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绕包扁铜线的烧结工艺的研究,重点对绝缘表面存在气泡的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绕包扁铜线表面气泡的主要因素为烧结温度、绕包张力、绕包角度和压轮距高频感应器出口的距离,可以消除表面气泡的最佳工艺为:绕包角度62°,烧结温度(270±10)℃,绕包张力4.5 kg,压轮距高频感应器出口的距离20 cm以内。  相似文献   

2.
将进口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绕包线与国产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绕包线进行性能对比检测,同时还模拟变频电机绝缘结构进行了耐电晕寿命试验。  相似文献   

3.
对铜扁线的表面质量、烧结温度、压轮、感应线圈的加热方式以及聚酰亚胺薄膜F-46胶层厚度等因素对聚酰亚胺薄膜烧结铜扁线附着性的影响进行分析,对具有不同附着性的烧结线进行了扭转测试。结果表明:要获得最佳的附着性,须对铜扁线进行抛光处理,烧结温度控制在270~290℃,压轮在烧结线表面的下压距离为0.5~1.0 mm,采用开口式矩形感应线圈加热时铜扁线横向偏移感应线圈几何中心位置在1 mm以内,聚酰亚胺薄膜厚度允许时应采用F-46胶层较厚的薄膜。为保证聚酰亚胺薄膜烧结铜扁线满足后续的加工要求,3.35 mm×9 mm烧结线绝缘层失去附着性的长度最大不应超过4 mm。  相似文献   

4.
根据电机厂制造万伏级电动机的需要,研制了不同绝缘厚度的自粘性玻璃丝包云母带绕包铜扁线,该线具有耐电晕性好,击穿电压高,温度指数为155℃。通过研制、应用和鉴定,性能良好,质量稳定。获得国家专利并已成批生产。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的专利布局、无机纳米杂化薄膜耐电晕性能的影响因素,介绍了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在液氮温度下的应用现状,并对耐电晕聚酰亚胺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几种绝缘结构和绝缘材料的高频耐电晕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几种绝缘材料和绝缘结构的电性能,利用高频脉冲绝缘测试仪器分析比较了其耐电晕性能。结果表明:杜邦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的耐电晕性能优于国产聚酰亚胺薄膜,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绝缘结构具有较好的耐电晕性能。  相似文献   

7.
选取国内外的几种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CR膜)进行研究,分别对膜材料试样进行基本性能及耐电晕性能试验,对电磁线试样进行基本性能及耐电晕试验,对模拟线圈进行浸水试验、介质损耗检测及击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国产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性能与进口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基本相当,且价格比进口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便宜,可作为其替代产品。  相似文献   

8.
聚酰亚胺因其耐电晕性能不足严重缩短了复杂工况下的使用寿命,纳米改性技术的应用为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的研发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该文首先从耐电晕机理出发,综述了电晕下聚酰亚胺的老化进程;然后从材料的介电特性、电导特性、陷阱特性、界面效应及热导率等性能参数分析了提升复合聚酰亚胺耐电晕性能的策略;最后针对当前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以期实现具有优异耐电晕性能聚酰亚胺薄膜的研发。  相似文献   

9.
纳米二氧化硅/聚酰亚胺耐电晕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通过超声机械混合方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聚酰亚胺复合耐电晕薄膜,并对其耐电晕性进行测量。用红外光谱(IR)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无机纳米粒子的分散情况及其电晕前后变化。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硅/聚酰亚胺复合薄膜耐电晕性比普通的聚酰亚胺薄膜高。  相似文献   

10.
变频电机用纳米复合绝缘薄膜老化性能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志昆 《绝缘材料》2009,42(6):51-53
对聚酰亚胺/纳米TiO2薄膜进行了热老化和电晕老化性能评估。利用热重点斜法评估了纯PI薄膜的耐热老化性能,用TGA、DSC等手段研究了聚酰亚胺/纳米TiO2复合材料薄膜的相对耐热性能。基于IEC60343标准建立了一套耐电晕老化试验系统,对不同纳米填充量的聚酰亚胺/纳米TiO2复合薄膜进行了耐电晕老化试验。结果表明,纳米TiO2的引入,改善了聚酰亚胺薄膜的耐电晕性能,提高了聚酰亚胺薄膜在变频绝缘的运行寿命,但是随着纳米TiO2填充量的进一步增加,薄膜的耐电晕寿命以及热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1.
为表征变频电机用聚酰亚胺复合薄膜材料的耐电晕性能提供一个可靠、准确的试验方法,在参照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对杜邦Kapton 100CR薄膜进行了耐电晕性能测试,分析了外施脉冲电源、电极、测试温度环境等因素对薄膜耐电晕测试结果的影响,并提出在测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可低温烧结聚酰亚胺粘结薄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低温固化的芳香族聚酯亚胺粘结剂及其在聚酰亚胺薄膜上的涂覆工艺,多项的技术性能实测数据对比及用户的应用表明,研制的可低温烧结聚酰亚胺粘结薄膜产品完全能满足生产聚酰亚胺薄膜烧结烧包线要求,产品适应于无高频烧结设备或高频烧结设备功率小的绕包线生产单位。  相似文献   

