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滚筒的容积式速度伺服系统(续)(四)系统品质分析当K=15 1/sec时,切割频率ω_c=K=15rad/sec,闭环频宽ω_b≈ω_c,显然快速性不成问题。为判断系统稳定性,作系统波德图5-54。由图可见当K=15时,临界稳定;当K=10时系统稳定,幅值贮备L(ω_L)=-5.6db,相角贮备γ(ω_c)=80°由于系统具有积分特性,理论上对于阶跃输入作用,速度误差为零。但测速机本身有0.2%检测误差,因此产生的速度  相似文献   

2.
上文叙述了考虑机架系影响后的压下油缸——负载环节的结构图(图5-46a),现对它进行简化分析。由于轧制时,轧材主要是产生塑性变形.弹形变形很小,即K_L很小,而  相似文献   

3.
5-2执行元件-负载环节的动态特性液压伺服系统中,放大器和传感器的动态,通常较伺服阀和执行元件-负载环节的高得多,可近似看作比例环节;伺服阀的传递函数可查阅样本或由其试验数据来确定;需要详细讨论的是执行元件-负载环节的传递函数。执行元件有油缸和油马达二种,它们可由伺服阀,也可由变量泵来控制,因此有阀控缸,阀控马达和泵控马达三种组合方式。阀控缸中常用的是四通(四边)滑阀-双作用缸,三通(双边)阀-差动缸二种。下面就来确定这些组合方式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传递函数,并讨论诸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二、板轧机液压压下系统液压压下系统是现代高速轧机自动化的关键环节,其功用是不管引起板厚偏差的各种干扰因素如何变化,都能自动调节压下机构,保持实际辊缝恒定,使板厚不变。压下系统是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特点是调节对象复杂,负载对系统的影响复杂,干扰因素多,而精度和快速性要求高,因此系统复杂。国内目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这里借用某试验轧机设计方案的例子,简介压下系统的控制原理、设计程序及分析方法,着重说明对于复杂的系统,如何通过分析和试验得到一个简化而又合理的轧机物理数学模型,进而获得系统结构图;并说明在系统分析中如何应用结构图这一得力工具,通过结构图的耦合与变换,直观而简便地求取系统的传递函数,并获得简要的分析结果,而避免繁复的公式推导。  相似文献   

5.
3.动态品质分析液压伺服系统动态品质分析包括如下二方面内容:(1)对控制信号的闭环响应根据闭环传递函数(5-51),可绘出闭环幅频特性曲线A(ω)。图中,ω_b为闭环频宽,ω_(nc)为闭环谐撮频率。A(ω)的低频段反映系统稳态品质:A(θ)=1表明系统为无差系统,  相似文献   

6.
第五章液压伺服系统的设计与分析(续)5-3节流式液压伺服系统一、电液位置伺服系统1.结构图图5-13(a)是阀控缸(或马达)作为拖动环节的节流式电液位置伺服系统的职能图。通常,放大器和传感器动态较高,可看作比例  相似文献   

7.
检测器也称传感器,用于测量系统的输出,并变换成与输出物理量成比例的电压量(或气压量),并回馈至输入端同输入信号进行比较。故也称反馈检测器或反馈传感器。根据所测量的物理量分: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力或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等。其中最常用的是位移、速度、力或压力传感器。系统的控制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测器的精度,检测器的精度是系统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8.
3-3 滑阀的分类及特性滑阀是工程中最常用的液压放大器,不仅伺服阀的前置级和所有伺服阀的功率级采用滑阀,而且所有液压压力或扭矩放大器都采用滑阀。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液压伺服系统的性能。 (一)滑阀的分类1.按其结构形式分:圆柱滑阀、旋转滑阀和平板滑阀。其中圆柱滑阀最普遍。平板滑阀是为解决圆柱滑阀制造困难而出现的新式结构。转阀应用也很早,但开启力较大。2.按节流缝隙(工作边)的数目分:单边、双边和四边滑阀,如图3-23(a)、(b)、(c)所示。四边阀的性能最好,双边次之,单边最差,故四边阀应用最多。但四边阀制造最难(三个轴向、一个径向配合尺寸),双边次之,单边最简单。  相似文献   

9.
3-4 电液伺服阀的性能、使用及维护电液伺服阀是电液伺服系统的关键元件,其性能对系统性能有重大影响。只有深入了解其性能,才能正确选用和使用伺服阀。一、电液伺服阀的基本特性伺服阀的特性包括静态和动态特性。流量型伺服阀应用最普遍,所以着重介绍它的特性。具有位置反馈的流量型伺服阀的功率滑阀位移正比于输入电流,所以其静特性曲线形状与滑阀放大器静特性相同,只要把阀芯位移换成输入电流便可以了。如图3-38所示。  相似文献   

10.
第二章自动调节原理基础(续)(续本刊上期2—7)(4)积分环节W(jω)=1/(jω) H(ω)=1/ωφ(ω)=-90°当ω=1/T 时,φ(ω)=tg~(-1)-∞=-90°,所以 L(ω)=20lg(1/ω)=-20lgω显然,L(ω)是一条斜率为-20db/dec 的直线,它与横轴的交点在 L(ω)=-20lgω=0即ω=1处(参见图2—44)微分、一阶微分、二阶微分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正好与积分、惯性、振荡环节的相反。为便于比较和记忆,将典型环节的各种特性列于表  相似文献   

