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川化》1992,(1):40-42
三聚氰胺反应气首先通过冷凝,分离出三聚氰胺。然后,用尿素溶融液对剩余废气进行处理,尿素熔融液被间接冷却。上述间接冷却至少有一部分是在一个单元内、在尿素熔融液处理反应废气的同时进行的。  相似文献   

2.
在尿素生产过程中,需要测定中间产物(尿素合成塔熔融液、氨水、二甲液等)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测定方法有量气法和容量法。我公司采用容量法(甲醛法)测定,该方法操作繁杂费时,终点不易掌握,分析误差大,并且甲醛对分析人员和环境都会造成危害。本文通过对尿素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存在形式的分析、研究,提出用酸碱滴定法来测定尿素中间产物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相似文献   

3.
张建华 《大氮肥》1997,20(5):341-342
熔融尿液泵入口管线液位控制系统的改造张建华(宁夏化工厂,银川,750026)1工艺流程简介及原控制系统配置宁夏化工厂的二氧化碳汽提法尿素装置,其蒸发系统部分的主要流程是:一段分离器出来的尿液(汽液混合)进入一段蒸发分离器(11401-CF)分离成汽液...  相似文献   

4.
陈鹏  冯占利 《化肥设计》2009,47(2):51-53
中原大化集团有限公司的三聚氰胺装置是目前国内单系列生产规模最大、工艺技术居世界领先的3万t/a大型三聚氰胺生产装置。该装置采用美国应用信号技术的高压尿素法生产工艺,由浓度99.8%的熔融尿素与过热氨混合后进入三聚氰胺反应器,在8.0MPa和380℃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三聚氰胺。由于反应过程以气氨为载体,于是高压氨加热器成为将液氨加热成气氨作为熔融尿素载体的关键设备。然而,该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内管泄漏,严重影响三聚氰胺装置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5.
李恒林 《小氮肥》2002,30(4):21-22
河北省宁晋县化肥厂几经改造,年产6万t尿素系统于1995年投料试车成功。现就几年运行中所发生问题及解决措施介绍如下:(1)二段蒸发分离器内宿合物多,易堵气相管和旋风分离器,造成分离器内真空度下降、成品水分上升。(2)熔融泵在倒泵时,易堵泵。(3)造粒塔粘塔的判断与观察及喷头转速的确定。  相似文献   

6.
利用本文的算图可以使立式的撞击式惯性分离器、压缩机的干燥除沫器、旋风分离器以及其他用于石油精制、石油化工、化学工业等部门使用的气液分离器的设计过程简单化。为了减少蒸汽从液体中分离出来时所伴生的飞沫,气液分离器中需要有一定的分离空间。蒸汽从液体中产生时,是肯定带有飞沫的,这时蒸汽中带有各种直径的液滴。在分离器中,通常采用下列几种方法减少蒸汽的飞沫: 1.降低蒸汽速度,使液滴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下来; 2.液滴撞击在丝网表面上,在丝网表面凝结成较大的液滴,由于重力的作用滴下来。在夹带的飞沫较少,允许利用的空间又比较小、液面调节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常常采用  相似文献   

7.
三聚氰胺装置生产工艺的特点是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中毒、易窒息、易腐蚀,管道易堵塞。装置中处理的物料介质由气氨、液氨、氨水、尿素溶液、熔融尿素、甲铵溶液、碳铵溶液、蒸汽、蒸汽冷凝液、天然气、氮气、二氧化碳、熔盐、导热姆、急冷水、三聚氰胺溶液和料浆、离心机母液等,这些介质都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8.
新型多旋臂气液分离器可实现大直径分离器内的气液旋流高效分离,其入口旋流头结构是分离器的重要组件之一。通过大型冷模实验,对入口旋流头结构的液滴群粒径分布进行非引出式在线测量,从压降和分离效率角度考察了旋流头的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在入口直管段,初始液滴粒径会在高速气流的作用下迅速进行重新分布,粒径分布呈类正态分布,Sauter平均粒径(SMD)为16.8 μm。在16.95 m/s的气速下,液滴群在H/D=2.47~8.48长度内的入口直管段中运动状态稳定,粒径分布未发生明显变化。在高气速的操作条件下,剪切效应和边壁效应共同作用使SMD略有增大。液滴群在流经旋流臂后,粒径分布发生显著变化,出现“双峰”特征,旋流臂对液滴的聚集效果明显。通过粒径分布分析,预测了旋流臂末端的液滴特征。发现旋流头的预分离性能优越,在压降占比仅3.2%~8.4%的情况下,分离效率占比可高达42.8%~62.5%。入口旋流头结构不仅可以为混合相创造强旋流的初始分离环境,还能借助自身结构特点实现对混合相的惯性预分离。  相似文献   

9.
《川化》1992,(1):47-51
本专利叙述了从热反应气混合物中分离三聚氰胺技术。将气体与含甲铵的熔融尿素直接接触,这样,三聚氨胺从气态变成固态所放出的凝华热,则供给甲铵分解生成和二氧化碳所需的热量。  相似文献   

10.
《川化》1992,(1):51-55
本专利叙述了制备尿素和三聚氰胺的联合工艺技术。将三聚氰胺反应气与含甲铵的尿素溶液同向或逆向直接接触,这样尿素溶液中甲铵分解所需的热至少可以部分地来自于反应气中三聚氰胺蒸汽凝华所放出的热。尿素溶液循环使用,用作三胺反应器的原料。  相似文献   

