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遥感技术是当前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的核心技术,在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中有着重要作用。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技术应用主要分为遥感图像预处理和土地变化信息提取两个步骤,文章就从图像预处理和土地变化信息提取两个方面对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技术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及时掌握土地利用信息是进行土地用途管制、基本农田保护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必要条件;及时有效地监测土地资源的变化趋势,有利于土地资源的持续发展与规划。该文分析利用多源高分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内涵、技术方法和应用情况,建立相应的技术流程,包括辐射校正、多源高分影像区域网联合平差、正射纠正、影像融合、基于面向对象与深度学习的土地利用信息提取、基于CA-Markov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从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监测、耕地变化监测和城市建设用地监测等方面总结我国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方面的应用情况,以期为国土综合管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田保护、执法检查和土地综合整治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数字遥感技术的动态、宏观、及时以及能够得到同一区域时间段上影像系列等优点,结合计算机迅速处理的特点,是传统土地利用动态调查技术所无法比拟的。文章主要介绍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内外业实施的具体方法,重点为内业遥感影像判读,疑问图斑的提取和外业地类认定。  相似文献   

4.
近20年来,遥感技术在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区划和动态监测中被广泛应用。随着遥感影像分辨率的提高,药用植物遥感影像解译技术水平和识别精准度也在逐步提高。由于药用植物的识别特征差异和卫星遥感技术的限制,目前遥感技术在药用植物中应用的种类偏少,应用范围较小。无人机遥感适用于分散、不规则局部区域药用植物的识别与动态监测,可以较好地补充卫星遥感技术的限制。高光谱遥感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处于探索阶段。建议建立卫星遥感技术和无人机遥感技术相结合的药用植物资源动态监测平台,实现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的估算与预报,形成药用植物产量和品质动态监测的长期机制,促进药用植物资源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遥感监测特征以及遥感技术应用于环境监测优越性的认识,介绍了大气遥感监测、水遥感监测和生态遥感监测的最新动态,并从遥感技术发展、与环境监测结合、不同环境要素遥感监测三个层面,论述了遥感技术在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作为一门新的科学技术,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应用十分广泛。在遥感技术的支持下,地籍调查、耕地监测及土地管理等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文中分析了遥感技术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并进一步对遥感技术在土地管理中应用展望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遥感技术由于具有实时性,动态性,高效性等特点被广泛用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监测和调查中。尤其是无人机遥感的兴起,为湿地资源和环境的动态监测、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文章从不同的遥感平台角度出发,对遥感技术在国内湿地资源和环境调查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分析不同遥感平台的优势和劣势,以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重金属的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如何对矿山开采区进行大面积实时监测来保护生态环境,是现在面临的首要问题。遥感技术在土地利用调查工作中的利用日趋成熟,特别是在矿山开采区土地利用遥感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景观格局是自然、生物和社会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又决定着各自然环境因子在景观空间上的分布和组合,从而制约着各种生态过程,影响景观内能量流、物质流的变化。通过对稀土矿区景观格局的分析,能够定性定量的分析相关景观要素对环境的影像因子,为稀土矿区的生态建设提供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需要定期进行土地利用监测,来掌握不同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动态信息,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提高监测数据的更新效果,通过数据的对比分析,来制定下一步的实施方案。以提高土地利用监测数据的利用效率为目的,重点做好数据库设计,对土地利用变化信息进行总结分析,降低各项因素的影响。文章结合土地利用监测技术特点,对空间数据处理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在进行土地调查的时候应用了很多的高科技技术,这样也能提高土地调查中的质量。现在,SPOT5遥感摄像技术在测绘制图、土地管理和城市规划方面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这样也使得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11.
贾晓萌 《轻工设计》2014,(13):283-283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科学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在进行土地调查的时候应用了很多的高科技技术,这样也能提高土地调查中的质量。现在,SPOT5遥感摄像技术在测绘制图、土地管理和城市规划方面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这样也使得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12.
基于RS与GIS的咸宁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的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文章通过咸宁市2005年、2015年Landsat遥感影像图提取2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被信息,利用动态模型来揭示2005-2015年间的土地利用及覆被变化特征,并对其驱动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咸宁市2005年到2015年林地由539平方公里增加到760平方公里,草地由24平方公里减少到15平方公里,水域由63平方公里增加到8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由262平方公里增加到295平方公里,耕地由616平方公里减少到347平方公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地之间的矛盾关系,咸宁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政策的推动。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为研究目标,通过分析遥感技术的特点,重点讨论了遥感技术在农村耕地面积动态监测、农村耕地资源退化的动态监测、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应用方面起到的作用,为农村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德令哈市根据2010年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在城镇地籍数据库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德令哈市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通过对德令哈市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和城镇化率进行分析,指出德令哈市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对水质遥感监测的主要技术方法进行简单归纳阐述后,探讨了悬浮物(SS)、叶绿素a(CHl-a)、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等水质特性参数遥感监测指标。最后,对遥感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0年和2010年的多源遥感卫星影像数据,采用基于监督分类辅助目视解译修改的遥感信息提取方法,获取广东省河源市三个时相土地利用信息,利用土地变化幅度、变化速率等指标,综合分析河源市1个市辖区、5个县在2000-2010年之间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周期内河源市土地利用总体变化特征以建设用地增加为主,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张侵占了其他用地类型,尤其是导致了耕地的快速流失,同时林地面积有小幅增加,主要是部分不适宜进行农业种植的地区进行了退耕还林等方面政策,以及部分耕地转作为园林用地的耕种方式;河流面积有小幅减少,主要是由于遥感成像的季节性差异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目前高光谱遥感在沙漠、盐碱地、矿山、植被与农田等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综合分析高光谱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内的广泛应用,对其未来进一步的发展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8.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反演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对W区及周边大尺度范围内的颗粒物区域传输与本地排放进行了分析;利用大气颗粒物监测激光雷达,对W区主城区及开发区等重点区域进行了激光水平扫描,利用消光系数、退偏振比等重要参数对W区颗粒物污染进行了分析;利用多参数微型空气站,对W区重点监测区域进行了网格化空气质量监测监管。将卫星遥感技术、激光雷达技术与微型站地面监测技术结合起来,为W区环境空气质量监管提供了可靠依据,为大气环境质量监管提供了典型案例。引入了多源信息集成与融合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卫星遥感、激光雷达、微型空气站和视频监控技术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空气质量的监测与评价中。  相似文献   

19.
<正>科技日报讯(记者李大庆)我国土地变化的总体情况如何?中科院给出了答案:至2010年我国的耕地面积依然比上世纪80年代还要多,但优质耕地面积明显减少。6月12日,中科院发布了《中国可持续发展遥感监测报告(2016)》。报告说,2010年中国土地利用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草地、林地、未利用土地、耕地、水域和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在遥感监测的20多年里,我国土地中有266193.86平方公里改变了原有利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面临紧张的状况,如何更好的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的规划、管理和合理的利用,是土地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由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土地利用情况发生的较大的变化,为了更好的做好土地调查工作,需要利用现代的测绘技术。本文主要介绍几种土地调查的测绘方法,并且对各种测绘方法的具体应用做出了阐述。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一些启发和参考,推动现代化测绘方法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