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河流域经济资源开发研究”系国家重点研究课题。为了加速黄河流域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黄河流域经济开发战略问题,1990年元月中旬,来自流域中上游地区的60多位科技人员会聚三门峡市,各抒已见,献计献策,共同探讨了以下问题:黄河中上游地区经济开发战略;围绕黄河中上游经济资源优势,如何制订开发规划,黄河流域与陇海——兰新经  相似文献   

2.
1990年6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黄璜同志在对黄河干流宁夏段进行调查后,提出“综合开发黄河资源,发展宁夏黄河经济”的战略构想。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在“八五”和今后十年,积极开发黄河资源,释放黄河潜能,发挥宁夏农业和能源两大优势,带动各业发展。区科委已将“宁夏黄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列为自治区“八五”重大软科学研究项目。该课题经过近一年的研究(截至1991年底止),已取得一些较有影响的阶段性成果。本期在“流域经济开发”栏刊载了黄璜同志的调查报告和部分成果摘要,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宁夏黄河经济应是宁夏区域经济,发展宁夏黄河经济必须立足于宁夏黄河资源的开发。广义而言,黄河资源基本上是宁夏全部的国土资源.其开发模式应由过去的单一开发、浅层开发向综合开发、深度开发转换。同时要注重以水利建设为突破口,以水利、农业两大基础产业为重点,煤—电—高耗能系列开发、灌溉—农业—轻工业系列开发、教育—人才—信息系列开发三大主导方向并行。发展宁夏黄河经济,应选择具有优势的部门和地区实行重点开发,使其优先增长,以此辐射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黄河冲积扇的发育经历了三个地质历史时期:①中更新世后期,黄河逾越三门湖进入华北湖,揭开了黄河冲积扇的发育进程。该期冲积扇在郑州以西形成黄河古阶地,郑州以东被晚更新世地层所埋藏。②晚更新世是黄河冲积扇形成的鼎盛时期,黄河冲积扇进入地质作用的加积阶段,扇区轴部和上部广泛沉积了厚度较大的砂层。③全新世时期黄河冲积扇的发育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黄河多次大规模迁徒改道,泥沙淤积,扇面抬高,遗留下古河道高地和现今“悬河”等地貌景观。黄河冲积扇的粗粒相带,是富水性较好的地区,黄河侧渗是沿黄地区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级形式,侧渗影响带是建立大型傍河水源地、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想地段。  相似文献   

5.
黄河经济是一种地域经济。宁夏黄河经济开发战略的实质,就是要从区域经济和流域经济开发的理论与实践出发,立足于强化黄河的综合功能和黄河资源的综合开发与深度开发,大力发展与黄河、黄河资源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产业与部门,建立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贸流通、旅游和城镇建设等在内的结构优化的  相似文献   

6.
宁夏农业与经济的发展有赖于黄河的开发,黄河是宁夏人民生存、发展的命脉。大柳树水利水电枢纽的建设,将是带动宁夏农业商品基地和能源高耗能工业基地建设起飞的龙头和关键因素。充分合理开发黄河之日,即是宁夏经济腾飞之时。  相似文献   

7.
研究黄河治理开发的经济策略,目的在于把握时机,正确决策,加快黄河治理与开发的步伐,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现仅就防洪、水保、供水、水电等方面的经济策略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 一、防洪经济 黄河防汛和抗洪是保障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各级政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尽防汛抗洪的社会义务。黄河防洪的经济策略,可以从多层次去思考,制定必要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快黄河上游水电资源的综合开发并探讨开发的改革措施,以便促进西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中国国土经济学研究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和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联合组织了黄河上游水电经济开发综合考察团。考察团由有关专家、教授、记者、水利水电工作者和青、甘、宁三省(区)代表共四十六人组成。 我院受水电部水电总局的委托,为这次考察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技术资料,考察的日程安排和组织等方面作了充分的准备,受到了各方面代表的赞扬。  相似文献   

9.
1 甘肃黄河上游五个经济开发试验小区的建立甘肃省为了进一步加快黄河上游甘肃段多民族地区的经济开发,1988年8月省委、省政府结合甘肃的实际,首先建立了连海、白银西区、金昌东区、西成铅锌矿带和兰州宁卧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五个  相似文献   

