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萌  刘华  穆晓红 《园林》2024,(1):48-57
识别城市受损生态空间是构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实施城市生态修复的关键环节。现有研究集中在宏观尺度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及微观层面的生态修复技术,而对城区尺度受损生态空间的辨析及精准识别研究较少。以海淀北部新区和亦庄新城为研究案例,通过建设期十余年的数据系统研究组团式和集中式城市生态空间动态变化情况,建立城市受损生态空间识别评价体系并识别评价受损生态空间。结果表明不同空间结构的城市生态空间受损情况有所差异,生态廊道中河流沿岸的生态空间受损最严重;而城市受损生态斑块多集中在高级别道路交叉口区域。因此,城市生态空间优化提升的重点应与城市空间结构特点结合,保障组团间或城市外围环城绿带,同时增加内部生态斑块的生物多样性和连接度。  相似文献   

2.
研究基于现有生态本底评价方法仅 针对现状、无法定量分析建设行为与建成后 生态状况关联度的事实,构建密集建设区生 态状况评价方法。该方法可对规划建设方案 实施后的生态本底状况进行量化分析和预 测,逻辑如下:通过对既定空间形态下的典型 建成空间进行生态功能评价,获得相应建设 模式的生态状况代表性数据,将之赋予同类 型规划用地,获得密集建设区的生态本底模 拟图。该方法操作的关键有三:一、理清建设 管控指标与建成环境空间形态的关系,提炼 典型空间形态;二、确立密集建设环境的生 态本底评价指标体系;三、构建生态本底评 分操作规则。研究以成都为例,基于卫星影 像和实地情况,归纳了基于建设分区管控体系 的10类典型空间形态;运用专家打分法和层 次分析法构建生态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层 典型抽样调查,评定不同空间形态的生态本底质量状况阈值,并将之赋予各个地块,生成中心城 区生态本底状况模拟图。实证表明:该方法能从整体层面判断密集建设区的生态本底状况;也可 依托控规模拟规划建设方案的未来生态本底状况发现生态空间构建和建设控制的生态关键,优 化城市生态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3.
《规划师》2016,(7)
低碳生态社区是构建低碳生态城市的基本单元和重要载体,中国城市低碳生态社区空间形态评价研究定性多、定量少,主要原因是评价体系单一,指标可获得性低。本文构建一个多层次、多目标的评价体系,通过定量的系统分析模型增强其可操作性,并以西安典型社区为例,初步探讨低碳生态社区空间形态评价体系的应用,提出微观层面低碳生态社区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生态社区评价研究定性多、定量少,主要原因是评价体系单一,指标可获得性低.本研究提出一个多层次、多目标、多侧重点的多空间评价体系,增强其可操作性.多空间评价体系包括:宏观层面,通过关键的、可获得性高的指标整体评价城市社区的生态性,找到生态得分低的问题地区;微观层面,构建更深入全面、技术性强的指标体系来综合评价重点社区,制定社区生态性改造策略.最后以广州为例,初步探讨多空间评价体系的应用,重点在宏观层面社区的生态性评价,发现得分低于平均水平的社区集中在城市外图层,并对未来微观层面社区评价和规划提出建议.研究对完善生态社区评价体系具有理论意义,对推进生态社区评价的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吐鲁番是我国干旱地区形态学和气候学的特色城市,由于气候条件恶劣,人口密度增长缓慢,城市发展大多依靠农业与旅游业。结合要素评价方法,可对城市风热环境的评价起到重要参考作用。文章针对中尺度的城市空间形态,以吐鲁番市3个不同时期的城市设计为例,选择自然要素、城市要素和生态要素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显示:自然要素方面方案Ⅰ评价最高,城市要素方面方案Ⅲ评价最高,生态要素方面方案Ⅲ评价最高;3个时期呈现的城市空间形态和自然环境适应机制,结合该地夏季热环境气温极具代表性,具有风热环境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6.
生态位是生态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研究内容之一。该文将超体积生态位与系统论结合,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以城市公共空间品质为目标的生态住宽度主观评价体系,并对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张弛  姜芸 《四川建筑》2008,28(1):24-26
生态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理想模式,它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文中将生态城市建设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相结合,以构建生态城市为目标,采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划水平评价体系及模糊评价模型,对成都市进行实例评价,得出对成都市地下空间开发规划水平的评价结果,并对其进行系统分析,为未来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城市生态控制线规划是涉及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公共政策,如何达成规划的共识及保障可操作性一直是难点。本文以广东、福建等地的实践,提出将"多规合一"的理念和工作思路贯彻于城市生态控制线的划定与管理工作中,包括法理层面梳理和构建与生态空间相关的法理法规体系,体系层面协调空间规划体系的管制分区,并明确生态控制线规划的对应空间范畴,以及技术层面对部门数据、专项规划、空间格局等三方面采取"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实现生态控制线的目标、内容、过程等方面的精细化管制。  相似文献   

