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衡霞  支亚军  韩俊刚 《计算机科学》2013,40(Z6):220-222
在研究片上网络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提出面向多处理器的64核片上网络结构。IP单元产生不同类型的数据包,网络提供优先级别服务,以保证高优先级数据包的低延时需要。性能统计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多处理器之间不同类型的数据包通信均满足服务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2.
片上多处理器互连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器件、工艺和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片上处理器中处理器核的数目必将进一步增加,处理器芯片内部的互连及其通信成为影响处理器性能的重要因素.介绍了目前在片上多处理器中的几种典型互连方法,并简要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3.
在原有模型和算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共享存储器MPSOC互斥模型。该模型能适应各种互斥算法的描述、论证需求,能更好地描述任务优先级、实时性;能够适应区分处理器源任务的互斥算法(即区分对待来自不同处理器的任务);严格区分并发性、并行性,描述更加精确;扩展了服务周期、事件之间关系;能够精确地量化互斥性能指标,以便更好地比较互斥算法优劣。最后,给出了该模型的一个简单实例,对模型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种多线程调度策略,解决片上多处理器系统的线程分配问题。实验证实,本文的线程调度策略有效地实现了系统的负载均衡。  相似文献   

5.
多处理器片上系统任务调度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多处理器片上系统在单芯片上集成了多种指令集处理器,可完成复杂完整的功能,在图像处理、网络多媒体和嵌入式系统等应用领域前景广阔.任务映射与调度是多处理器片上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介绍了多处理器片上系统的基本结构和面临的挑战,从调度算法分析和实现框架两个方面着重探讨了近年来多处理器片上系统任务调度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分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与下一步主要的研究方向,可为多处理器片上系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系统级芯片是高端电子系统的核心,而片上多核系统是近年来系统级芯片的主要实现形式。近十年来,片上多核系统一直是数字集成电路领域的热点,经过众多研究者的不断努力诞生了大量很有意义的研究成果。但由于片上多核系统的研究者背景和应用领域不同导致发展演进过程较为复杂而难以理解。为减少这一问题的影响,总结了片上多核系统的演进历史与现状,并对片上多核系统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器件、工艺和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片上多处理器已经成为主流技术,而且片上多处理器的规模越来越大、片内集成的处理器核数目越来越多,用于片内处理器核及其它部件之间互连的片上网络逐渐成为影响片上多处理器性能的瓶颈之一.片上网络的拓扑结构定义网络内部结点的物理布局和互连方法,决定和影响片上网络的成本、延迟、吞吐率、面积、容错...  相似文献   

8.
片上网络互连拓扑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器件、工艺和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片上多处理器已经成为主流技术,而且片上多处理器的规模越来越大、片内集成的处理器核数目越来越多,用于片内处理器核及其它部件之间互连的片上网络逐渐成为影响片上多处理器性能的瓶颈之一。片上网络的拓扑结构定义网络内部结点的物理布局和互连方法,决定和影响片上网络的成本、延迟、吞吐率、面积、容错能力和功耗等,同时影响网络路由策略和网络芯片的布局布线方法,是片上网络研究中的关键之一。对比了不同片上网络的拓扑结构,分析了各种结构的性能,并对未来片上网络拓扑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黄清泉  洪沙  吴垣甫 《计算机应用》2008,28(4):1049-1051
数据队列是一种常见的硬件互联机制。阐述了数据队列在架构多处理器片上系统通信模型中的原理与运用。基于物理层到达的数据包服从泊松分布的事实,从交易的观念出发结合排队理论深入分析了模型的交易过程。使用UML、SystemC和Matlab对过程中数据流建模并仿真,将系统迟滞的理论计算值与仿真结果对比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分级环片上网络互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规模、超大规模片上互连网络中,因为二维互连方式的性能较差而使多维互连方式成为可选方案之一.文中首先基于区域划分设计了一种分级环互连结构,分析了其静态互连特性,然后基于卡诺图编码设计了一种分级环互连的路由结构以及寻径方法,在均匀通信模式测试了不同的分级环级联链路缓冲区设置方法下网络的性能,详细分析了按照等比序列设置分级环级联链路缓冲区时分级环互连方式的动态网络特性,最后根据互连性能与Mesh等二维片上互连方式比较的结果,给出了分级环互连方式的使用场合.实验结果表明,虽然在较小规模网络中性能较差,但是分级环互连方式能以较低的成本、较高的性能实现大规模、超大规模片上网络的互连,其中单环分级互连方式在较低网络负载下综合性能更好,而双环分级互连方式则具有更大的网络负载能力,在较高网络负载下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11.
对NoC设计技术进行了研究,设计了采用数控分流策略的NoC路由节点,并基于该节点建立了NoC模型,该模型采用2DMesh拓扑结构,确定性XY路由算法实现.用Verilog HDL完成了NoC模型的功能设计,并对基于该模型的16核CPU进行了RTL级仿真与测试.测试结果显示,该模型完全实现了NoC的功能,可应用于多核CPU设计.  相似文献   