11.
《川化》1992,(1):24-27
用尿素或其热分解物制备三聚氨胺的改良工艺方法。尿素或其热分解物在催化剂流化床反应器内,在含氮和二氧化碳气体混合物存在的情况下,转化生成三聚氨胺。在三聚胺凝华器内,将三聚氰胺从气体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转化生成三聚氨胺。在三聚氰胺凝华器内,将三聚氨胺从气体混合物中分离出来,进行干法捕集。出凝华器的尾气中含氮、二氧化碳和气态杂质。大部分凝华器尾气被压缩并循环至反应器,作为催化剂的流化气。该工艺技术无须对凝华器尾气处理,除去其中杂质。  相似文献   

12.
由丝网性能可知,丝网分离器的操作下限由液滴分离效率要求决定,操作上限由丝网的泛点气速决定。文中分析了丝网分离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气体速度、丝网结构参数与液滴分离效率之间的关联式,根据液滴分离效率确定丝网分离器的操作下限;丝网分离器的操作上限由丝网液泛速度决定。根据确定的上下限气速,可在此范围内选定设计气速用于确定丝网分离器的尺寸。  相似文献   

13.
可用于MVR蒸发系统的气液分离器改进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东  顾昂  岳晨  单华伟 《化工学报》2012,63(2):508-515
针对常规气液分离器对微小液滴分离效率低的不足,提出一种可用于MVR蒸发系统的气液分离器结构,并采用数值模拟结合实验验证的方法对其分离特性进行研究。首先,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气液分离器内部流场和压力场,确定了影响分离效果最明显的位置,然后提出了在该位置加装不同数量3/4圆环形挡板的分离器结构。其次,模拟研究了此种新结构的分离效率和压降等分离特性以及挡板数量变化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实验验证的方法分析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和新结构的分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圆柱型筒体是影响分离器分离特性的关键部位,在气液分离器圆柱形筒体内部增加3/4环形挡板,能够增加物料切向运动的有效长度,降低物料的径向速度,从而显著提高微小液滴的分离效率,气液分离器整体压降却增加不多;而且随着环形挡板数量的增加,该结构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和压降均明显提高。在本文计算条件下,加装3/4圆环形挡板的气液分离器结构,可以将直径在3 μm以下的液滴分离效率提高15%,而压降仅增加了200Pa。综合气液分离器效率和压降影响,加装两个3/4圆环形挡板的气液分离器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4.
新研制成功一种小型旋转式气液分离器,其结构如图所示。这种气液分离器由接管1涡流器2轴承3带孔筛管4壳体5以及可替换的垫片6等所组成。湿气体经由涡流器的切向槽以切线方向进入分离器,因而使得安置在轴承上的可转动部分随之而旋转起来,湿气体中所含的液滴便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经筛孔从管4内向外抛出,并集中送往积聚容器。这种新型的气液分离  相似文献   

15.
《川化》1992,(1):10-17
该专利是用尿素或尿素的热分解产物或二者的混合物,在催化剂和含氨气体存在的情况下,制备三聚氰胺的改良工艺技术。采用栅板或其它隔板,将三聚氰胺反应器分成上下两个反应区,从而将上下二个反应催化剂的流量减至无此节流作用时的5-75%。把原料引至反应器的下部反应区,维持其温度在325-425℃,在此温度下,大体上全部尿素可以热分解,大部分的尿素热分解产物可以转化生成三聚氰胺。生成的三聚氨胺与三未反应的尿素热分解产物-起通过反应器年部反应区,上部反应区工至少维持在与下部反应区同样高的温度,这样,下部反应区剩余的尿素热分解产物可以全部转化生成三聚氰胺。  相似文献   

16.
秦豹 《川化》1998,(1):31-39
三聚氰胺是尿素的下游产品,生产过程也与互密切相关,因为三聚氰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含氨和二氧化碳,可送回邻近的尿素装置进行回收(或者直接加工成硝铵或氨)。本文作者Willi Ripperger博士是尿素和三聚氰胺方面的专家,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于1996年从美国巴斯夫公司退休。本文详细介绍了生产三矛氰胺的几种主要工艺技术、三聚氰胺的应用领域及其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国石化齐鲁股份公司氯碱厂5万t/a离子膜烧碱装置运行中出现的阳极气液分离器内压力升高的现象。分别进行了100%、80%和120%3个不同负荷下,气相出料管线、液相出料管线和阳极气液分离器的物料衡算,结论是气液分离器规格小,分离空间不足。通过增大气相出料管径,改大气液分离器,使得气液分离器压力由正压变为负压,且气液分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循环旋风分离器内气液两相流动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对循环旋风分离器内气液两相流动的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讨论了循环旋风分离器内切向速度、轴向速度、径向速度、压力场、雷诺应力的分布特点以及相同入口速度下分离器内液滴运动轨迹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循环旋风分离器切向速度呈现明显的驼峰状,轴向速度上行流和下行流明显,径向速度相对较小,压力由轴心向外逐渐升高,雷诺应力分布复杂且无明显规律,分离器对小直径液滴分离效率较低,入口速度对分离效率的影响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气液喷射反应器是一种高强度反应器,反应器内部液滴粒径大小和分布对反应收率和选择性具有决定性影响。本文建立了气液喷射反应器内液滴粒径分布测量实验装置,并利用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技术对气液喷射反应器内液滴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得到不同气液流率情况下的液滴粒径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液相流率不变时,随气相流率的增大,反应器内液滴平均粒径逐渐减小,分布范围变小; 气相流率不变时,随液相流率的增大,液滴平均粒径逐渐减小,粒径分布趋于集中。  相似文献   

20.
捕雾装置     
在蒸馏、吸收、洗涤等气液传质设备中,以及气液分离器中设有捕雾装置,以捕集气体中携带的液滴,减少夹带损失,并确保气体的纯度。在生产设备中,液相在气体中,大体呈下面几种形式:液滴直径(微米)液滴状(Sprays) 100以上雾滴状(Mists) 50~100雾沫状(Fogs) 1~50雾气状(Fumes) 0.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