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矿山关闭是矿山生命周期的结束,是新的历史生命的开始,做好新生命的铺垫,是区域持续发展的关键。以唐山市开滦矿区荆各庄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闭矿规划设计,分析了矿区闭矿及景观环境变化规律,以及闭矿景观恢复规划、闭矿景观恢复设计方法与要求。并对矿区景观重建总体设计进行了分析,提出荆各庄矿主要景观重建技术。实践表明关闭矿山的景观重建规划设计是矿区景观安全格局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付梅臣  周锦华  陈秋计 《煤炭学报》2008,33(10):1131-1136
通过FRAGSTATS 3.3软件获取了荆各庄矿区不同时期的景观指数.景观格局信息表明矿区景观优势度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原优势景观耕地规模下降,新增采矿积水、矿业建设用地、矸石山用地;村落是各景观类型中变化最剧烈的;景观格局信息熵处于上升趋势;各类景观类型变化规律不同,其中,农田被其它景观分割、蚕食,菜地零星分布,林地是生态重建的主要景观,冲沟减少且自然边界人工化,采矿积水区面积增加、数量下降、形状趋于规则,鱼塘数量增加,村落不断迁移,均匀度下降,道路廊道连通性增强.充分说明采矿与城市化对城乡结合部矿区景观格局影响显著,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使景观格局趋于安全.  相似文献   

3.
矿区用地格局直接关系到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武安市西石门矿区为例,在对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和市域安全格局统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市域安全格局指导下的矿区土地利用理念,构建了以废弃地农林牧景观生态元修复、矿业遗迹再利用为重点,山、水、路、林生态廊道网络体系修复为框架,林地、河流用地、建设用地、耕地、矿业用地"五色空间"协调与自然和谐的矿区土地利用安全格局,以维护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结构和过程的健康与完整。  相似文献   

4.
矿区用地格局直接关系到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武安市西石门矿区为例,在对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和市域安全格局统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市域安全格局指导下的矿区土地利用理念,构建了以废弃地农林牧景观生态元修复、矿业遗迹再利用为重点,山、水、路、林生态廊道网络体系修复为框架,林地、河流用地、建设用地、耕地、矿业用地五色空间协调与自然和谐的矿区土地利用安全格局,以维护区域土地利用系统结构和过程的健康与完整。  相似文献   

5.
矿山开采极易造成矿区地质环境恶化。文章结合荆各庄矿的实例,介绍了景观生态学原理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这种治理技术应用恢复生态学、工程复垦和生物复垦技术,通过对现有景观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并引进新的成分,调整或构建合理的景观格局,使景观整体功能最优,可提高区域景观生态的稳定性,从而使人的经济活动与自然过程协同进化。  相似文献   

