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研究吡啶类4-氨基安替比林希夫碱衍生物的配位形式及生物活性,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合成出以希夫碱4-氨基安替比林缩吡啶-4-甲醛(L4)为配体的锌(Ⅱ)配合物单晶,并通过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以锌为中心形成一个略微变形的四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2.
白杨素具有肿瘤预防和治疗作用,但是其在体内活性较低,须对其结构进行修饰。本文以间苯三酚与冰醋酸发生Friedel-Crafts反应制备得到2,4,6-三羟基苯乙酮(1);1与硫酸二甲酯反应得到2-羟基-4,6-二甲氧基苯乙酮(2);2与苯甲醛在强碱性条件下发生羟醛缩合制备得到查尔酮(3);3在碘催化下生成黄酮(4);4脱去甲氧保护基后得到白杨素(5);5与2-溴代乙酸乙酯反应后,脱除乙氧基制得白杨素的衍生物(7)。通过五步反应制备得到白杨素,再经过取代和去保护两步反应得到白杨素的衍生物,共合成得到七个产物,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IR和MS表征和确定。  相似文献   

3.
光致发光稀土铕高分子配合物的合成研究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合成稀土高分子配合物并研究其光致发光的光物理过程。方法 以4-乙烯基吡啶(4VP)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共聚物为配体,并与邻菲洛啉(Phen)小分子配体协同反应,与Eu(Ⅲ)配位,合成了稀土高分子配合物;通过紫外光谱与荧光光谱的测定,研究稀土高分子配合物光致发光的机理。结果 4-乙烯吡啶共聚物通过吡啶环上的氮原子与稀土离子可直接配位;小分子配体具有协同配位效应。结论 稀土配合物具有很强的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铜(I,Ⅱ)氧合配合物的结构和各类氧合配合物的反应性。重点概述了过氧配合物的结构和氧化有机底物的反应,提出了过氧Cu(I, Ⅱ)配合物的氧化性与配体的结构、配位原子的给电子能力及Cu...Cu之间的距离有关。  相似文献   

5.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钴(Ⅱ)、镍(Ⅱ)与草酸根、丙二酸根、丁二酸根、顺丁烯二酸根、邻苯二甲酸根4-硝基邻苯二甲酸根、戊二酸根的一、二级配合物在温度为25℃、离子强度为0.10mol·dm ̄(-3)(KNO_3)条件下的稳定常数及相应的配体酸解离常数,结果表明,随着配位螯合环的增大,配合物的稳定性逐渐下降,以草酸的五员环配合物最稳定。当配位螯合环相同时,配合物的稳定性取决于配位体的碱性强度和结构。  相似文献   

6.
以Schiff碱杯[4]芳烃衍生物H4L为配体,合成了两个新的铜(Ⅱ)和锌(Ⅱ)配合物,分别为H2LCu2SO4,H2LZn(OAC)2。用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等方法对配合物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初步研究了它们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与具有微弱荧光发射能力的H4L相比,锌(Ⅱ)配合物的荧光发射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铜(Ⅱ)配合物的荧光发射能力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具有特定配位方式的Eu(Ⅲ)杂多元配合物的靶向合成,首先采用稀土硝酸盐与β-萘酰三氟丙酮(NTA)和二苯基亚砜(DBSO)配体反应合成先导化合物,然后利用对甲氧基苯甲酸(POBA)取代先导化合物中的硝酸根实现羧基与稀土离子配位,并通过利用先导化合物中β-萘酰三氟丙酮和二苯基亚砜配体形成的较大空间位阻阻禁羧基桥式配位,实现了羧基双齿螯合配位的靶向合成。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与荧光光谱等手段对相关配合物进行了系统的表征,并根据表征结果推测了它们的化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双齿螯合型配合物Eu(NTA)2(POBA)(DBSO)2比混合配位型配合物Eu(POBA)(NTA)2(DBSO)2具有更好的分散性能与更高的能量传递效率,并出现主发射峰劈裂弱,发射峰半高宽变锐的特征;而混合配位型配合物Eu(POBA)(NTA)2(DBSO)2比双齿螯合型配合物Eu(NTA)2(POBA)(DBSO)2具有稍好的热稳定性。得到了2种鲜艳红色的高效荧光材料。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具有特定配位方式的Eu(Ⅲ)杂多元配合物的靶向合成,首先采用稀土硝酸盐与β-萘酰三氟丙酮(NTA)和二苯基亚砜(DBSO)配体反应合成先导化合物,然后利用对甲氧基苯甲酸(POBA)取代先导化合物中的硝酸根实现羧基与稀土离子配位,并通过利用先导化合物中β-萘酰三氟丙酮和二苯基亚砜配体形成的较大空间位阻阻禁羧基桥式配位,实现了羧基双齿螯合配位的靶向合成。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与荧光光谱等手段对相关配合物进行了系统的表征,并根据表征结果推测了它们的化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双齿螯合型配合物Eu(NTA)2(POBA)(DBSO)2比混合配位型配合物Eu(POBA)(NTA)2(DBSO)2具有更好的分散性能与更高的能量传递效率,并出现主发射峰劈裂弱,发射峰半高宽变锐的特征;而混合配位型配合物Eu(POBA)(NTA)2(DBSO)2比双齿螯合型配合物Eu(NTA)2(POBA)(DBSO)2具有稍好的热稳定性。得到了2种鲜艳红色的高效荧光材料。  相似文献   