13.
变频电机用聚酰亚胺薄膜电老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研究变频电机用耐电晕型聚酰亚胺材料耐局部放电老化机理,采用电导电流法分别测量了普通聚酰亚胺薄膜(100HN)和耐电晕型聚酰亚胺薄膜(100CR)电晕老化前、经10kV/mm、20kV/mm电晕强度8h老化后的电老化阈值。结果表明,2种薄膜的电老化阈值随电老化强度的增加而减小,且耐电晕型薄膜的电老化阈值始终高于普通膜的阈值;在2种薄膜的空间电荷限制电流区内,耐电晕型薄膜的电流增长率较大,说明其中含有更多的浅陷阱,测试结果与其170°C下退极化电流测试结果一致。这些浅陷阱有效调节了聚酰亚胺薄膜中电场的分布,改善其耐电晕性能。  相似文献   

14.
聚酰亚胺薄膜中电荷输运机理和空间电荷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量比较耐电晕型和普通聚酰亚胺薄膜空间电荷积聚的阈值电场,分析温度对空间电荷分布的影响,以此来研究聚酰亚胺薄膜中电荷输运机理和空间电荷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耐电晕型聚酰亚胺薄膜空间电荷积聚的阈值场强高于普通聚酰亚胺薄膜,纳米粒子的加入有效地提高了耐电晕型薄膜的介电性能.此外,温度的升高促进电极发射电荷,增大电荷的能量和电导率,使得空间电荷的数量不断地增加,入陷的位置逐渐向介质体内移动,这与聚酰亚胺薄膜绝缘老化、击穿关系密切,是空间电荷的重要特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比分析高频脉冲试验中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及薄膜烧结线抗高频脉冲电压能力的差异,对薄膜烧结线的抗高频脉冲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纳米填料含量的增加,薄膜的抗高频脉冲性能显著增强;经过5%拉伸后,薄膜的抗高频脉冲性能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随着测试电压的升高,薄膜烧结线的抗高频脉冲性能均下降;浸漆有益于提升薄膜烧结线的抗高频脉冲性能。  相似文献   

16.
《高压电器》2017,(7):60-66
为了探究温度和湿度对掺杂纳米氧化铝的聚酰亚胺(PI)薄膜耐电晕性能的影响,文中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氧化铝粒径为20 nm的聚酰亚胺/氧化铝(PI/Al2O3)复合薄膜,在高频方波脉冲下进行纯膜和纳米膜的耐电晕实验,运用扫描电镜对电晕老化前后的薄膜形貌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同一电压下,纳米膜耐电晕性能优于纯膜,纳米粒子可改变电荷传输通道,并浮于聚合物表层阻挡进一步侵蚀。随着温度升高,聚合物降解产生的气体分布在基体中,易造成电场畸变而加剧侵蚀,导致薄膜寿命缩短;且纳米膜热导率高于纯膜,故高温环境中耐电晕性能较好。随着相对湿度增大,纳米膜耐电晕寿命先增大后减小,主要是因为相对湿度较低时,水分可在纳米粒子周围形成"水壳",增大了纳米粒子间重叠区域,增加了电荷消散传输通道;而相对湿度较高时,聚酰亚胺分子水解产生大量离子基团及小分子,造成电场畸变加剧电晕侵蚀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7.
为在微纳米尺度下研究无机纳米掺杂对聚酰亚胺表面电荷特性的影响,采用开尔文力显微镜测量了杜邦公司生产的原始聚酰亚胺薄膜和纳米掺杂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二种材料,在被导电微探针注入电荷后的表面电荷发生、发展特性。实验发现,在相同的电荷注入条件下,耐电晕薄膜上表面电荷积累量约为原始聚酰亚胺薄膜上电荷积累量的50%;耐电晕薄膜上电荷消散速度较快,约为原始聚酰亚胺薄膜上的4~5倍。分析可知,耐电晕薄膜由于掺杂了纳米颗粒Al2O3,使得薄膜的注入势垒增大、电阻率减小,这些因素减少了耐电晕薄膜表面电荷的积累,避免了局部电场畸变,进而增强了材料的耐电晕特性。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的耐电晕性能,利用大气压空气等离子体和硅烷偶联剂对纳米粒子表面进行改性,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等离子体处理对纳米粒子表面化学键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纳米粒子在薄膜中的分散特性,测试了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的介电频率谱和耐电晕时间。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粒子经过等离子体处理后,通过氢键在其表面吸附大量的硅烷偶联剂,薄膜内团聚体颗粒大小下降了约60%;复合薄膜的介电常数有所下降,但电导损耗有所增加,纳米复合薄膜耐电晕寿命提高了28.12%。研究发现,等离子体改性纳米粒子后,增强了纳米粒子和聚合物基体的相互作用,提高了界面的耐电晕能力,同时增加了薄膜内界面体积分数,使界面区域介电双层结构发生重叠,提高了薄膜的电导率,促进薄膜内部电荷的消散,从而提高了薄膜的耐电晕寿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比国产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及其电磁线与同类进口产品的性能,探讨了国产耐电晕薄膜电磁线在应用过程中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国产耐电晕薄膜及其电磁线的常规性能与同类进口产品性能相当,国产耐电晕薄膜电磁线的耐电晕性能及局部放电起始电压优于同类进口产品,电磁线在线圈成型过程中具备优异的工艺性,满足变频牵引电机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从理论上分析和实践中取得的数据表明,薄型双玻璃丝包聚酰亚胺薄膜及粉云母带绕包扁铜线具有较高的电气强度、良好的耐电晕性和加工工艺性。这种新型绕组线应用于10kV高压中型交流电机中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