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影响函数法建立轧辊的弹性变形解析模型,针对首钢3 500 mm中板轧机在轧制过程中,支承辊端部出现剥落或掉肉现象,根据首钢中板厂的轧制工艺,分析了不同板宽、不同轧辊辊型、不同轧辊端部倒角以及直倒角参数对辊间压力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轧制能力范围内,轧件越宽,轧辊采用凹辊型可以使辊身部的辊间压力分布更为均匀;倒角的选择和改变直倒角的参数都会相应地改变端部的应力集中现象.研究结果为该轧机的辊型的改造和配置以及提高轧辊寿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上海浦钢公司厚板厂的3500mm四辊精轧机采用VCL技术,有效地改善了钢板板形,减小了钢板横向同板差,改善了轧制状态,消除了支承辊及工作辊两端表面剥落、掉皮等现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四辊铝箔轧机辊系弹性变形、辊系热变形以及箔带三维塑性变形的分析计算,建立了铝箔轧机板形计算模型和支承辊辊型优化的数学模型。对某厂2120m m 铝箔轧机支承辊辊型进行了优化研究,将优化后的辊型应用于生产,提高了该轧机产品的板形稳定性、板形质量和成品率。同时也使轧辊端部剥落现象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4.
李中飞 《攀钢技术》1998,(3):39-41,44
针对热轧支承辊边部录落现象,通过采取对支承辊辊身端部倒角修磨,增加重磨量,调整周期轧制量等一系列措施,有效降低了支承辊连部剥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四辊铝箔轧机辊系弹性变形、辊系热变形以及箔带三维塑性变形的分析计算,建立了铝箔轧机板形计算模型和支承辊辊型优化的数学模型。对某厂2120mm铝箔轧机支辊辊型进行了优化研究,将优化后的辊型应用于生产,提高了该轧机产品的板形稳定性、板形质量的成品率。同时也使轧辊端部剥落现象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企业粗轧机和精轧机用Cr5钢支承辊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剥落失效的现象,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显微压痕测试仪等手段,对支承辊剥落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粗轧机支承辊的硬度和显微组织正常,裂纹在疲劳硬化层萌生,剥落为典型的边部碎裂性剥落;精轧支承辊的硬度和显微组织正常,其剥落属于典型的表面裂纹扩展剥落,裂纹在辊面萌生,疲劳扩展区呈条带状,疲劳条带两侧为蝶形撕裂区.  相似文献   

7.
谢晶  王辉 《冶金设备》2024,(1):62-65
研究冷连轧机组辊系受力分布状态,揭示冷轧四辊CVC连轧机工作辊边部环裂产生原因。以某厂轧辊边部剥落案例为基础,通过对轧辊剥落形貌观察,硬度检测分析,并借助有限元仿真计算对工作辊在服役中的受力分布状态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接触应力最大位置应为与支承辊端部倒角根部,最大应力达到1000MPa。工作辊边部环裂或局部剥落主要与工作辊横向移动在辊身端部受到较大接触挤压应力有关;在高周循环挤压应力作用下,轧辊次表面形成微裂纹,随裂纹扩展最终导致轧辊失效。  相似文献   

8.
针对重钢中板厂现有装备技术水平,对2350二辊粗轧机 2450四辊精轧机生产成品宽度2200mm极限尺寸钢板进行了试验研究,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山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针对鞍钢中板厂四辊可逆机工作辊的特点,试制了离心铸造工作辊代替常规大冲洗法生产的高合金工作辊,结果表明,离心铸造工作辊具有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辊身硬度的均匀,减少了轧制过程中工作辊剥落的现象,使用寿命比常规辊提高2倍以上。  相似文献   

10.
谢晶  韩剑 《江苏冶金》2016,(5):12-13
对在客户现场使用的支承辊边部剥落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支承辊剥落是边部倒角结构不合理引起的接触应力疲劳剥落。针对其轧制特点,制定单机架冷轧支承辊边部倒角的加工规定,预防支承辊剥落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轧辊轴线异面交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于顺 《宽厚板》2009,15(5):17-19
轧辊轴线异面交叉是中厚板厂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本文以济钢中厚板厂3 500 mm四辊可逆式精轧机为例,详细分析了轧辊轴线异面交叉产生的原因,可能造成的影响以及主要的控制方法,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炉卷轧机支持辊辊形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并根据韶钢热轧宽板厂的实际轧制工艺情况,开发了3450mm四辊炉卷轧机的变接触支持辊辊形VCR,并进行了工业实验,实验效果表明:新支持辊技术明显改善了轧机的板形控制性能,提高了薄规格钢板的横向同板差水平和成材率,工作辊换辊周期延长,消除了轧辊剥落现象。  相似文献   