9.
最外层电子排布方式导致金属离子采取不同的杂化方式,进一步影响配合物的最终构型.金属不同使得配合物中金属/B2体比例也不相同,可为1:1、2:2,甚至3:3或4:4.双(吡咯-2-甲烯胺)-环己烷(BPMACH)/金属配合物中,Ni(Ⅱ),Cu(Ⅱ)配合物采取1:1比例,而Zn(Ⅱ)配合物为2:2,分别得到单股单核和双股双核螺旋.常规氢键及参与配位后的富电子的过渡金属原子外层形成的所谓“三中心-四电子”(3c-4e)结构导致的一些非常规氢键弱作用在晶格的形成中起了关键作用,且引起了红外光谱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合成稀土高分子配合物并研究其光致发光的光物理过程 .方法以 4-乙烯基吡啶 (4 VP)与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的共聚物为配体 ,并与邻菲洛啉 (Phen)小分子配体协同反应 ,与 Eu( )配位 ,合成了稀土高分子配合物 ;通过紫外光谱与荧光光谱的测定 ,研究稀土高分子配合物光致发光的机理 .结果4-乙烯基吡啶共聚物通过吡啶环上的氮原子与稀土离子可直接配位 ;小分子配体具有协同配位效应 .结论稀土配合物具有很强的荧光强度 .  相似文献   

11.
荧光法研究3种黄酮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生理酸度条件下(pH=7.4)3种黄酮化合物白杨素、芹菜素和桑色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3种黄酮化合物均能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导致BSA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结合常数K(芹菜素)〉K(白杨素)〉K(桑色素),结合位点数近似等于1,白杨素与BSA之间以疏水作用为主,而芹菜素、桑色素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黄酮分子结构中羟基位置及个数影响其与BSA间的结合作用,C4'-OH对结合有促进作用,而C3-OH的取代则导致作用力减弱。由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3种黄酮化合物在蛋白质中的结合位置与212位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分别为2.44 nm(白杨素)、3.34 nm(芹菜素)和3.31 nm(桑色素)。  相似文献   

12.
以丁炔二羧酸为配体与金属盐反应,得到金属配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配合物C20H18ErN2O9中,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o a=0.9711(19)nm,b=0.9866(2)nm,c=2.2684(5)nm,肛94.55(3)。铒原子为八配位反四棱柱构型,并以丁炔二羧酸桥联构成了一维梯子链,且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3.
以桦木醇为起始物,通过对其3号位与28号位进行修饰,合成了两种配体(桦木酮酸缩氨基硫脲和28-O-丁二酸酯桦木酮缩氨基硫脲)及其金属配合物.利用红外、氢谱、质谱、元素分析及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对金属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所合成配体及金属配合物进行了抗菌活性测试与Hela癌细胞毒性测试.通过抑菌活性试验发现:桦木酮酸缩氨基硫脲金属镉、银络合物对S.aureus 4220型和E.coli 1924型细菌有抑制作用,28-O-丁二酸酯桦木酮缩氨基硫脲对大多数细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中,多价金属离子与大分子之间的络合现象.在有络合物生成的范围内,通过实验,计算得出了Cu^2 、Zn^2 离子与HPAM形成络合物时的配位比和络合常数,以及Cu^2 璃子和HPAM配位比随HPAM的水解度改变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金属氯化物和磷酸三丁酯为原料合成出了两种有机金属络合物,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测试分析了其结构,通过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测试了其光谱吸收特性,可以看出该络合物对近红外光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可以作为近红外激光吸收剂使用。  相似文献   

16.
就不同地区的腐植酸类物质对部分金属离子的絮凝作用进行实验研究,利用红外光谱初步分析了腐植酸类物质的结构和络合性质.结果表明腐植酸类物质对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络合能力,达到每克腐植酸络合几百毫克金属离子;不同地区的腐植酸物质对金属离子的络合能力存在着差异,云南峨山腐植酸钠盐的络合能力很强;黄腐酸与金属离子的发生络合吸附反应的活性部位主要是羧基和酚羟基.研究腐植酸类物质对金属离子的抗絮凝能力为腐植酸物质在农业和医药等领域的应用过程中如何避免难溶物或沉淀物的生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DNA的断裂反应是近年来最为活跃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研究发现某些金属配合物具有催化DNA裂解的功能,因而该研究对新型抗肿瘤药物的设计及其生物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为了研究金属与DNA的作用机制,在室温条件下,采用溶剂挥发法合成配合物[Ni(BDA) (H2O)4]2H2O(其中BDA为2,2'-联吡啶-4,4 '二羧酸),并应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衍射技术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所有表征均证明合成的是目标配合物.通过凝胶电泳法测定配合物对pBR322质粒DNA的切割能力,发现配合物对pBR322质粒DNA具有一定的切割能力.利用MTT法检测配合物对HeLa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对HeLa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研究和分析新型配体过渡金属穴合物的结构及性质,以tren和三(邻苯甲酰基乙基醚)胺为原料,在冰浴条件下,以无水甲醇为溶剂,通过席夫碱缩合反应,成功的制备了tren缩三(邻苯甲酰基乙基醚)胺席夫碱穴合物配体,并通过金属的原地置换反应,制备了相应系列Ni(Ⅱ)、Cu(Ⅱ)、Mn(Ⅱ)、Zn(Ⅱ)和Cd(Ⅱ)的穴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FT-IR、NMR、UV等谱学手段对所制备的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及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近年来以H 2O2或分子氧为绿色氧源过渡金属配合物模拟酶催化剂,包括模拟细胞色素P450催化剂、模拟甲烷单加氧酶催化剂、Gif体系和其他配合物催化剂,及分子筛催化剂催化环己烷氧化的进展情况.通过比较不同催化体系的优缺点,结果表明———金属配合物模拟酶催化剂虽然具有催化效率高、产物的选择性好及氧化剂的利用率高等优点,但催化剂难以回收,容易造成对设备的腐蚀;分子筛催化剂虽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和金属配合物模拟酶催化剂相比,其催化效率较低,且在反应过程中金属流失较为普遍,而且由于受其孔径大小的限制,对底物的适应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