9.
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不确定性要求城市设计从静态蓝图变为动态的运行过程管控,而城市设计实施评价正是这一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研究结合福州市贵安温泉旅游东雁片区城市设计案例,借鉴城市设计实施评价的已有研究成果,从土地利用、交通流线、开放空间体系、建筑形态及组合四个方面,评价空间形态控制的实施效果,探讨城市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引导作用,并着重从控制层次、设计内容、实施阶段划分及与规划管理契合程度四个方面,剖析空间形态设计蓝图与实施效果存在差距的客观原因,以期为未来的城市设计工作提供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彭觉勇 《规划师》2010,26(6):20-23
总规层面的城市设计在塑造城市空间、营造城市特色、创造宜人的生活空间和平衡公共利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工作内容独立性较弱、缺乏核心指标体系、成果实施随意性大、缺乏保障制度等方面的原因,总规层面的城市设计在实施过程中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应。应加强城市设计学科体系构建及其实施保障制度建设,通过提高总规层面城市设计的法定地位、加强其与城市总体规划对应技术指标的衔接等措施,提高其实施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在“双碳”目标和县域国土空间规 划的双重背景下,县级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 划成为重要的碳排放治理手段,然而现阶段 我国县域缺乏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衔接的低 碳评价方法。本研究基于“碳源/汇—空间驱 动因素—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关联机制, 以我国1 903个县级城市2010—2018年面板 数据为基础,基于SPSS 25.0的数理统计方 法展开研究,构建双碳目标导向的国土空间 总体规划过程性评价体系,并以武安市为对 象进行实证研究,形成国土空间规划关键 低碳指标体系和相应规划策略。研究表明: 一、过程性评价方法对于动态发展的全国广大县级城市具有高度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二、评价体系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系统性衔接,可以 有效识别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实施的控碳薄弱环节,为制定国土空间规划低碳评价体系、完 善双碳目标下全域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县域层面的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2.
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生态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在各大城市的出现如雨后春笋,已经成为城市空间标志性的元素。但是,一系列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如城市空间形态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高层建筑的设计不合理导致城市整体缺乏美感。本文主要从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生态融合的设计角度、城市天际轮廓线的塑造和规划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浅析。  相似文献   

13.
裴亚男 《城市建筑》2014,(27):186-186
本文研究了对城市景观的类型及其环境生态效能的评价。研究证实,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环境生态效能,应利用分布指标、体量指标以及形态指标作为评价生态环境质量水平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对城市景观的类型及其环境生态效能的评价。研究证实,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价环境生态效能,应利用分布指标、体量指标以及形态指标作为评价生态环境质量水平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城市历史公园三维可视化评价在当今具有现实需求和理论意义,但现有研究较为缺乏。研究基于视觉论证理论从逻辑层面、修辞层面和辩证层面构建三维可视化评价框架,采用Delphi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因子和权重,构建城市历史公园三维可视化评价体系。以上海复兴公园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复兴公园1926-1935年场景三维可视化结果分别进行公众评价与专家评价,检验了评价体系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紧凑城市综合测度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分析紧凑城市空间的基础上总结评述了紧凑城市测度的三类方法:空间形态特征测度法、多指标计量统计测度法和指标体系测度法,并选取城市空间紧凑度、公共交通可达性、能源资源利用率和社会可接受度作为评价因子,以指标体系测度法为基础,从城市外部形态紧凑度、内部形态紧凑度和城市效率三个层面上探讨了紧凑城市综合测度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滨江路是滨江城市中极具特征性的线性空间,但针 对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在特征性指标体系建构及量化评价 等方面还有待拓展。结合滨江路环境要素分析构建特征性指标 体系,运用基于语义分割的街景分析技术,对重庆市不同时期 的3代滨江路展开特征总结与问题剖析。结果表明:1)在指标 体系研究方面,应依据不同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有针对性地 选取指标;2)在个案层面,由于道路功能的综合提升及城市地 形限制的减弱,使新一代滨江路空间品质显著提高;3)跨江立 体交通节点对滨江路空间品质影响较大。利用街景技术建立滨 江路空间品质评价指标体系,所得结论可为其品质提升提供科 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刘滨谊  贺炜  刘颂 《中国园林》2012,28(5):42-46
首先对绿地与城市空间耦合理论进行了诠释,认为该理论是对绿地空间存在于城市中的基本方式这种普遍现象的解释,是对城市空间和绿地空间矛盾运动规律的总结,该理论由耦合模式、耦合过程、耦合功能这3个重要概念构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绿地与城市空间耦合的概念框架.其次,构建了基于该理论的城市绿地空间评价体系,它是耦合模式、过程和功能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的指标体系由耦合的空间形态模式指标、耦合的空间内容模式指标、耦合的空间关系模式指标三方面构成.第三,提出了基于该理论的城市绿地空间的规划方法,它主要通过结构性空间要素的耦合、骨架性空间要素的耦合、功能性空间要素的耦合3个方面来实现.最后通过对石家庄滹沱河滨水新区规划案例的分析,说明了该评价体系和规划方法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生态性能是体现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方面.量大面广的城市老旧住区环境存在生态受损和退化现象,无法满足健康舒适生活,生态修复需求迫切,但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可定量化操作的老旧住区生态性能评价体系.本文初步构建了包含14项定量指标和12项定性指标老旧住区环境生态性能评价体系,借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类型、评价指标的权重.以上海3...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城市既有社区已逐渐不能满足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我国既有社区改造需求巨大,目前国内外缺乏专门针对既有社区改造的评价体系。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社区评价体系的适用对象、适用范围、体系框架、体系内容、指标项制定,指出我国应尽快建立既有社区改造评价体系,并提出了相关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