13.
朱浩  秦松  丁波  侯俊杰 《冶金设备》2012,(Z1):50-51,108
1700热连轧中间坯存在侧弯(镰刀弯)现象,对精轧机正常板形控制造成影响。现场检测发现粗轧机电动侧压系统夹钢坯负荷对中时偏移轧制中心线20mm。应用ABAQUS软件建立该粗轧机辊系变形有限元仿真计算模型,在偏移轧制中心线工况下,对支持辊与工作辊配辊辊形对板坯的楔形(侧弯)影响仿真计算。设计抗偏移干扰强的新的支持辊与工作辊配辊辊形,上机使用后,中间坯的侧弯(镰刀弯)现象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国内某4200mm中厚板轧机首次采用SmartCrown板形控制新技术,采用ANSYS9.0建立了辊系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发现在SmartCrown工作辊和常规凸度支持辊的辊型配置下,采用SmartCrown的轴向移位变凸度技术,中厚板轧机的板形控制能力大大增强,但是辊间接触压力的不均匀性和接触压力峰值明显增大。在结合VCR支持辊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4200mm中厚板轧机SmartCrown工作辊相匹配的辊形SVR(SmartCrown-VCR Compounded Roll)。对比分析发现采用SVR支持辊后可以明显减小辊间压力尖峰、均化辊间压力分布和提高轧机对板形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中厚板轧制过程中影响实际工作辊缝的主要因素,结合新钢中板厂的生产条件和设备特点介绍了中厚板四辊可逆式轧机原始辊型的理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厚板轧机弹跳模型的数值分析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普通4辊中厚板轧机将辊系弹性变形分解成3个部分:支撑辊挠曲变形、辊间压扁和工作辊压扁,并利用轧辊弹性变形的数值解法一影响函数法对这3部分变形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轧辊半径、轧辊凸度、轧件宽度和轧制力等因素对辊系弹跳的影响规律,并提炼出相应的高精度回归模型。同时对传统轧机弹跳模型进行改造,提出更加完备的轧机弹跳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很方便地计算轧辊辊径、凸度和轧件宽度对轧机弹跳的影响。通过与X射线测厚仪测试结果相比较可知,模型预测误差小于0.12mm,有利于负公差轧制。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国内某1 420极薄带钢冷连轧机组辊耗较大,甚至偶发轧辊剥落和爆辊的问题,研究冷轧辊型曲线设计的一般方法,再结合对象轧机的设备与工艺,建立冷连轧机组轧辊辊型曲线参数优化设计模型,并为对象轧机优化设计出新的支撑辊辊型曲线和中间辊辊型曲线。新辊型曲线能够降低轧辊辊间压力分布不均匀程度,并改善弯辊力的调节效果,将其应用于该1 420冷连轧机组后,减少了辊耗与轧辊爆辊的发生率,改善了产品质量,提高了品牌竞争力,给企业带来了效益。  相似文献   

18.
王畅  于洋  倪有金  王林  付光  李金宝 《中国冶金》2006,32(10):97-104
为了减少IF钢轿车外板表面短线缺陷,采用热重分析仪、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从无限冷硬轧辊的组织及其氧化特性的角度对IF钢轿车外板表面短线缺陷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F钢轿车外板表面短线缺陷呈现疤体形貌特征,疤体周围开裂区域存在氧化铁皮残留,疤体内微量元素呈现出高镍、低铬和低硅的特点,与无限冷硬轧辊表层组织的成分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无限冷硬轧辊表层组织存在耐磨颗粒尺寸不均和石墨相球化不完全等问题。由此提出IF钢轿车外板表面短线缺陷主要源自轧制过程中无限冷硬轧辊在使用时表层氧化铁皮剥落和热疲劳开裂的交互作用。采取优化热轧排产制度和精轧机组负荷、加强对轧辊质量轧辊冷却水和润滑剂的管控以及提高轧辊表面质量等改进措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王畅  于洋  倪有金  王林  付光  李金宝 《中国冶金》2022,32(10):97-104
为了减少IF钢轿车外板表面短线缺陷,采用热重分析仪、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从无限冷硬轧辊的组织及其氧化特性的角度对IF钢轿车外板表面短线缺陷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IF钢轿车外板表面短线缺陷呈现疤体形貌特征,疤体周围开裂区域存在氧化铁皮残留,疤体内微量元素呈现出高镍、低铬和低硅的特点,与无限冷硬轧辊表层组织的成分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无限冷硬轧辊表层组织存在耐磨颗粒尺寸不均和石墨相球化不完全等问题。由此提出IF钢轿车外板表面短线缺陷主要源自轧制过程中无限冷硬轧辊在使用时表层氧化铁皮剥落和热疲劳开裂的交互作用。采取优化热轧排产制度和精轧机组负荷、加强对轧辊质量轧辊冷却水和润滑剂的管控以及提高轧辊表面质量等改进措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热轧板凸度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涛  吕敬东  向阳  康明  常军 《钢铁钒钛》2002,23(2):23-28
针对热轧板卷对板凸度的不同要求,从研究精轧工作辊热凸度,轧制计划编排,精轧负荷分配与平衡力控制,轧辊原始辊形和辊周期入手,详细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板凸度的作用,提出了现阶段热轧板凸度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