10.
夏忠 《水力发电》2007,33(11):1-3
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摇蓝,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开发黄河水电对发展沿黄地区经济,造福各族人民具有重大的意义。简要回顾了人民治黄60年的历程和取得的丰功伟绩,展示了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新世纪、新阶段为我国水电开发事业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概述了拉西瓦水电站建设的难点和对策,展望了黄河上游水电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1.
开发黄河航运将会带动经济。将黄河航运的经济效益划分为运输费用节约效益、资源外运增值效益、促进地区旅游业和第三产业效益、节能减排效益、土地节约效益几个方面,采用"有—无"对比法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开发黄河航运,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2.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由东部向西部地带转移的进程中,处于重要的过渡地带。为了发展流域经济,进一步开发利用黄河水利水电资源已成了当务之急。开发黄河的优势在干流。如能在下世纪初前,相继完成小浪底、碛口、大柳树、万家寨等水利水电枢纽工程,黄河将为黄河流域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吴加元 《人民黄河》1999,21(3):45-45
黄河淤背区既是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可以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充分开发利用黄河淤背区,搞好种植、养殖、加工业,是发展黄河水利经济的基础,也是脱贫致富、稳定职工队伍的一条出路。随着黄河淤背区开发工作的开展,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冲积扇河南段平原地热资源开发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友琴 《人民黄河》2007,29(3):37-38
结合黄河下游冲积扇河南段平原地热地质条件,对该区域的地热资源勘查和开发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施工质量较差、开发深度浅,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管理无序,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与目标,开发利用单一等。建议:①加强地热资源开发的管理制度建设;②正确处理地热资源开发与环境的关系;③建立地热田的评价和管理数学模型;④加强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技术研究等。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中下游堤防及河道整治工程所辖土地资源十分丰富,随着国家对黄河治理投资力度的加大,土地资源还在不断增加。这些土地主要是护堤地、护坝地、淤区、前后戗、新出滩地等。“开发黄河土地,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已提出多年,从实践的结果来看,效果不太理想。这除了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人才缺乏等方面的原因外,  相似文献   

16.
钱自立 《人民黄河》2001,23(12):4-5,42
依据黄河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从黄河的治理思想,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治理开发的主要任务等方面论述了进一步搞好黄河治理开发必须全面贯彻少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把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摆在突出的位置,充分利用黄河流域水能资源,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加大黄河上游治理开发力度,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以促进黄河流域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黄河泥沙资源化的过程、可行性、目标及途径,结合实验室泥沙Sialon的开发研究,对黄河泥沙转型合成较高附加值的Sialon绿色复合材料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泥沙Sialon开发不仅可以改善环境,带来丰厚的利润,而且为泥沙资源化的深度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对于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改善生态环境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河所处的特殊自然条件,决定了黄河的特殊河情。为适应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依法治国的要求,迫切需要制定一部能统一协调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中的社会、经济、行政、环境等多方面关系的专门法律规范,以保障《水法》等法律法规在黄河流域的有效实施,促进黄河的治理开发。 一、治理开发黄河,需要立法规范 1.黄河治理开发的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决定了必须由国家立法统筹 黄河的特殊河情决定了治理黄河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地处山东省北部、渤海南岸,是山东半岛和京津两大经济发达地区的连接地带,我国三大三角洲之一。黄河三角洲土地辽阔,石油、天然气、卤水等资源丰富,还有大面积的浅海海面、滩涂和草场,是黄河下游的“金三角”,开发潜力很大。然而,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与世界各大三角洲,包括我国长江、珠江三角洲相比还远远滞后,黄河入海流路不稳定是其重要原因之一。黄河三角洲的全面开发,特别是石油开发,要求黄河河口必须有一个长时间的稳定。同时黄河水资源匮乏又使黄河河口频繁断流,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加快黄河河口治理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黄河治理开发保护与管理的总体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治理开发在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黄河具有"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的基本特性,决定了黄河治理开发与保护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且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黄河防洪安全、供水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等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保障要求。在总结黄河治理开发的成就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了今后黄河治理开发的任务和目标,明确了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开发的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