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程工业》2014,(21):6-6
2014年10月20日,拜耳材料科技(BMS)在拜耳上海一体化基地(BiSS)正式庆祝其第100万吨聚碳酸酯的出产,标志着拜耳材料科技有能力为中国以及亚太地区当地的客户以及全球客户提供充足的聚碳酸酯材料。  相似文献   

2.
《新材料产业》2007,(12):86-86
拜耳材料科技于近日在拜耳上海一体化基地庆祝年产5,000吨玻璃纤维增强型聚碳酸酯生产线投入运营。这是公司在亚太地区的首套同类生产设施。  相似文献   

3.
4月26-29日在中国上海举行的2006中国国际橡塑展期间,拜耳材料召开新闻发布会,拜耳材料科技聚碳酸酯(PC)业务部全球总裁Hilken博士在发言时说,拜耳材料科技正蓄势待发,准备抓住大中华区PC市场需求强劲增长的机遇。Hilken博士还披露公司计划在泰国的马普塔普特建立1个PC薄膜的生  相似文献   

4.
《流程工业》2014,(18):16-16
2014年8月20日,拜耳材料科技与上海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氯碱”)于上海化学工业区举行了签约仪式,签署了关于拜耳上海一体化基地聚碳酸酯装置的盐水回用项目初步协议。合作双方秉承在生产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作将为减少环境影响和节约自然资源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拜耳集团投资31亿美元在上海漕泾化学工业区建立一体化生产基地,该基地是继拜耳旗下的BayerMaterial Science(暂译名“拜耳高科技材料业务集团”)现有的4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德国的Uerdingen、比利时安特卫普、美国的Baytown以及泰国的Map Ta Phut)后的第5个生产基地。该基地占地面积约1.5km2,用于生产涂层材料、聚碳酸酯和聚氨酯原材料的工厂将分别作为3个大型项目在该基地逐步上马。  相似文献   

6.
世界领先技术的化工生产设备,能源的有效利用技术以及遍布全球的用户服务网络,这些都将成为拜耳材料科技公司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聚氨酯和聚碳酸酯市场的有力武器。[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塑料包装》2010,(4):64-64
最近由拜耳材料科技公司成功开发了5加仑聚碳酸酯透明水桶。这种水桶比同样大小的玻璃瓶要轻85%,其重量仅约750克,与PET、PP和PVC相比较这种材料兼具良好的硬度、韧性、抗断裂性能和耐高温性,可确保水桶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能反复使用多次。可作清洁饮用水的包装材料。  相似文献   

8.
《工业设计》2012,(9):37-37
拜耳材料科技公司正在销售一种用于诊断成像的阻燃性医疗级塑料,一种用于药物输送设备的柔软塑料,和Makrolon Rx1851聚碳酸酯材料,它和无线传感器一起放入一种设备中,用于膝关节置换手术。拜耳公司研制的Bayblend M303FR是一个无钢筋的,阻燃的,无定形的热塑性聚合物的混合物,用于挤压、吹塑和热成型。这是该公司的第一种用于挤压应用程序的阻燃聚碳酸酯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C/ABS)塑料。该材料是专门为诊断成像设备设计的,如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磁共振成像设备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设备,包括扫描仪、工作站和资讯站。  相似文献   

9.
聚碳酸酯在汽车和航空透明材料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国力  李复生  田红兵 《材料导报》2006,20(Z1):404-407
概述了聚碳酸酯在汽车及航天透明材料领域的应用性能优势,介绍了聚碳酸酯材料在汽车和航空透明材料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聚碳酸酯作为优良的工程塑料,具有传统无机玻璃不可比拟的众多优势,因而在汽车和航空材料领域的应用将日趋广泛,并将随着聚碳酸酯合成及应用技术的发展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为了得到可应用于颗粒物质光弹试验的聚碳酸酯小粒径颗粒,采用聚碳酸酯板或棒为原材料,通过所研究的3种加工方法及退火曲线,制成毫米级的高透明度颗粒,经过对其力学性能、光学性能及压汞的实验分析,得到了应力应变曲线、材料条纹值和内部孔隙结构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退火的过程中除了热处理温度和时间,还要考虑热辐射的影响;退火不会显著改变聚碳酸酯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曲线形状,只会对聚碳酸酯的孔径大小、分布、孔隙率等内部结构特征产生轻微影响,同时可以基本消除因制件尺寸造成的条纹值误差。  相似文献   

