%,TDI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力学性能保持率较低;NDI型聚氨酯弹性体的储能模量高于PPDI型和TDI型聚氨酯弹性体,相应的损耗因子低于PPDI型和TDI型聚氨酯弹性体。  相似文献   

14.
以1,4-二氧六环和水的混合溶剂代替硝基苯,双氧水代替氧气合成出了低分子量聚苯醚;通过混合溶剂的比例可调节聚苯醚的分子量;采用傅立叶红外(FT-IR)、核磁共振(HNMR)、高温凝胶色谱(PL-GPC)对聚苯醚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水的含量、吡啶的量影响聚苯醚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及产率。  相似文献   

15.
采用低分子量聚苯醚(SA90)对氰酸酯(CE)进行改性,并在混合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和2-乙基-4-甲基咪唑(2E4MI)的作用下,制备了一种改性氰酸酯树脂。研究了SA90含量对改性氰酸酯树脂凝胶化时间、变温拉伸剪切强度、平面应变断裂韧性、介电性能和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SA90含量的增加,改性氰酸酯树脂的凝胶化时间逐渐缩短,活化能均在50~70 k J/mol,反应活性较高;当SA90的质量分数为20%时,改性氰酸酯树脂的整体拉伸剪切强度最大;断裂韧性随着SA90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SA90的质量分数为20%时,改性氰酸酯树脂的断裂韧性最佳;适量添加SA90能改善氰酸酯的介电性能以及吸水率。  相似文献   

16.
在燃料电池应用中研究开发低成本高性能过渡金属氮碳催化剂材料替代高成本贵金属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以不同比例的四水合乙酸钴和三聚氰胺混合作为前驱体,采用热解法合成了不同Co含量的Co-N-C催化剂。采用XRD、SEM、XPS等分析技术表征了样品的结构形貌,在碱性电解液中测试分析了Co-N-C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o-N-C(1∶10)催化剂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在碱性电解质中的半波电位为0.86 V,与商业20%(质量分数)Pt/C催化剂半波电位相当。该Co-N-C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2 000次循环后半波电位向左偏移10 mV,略优于商业Pt/C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低游离醛高羟甲基水溶性酚醛树脂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选取Ba(OH)2.8H2O为催化剂,用一次逐步加入甲醛的方法合成低游离醛、高羟甲基含量的水溶性酚醛树脂。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了反应原料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合成的酚醛树脂游离醛和羟甲基含量的影响,确定的优选合成工艺为:甲醛与苯酚的摩尔比2∶1、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120 min、催化剂用量4%,得到的酚醛树脂游离醛含量为1.40%,羟甲基含量为23.10%,固含量为41.6%,水混合性为3倍。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二胺单体1,3-双(4-氨基苯基)苯。采用该二胺和二苯酮四酸二酐聚合,合成了较高分子量的聚酰亚胺前驱体,通过热亚胺化和化学亚胺化得到了聚酰亚胺粉末和薄膜,通过TGA、DSC、拉伸等测试,对聚酰亚胺的有关性能进行了表征;对该聚酰亚胺在二层柔性覆铜板上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低分子量水溶性酚醛树脂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Ba(OH)2.8H2O为催化剂,在苯酚与甲醛摩尔比为1∶2的条件下,采用一次逐步加入甲醛的方式合成了低分子量水溶性酚醛树脂。使用13C_NM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通过GPC、DSC测量最终产物的分子量及分布和热行为。结果表明:在Ba2+催化作用下的羟甲基化反应中,苯酚的邻位活性更高。合成的水溶性酚醛树脂是聚合度为2~4的聚合体的混合物,这些聚合体以邻-对位和对-对位方式连接形成亚甲基桥,有大量的高邻位取代羟甲基苯酚,树脂多分散指数为1.17,分子量分布较窄,DSC谱图分别在144~168℃和186~199℃出现两个独立的放热峰,树脂通过两步反应实现最终固化。  相似文献   

20.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测定了二苯酮四酸二酐与二氨基二苯醚合成的聚酰胺酸的分子量,计算其分子量分布,绘制了两条不同的标准曲线,比较其对聚酰胺酸分子量大小的影响。通过热重分析方法测试了由不同分子量聚酰胺酸合成的聚酰亚胺薄膜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聚合物分子量不会随着标准曲线选取样品分子量的不同而出现较大的差异,分子量均处于相同数量级范围内;在合适范围内,标准曲线的选取不会影响聚合物分子量的测量;由相对分子量大的聚酰胺酸合成的薄膜热失重温度较高,耐热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