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了软岩巷道底鼓特征及控制技术成果,得出潘一东矿软岩巷道的底鼓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认为加强巷道帮角的控制可提高软岩巷道围岩稳定性,同时实施底拱板和底注浆及底板锚索钢梁加强支护可更好地控制底鼓。并进行了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3.
针对古汉山煤矿处于软弱破碎带及构造应力集中区之中的软岩巷道,进行了物理力学性质分析测试、矿物成分分析,提出了软岩巷道底鼓的形式,并结合该矿实际情况,分析了底鼓形成的原因,提出了防治底鼓的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巷道中底鼓事故。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双阳煤矿地质条件特性的研究,现场实地观测,探讨巷道底鼓机理,并得出双阳煤矿巷道底鼓的原因。为治理巷道底鼓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对软岩巷道的底臌特征进行了总结分析,得出某矿软岩巷道的底臌机理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针对现场实际提出了加强帮、角的控制可控制巷道底臌的,同时实施底拱可更好的控制底臌,通过现场施工证明,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6.
针对国投塔山矿10205工作面底板底鼓变形迅速(掘进后45 d达到270 mm),严重影响巷道的运料行人和质量标准化,通过对引起底鼓因素分析,并结合FLAC数值模拟和现场矿压监测,对软岩巷道全断面锚杆支护方案进行了论证研究;结果表明:全断面锚杆支护能减小围岩塑性区范围,有效控制巷道底鼓变形,保证巷道安全生产和质量标准化。 相似文献
7.
8.
9.
近年来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软岩巷道的大变形、高地压、难支护的工程问题日益严重,底鼓现象已成为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和破坏的主要特征与形式之一。该文通过研究兴安矿四水平空车线软岩巷道底鼓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新型控制底鼓的支护技术—封闭式耦合支护技术。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元甲煤矿20101回采巷道底鼓严重破坏问题,通过对巷道底板围岩的矿物成分分析及物理力学强度测试,发现底板岩层中黏土矿物成分较多,易膨胀、软化,且底板围岩整体强度较差,是造成巷道底鼓严重的主要原因。根据元甲煤矿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了打卸压槽的方案控制底鼓,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不同切槽深度下的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及位移情况,确定出20101运输顺槽切槽卸压深度为2 m。现场工业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案有效控制了巷道底鼓,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12.
为了解决高膨胀松软围岩巷道顶板变形量大、锚杆脱落失效等问题,利用工程类比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对高膨胀软岩巷道稳定性影响因素及锚杆支护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膨胀松软岩层强度低,遇水易膨胀软化,是顶板破坏失稳的内因,围岩高集中应力及支护强度不足是外因,可通过优化巷道布置方式、加强支护提高巷道稳定性。研究确定了高膨胀软岩巷道树脂加长锚固锚杆锚索组合支护方案,主要参数为:锚杆间排距800 mm×900 mm,锚杆预紧扭矩不小于400 N·m;锚索间排距1 600 mm×1 800 mm,每排2根,锚索预紧力为200~250kN,并将设计支护方案进行了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以大同煤矿集团某矿二水平井底车场巷道为例,通过对围岩物化分析、力学参数、地应力测试,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及巷道破坏特征分析,针对该矿软岩巷道围岩变形量大和流变变形显著这两个特点,提出了一次支护采用强力锚网喷、二次支护采用锚注支护是适合该矿岩体特点的合理支护形式,并在该矿西大巷延拓及井底车场巷道、硐室修复中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5.
软岩巷道支护新技术在燕家河煤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家河煤矿地质条件复杂,该矿总回风巷松软、破碎、复杂围岩条件下巷道底臌难以治理的问题长期未能解决。文中提出了底板全长预应力锚索与化学注浆联合支护解决方案,在实践中做到了一次支护就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避免巷道的反复整修。实现了软岩困难巷道防治底臌技术的突破,为矿井高效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针对深部高应力富水软岩巷道底鼓问题,以胡底矿盘区水泵房为工程背景,分析了盘区水泵房底板变形特征及影响因素,采用UDEC离散元模拟软件对硐室掘进期间的围岩应力状态、位移模式及破坏形式进行分析,研发了适合在富水环境中使用的锚杆(索)新型防水锚固剂FS2350,该锚固剂具有良好的锚固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水泵房在高应力和富水环境下呈现挤压流动性和膨胀性底鼓,底鼓呈全区域、持续性和连锁性等变形特征。底板锚注支护可有效提高煤岩体的物理力学特性,抑制底板岩层剪切破坏,控制破碎区进一步向深部转移,减小底板岩层破坏范围,改善了底板围岩的受力状态。锚注支护后,底板支护系统处于稳定状态,90 d后底板最大变形量为23 mm,有效解决了深部高应力硐室底鼓问题。 相似文献
17.
18.
基于巷道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实验室测试以及现场围岩变形的监测结果,探讨了软破围岩条件下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和特征。通过室内试验和井下巷道试验研究了围岩的膨胀变形规律、钢纤维混凝土和高强度锚杆的力学特性。以围压恢复加固理论为指导,采用物理模拟和数值分析对支护参数进行优化,提出了带有顶、底拱的全封闭强化支护的主动和被动联合支护控制技术。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软破围岩条件下的巷道工程采用该类联合支护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巷道地压,提高了巷道抗变形能力,延长了安全稳定期。 相似文献
19.
20.
针对极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破坏和严重底鼓问题,通过对巷道围岩进行地应力量测、物理力学性质分析测试、矿物成分分析和节理裂隙调查确定了软岩类型。并针对现场围岩的具体情况,设计了有效的控制极软岩巷道底鼓的锚注支护方案,通过使用岩石破裂过程分析(RFPA)系统对支护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进而确定一次锚网喷支护、二次锚注支护方案能够有效地加固巷道的两帮、顶板以及底角,并抑制底鼓的发生,进而提高围岩本身的承载能力,达到治理围岩的目的。通过工程实践证明,此种支护方案是有效并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