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基坑工程是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至为关键的一个部分,要确保基坑工程安全稳定,工程施工顺利进行,首要前提是确定合理的支护形式。双排桩支护作为深基坑支护的一种,具有侧向刚度大、施工便捷、工期短、造价低等显著优势,目前已在建筑中开始应用。本文分析了双排桩支护结构的特点,并结合工程实例进一步对工程建设中双排桩支护施工技术作简要分析,以期能为类似工程施工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空间杆系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排桩支护结构的计算模型,分析了切向平面内圈梁对支护桩结构变形,内力的影响和法向平面内基坑的几何尺寸效应。  相似文献   

3.
斜桩支护是适用于大面积基坑的支护形式,目前已经在少量基坑工程中应用,但实测结果与分析较少。天津市金钟河大街南侧地块项目基坑工程周边环境复杂且开挖面积较大,采用预制矩形桩斜直交替分布的支护形式,可避免大面积水平内支撑的使用。该文以该工程为背景,介绍了该基坑斜桩支护的结构形式和施工要点,在不同位置处针对性地设置了双排桩支护和单排桩加一道支撑的支护形式,并对比了不同剖面处基坑变形的实测结果,采用有限元软件Plaxis2D对比了3种支护形式在控制桩身变形和坑外沉降方面的特性。监测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开挖深度和支护条件下,斜直交替支护比双排桩支护的桩身变形小,并且在控制坑外沉降方面表现更好,斜直交替支护和带支撑的排桩支护的最大桩身变形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4.
树根桩类似于小直径的钻孔灌注桩,直径通常为150mm至200mm,最大的300mm,桩长一般小于30m;根据受力状况可作成垂直桩,也可作成斜桩。在道路桥梁工程中,树根桩可用作基坑围护结构:可用作侧向支护,保护地下管线和临近建筑物:又可用作抗渗帷幕,防止出现流砂。文章简要论述了树根桩的一些基本概念,同时,还针对树根桩的设计及其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结合天津软土地区一有代表性工程,在现有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采用双排桩基坑支护结构存在部分前排桩桩问土流失,容易造成前后排桩中间的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变形及开裂情况下的平面杆系有限元分析模型,得出一些可供实际工程参考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砂土液化场地桩基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整体动力有限元方法进行砂土液化场地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及桩基地震反应分析。在土体侧向的边界节点处用弹簧并联阻尼器来进行模拟;在土体平面应变单元和桩体梁单元连接处,用补充约束方程的方法进行节点耦合,使两种不同类型单元满足连续条件。结合典型工程实例选择桩-土-结构及荷载参数,重点讨论了三种不同情形下砂土液化场地土-结构相互作用对桩基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和比较了三种情形下体系1至6阶的自振周期、基桩危险截面处的位移与内力时程和最不利时刻桩身的位移与内力等,得到了一些对工程实际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具体工程介绍了基坑边坡监测方法及数据分析,基坑开挖中采用排桩支护后未对基坑边坡及支护结构造成影响,地面沉降较小,未超出预警值;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时,位移值较小,变化量没有超出±4mm/d,监测工作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8.
深基坑支护工程中,SMW工法桩是较为常见的支护方式,并在应用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将SMW工法桩应用于河道内这一特殊环境,如何保障基坑稳定性及安全,是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采用案例工程既有支护设计方案,借助深基坑计算软件建立模型,分析结构受力特点,再以理论计算的方式,验证型钢受力、基坑稳定性等各项数据均满足规范要求。表明运用该支护形式,可有效指导河道内SMW工法桩施工,拓宽了SMW工法桩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9.
在锚喷支护煤矿巷道中,锚杆作为支护的主体之一,对支护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效果。该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从锚杆间距,长度,排距三方面对支护效果的影响作出分析,得到了符合目标巷道的最佳锚杆选择区间。  相似文献   

10.
基于矩阵位移法的桩锚结构分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敏  张永兴 《工程力学》2012,29(8):116-122
采用将桩锚结构视为荷载作用-侧向弹簧支承的连续梁模型,支护桩为直立的弹性地基梁,主动土体转换为土压力,锚杆简化成为可逐步施加的弹簧支承,而被动土体则用侧向支承的土体弹簧替代.土体弹簧的刚度K是通过半无限大弹性空间内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Mindlin 解来确定,这种方法降低了因深度加深而带来弹簧刚度的增长率,更加符合实际情况.针对这种弹性地基梁模型,提出了以矩阵分析为手段的计算方法,该法优点在于将桩锚视为桩-锚-土三者协同作用的支护结构,同时在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基坑分步开挖的施工过程对支护桩、锚杆以及被动土体的变形影响.通过实例分析表明:矩阵位移法为桩锚结构设计提供了一种合理、有效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大直径现浇混凝土薄壁筒桩充分发挥了大直径桩的稳定性和强度,大直径环形截面能提供较大的抗弯刚度,有效限制基坑侧向变形;具有施工质量有保证、环境影响小等优点。联体筒桩同时具有挡土、止水功能,用于深基坑支护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文从工艺原理、布桩形式、环境效应等方面对筒桩支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基坑工程的施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施工单位应按先设计、后施工的程序施工,本文根据工程实例,探讨双排锚拉桩支护和悬臂桩支护相结合的基坑支护技术。  相似文献   