11.
五、差动直流放大器实例图4-13为控制系统中经常采用的F-2J型直流放大器。技术指标如下:最大输出电压±10伏;最大输出电流±10毫安;开环电压增益≥10~4;输入电阻(单端输入)≥20千欧;温度漂移≤20微伏/℃。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如下:放大器分四级。第一级为恒流源差动放大器,为单端输入双端输出联接方式。二极管D_1、D_2起限压和保护作用。第二级由BG_4、BG_5接成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差动放大器。为减少零漂,头二级管子特性要尽量对称,并放在均热块(铝块上打  相似文献   

12.
传递函数是描述系统对外作用传递性能的数学表达式。外作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恒定不变、阶跃、连续变化和周期变化等。数学上的福里哀级数和福里哀变换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有界的函数,如果它满足单值和分段连续的条件,都可以把它分解成无穷多个谐波函数之和。所以研究系统对谐波函数的传递性能即频率特性,无疑将具有相当广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2-2中已介绍了评价系统调节品质的统一标准——单位过渡过程品质指标。为获得过渡过程及其品质,可以应用求解系统运动微分方程的古典解法;也可应用拉氏变换的算子法,算子法虽比古典解法简单得多,但工程上仍嫌不便;而频率法不仅具有鲜明的物理意义,尚可由实验获得复杂系统的频率特性。因此工程上经常采用的是直接根据频率特性曲线及其特征值来评价系统调节品质,其中最常用的是直接应用系统闭环幅频或闭环对数频率和开环对数幅频、对数相频特性来评价闭环系统的品质。用频率法分  相似文献   

14.
第三章伺服阀及液压放大器(续完)3-5 电液脉冲马达一、电液脉冲马达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电液脉冲马达由步进电机和液压扭矩放大器组成。图3-44为其结构原理图及职能图。步进电机将电脉冲信号转换成角位移θ_p,经传动比为i的减速齿轮后,用于控制扭矩放大器。输入每一脉冲的输出转角称为脉冲当量。液压扭矩放大器由滑阀放大器和油马达组成闭环机械液压伺服机构。油马达转角θ_m与滑阀转角θ_v间的位置反馈是由反馈螺母带动螺杆、阀芯实现的。因此θ_m=θ_v=(1/i)θ_p  相似文献   

15.
由前面例子可看出,系统形式不同,反映在微分方程上仅是阶次高低和方程系数不同而已。因此不论那种元件,也不论其能源形式,只要系统是可以线性化的,则其运动方程具有如下一般形式:  相似文献   

16.
第三章伺服阀与液压放大器伺服阀是液压伺服系统的核心元件。它由转换器和液压放大器组成。它能将输入功率很小的电气(或气动、机械)信号加以转换并放大,输出一个与输入成比例的液压信号(流量或压力),用于控制执行机构。根据输入信号及转换器型式分电液伺服阀、气液伺服阀和机液伺服阀。其中电液伺服阀最为普遍。电液脉冲马达是另一种液压伺服元件,它由步进电机和液压扭矩放大器组成,广泛应用于开环数控机床的驱动系统。它们的特点是功率放大系数大、灵敏度高、快速性好、体积小、正是这些显著优点使电液伺服系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三、力和压力检测器在力或压力检测器中,应用最普遍的是电阻应变式和压磁式二种。1.电阻应变式力和压力传感器利用电阻应变原理作成的拉压力传感器如图4-41所示。在应变筒上粘贴电阻片R_1、R_2、R_1、R_2作为电桥的半桥;另半桥R_3\R_4可在仪器(应变仪)上,也可贴在应变筒上。加供桥电压u_1后,当应变筒不受力时,使R_1R_4=R_2R_3,电桥平衡无输出;受拉力时,轴向拉伸电阻R_1增大,横向收缩  相似文献   

18.
液压伺服系统是自动调节系统的一种。本章所介绍的是与液压伺服系统有关的自动调节原理的基础知识,这些内容是分析和研究液压伺服系统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三)开环对数幅频L(ω)、对数相频特性φ(ω)与系统品质间的联系多数情况下,频率特性是用对数幅频、对数相频特性来表示的,这是由于它运算简单,绘制方便,便于系统的分析与综合。为了应用对数幅频圆图必须先将开环对数幅频、对数相频特性变换为开环对数幅相特性,之后再求出20lgA(ω)并评价品质,显然较麻烦。根据下述四点结论我们可由开环对数幅频、对数相频特性直接评价系统品质,这些结论可由前面讨  相似文献   

20.
二、程序语言从上述的章节中我们看到,机器的操作可以通过键盘和光笔来完成。在键盘的操作过程中,只要按下按键,就能启动键盘时序,来完成操作过程,也就是说,键盘的操作是由硬件来完成。光笔的操作是通过顺序交换一系列指令来实现的,即光笔的操作是由软件来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