11.
聚碳酸酯混料,如拜耳材料公司出产的PC/PET或PC/PBT非常适用于汽车零件制造。例如,由矿物强化的PC/PET或PC/PBT混料以及由玻璃纤维强化的PC/ABS混料可用于制造汽车后背阻流板或天线盖。例如,用于大众汽车的Golf GTI、Polo GTI等的后阻流板。制成的零件,表面光洁达到A级,无需预处理即可直接喷漆。由于这种材料重量轻,制成的零件均比SMC制成的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塑料包装》2008,18(6):64-64
拜耳上海第2套聚碳酸酯(PC)装置,将于2008年10月实现机械竣工,这使一体化基地聚碳酸酯产能,从11万吨/年提升至20万吨/年。与此同时,位于漕泾的基地还有新项目开工——25万吨/年TDI装置将同月破土动工,并计划于2010年投产,将采用创新的气相光气法工艺,能够有效减少溶剂用量80%、  相似文献   

13.
正拜耳材料科技宣布,巴西世界杯赛推出第一枚由球迷命名的比赛用球"Brazuca",这款多彩的产品由体育用品制造商阿迪达斯提供,使用拜耳材料科技的特殊塑料制成。拜耳材料科技表示,150万巴西人参加世足赛用球命名投票,多数人选择Brazuca这个名称,世界足球协会今年首次采投票命名,先前都是协会自身选择比赛用球的名称。拜耳材料科技强调,Brazuca足球的外表面由5层材料制  相似文献   

14.
程红梅  曹志远 《功能材料》2012,43(8):965-968
从细观力学角度出发根据材料细观组分分布对具有不同复杂形状功能梯度材料构件进行三维动力特性分析,并相应给出其三维固有频率及其基频对应的位移振型和应力振型沿厚度方向的三维分布。结果发现对同样材料细观组分分布的不同功能梯度结构,其固有频率和相应的振型分布均有很大差异。此结果为建立专门的功能梯度板壳理论提供定量的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15.
“拜耳材料科技”在拜耳上海体化基地庆祝年产2万吨聚氨酯分散体生产装置投产。随着这一先进生产设施的启动,拜耳材料科技的聚氨酯分散体生产设施已遍及全球主要产业区域,并可满足中国和亚太区市场对涂料与黏合剂环保型原材料日益增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日前拜耳材料科技(Bayer MaterialScience)同日本Toyota Tsusho公司达成一项分销协议,根据这份协议,Toyota Tsusho将作为拜耳材料科技在日本、中国大陆及香港、新加坡、韩国、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地区的唯一授权经销商,从事拜耳材料科技旗下Baytubes多壁纳米碳管(MWCNTs)的销售和技术支持工作。  相似文献   

17.
《流程工业》2008,(22):8-8
2008年11月,拜耳材料科技计划在拜耳上海一体化基地新建一座氯循环工厂,并将采用基于氯化氢催化氧化的生产工艺。这项新技术由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Sumitomo Chemical Co.,Ltd)开发并授权拜耳材料科技使用。该工厂将为上海年产能为25万t的TDI(甲苯二异氰酸酯)新建装置保障氯气供应。这座基于拜耳气相光气创新工艺的工厂已破土动工,预计于2010年正式投产。  相似文献   

18.
沈明  魏大盛 《复合材料学报》2014,31(5):1277-1283
利用通用单胞法(GMC)计算了不同孔隙形状及孔隙率对多孔材料等效弹性参数的影响,计算中分别采用二维方形、圆形孔隙模型和三维立方体、球形孔隙模型模拟多孔材料。不同孔隙率下等效弹性参数的计算结果表明: 不同孔隙形状下,多孔材料等效弹性参数随孔隙率增大的退化程度不同;通过对比二维简化模型与三维模型的差异,发现二维简化模型对多孔材料等效弹性参数的估算值偏低。进一步将GMC计算结果和已有文献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具有较高的吻合度。最后将GMC模型与有限元、经验模型进行对比,得出GMC模型的局限性。综合计算结果,GMC具有一定的计算精度,可应用于工程实际分析中。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一种弹芯用聚碳酸酯材料在冲击作用下的动态力学响应,利用材料试验机和SHPB装置对该材料在不同应变率条件下动静态压缩性能进行测试分析,获得了该聚碳酸酯材料不同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聚碳酸酯材料的压缩过程呈现明显的黏弹性现象,其动静态屈服强度和模量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变大,塑性阶段表现为应变软化与应变硬化相互作用的结果,且不同应变率下塑性阶段的应力应变曲线切向模量近似相等;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描述聚碳酸酯材料大变形力学行为的黏弹塑性本构模型,并得到了该材料的本构方程。对比分析显示,该模型可以较准确地描述聚碳酸酯材料动静态压缩行为。  相似文献   

20.
组织工程三维多孔支架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丑修建  陈庆华 《材料导报》2004,18(Z2):216-218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是组织工程成败之关键因素,制备一种既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又具有,特定形状和三维连通多孔结构的支架材料是组织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综述了组织工程多孔支架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和总结了各制备技术的优缺点,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