13.
谢晓健  潘振新 《工程力学》1998,(A03):539-543
本文对夹芯桩深搅空间复合支护结构的应用实践和实测进行了分析,这种新型支护结构在施或有较大的优越性,同时也较为经济,可在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工程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杨文东  杨栋  夏杰 《爆破》2018,35(1):49-53
地下结构内力计算是地下结构工程设计与施工验算的重要内容,而地下结构内力计算方法是地下结构内力计算的理论基础,所以必须加强地下结构内力计算方法的研究。这里采用结构动力学原理和弹性力学厚板理论对爆破动荷载作用下的地下结构内力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推导了爆破荷载作用下的地下结构围岩和支护的内力M和Q计算公式,可用于分析地下结构相互作用原理、围岩压力分布和支护应力状态以及地下结构设计与施工强度验算。  相似文献   

15.
软土的存在通常会影响基坑开挖以及支护结构的稳定性。为研究软土对基坑开挖的变形过程以及支护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以某基坑开挖支护案例为研究对象,采用Flac3d软件模拟分析基坑及支护结构位移。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连续墙+内支撑的措施可有效约束基坑侧向位移,但基坑底部回弹变形较大,须采取相应措施。2)支护结构的位移均较小,符合工程安全要求,但仍需要加强连续墙底部位移以及第一道支撑竖向位移和第二道支撑水平位移的监测。3)将基坑侧壁顶部位移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监测数据进行对比,误差为4%,说明该文数值模拟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胡春林  高波  杨小卫 《工程力学》2007,24(5):145-150
用整体有限元方法进行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在土体侧向的边界节点处用弹簧并联阻尼器来进行模拟;在土体平面应变单元和桩体梁单元连接处,用补充约束方程的方法进行节点耦合,使两种不同类型单元满足连续条件。结合典型工程实例选择桩、土、结构及荷载参数,重点讨论了3种不同的上部结构刚度对桩基地震反应的影响,求出了3种上部结构刚度下体系1阶~6阶的自振周期和桩基的最大位移及内力等,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得到了一些对工程实际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李元勋  朱彦鹏  王邓峮 《工程力学》2017,34(11):167-174,239
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中诸多研究是基于预应力锚杆或基坑稳定性的,对锚杆预应力与基坑稳定性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系统研究并不多见。以此出发,分析桩锚支护结构受力性能,引入附加应力法,将施加于锚杆上的预应力等效为土体中的附加应力,建立考虑预应力作用的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整体稳定性计算模型,推导计算公式。并应用于工程实例,与不同方法相对比,结果表明:该文方法能较好地反映出预应力的变化对基坑整体稳定性安全系数的影响,可实时掌握不同施工阶段中基坑安全性的动态变化情况,同时也说明该方法是合理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设计并开展了可液化场地群桩基础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再现了倾斜场地土体液化、流滑以及桩基倾斜等宏观现象,分析了场地土体及桩基结构地震反应特征。结果表明:群桩存在时的液化倾斜场地流滑可区分为局部流滑和整体流滑两个阶段;倾斜场地土体中的振动孔隙水压力演变过程和空间分布受土体流滑影响,桩间土相对不易液化;斜坡倾角越大,土体侧向大位移可引起更大的桩侧动土压力反应和桩基承台偏移量。但是,该文试验结果表明,桩基结构的倾斜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其内力反应;无论是倾斜场地还是水平场地,桩身弯矩最大值均出现在非液化土层与液化土层分界面附近。  相似文献   

19.
论文介绍了涌金物流大楼的工程和场地基本情况。通过分析场地地基土性质和宁波市常用的基坑支护方式,得出场地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及钻孔灌注桩桩排式围护结构或地下连续墙板墙式支护措施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爆破崩落法是治理露天矿地下采空区的主要手段,数值模拟是研究爆破崩落效果的有效工具。基于连续-非连续数值模拟方法(CDEM),利用朗道点火爆炸模型实现了炸药起爆过程的描述,利用考虑应变软化效应的Mohr-Coulomb模型及最大拉应力模型实现了围岩损伤破裂过程的模拟。以弓长岭铁矿何家采场采空区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炮孔间排距、起爆延时等对该采空区上覆岩层损伤破裂程度、空区填充程度及空区内大块率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炮孔间排距对爆破效果的影响较大,随着间排距的增大,塌落至空区的大块率逐渐增大,且塌落范围逐渐减小。当间排距为17 m时,仅空区顶板附近出现局部塌落,地表岩层依然处于稳定状态。起爆延时对爆破效果的影响较小,当起爆延时大于42 ms以后,塌落至空区的岩体块度分布基本一致,仅大块率有所区别。为了确保爆破崩落法的治理效果,建议炮孔的间排距不大于7m,炮孔排间延时不小于42 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