6.
兖州矿区复垦农田景观格局演变过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曾磊  付梅臣 《煤炭学报》2004,29(3):303-307
通过对兖州矿区农田在采矿前后、复垦前后的景观格局变化情况的分析,进一步认识煤矿开采沉陷与农田景观过程的关系以及规划设计、施工与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关系,揭示了复垦农田景观演变的一般规律,提出了复垦农田景观重建方法与重建标准.得出如下主要结论:科学技术发展要求农田景观格局与其适应,演变是农田持续发展的需要;采矿条件是影响矿区农田景观格局的主要因素,积水、坡地、裂缝是开采后农田景观主要格局;生产力保持稳定和提高、景观格局与环境保持协调、降低农田基质恢复期等是复垦农田景观重建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7.
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灾害对矿区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为了研究其采动地表移动变形规律,论文以荆各庄矿为实验区,采用2004年11月至2006年3月的7景ENVISAT ASAR影像,利用两轨差分D-InSAR方法提取了研究区的动态下沉曲线和下沉速度等值线,分析了荆各庄矿区的采动地表移动变形情况。研究表明:荆各庄矿区在20041121-20050410时段累积最大沉陷量为60 mm,沉降速率最大值为20050130-20050306时段的1.68 mm/d,该时段沉陷形变处于危险形变阶段。该结果为指导矿区建筑物、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胜利矿区景观生态的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胜利矿区建设前及建设后的景观分区和选取景观空间格局指标,分析研究了胜利矿区景观的空间格局特征及矿区建设前后空间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1. 建设后的景观生态的多样性、均匀性和破碎度高于建设前;建设后矿区的景观优势度和分离度值减少;2. 胜利矿区建成后,工矿景观的数目、面积均增加,草原景观的面积减少,因此,在开采的同时应大力开展矿区的植被恢复,特别是草原植被的恢复,实现露天煤矿生产与生态重建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胜利矿区建设前及建设后的景观分区和选取景观空间格局指标,分析研究了胜利矿区景观的空间格局特征及矿区建设前后空间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1.建设后的景观生态的多样性、均匀性和破碎度高于建设前;建设后矿区的景观优势度和分离度值减少;2.胜利矿区建成后,工矿景观的数目、面积均增加,草原景观的面积减少,因此,在开采的同时应大力开展矿区的植被恢复,特别是草原植被的恢复,实现露天煤矿生产与生态重建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以徐州市潘安采煤塌陷区为例,探讨了矿区农田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在确定研究区主要用地类型的基础上,建立农田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确定各因子权重和单一类型用地的综合分值,然后分别对各单一用地类型的生态适宜度作出评价,并通过ArcGIS93技术平台,对各单一用地类型的生态适宜度图层加权叠加,最终得到综合用地生态适宜度分布图。运用该评价方法能较为清晰地反映项目区农田景观生态适宜度的空间分布,为优化矿区农田景观格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淮南矿区塌陷水域环境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供煤矿塌陷区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基础,选择了淮南矿区塌陷时间不同的塌陷水域,监测、分析评价水体的理化指标、重金属元素.结果表明:矿区内塌陷水域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理化指标随塌陷水域形成时间增长有累计作用,具有随季节变化的特征;对照渔业水质标准和地表水质量标准,塌陷水域中重金属元素除Hg超标外,As,Cd,Cu,Pb,Se,Zn等元素均不超标,未对塌陷水域构成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2.
蔡文芮  杨辉 《陕西煤炭》2012,31(6):24-26
从永陇矿区某勘查区反射地震资料及钻探资料,分析了地震反射波的频率、相位特征等,得出了典型含煤、无煤地段的地震解释标志。后期钻探验证表明:利用地震资料圈定的含煤与无煤范围是正确的,为该区今后煤炭普查阶段的钻孔布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双柳F28断层对行人暗斜井顶车场及行人暗斜井迎头的影响,文中参考勘探地质资料,制定了在顶车场内布置2个钻孔,在迎头布置6个钻孔,并给出具体钻孔参数。在钻孔过程中对岩芯及孔内水压、出水量等参数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断层大概位于迎头前方11m处;巷道顶板富水量较小,巷道以内7m范围内富水的结论,为指导巷道安全掘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露天采矿技术》2016,(9):42-44
准格尔矿区水源区的地质、水文地质、地下水成因、水资源量进行分析,计算水源区地下水可开采量,通过水源区的观测孔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幅情况,对供水可靠性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5.
煤矿采空区及塌陷区的地球物理探查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前人工作实践,总结了煤矿采空区的部分地球物理特征.对营城煤矿未知采空区选择采用了高密度电阻率法、瞬变电磁法及放射性土壤测氡方法进行两个剖面的综合探查,得出该煤矿采空区及塌陷区为低电阻率、高氡浓度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16.
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小壕兔勘查区,含煤丰富,煤质优良,埋藏深度中等,是陕北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后备资源,将会进行进一步勘查工作。该区第四系松散层厚度大,富水性好,地下水位浅,水质好,钻孔封闭层位的确定和封闭质量,对保护第四系松散含水层尤为重要。普查工作的经历认为该区钻孔封闭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黄陇侏罗纪煤田永陇矿区陇县李家河勘查区内大量地震及钻孔资料的分析发现,煤系地层厚度及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影响因素复杂。文中简要归纳了几种主要的控煤因素,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边缘地区聚煤规律的研究及进一步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东矿带主要是红羊裴柳地段的地层产状、地球物理特征分析,并与磁铁石英岩为标志层进行对比,建立首钢迁安铁矿区红羊裴柳地段的控矿构造模式.该地段整体为以柳河峪—红石崖向斜为主体的复向斜,该向斜的核心在十八亩台,柳河峪主矿体在深部向北西转折,并逐渐变薄,与柳西矿体构成倒转向斜.前裴庄紧密倒转向斜、红石崖倒转向斜为其次级褶皱构造.区内断裂构造对其形态完整性和产状有一定影响.红羊裴柳控矿构造模式的建立为该区的深部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张洋洋 《矿山测量》2021,49(4):104-108
在干旱半干旱草原生态脆弱区,煤炭开采主要引起地表沉陷、裂缝和隆起等破坏形式,文中研究了东部草原生态脆弱区不同破坏形式,结合地表移动观测数据,给出了沉陷区、裂缝区及隆起区的发育范围,并对不同深度的土壤养分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破坏形式下,土壤的化学特性空间差异性显著,与对照区相比较,裂缝区、隆起区上层土壤(0~20 cm)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尤其有机质与全氮含量下降显著(P<0.05),在草原区植被生长根系主要分布在0~20 cm处,因此,导致了地表土壤退化、生产力降低.  相似文献   

20.
元宝山矿区塌陷地复垦造田规划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元宝山露天矿排弃的剥离物填埋至元宝山矿的塌陷地和废弃的工业广场,再覆以剥离的耕作土,利用元宝山露天矿充足的疏干水施以灌溉,将改造成大面积的良田。这是平煤集团公司实施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工程的重大举措,对矿山企业和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是改善地质环境、造福于人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