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出现智能制造的新理念.从现有制造技术(CNC、FMS、CIM)阐述智能制造的本质特征,提出了多Agent系统结构,并进一步阐述了系统分析、设计中智能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2.
吴斌 《机床与液压》2020,48(23):55-59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方向。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设备监控管理系统、加工中心是智能制造生产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组建生产压缩机壳体的智能制造生产线为目标,对各组成单元进行选型、设计与组合调试。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生产线各单元进行三维建模和空间布局;运用Visual Component软件加载生产线模型,设置单元之间接口与信号的连接,编程并进行模拟仿真;根据仿真结果验证并优化生产线功能。根据模型和仿真结果完成智能制造实际生产线的组建。该设计为智能制造生产线的组建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热处理智能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热处理技术创新、热处理智能控制、热处理设备CAD和热处理生产管理四方面概要归纳了热处理智能技术目前所包含的内容和可预期的目标,提出了热处理智能技术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与国际合作计划有关的用于监测和优化热处理过程的日本智能制造系统-虚拟热处理项目.该项目促进了基于数据库加过程模拟知识的计算机优化热处理条件及支持热处理作业决策之虚拟工具的发展.作为日本材料科学学会和日本热处理学会合作活动的一部分,一项基准项目正在进行之中.该项目包括通过采用材料性能的一般数据以及由一些现有的模拟程序所获得的冷却特性来模拟圆柱体、圆盘、圆环以及螺旋齿轮的渗碳淬火过程.作为一项阶段报告报导了部分最新获得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逐层填料建模的多层多道焊残余应力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连续数值模拟技术,在多层多道焊数值建模时,逐步添加每一层焊缝网格模型,进行分步的模拟计算,实现了有效的多层多道焊接热—力耦合有限元计算.利用连续模拟方法与非连续模拟方法,计算分析了多层多道焊试验模型.结果表明,与非连续模拟方法相比,连续建模方法收敛性好,且纵向残余应力峰值结果较传统建模方法更准确.同时,分析了热—力作用下多层多道焊缝的应力演变历程,揭示了多重热循环作用下焊缝纵向残余应力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计算机群控过程中所面临问题,探讨了有关多智能体系统的协调,并采用并行处理技术,建立了Petri网模型。并对群体控制过程多智能体协调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7.
文章详细分析了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特征,指出了传统系统构建方法在满足数控系统智能化需求上的不足.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技术(MAS)的开放式数控系统软件体系结构,并以两个典型智能体为例,论述了系统中各智能体的功能结构和设计方法,最后对系统中各智能体间的通信机制进行了研究和设计.引入多智能体技术,为构建开放式系统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法,对深入研究开放式数控系统体系结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家栋  李勇  王国栋 《轧钢》2022,(6):46-51+66
当前,我国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针对大多中厚板企业热处理产线还依靠人工管控,能源消耗、物流优化、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还有待提升的现状,推进中厚板热处理产线数字化建设,加速区域内流程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和工业数据集成共享,实现生产过程和质量的一体化和智能化管控,已成为中厚板热处理线智能生产的发展趋势。介绍了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RAL)团队在中厚板热处理线实现智能生产的数字化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为我国中厚板热处理线智能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凸轮轴是船用发动机的核心运动部件,其表面硬度和尺寸精度对柴油机质量和寿命有很大影响.采用热处理模拟软件DANTE,对16NC6渗碳钢凸轮轴的热处理淬火过程进行了建模仿真,研究了淬火后凸轮轴的硬度分布以及淬火后凸轮轴轴向、径向的变形.结果 表明,硬度分布和径向变形引起凸轮轴的弯曲,而轴向变形引起伸长.经过生产验证,模拟结...  相似文献   

10.
介绍09MnNiDR埋弧自动焊多层多道焊的焊接工艺、热处理工艺,以及09MnNiDR母材及焊材的性能特点。对比经过热成型930℃(65min)+正火900℃(100min)+回火620℃(120min)+模拟热处理560℃(6h)后及经过模拟热处理560℃(6h)后两种不同热处理状态下材料的拉伸、冲击、组织及硬度的变化。分析性能变化原因,为09MnNiDR钢的焊接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