12.
片上网络映射算法对系统的功耗、可靠性等性能有重大影响。引入新的抗体初始化算子和抗体变异算子,提出一种多目标映射免疫算法,以降低系统功耗,提高系统可靠性,避免产生额外的资源开销。算法中新的抗体初始化算子利用贪心算法产生初始抗体,新的抗体变异算子通过交换IP核位置减小通信距离,对解进行优化,从而降低由变异随机性产生的退化风险。根据网络的动态特性,提出一种新的功耗模型,使得功耗计算更准确。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降低功耗,提高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NoC低功耗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高性能SoC设计中,功耗约束已成为NoC设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着重阐述了NoC低功耗优化技术的相关内容,在分析现有NoC模拟器和功耗模型的基础上,从物理逻辑设计、软件编译优化、网络拓扑结构低功耗映射等方面评述了当前NoC低功耗关键技术。最后,对未来NoC低功耗技术研究的方向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董光普 《自动化信息》2010,(6):41-42,26
片上网络(Networks—on—chip,NoC)作为当今微电子学研究的热门方向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并行计算技术应用到片上网络中,通过并行编程实现处理器并行计算以及相互间的通信。  相似文献   

15.
针对NoC任务映射问题中时延难以预测和启发式算法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个时延改进模型和近邻随机遗传算法。该模型从宏观的链路负载分布和单个节点的排队时延两方面来构建NoC映射的时延模型,通过引入时延因子、权重系数来刻画不同映射方案对时延性能的影响,避免了NoC通信时延精确建模的难题。提出近邻随机思想来构建遗传算法的初始种群,并且运用该算法实现了面向时延的NoC映射,在达到全局最优的情况下,比经典遗传算法效率提升将近20%。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优于现有的经典遗传算法和随机映射方案。  相似文献   

16.
描述了一种基于消息机制构建的片上多处理器系统。该系统采用主从结构,运用消息进行通信,并且从处理器之间彼此相互独立,在硬件结构与软件设计上保持一致。这样不仅简化了系统的设计,更使得系统具有一定的容错性与稳定性。最后在Quartus软件中设计并且综合,在该系统下运行JPEG编码算法,当运行于100MHz时,测得系统在不同个数处理器时的处理性能,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多处理器模拟器是设计、分析和优化多核处理器体系结构的主要工具。本文提出的Multi_MINT分为前端和后端两个部分,其中前端采用MINT来模拟MIPS处理器指令,后端包括Cache、互联结构、存储器控制器等部件,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多核处理器模拟器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了Multi_MINT的总体结构,后端主要硬件部件的模拟框架,以及模拟器设计和实现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说明了Multi_MINT在性能评测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NoC映射和通讯参数设计是NoC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结果直接影响NoC的性能、面积和功耗。本文将NoC映射问题和通讯参数设计问题统一考虑,首先对NoC映射问题进行了形式化定义,然后提出了基于虫孔交换的NoC延迟性能分析方法,根据应用的通讯延迟约束,将应用模型映射到NoC拓扑结构上,并自动设计出NoC通讯参数。实验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延迟性能分析方法比以往方法精确7%~13%,映射结果和通讯参数设计更优。  相似文献   

19.
NoC映射是NoC设计中的重要步骤,映射结果的优劣对NoC的QoS约束和通信功耗有着很大的影响。提出一种采用云自适应遗传算法实现NoC映射的方案,该算法利用云模型对传统遗传算法加以改进,以此新方法自动调整遗传算法过程中的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从而达到优化遗传算法的目的。结合NoC映射中的具体问题,在功耗和延时约束的限制条件下,建立了延时约束下的NoC映射功耗数学模型。实验表明,该方法在NoC映射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降低了通信功耗。  相似文献   

20.
路径分配是NoC设计流程中的两个关键步骤之一;路径分配的结果对NoC系统的性能尤其是通讯延时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多约束条件下的NoC路径分配问题是NP完全问题,要求出其最优解比较困难,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启发式算法求得其较优解;文中提出一种基于云自适应遗传算法的NoC路径分配解决方案,该算法利用云模型对传统遗传算法加以改进,采取新的方法自动调整遗传算法过程中的交叉概率pc和变异概率pm,将适应度与云模型的3个参数Ex、En、He相互结合,从而达到优化遗传算法的目的;将此算法应用于2D-Mesh拓扑结构的NoC中,以平衡链路负载和联合优化为实验目标,以优化静态通讯分配结果;实验证明,文章所采取的算法在平衡链路负载和联合优化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