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网络的时代性、动态性、传递等特点使高校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契机,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等对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针对实际,改变传统德育方法,加强网络德育建设,体现德育教育的时代性,发挥先进文化引领网络德育阵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网络的时代性、动态性、传递等特点使高校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契机,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等对德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针对实际,改变传统德育方法,加强网络德育建设,体现德育教育的时代性,发挥先进文化引领网络德育阵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阐述高校德育价值观教育的功能,指出高校德育必须以价值观为重点,整合全部教学内容并努力转化为学生的精神“主宰”,使其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能自主地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人生追求。要使这种以价值观为重点的道德教育内化为学生心中坚定不移的信念,就必须在德育中以社会经济关系为依托,使道德知识从书本回归到现实生活,引领学生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去深刻领悟道德在调整各种关系中的价值.并教会学生从自己所处的深邃与广阔的社会经济关系中去汲取道德规范,确立道德信念。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范围内信息数字化、网络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已进入到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本文从互联网的德育功能入手,深入分析了互联网对大学生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就高校德育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趋利避害,因势利导,实现从观念、内容到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治水利民情怀教育和勤勉耐劳等为内容的品格教育,在实践中磨练,这些是水利高等教育起源和探索时期德育的特点。党委领导、全员参与、系统化德育课程、专门德育队伍和协同化德育体制机制保障等是新中国以来水利特色高校德育的突出特征。"河海"在我国百年水利高等教育和水利人才德育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德育的渗透为高校校园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深化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拓展了校园文化的外延,对于把握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完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确保广大师生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彰显校园物质文化的德育意涵,加强校园精神文化的德育引领,注重校园制度文化的道德支撑,使高校文化得以坚持正确的方向,突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为学生良好情操与独立性格的建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校学生德育的实效性欠佳状况,从改变高校学生德育的评价方式、安排高校德育内容、重视物质利益原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加强高校学生德育的时代感和针对性等方面阐述提高高校德育实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置身于时代变革的大背景,论述了高校德育要更新观念,倡导宽容精神,尊重个性,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服务。从理论与实践上探索了高校德育创新的观念、内容与现实途径,并首次提出了德育工作“人性化”、德育智育一体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先秦儒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学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繁荣,高校德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以人文道德精神见长的先秦儒家蕴藏着丰富的人学思想资源,这对今天高校德育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本文试图从德育环境、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和原则三个角度讨论先秦儒家人学思想对当今高校德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良好的家风是学生德育的基本保障。在当前"小家庭时代"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家风不仅是润育学生德育的无形力量,也是学生不良观念和行为的重要根源。因此,处于学校教育顶层位置的高校,应该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这一有机德育系统的角度对家风进行解读和研究。谋求高校学生德育目标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并通过树立培养模范公民的育人理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注重优秀家风的示范引领和加强对于家风的研究来加固优秀家风的正面影响,抵御不良家风的负面效应,切实提升高校学生德育成效。  相似文献   

11.
生活德育视域下大学德育内容和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德育生活化为探究大学德育的内容和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德育生活化要求德育内容符合个体生活实际,依据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择业、成家、成功等实际需求来构建大学德育内容;德育生活化也要求转变德育方法,从单向认知转向多向互动。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社团作为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和有效载体,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多所高职院校现行的大学生社团展开问卷调查,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的德育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路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网络参与的主要群体。由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成长发展期,在网络参与过程中容易出现娱乐化倾向,并产生各种失范行为。文章认为大学生网络主体性危机是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与道德意识偏差的实质,表现为主体性的缺失与主体价值判断的不稳定性。因此,高校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应当通过强化大学生网络信息的判断能力、建立主体评价机制以及实现社会共管等途径构建大学生网络参与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发挥道德"自律"的内在作用,提升大学生网络参与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道德实践作为德育建设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选择、传递和发展文明成果的途径。构建道德实践教育体系,积极、有效、正确地接受道德实践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价值观、时代观、社会观和生活观,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维护国家的繁荣昌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如何提高其教学实效性是每个任课教师必然直面与研究的课题。文章从以适应大学生活为切入点,使课程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从当前国内外热点问题入手,拉近课程与社会现实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让课程走进学生心灵;“日行一善”道德实践,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等四个方面总结了笔者教学实践探索,对如何提高该课程的实效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和发展,它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便利。同时,它又使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道德问题。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网络道德出现的问题,重点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从个人、学校、家庭三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认为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高校德育的时代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养成教育在学校德育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应明确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内涵与意义,探索大学生养成教育的途径,构建全方位养成教育结构体系,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与管理,使养成教育由他律到自律,最终形成大学生自觉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德育是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具体形式。在新的形势下,树立新的德育理念,探讨构建以师德建设为基石,以青年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政治思想工作队为骨干,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量化考核进行评价的德育体系。努力实现高职院校学生德育评价“目标可导、行为可择、过程可控、效果可测”的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20.
同伴教育因具有文化适宜性、可接受性、经济性等特点,近年来逐渐被应用于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文章就挖掘高校大学生党员这一同伴教育资源,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作一些探索,并以某一高校开展同伴教育实践为例予以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